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孫瑋芒的《夢幻的邀請》
2024/09/11 05:13:37瀏覽32|回應0|推薦1
Excerpt:孫瑋芒的《夢幻的邀請》

書名:夢幻的邀請
作者:孫瑋芒
出版社:九歌
出版日期:1996/08/10

內容簡介
孫瑋芒以生花妙筆,結合文學、繪畫、音樂,寫出旅行中外的獨特經驗,從地理到人文,再創西班牙的奔騰激情、義大利絕代風華與中國的如畫江山。他以獨特的文字魔力,帶引我們進入芬芳的夢土,並在愛與死的感悟之中,重新發現世界、發現自己。

Excerpt
〈夢幻的邀請〉

我的夢不是我的負重,而是我的翅膀。
馬德里的四月天,我乘著我的夢,清晨即起,從「太陽門」的旅館走到西班牙廣場,踏勘夢幻的源頭。那是大理石基座上,唐吉訶德主僕二人的青銅雕像,以永恆之姿,向世人招手。晨光從他們背後的高塔發射,熱烘烘的照在我的額頭上,驅散了腦中殘存的懷疑。
我的夢,是求知的意志:是求美的決心。我是如此的忙於探索心靈的異域,情感的邊境。我隻身投往西班牙這個陌生國度,夢想為母國做個精神領域的哥倫布。夢,不曾為我指錯方向。先是熱情的塞維爾,然後是神秘的哥多華,滄桑的托雷多,雄偉的馬德里,還有文化織錦的巴塞隆納,我一站一站地閱覽西班牙。我源源不絕的夢,使我保持永遠前行的姿態。
唐吉訶德告訴我,一個人做夢太寂寞,兩個人共同做夢才有真正的樂趣。你也屬夢幻的民族,我堅邀你進入我的夢境,為它賦予新的生命。你也許沒有準備,擔憂一腳踩空;你也許有些懊悔,怪我輕狂孟浪。但是,若失去你的參與,我的夢再華麗,也將立即崩塌毀滅。
你也與我一般,經歷了耽夢的況味。你忽兒為直沖雲霄而狂喜,忽兒因墮落深淵而震怖。你裸向陰風與烈陽。你同時吞食冰與炭。你聽得震天的長號圍著你耳際喧囂。你無法預見夢的結局,深恐流於鬧劇。你起初的勇氣,使你走得太深太遠,來時路早已消逝如幻。至福是那樣短,至痛是那樣長。我們只有像唐吉訶德那般,在夢裡不斷地趕場,藉以否定現實的存在。
「你說我詛咒我的命運,這就錯了:因為我倒是祝福我的命運,而且還要一輩子祝福下去……。」患瘋病的唐吉訶德對僕人桑喬如是說。
如果夢塌了,我將與你同行。夢中的墜落,是那麼無重量,無傷害

