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陳子善的《上海的美麗時光》
2024/05/26 09:49:56瀏覽169|回應0|推薦5
Excerpt陳子善的《上海的美麗時光》

書名:上海的美麗時光
作者:陳子善
出版社:秀威資訊
出版日期:2009/03/01

內容簡介
作者陳子善為上海人,對昔日的「遠東第一大都市」懷有深厚的感情,本書正是他梳理和解讀現代上海、文學上海文字的結集,分?上海羅生門」和「文化上海」兩輯。從徐志摩到邵洵美、從郭建英到木心、從張愛玲到東方蝃蝀,還有上海的咖啡館、上海的名人故居、上海的舊書店……,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春申舊事」奔流作者筆端,歷史的、摩登的、多元的上海透過本書重新走近我們。

Excerpt
〈張愛玲與海上影壇〉

討論文學家與上海,人們自然會想到魯迅的上海,茅盾的上海,巴金的上海,施蟄存、劉吶鷗、穆時英等「新感覺派」的上海,不消説,還有張愛玲的上海,各具特色,各有千秋,誰也代替不了誰,誰也超越不了誰。
説起張愛玲,這幾年真是熱鬧非凡,紙上網上,連篇累牘,誰都能説上幾句,誰都是張愛玲迷。連帶胡蘭成也大為走運, 《今生今世》(此書初版在日本問世,書名卻是《今世今生》,原來是為之題簽的日本漢詩耆宿服部擔風老先生筆誤,因此也只能將錯就錯了,直至臺灣版才改過來)竟一紙風行。不過,張愛玲研究實在還有許多盲區,張愛玲與海上影壇的關係即為明顯的一例。
只説張愛玲與海上影壇,而不説張愛玲與海上文壇,那是因為她與海上文壇的關係已被梳理得較為全面和清晰,即使沒有山窮水盡至少也已八九不離十了。但與海上文壇的關係,卻還有不少鮮為人知的隱秘可供發掘。
張愛玲在抗戰勝利後的海上文壇,被迫沉寂了一段不算短的時間,待到復出就耍奇招,改走電影編劇的新路,她本來就是一個不振不扣的影迷嘛。影片《不了情》和《太太萬歲》先後創下高賣座率的票房紀錄》知名小説家原來還是編劇高手,實在不容小覷。《太太萬歲》文學劇本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臺灣就有有心人作了整理,《不了情》卻遲遲不見放映,原以為已經像張愛玲自己所説的「湮沒」了,不料年初購得《不了情》VCD ,始知此片已列入「中國早期電影 1927-1949)經典收藏」,身價無疑大增。只是一直窮忙,至今未能靜下心來細細品味這部陳燕燕、劉瓊主演,「哀豔絕倫催人淚下舊世情緣攝人心魄」的「經典」愛情片。
兩部名片之後,還有一部也「很成功賣座」的《哀樂中年》卻是撲朔迷離,眾説紛紜。此片雖然同為「文華」名導演桑弧執導雖然文學劇本問世時也署名桑弧,但一直有人認為其實出自張愛玲之手。最近查到「張學」專家水晶在二十年前,採訪了張愛玲最信得過的朋友宋淇的一份談話記錄,宋淇透露此片有「張愛玲的touch筆觸」,「張愛玲的touch桑弧寫不出來,沒那個靈氣。我問過張愛玲,她説你不要提,你不要提。她大概和桑弧有相當的感情,幫桑弧的忙」。水晶記錄得活靈活現,不由你不信。看來如果説《哀樂中年》是桑弧和張愛玲密切合作的產物,應該還是符合歷史真實的吧。
在宋淇眼裏,張愛玲為海上影壇所貢獻的第四部影片是《金鎖記》 ,改編自己的成名作,當然是駕輕就熟,勝任而又愉快。電影《金鎖記》內定的主角是張瑞芳,這可是她竭力爭取得來的,不知她老人家還記得否?只可惜電影《金鎖記》「生不逢時」,因上海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而未能投入拍攝,後來張愛玲離開大陸,也未能把已經完成的文學劇本帶走。電影《金鎖記》倒是真的失傳了,害得今天海內外不少「張迷」編劇和導演還在為之瞎折騰,畢竟,《金鎖記》改編成電影的誘惑是巨大的。

