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張讓的《如果有人問我世界是什麼形狀》之〈蒙田我的好友〉
2024/09/17 06:07:16瀏覽74|回應0|推薦2
Excerpt張讓的《如果有人問我世界是什麼形狀》之〈蒙田我的好友〉

書名:如果有人問我世界是什麼形狀
作者:張讓
出版社:九歌
出版日期:2018/04

Excerpt
〈蒙田我的好友〉

1
知道蒙田很久了,究竟什麼時候初識已不記得,想必相當年輕。
書架上有一冊新潮文庫《蒙田散文選》,老舊但不破爛,顯然沒怎麼看。以前只知他是十六世紀法國哲學家,西方散文鼻祖,讓人肅然起敬的老頭子。直到二〇一〇年讀了英國作家莎拉·貝克威爾新出的蒙田傳記《閱讀蒙田,是為了生活》(活潑精采,我讀得入迷),對他稍有了解,才發現這傢伙非但不是個兩眼枯澀的老學究,而且是個有趣的男子,長得也不錯。書中畫像裡禿頂高額,是個相貌端正的中年人,說不定可以對坐談書,或者說笑,甚至談情說愛(他喜歡和女子調情)。
蒙田最有名的話是:「我知道什麼?」
這話多少有點故作謙虛,他大學修法律,任職政界多年,當然不是什麼都不知道,而是自覺所知有限,不是真知。但他知道自己,於是從己身出發去寫「人」。肚臍眼以上以下都包括在內,古今中外從沒有人把自己裡裡外外上上下下,看得這麼細微透徹而又有趣。讀他讓人好似看到自己,同時驚歎他見解的獨到。說他是個哲學家,不如說是個自然學家,或是個觀察自己的人類學家。他像個旁觀者,從一個絕佳的視角觀察研究自己這個現象,在二十世紀現象學派興起以前他已經是個現象學家。他的三冊散文集(總共一千多頁)是當時暢銷書(直到後來讓教會查禁了幾百年),不但同代人愛看,後代人也愛看。因為他思想活潑開明,超越時代,所以儘管時空遠隔,許多後代讀者覺得他寫的就是自己。譬如愛默生在〈蒙田,或懷疑論者〉裡寫讀蒙田:「彷彿是我自己寫了這本書,在前世。」尼采更說:「有這樣一個人寫作增添了活在地球上的樂趣。」而我欣喜發現卡繆也愛蒙田,經常在讀,尤其喜歡蒙田對死亡的思索。
……

2
蒙田另一句名言是:「思索哲學便是學習怎麼死亡。」
蒙田熟讀羅馬典籍,這話其實出自他心愛的羅馬詩人西塞羅,他借來作散文篇名。我早知這篇名作,但一直到去年才下決心讀了。可惜實在長,典故充塞(比我糟得多),連我這種書呆式的讀者都受不了,必須經常飛掠搜索「好看的」句子才能「看」完。他年紀很輕時便充滿了死亡焦慮,為了及早做好心理準備,他時時刻刻思索死亡,除了由閱讀經典汲取前人智慧,也由生活實例中學習。三十六歲那年,他意外墜馬重傷,以為必死卻活了下來。那番「瀕死」經驗改變了他對死亡的看法,扭轉了他的人生態度。因為受傷昏迷期間,他兩手亂扯似要撕裂胸膛,看來痛苦至極(事後他多次詢問在場僕人當時所有細節),其實內在他神遊幻境,感覺自己正飄離塵世甜美非常。
這發現死亡不可怕反而美好的經驗,讓他擺脫了對死亡的恐懼。加上事後再三浸淫沉思,終於覺悟所謂思索哲學便是學習如何死亡,是有閒無聊讀書人的說法,普通如鄉下老農根本不會浪費時間去想這種事,而是順其自然過日子。也就是,死亡這事沒什麼好想的,「到時大自然會把你教得好好的」,重要的是踏實生活。這近乎常識的結論讓我對他刮目相看,覺得這人通達可愛。西方哲學家裡我喜歡的不過幾個,真正稱得上可愛的只有蒙田一人(英國的休姆可算第二),因為他不是個拿純理性搭造抽象殿堂的哲學家,而是個依隨本性從生活汲取心得的智者。