一九九四年六月六日《中國時報.人間副刊》

〈死之舞〉
——
塞維爾觀鬥牛印象

公牛被詩人羅卡形容為「西班牙最偉大的生動而詩意的珍寶」,在鬥牛沙場不斷的死去,卻在人類的記憶裡不斷繁殖。漫步古都塞維爾,市中心的曲巷裡有一家酒吧,以鬥牛裝潢廣為招徠。我坐上高腳旋轉凳啜飲威士忌,一旋身便可觀賞背後牆壁上的名堂。兩個製成標本的巨大牛頭,釘在牆頭,表皮仍附著黑毛,彎著一對犄角,瞪著光采已失的大眼,彷彿正在鑽牆而入。雙頭之間,懸有一幅辦公桌面大小的鏡屏,框著全套鬥牛裝與展開的披肩,閃耀紫金相間的華麗光芒。吧台上來自日本的母女三人,也被吸引得流連不去,六十開外的母親畫了濃妝,操著流利的西班牙語與酒保高談闊論。
即令是西班牙東北角靠近法國的小城費格里斯,我也瞥見街頭酒吧以牛頭圖案做店招。西班牙南北種族與文化大相逕庭,公牛卻是共同的圖騰。
猛牛昂首揚蹄,一路緊追我,直到台灣。我在居家附近的便利商店,買了一瓶TORRES紅酒,西班牙進口,封口還繫了一個黑色鬥牛玩偶。西班牙人喜用死亡的意象佐餐嗎?多奇特的民族。鬥牛通常在黃昏舉行,鬥牛迷看完一場血淋淋的屠殺,散場之後用膳,記憶裡的牛血還新鮮未凝固,恰巧成了最佳的飯前酒。操刀的屠牛士(matador),本質上是個比屠夫更爲殘忍的謀殺者,反而被捧爲英雄,這是何其顛倒的價值觀!透過現代傳播科技,鬥生更有現場轉播和錄影帶流傳重播,每一場鬥牛的觀眾,千百倍於海明威寫《午後之死》的年代。鬥牛士的劍、公牛的血也就銘印在更多人的記憶裡。
鬥牛士與公牛是一體的。他們都是死亡最親密的朋友。

……


鬥牛開演時,夕照把塞維爾鬥牛場二分為陰陽。陰座與陽座的票價也有高下之分。終場時,夕陽西沉,整個圓形鬥牛場落入陰影,似在昭示:我們坐在同心圓弧上,終將一一落入死亡之手:死亡長伴生命,如夜繼日,如影隨形。
由鬥牛沈思生死,大概沒有人能超越海明威了。他是個精通門道的鬥牛迷。他的鬥牛散記《午後之死》,宣稱他著書時已看過一千五百頭以上公牛就戮。他以這部書建立死亡的美學,以小說人物實踐死亡美學。英雄主義發揚人性尊嚴,抗拒死亡:《戰地鐘聲》、《老人與海》、《不敗者》。愛之狂喜,片刻達到永恆,無畏危亡:《戰地鐘聲》經歷了如此繁多的公牛之死,他應該從公牛那裡吸納了無限男子氣概。他參加兩次世界大戰與西班牙內戰;他遠赴非洲狩獵;他三度離婚,四度結婚;他高明地切割意象,琢磨文體,成就了不朽的藝術。可是,為什麼這樣一個深知熱愛生命、力行抵抗死亡的男子漢,最後卻在六十二之年克服不了死亡的誘惑,在自宅以獵槍抵住額頭自戕?海明威啊海明威,你是在扮演屠牛士兼公牛,向世人親身曉諭生死大義嗎?
莫怪海明威,我們平時也曾險些屈服於死亡誘惑。比方說受長輩責罰、與配偶爭吵、負債、患病、失戀,那些情境,死亡的念頭,輕易地滲透我們的思想,像暴雨前自窗口襲來的一陣清風。
看過鬥牛的我,不再是先前的我。我已習慣了常懷死亡之思。我的書架上,新添挪威畫家孟克飄著死亡陰影的畫冊:我的雷射唱盤,不時播放前蘇聯作曲家蕭士塔高維契的《第十四號交響曲》。這首樂曲是十一首描述死亡的詩所譜成的聯篇歌曲。因爲有了死亡的陰影作對比,我發現生命原是真實的、立體的雕像,生活壯麗如滿天朝霞,不再是不可寄託的夢幻泡影。蕭氏樂曲中最陰暗懾人的一首,當屬德國詩人里爾克的《結論》:

死亡無際無涯,
我們屬於咧嘴獰笑的他。
當我們認為我們在生命的中心,
他膽敢哭泣,
在我們的中心。

西班牙經驗教我時時準備迎接我的死亡。我但覺藝術創作幾乎是在與死神競跑,稍一鬆懈,他就會提著利劍追上來了。且讓我不斷享受工作完成的喜悅,釋放出生命所有的力與美,在那屠牛的真實時刻來臨之前。

一九九二年八月七日《聯合報.副刊》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8052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