20031210日)

〈傾城之戀〉

〈傾城之戀〉可算張愛玲的代表作之一,這部中篇小説的影響如此之大,以至數十年後,美國「張迷」李歐梵教授還興致勃勃地以小」説男主角范柳原為原型創作了續篇《范柳原懺悔錄》。上個世紀新文學史上,誕生於上海的名著,後來被好事者續貂的,還有一部稍晚於〈傾城之戀〉的長篇《圍城》,錢鍾書老先生為此還大光其火,幸好張愛玲早已沉睡於太平洋波濤,無從表態了。
當年張愛玲自己對〈傾城之戀〉也有所偏愛,親自動手將其改編成四幕八場話劇,由朱端鈞導演,梁樂音譜曲,作為上海大中劇藝公司成立的首部話劇,於19441216日,在上海新光大戲院獻演,連演八十場,盛況空前。張愛玲撰寫話劇劇本,這是唯一的一次,十分可惜的是劇本(包括演出本)未能保存下來,否則海內外「張迷」又可像近日對待新「出土」的中篇〈同學少年都不賤〉那樣,大大興奮一陣了。
然而,保存下來的關於話劇《傾城之戀》的史料還是有的,那就是《傾城之戀》「演出特刊」。那是一冊小三十二開僅十八頁的小冊子,雖不敢談是海內孤本,至少也該是鳯毛麟角了。書中除了〈幕前致詞〉(周麟生作)、〈希望於話劇者〉(修常作)兩文,都是話劇《傾城之戀》的介紹和評論。有張愛玲的「夫子自道」〈關於《傾城之戀》的老實話〉和〈羅蘭觀感〉(羅蘭,《傾城之戀》女主角白流蘇的扮演者是也)、柳雨生(柳存仁)的《如果《傾城之戀》排了戲〉、蘇青的〈讀《傾城之戀》〉、應賁的〈傾城篇〉、霜葉的〈舞臺上的《傾城之戀》〉等,還有話劇《傾城之戀》「本事」(劇情介紹)、演員表、職員表和多幀珍貴的舞臺劇照,堪稱豐富多彩。
其中特別令人感興趣的是,後來成為著名翻譯家的董樂山以麥耶的筆名所作的〈無題篇〉 ,強調張愛玲小説的「技巧多少是中國新文藝運動以來的創見」,她「作品中的Heroice皆是現代中國女性的某一面的典型」。而署名童開者把《傾城之戀》與曹禺名劇《北京人》相提並論,認為這兩部話劇「都同樣充沛著對人類無上的熱愛之情」也耐人尋味。最使人忍俊不禁的是張愛玲姑姑張茂淵也來湊熱鬧,杜撰了「流蘇的話」和「柳原的話」,「白流蘇」看了《傾城之戀》之後為自己辯護道:

人人以為這《傾城之戀》說的就是我。所有的親戚朋友們看見了我都帶著會心的微笑,好像到了在這裏原原本本發現了我的秘密。

其實剛巧那時候在香港結婚的,我想也不止我一個人。而且我們結婚就是結婚,哪兒有小說裏那些囉囉嗦嗦,不清不楚的事情?根本兩個背地裏說的話,第三個人怎麼會曉得?而且認識我的人應該知道,我哪裏有流蘇那樣的口才?她那些俏皮話我哪裏說得上來?

這冊《傾城之戀》「演出特刊」於研究〈傾城之戀〉有益,於研究張愛玲有益,也於研究淪陷時期上海複雜的文化氛圍和運作態勢有益。只有研讀了這類第一手的史料,才有可能對當時上海的世態人情和市民階層的文化品味做出破除概念化的真切的判斷。

2004322日)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8062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