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陳太乙新譯本《追憶逝水年華:第一卷 斯萬家那邊》之「瑪德蓮」
2023/01/30 05:12:14瀏覽1793|回應0|推薦7
Excerpt陳太乙新譯本《追憶逝水年華:第一卷 斯萬家那邊》之「瑪德蓮」

我覺得凱爾特人的信仰十分有道理:他們相信我們失去的那些人的靈魂,都被禁錮在某個較低等的生物當中,困在一頭動物,一株植物,一樣無法靈動的東西裡,對我們而言,的確已經消逝。直到有一天,對許多人來說永遠不會到來的一天,我們剛好經過那棵樹,或擁有困住他們的那樣東西。於是他們騷動起來,呼喚我們,一旦我們認出他們,魔咒就被破除。被我們拯救的靈魂克服了死亡,回來與我們一起生活。
我們的過去也是如此。試圖追憶過去是枉費心機,窮盡智性必徒勞無功。過去隱身在其領域和範圍之外,寄寓於某項我們意想不到的實質物體(與這項實質物體帶給我們的感受)。這項物體我們能否在死前遇見,或根本遇不見,但憑偶然決定。
——普魯斯特,《追憶逝水年華:第一卷 斯萬家那邊》(陳太乙 )

「然而,通常隱蔽的和永遠存在的事物本質一旦獲釋,我們真正的我,有時彷彿久已死亡實際上卻並非全然死去的我,在收受到為他奉獻的絕世養料時,甦醒、活力漸增,曾經聽到過的某個聲音或者聞到過的一股氣味立即會被重新聽到或聞到,既存在於現在,又存在於過去,現實而非現時,理想而不抽象。」
——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 VII 重現的時光 聯經版 1992(周國強 )

真實的,但不是現實的,理想的,但不是抽象的。(real without being present, ideal without being abstractréels sans être actuels, idéaux sans être abstraits,)這種理想性的真實,就是本質。……不自覺的記憶保留了本質的雙重力量:過去時刻之中的差異,現實之中的重複。
——德勒茲,《普魯斯特與符號》

分享三段看似相關又不相關的書摘。

事實上,當初讀了德勒茲的《普魯斯特與符號》之後,才認真找到第二段書摘,至於第一段書摘,應該可以明顯感受到和第二段書摘的關聯性,但不要忘了這是第一卷和地最後一卷遙遙相望的兩段。

看似相關又不相關,就讓我們從第二段書摘所談到氣味延續話題吧,想必大家很容易想起普魯斯特效應,又或者是最為眾人所知的場景:瑪德蓮浸入茶杯之中。

於是,可預期的,從各種與法國甜點、美食相關的書本,都將出現「瑪德蓮」(madeleine)。甚至還可名列「改變歷史的50種食物」。
至於,那些跟記憶、嗅覺 (味道) 相關的書籍,不意外地也可能遇到普魯斯特。

而關於瑪德蓮這個扇貝造型小巧可愛的甜點,倘若查詢它的歷史,應該可知誕生地之一是位於法國洛林地區的科梅爾西 (Commercy),曾經讀過一篇文章 How Marcel Proust killed the Commercy madeleine (文長慎入,請詳以下連結:https://proustonomics.com/how-marcel-proust-killed....../),方知「科梅爾西的瑪德蓮」最終被「普魯斯特的瑪德蓮」(Prousts madeleine) 所取代,正是因為普魯斯特強大的聲名,已經把瑪德蓮神聖化而成為The Proustian Eucharist (聖餐)

最後,還是讓我們回到陳太乙的最新譯本《追憶逝水年華:第一卷 斯萬家那邊》,在上面分享的第一段書摘之後,緊接著上場的其實就是最知名的「瑪德蓮」——這是普魯斯特提出「非自主性記憶」(mémoire involontaire) 的幾一個場景,之後,我們還會遇到三株老樹,高低不平的石板……