3
蒙田的中心思想是希臘的懷疑學派,因此凡事抱疑(譬如說自己什麼都不知道,緊接追加「就連這點我也不太有把握」),從而衍生出一種雲淡風輕大而化之的哲學,類似莊子。既然追根結柢我們什麼都不知道,無法確定,凡事也就不必太過認真。這種心態的好處是讓他能放寬胸懷,接受宇宙人生種種缺陷,以不完美為常態,而不是必須逃避掃除的病態,如笛卡兒和巴斯卡之流。《閱讀蒙田,是為了生活》裡有一章讓我幾乎大笑出聲,便是談這兩個嚴肅過頭的哲學家如何性格思想天南地北,卻有個奇異交集:都狂熱閱讀蒙田,也都激烈排斥他的懷疑思想,視為破壞基督教根本的至邪大惡,必須推翻鏟除不然活不下去。貝克威爾譏笑兩人為驚悚作者。
蒙田思想開明現代,比許多現代人更前衛。他好奇,對各種關係人的事物感興趣,譬如懶散、想像力、名字、友情、醉酒、氣味等。然而他散文最獨特的,是對潛意識的關注,對心靈流動的把握。他讓自己像片葉子,隨意識漂浮流動,永不停息。在〈談悔過〉裡他寫:
「我描述的不是存在狀態,而是時間經過。不是從一個年紀到另一個……而是從一天到另一天,從一刻到另一刻。」
他是第一個意識流作者,比喬哀思和維吉妮亞,吳爾芙早了四個世紀。
他愛看書,但不是書呆子。這本翻翻那本翻翻,幾近無心,覺得不好看就丟下了。
就像吳爾芙所謂的「普通讀者」,他從書中尋找樂趣,最要緊的是喜歡。

4
在那時代的歐洲,人人都必須信奉上帝,蒙田也不例外,是個天主教徒,不過是個很自由隨興的信徒。與其說他相信上帝,不如說他相信宇宙自然。他全心感激大自然給他的賜予,也相當滿意自己對大自然的回報。他不相信靈魂不滅,認為我們應當享受生命,儘管深知生命和享樂最終不過如風而逝。
他這段話格外切中:「我們尋求別的狀態因為不明白自己的用途,到自身以外去尋求因為不知道自己裡面什麼樣。踩高蹺並沒有用,因為踩著高蹺我們畢竟是用自己的腳在走。而寶座再高我們還是坐在自己的屁股上。」
……

5
一般傳記都說蒙田來自波爾多釀葡萄名酒的貴族家族,最新一部法國學者的蒙田傳記特地強調其實不是,他家族原本是賣鹹魚的,和貴族無關。然這對蒙田的價值絲毫無損,誰在乎他家是賣酒還是賣魚,貴族還是平民!蒙田便是蒙田。
蒙田死時五十九歲,比我還年輕(這讓我咀嚼了好一陣子)。
本來寫「才五十九歲」(我父親活到九十六歲),想想還是刪掉了「才」。他三十八歲辭去公職隱居到自家莊園的堡塔中去讀書寫作,過了二十四年自在悠遊的日子。且想像他坐在塔中書房,環形牆壁鑲滿了特別訂做的書架,心愛書籍便在指尖,喜歡的古人嘉言刻在天花板橫梁上,安靜看喜歡的書,想感興趣的題材(譬如有一篇叫〈我們的幸福等死後再來判定〉),寫隨心所欲的散文,累了便出門散喜歡的步——假使他在路上遇見陶淵明?猜想很快就變成把酒言歡的知交。
他信奉自然,認為刻意違反自然以追求智慧太過愚蠢。所以他有時愛白酒,有時愛紅酒,然後又回去愛白酒,不覺得這樣反覆無常有什麼不對,而是天經地義。他眷戀生命,熱愛官感享受,在最合乎人性自然的事物裡尋找樂趣和意義。他的古風散文我雖然看不下去(幸好有像貝克威爾這類慧黠犀利的作者帶路),可是真喜歡他的明智通達,神交了多少年。
享年五十九在那時代不能說早夭,他一生也還算幸運,所以我無須悲悼他早逝。他能以自己選擇的方式過了那麼多年,除了給我們留下一長串清晰的腳印,還能在尚未老朽不堪就告別塵世,值得慶幸。「老而不死是為賊」,孔子這話,絕對用不到蒙田身上。

6
有個問題我常自問,也問B:設使可以一切重來過呢?
蒙田說:「設使可以重新活過,我還是會一切照舊。我既不怨嘆過去,也不恐懼未來;如果不算太過自欺的話,從裡到外,我總是一樣的。」
既不怨嘆過去,也不恐懼未來?老實說,我不信有這樣的人。
誰能走過一生而無愧無悔?誰能不帶虧欠遺憾?
然既是出自我可愛的老友蒙田,我相信。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80926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