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張讓的《光的重量》
2024/09/15 06:17:42瀏覽149|回應0|推薦3
Excerpt張讓的《光的重量》

書名:光的重量
作者:張讓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23/04

Excerpt
〈只因剛好那時在那裡:小談攝影〉

曾寫過一篇探討攝影的文字,論到攝影凝凍時間,如「截生命於中流」。許多年後,對攝影這個特質還是覺得玄,也許更玄。因為年歲越長越加體會一切匆匆,生命永恆流逝時間無論如何沒法凝凍的決絕。從這個惆悵的角度,攝影快門咔嚓一響宛如巨靈大掌憑空攫取了片刻風影,就像文字捕捉了我們內在瞬間的感情思維呈現紙上,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只是習以為常,那神妙失去魔力,沒人記得那個奇蹟了。

1
現在是什麼?片刻是什麼?
也許你毫無懷疑,因爲就在眼前,像這一刻,晨光透過百葉窗傾入室內,斜斜的光線,長長的陰影,你一杯茶或咖啡在手,看著,看著。也許你意識到眼睛所見,也許無心。無論如何,你置身這一刻裡,隨它漂流,如時間長流裡的一粒浮沫。
我經常由意識掉到無意識,又從無心進到有心,忽然驚覺自己所在片刻的移動,觸到時間的本質:時間即瞬間,無數瞬間連綴而成永恆;以及:瞬間無法把握。

2
一次又一次,不管是在街頭,在野外,在咖啡館,在城市廣場,每當我見到人群間有什麼値得攝取的鏡頭,手忙腳亂取出相機對準,卻總是太遲,那驚鴻一現的片刻已經過去。不然是慌忙中相機動了,影像一片模糊(幸好有時這反而憑添趣味)。
也因此我不時回顧書架上的名家攝影集,研究那些攝影大師如何在倉促的頃刻捕捉到生命刹那的動態,而且構圖曝光幾近完美。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因爲從大腦意識到眼前景象值得拍攝到採取行動,中間必須經過好幾道遲延:
決定値得拍攝——從目視到意識,第一個遲延;
決定拍攝——從意識到決定,第二個遲延;
拿起相機——從決定到行動,第三個遲延;
聚焦構圖——行動所需時間,第四個遲延。
怎麼在那種種遲延之間迅即捕捉而不錯過那正在發生的一刹那?難以想像!
即使仿如不動的山水草木,雲移影動光線明暗也恆常在變。所以莫內的稻草墚可以畫上許多遍而不重複,所以我黃昏後山散步總不斷攝取昨天才看過,其實雲形和光色未盡相同的晚霞(足夠出本小攝影集,都是同一角度同樣時刻同一景象)。
攝影不像繪畫或雕塑,可以先行素描,然後在畫室從容完成。攝影是當下的藝術,儘管也有暗房技巧,但大體上一幀攝影的決定性元素都必須在事件發生瞬間捕捉到,否則就一去不返了——我有太多錯過時機的經驗。而相機一按可以停格,強制生命停駐,凍結有如化石。
曾寫過一篇探討攝影的文字,論到攝影凝凍時間,如「截生命於中流」。許多年後,對攝影這個特質還是覺得玄,也許更玄。因為年歲越長越加體會一切匆匆,生命永恆流逝時間無論如何沒法凝凍的決絕。從這個惆悵的角度,攝影快門咔嚓一響宛如巨靈大掌憑空攫取了片刻風影,就像文字捕捉了我們內在瞬間的感情思維呈現紙上,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只是習以爲常,那神妙失去魔力,沒人記得那個奇蹟了。

3
有趣的是,有本書名叫《持續行進的瞬間》(編按:The Ongoing Moment ,麥田出版譯作《持續進行的瞬間》),是英國作家傑夫.代爾探討攝影的書。
他這「瞬間持續行進」 我覺得「行進」比「進行」更具動感,當然這挑剔有點無聊)」的說法很妙,疊置了兩個相互矛盾的概念:瞬間和持續。由定義來看,瞬間便是倏忽即逝,不可能持續的,有如攔腰斬過,截取橫斷面。偏偏代爾讓這個稍縱即逝的東西持續行進,將點延長成線,顛覆了原有形象,意味深長許多值得把玩。
像代爾典型的論述,這書帶了他獨樹一幟的趣味。他是個不照相的人,連相機都沒有,偏要煞有介事來談攝影——外行人做內行人事,正是代爾最喜歡的鮮事,也是多年來他給自己建立的商標。他總能從出其不意的角度(因爲不懂所以有許多可以挖掘),把一件普通不過的事寫得新鮮又且深刻一因爲既懶又容易厭煩又愛做難事的矛盾性格)。在這書裡,他經由精研幾位歐美攝影大師作品的構圖和主題等,深入探索攝影的藝術和內涵。我每隨意翻開,總能找到引人的精采段落。第一章開篇引用波赫士引用某中文古百科全書(永樂大典?還是虛構?)就什麼是動物的囊括式(或趕盡殺絕)定義法,荒誕至極(鐵定是虛構),立刻讓我大笑出聲急急潜進去。

4
現代幾乎人人隨時在照相,但有多少值得一看,更何況再看?
好的攝影不同:鮮活,耐看,持久。我不斷自問:那不同究竟在哪裡?
我喜歡照相,經常在照,但多少張裡才有一張是「活的」,具備了某種不可言說的東西,彷彿內中有物呼之欲出?
或許好的攝影者(未必是職業攝影家)不同之處,在拍照當下的心智狀況:追求一個飄忽的意念,儘管未必清楚那意念是什麼。大多人拍照就爲了攝影留念,近似眨眼搔癢的反射動作,除了「到此一遊」或「這時如此這般」以外,並不企圖表現「超出這最起碼以外」的東西。是攝影者那靈敏如地震儀,內心倏然一動的纖微感受,劃分出好壞。好的攝影攫取了刹那的生命本身,天機乍現的瞬間片刻——這只能感受,無法言說。
我曾站在安娜堡人行道上照石磚裂痕,曾在威尼斯照腐朽殘破的石牆鋪窗,會在散步後山途中照路邊一張廢棄的包裝紙。並非說這樣做有什麼高明,而是說沒法解釋爲什麼有些景象讓我倏然心動,想要捕捉保留,甚至傳遞分享。然十之八九,照出來的只是一幅死得不能再死的死景,那內在神奇無跡可尋,連自己都不解當時何以倏然心動。

5
美國攝影家羅伯特·亞當斯在談專業攝影家一文裡談到,有時攝影家面對眼前景象而湧出淚水:「我想是因爲他們知道看見了奇蹟。」對他們而言,那景象從天而降,像飛來的禮物,是上天的恩賜。
這我完全可以理解,只因攝影對象完全可遇不可求。亞當斯引另一攝影家的話:「聰明不如運氣。」寫他自己有時裝備齊全出去找攝影題材一無所獲,回到家卻一下子用完了一筒膠捲。攝影仰賴時機,天地人三要素缺一不可。時機便等於奇蹟,當你乍然撞見,你知道那是老天賜予,上蒼的餽贈,你的驚喜帶了感激。偶爾我有那樣經驗:只因剛好那時在那裡。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8090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