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里爾克的《你必須努力工作——羅丹論》
2024/06/16 05:39:51瀏覽177|回應0|推薦5
Excerpt里爾克《你必須努力工作——羅丹論》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87871
你必須努力工作——羅丹論
Auguste Rodin

作者:萊納.瑪利亞.里爾克 , 張錯
原文作者:Rainer Maria Rilke,  Dominic Cheung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4/05/04

1902
年,26歲的里爾克,親赴法國默東,以弟子取經之姿,與時年61歲,享有國際盛名的雕塑大師羅丹近身相處,大師的「必須努力工作」和對「物」的觀念,深深影響詩人以後十年的創作觀。
里爾克以生動之筆呼應了羅丹雕像中的動感,讓羅丹的一座座雕像在他筆下活躍起來……

Excerpt
〈第二部分(里爾克演講稿)1907

讓你體驗一切人性的「物」

我知道在此刻提及一些重要的名字,確實會在我們之間建立一種友誼、溫暖和團結,就像有人在我們之間說話,成為我們共同的聲音。但是,今晚這個名字,就像五顆大星組成的星座,雖然在夜空中照耀著,卻不宜輕易提及,至少在此刻。因為那將會給大家帶來不安、同情或敵意,而我此刻需要的卻是你們的平靜與善意的 期待。

請放心,我會遵守您的請求,忘記與那個名字有關的爭議,並寬容評論的意見。不可否認地,你們已經習慣別人和你們討論藝術,但您是否準備再次聽到相同話題?藝術是一種美麗且強大的力量,無法被隱藏,就像一隻飛翔的大鳥吸引著我們的目光。現在,我希望你們將注意力轉向這個新的藝術主題,這個充滿黃昏氛圍的空間,如我預言的,它也擁有其獨特之處,不是虛無飄渺,而是真實存在的一部分。

我只是一個想提醒你們童年經歷的人,不,不止是你們自己的童年,而是童年經歷的一切。我的目的是去喚醒你們裡面不單單僅屬於你,而是比你更古老的回憶,重新將你和遠在你之前的所有關係聯繫起來。

如果我要談論的是人類,我會從你們進入這個房間的一刻開始,融入你們的對話,毫不費力地和你們分享感想。我們都知道,人類出生後會受到時代的巨大影響,每個人似乎都喜歡躺在沙灘上,被海浪沖刷出意想不到的多彩。但當我嘗試檢視我的談論時,我清楚地意識到,我要討論的不是人類,而是事物。

物。

當我說出這個詞(你聽到了嗎?) ,一種寂靜出現了;那是圍繞事物的寧靜。一切運動停頓下來,事物變成輪廓,從過去和未來的時間中塑造出永恆的東西:空間,被推向無為事物的寧靜。

但不,你還沒有感受到正在形成的那種寂靜。「物」這個詞經過你們身邊,它對你們來說毫無意義:它是涵義太多又無足輕重的東西。所以我很高興曾提及童年,也許它可以幫助我,讓我將這個詞放在你們心中,作為一個與許多回憶相關的親愛之詞。
……


無法「創造」的美

人類早期就開始努力模仿自然界以創造物體,如工具和容器。當這些人造物被認定為擁有與自然界中已存在物體相同的權利和真實性時,人們有一種奇怪的感覺。這些物體在創造過程中被注入了驚人的勞動和生命印記,當它們被完成之後,儘管受到最終將被遺棄的命運威脅,依然在身上留著那份溫暖,且在最終被遺棄,不再與其他物體交往時,仍表現出與眾不同的獨立性和尊嚴,在遠處,用自己永恆的悲哀默默地存在著。或許最早的神像就是運用這種經驗,試圖從人類和動物身上形成一種不朽的、持久的、更高級的存在:物。

這是什麼樣的物?美好之物嗎?不是的。誰知道什麼是美麗?那應該是一種相似之物,在其中你能夠重新認識到你所喜歡的、懼怕的,以及至今仍無法辨識之物。

是的,你還記得這樣的物嗎?有時候我們可能會對某個物或圖像持懷疑態度,甚至覺得它有些可笑。但在某一刻,我們可能會突然注意到它的堅韌和獨特,它所承載的幾乎絕望的莊嚴。難道你沒有注意到,正是在這個圖像之上,幾乎在潛意識中,出現了一種以前無法想像的美嗎?

假如你曾體驗到這片刻,我就要召喚它來相助,這是物品重新進入你的生活的起死回生時刻。如果你不讓它們觸動你意料之外的美麗驚歎,它們就無法觸動你。美往往是那些早已存在的附加物,至於那是什麼,我們並不知道。

人們存在一種美學觀點,以為去闡述美是什麼就能理解美,殊不知卻把人導入岐途,讓一批藝術家以為他們的天職就是把美創造出來。現在指出這個膚淺的說法尚不為晚——美是無法「創造」的,人從未創造出美。人只能創造出寬大或是崇高條件讓它有時停駐身旁,像一座祭壇、水果和聖火,其他無能為力。

而所謂的物,毫髮無損地從人類手中挺進,像蘇格拉底的愛神(Eros),也是魔神,是半人神,都不是本身的美,而是表達對美的純粹之愛及希望。
……


羅丹——一個代表無數對象的名字

現在,我敢告訴你們這個再也不能隱瞞的名字:羅丹。你們都知道,這是一個代表無數對象的名字,你們詢問我其中內容,我卻無法僅以單一的羅丹作品和某一特殊意義和你們解釋。但我似乎又看到它們一個個存在於你們的記憶中,並能夠將它們取出,置放於我們之中。

那突然舉起拳頭的塌鼻人,令人難以忘懷。

那身姿挺拔、伸展手臂的年青人,他的動作激發出你自己的覺醒。

那走路的人,彷彿以一個全新詞句站立,準備穿越過你們的感情詞彙。

那坐著的人,全身心沉浸於思考,遠離了外界干擾。

那手握鑰匙的加萊義民,宛如一個承載了痛苦的龐大容器。

那遠處走來,彎下腰抱住自己的夏娃,她伸展向外的雙臂希望拒絕一切,包括自身不斷變化的身體。

還有那甜美柔和的內在聲音,像沒有手臂的內在聲音,自集體節奏的成員中分離出來。

在一次純真的擁抱時,你才覺察到那些你已經遺忘名字的微小物件存在,它們就像一個緊緊扣住你心的繩結;而另一個或許可以被稱為保羅和弗朗切斯卡(Paoloand Francesca)的物件;還有那些存在你心深處,更微小、 薄皮果實般微不足道的存在……

現在,你們的目光正像一盞魔術燈投影般飛越過我,且投向牆上的巨大巴爾札克雕像,他以他的傲岸站立在自己的運動中,就像一個風暴旋渦,將整個世界帶入翻騰的頭腦。

現在,既然你們的記憶中已經有了這些事物,是否可以暫時將它們放在一邊,以便我提供其他百種事物?像奧菲厄斯(Orpheus 、烏戈里諾、接受聖殤的聖德肋撒(St. Teresa 、雨果(Victor Hugo ,他們都以不同的姿態出現。

在另一個版本中,所有的傑作都集中在詩人自己的喁喁細語中。還有第三版本,三個少女在底下向他歌唱,宛如地底的噴泉迎接他。我感到名字在我的嘴裡融化,一切都來自那位詩人,就是那個名叫奧菲厄斯的詩人。他舉起手臂,一股痙攣疼痛席捲而來,他伸手抓住了即將消失的繆斯女神的腳跟,最終也隨之而逝。他的臉高傲地浮現在自己歌聲的陰影中,繼續向世界歌唱。這些雕像的死亡被稱為「復活」(Resurrection of the Poet)。

但誰又能阻止這位藝術家作品中,如海洋浪湧上的一對對情人呢?當這些雕像被放在一起,殘酷和甜美的命運雙面就出現了。但突然間,它們又像電光火石一樣突然消失,你卻已看到了全部。你看到男人和女人,男人和女人,不間斷的男人和女人。你愈看,看愈久,愈能感覺到內容的單純,你眼中看到的僅僅是:物。
……


工作讓靈感成了永久的存在
……


「您工作還好嗎?」這是他對友人的問候語。如果答覆是肯定的,那麼就不需要再問別的了,大家都可以安心:工作中的人是快樂的。

羅丹的簡樸和專注天性,再加上驚人的精力,使工作成為讓人快樂的可能答案。他的才華使工作變得不可或缺,只有這樣他才能真正擁有這個世界。他的命運是就像大自然一樣工作,而不是像一般人那樣工作。

或許可能的話,當一個憂鬱的下午,塞巴斯蒂安· 梅爾莫斯特(Sebastian Melmoth,譯者注,指作家奧斯卡·王爾德 Oscar Wilde 從英國出獄後在巴黎居住時使用的化名)獨自前往地獄之門時,那顆半破碎的心,會有感到重新被注入希望與共鳴的一刻?也許當他與這位藝術家獨處時,他會問道:「你從前的生活是怎樣的?」而羅丹會這樣回答:

「不錯。」

「你有過敵人嗎?」

「他們無法阻止我工作。」

「聲名呢?」

「它迫使我去工作。」

「還有朋友嗎?」

「他們期待我的工作。」

「女人呢?」

「我的工作教我欣賞她們。」

「但你也曾年輕過嗎?」

「那時候我也像其他人一樣,年輕時大多都是茫然的,需要隨著時間漸漸明白。」

梅爾莫斯特尚未問到的問題留在我們腦海中。許多人看到這位將近70歲的藝術家時,會驚訝於他持久的力量,驚訝於他內心的青春,如大地湧出的一股源源不絕湧出的新鮮力量。

……


羅丹的作品究竟應該被放置何處?
……


那麼,羅丹的作品究竟應該被放置在哪裡呢?

卡里埃曾經這樣描述他:「他無法參與沒有靈魂的教堂建造。(Il na pas pu collaborer à la cathédrale ab-sente)。」他無處可以合作,也沒有人與他共事。

他悲傷地看著18世紀的建築和那些體現美麗秩序的園林,就像在辨認一個時代最後的內在精神。他耐心地尋找大自然曾經存在的痕跡,但現在已經消失不見,因此更加急迫地呼籲我們「回到上帝的那將不朽化為未知無名的工作之中」) (à loeuvre mème de Dieu, oeuvre immortelle et redevenue inconnue),這是他對那些將來會跟隨他的人說的。他指著風景說:「看啊,這就是未來一切的風格了」(Voilà tous les styles futurs)。

他的工作不能等待,它們必須完成。他早早就明白沒有屋宇可以庇護這些雕塑,因此他必須做出的選擇是,要麼讓它們在自己的心神中毀滅窒息,要麼便是要為它們贏得一片山野之間的天空。

這就是他的工作。

他將他的世界自浩瀚宇宙中舉起,並將它們置於自然之中。

(第二部分完)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80717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