Excerpt

……
某個冬日,回到家時,母親看我很冷,即使有違我的習慣,仍提議讓我喝一點茶。我起初拒絕了,但不知為什麽又改變了主意。她派人找來一塊叫做小瑪德蓮的那種胖胖短短的蛋糕,那似乎是用聖雅各大扇貝的貝殼當模子壓出了條紋。沒過多久,沒多做想,飽受鎮日的陰鬱濕冷及對明日的悲觀折磨,我舉起茶匙,將一小塊用茶湯浸軟的瑪德蓮送進嘴裡。就在那口混合著蛋糕碎塊的茶湯觸及上顎那瞬間,我全身一陣輕顫,全神貫注於出現在我身上的非比尋常現象。一股美妙快感全面襲來,讓我與世隔絕,我對其成因卻毫無頭緒。這股感受瞬間使我生命中的潮起潮落變得無所謂,使災厄無害,使生之短暫化為虛幻,一如戀愛的效用,使我全身充盈一份珍貴的精華:或者應該說,這精華並不在我身上,我即是那精華。我不再自覺平庸,無關緊要,不是個終將一死的凡人。如此強大、充沛的喜悅究竟從何而來?我覺得它與茶和蛋糕的滋味有關,但又遠遠超乎其上,性質應該不同。從何而來?意味著什麽?可從何處領略?我又喝了一口,覺得比起第一口毫無增色,第三口給我的感覺又比第二口還更少些。我該就此打住了,茶湯的效力似乎在逐漸消退。我追尋的真相顯然不在於它,而在於我。茶喚醒了真相,卻不認識它,只能模糊地依樣重現我不知如何詮釋的那份相同體悟,而且力道越來越弱。而我希望至少能夠,等過了一會兒之後,再次要求它出現,完好無缺,隨我所欲,得以明確釐清定案。我放下茶杯,回過神來。真相要靠神智去尋找。但怎麽找?嚴重的不確定感;當神智這個追尋者即為那該去尋找的陰暗國度,而在那裡,畢生累積的知識派不上任何用場,他總有力不從心之感。追尋?何止如此,堪稱創造。他面對的那事物尚不存在,且唯有他能實現,然後引入他的靈光之中。
……

然後,再一次,我清空心神,重新呈上那依然鮮明的第一口茶湯的滋味,感覺到內在有種什麽在輕顫,在移動,想往上竄,像是從極深之處拔錨而起的東西。我不知道那是什麽,但它緩緩上升。我感覺得到阻力,聽得見這段路程沿途的騷亂。
的確,如此在我心底搏跳著的應當是意象,視覺記憶,它連接到這股滋味後企圖繼續跟隨,一路追蹤到我身上。但那掙扎跳動的記憶太遙遠、太模糊了,若說我勉強瞥見難以捉摸的雜色漩渦攪混出的中性光澤,卻無法辨識其形體,無法宛如請求唯一可能勝任的譯者那樣,請求它為我翻譯出滋味,它那亦步亦趨的同伴,所見證之事;無法請求它告訴我,那究竟關乎哪種特殊狀況,是過去哪個時代的事。
……
突然間,那回憶浮現在我腦海。這股滋味是在貢布雷的那個星期天早晨 (因為在星期天那天,去望彌撒之前我不出門),當我去雷歐妮姨媽的房間向她道早安時,她請我吃的那一小塊瑪德蓮蛋糕,她先放進了她的紅茶或椴花茶裡沾濕一下。在嘗到味道之前,見到小瑪德蓮蛋糕並未令我想起任何事。或許是因為在那次經驗之後,即使沒吃,我也常在糕點舖的托盤上見到它,它的形象已脫離貢布雷那段歲月,連結到其他較近期的時光;或許因為,這些棄置於記憶之外如此之久的回憶,沒有任何殘存,一切都已分崩離析;舉凡形體-也包括那貝殼狀小糕點,在那樸素又虔誠的褶紋之下,顯得那麽豐腴誘皆遭廢除,或者,沉睡不醒,失去擴張的力量,難以連結意識。但是,當生靈死去後,事物毀壞後,一段舊日過往留不下任何東西,唯有更微弱卻也更猛烈,更不具象,更持久,更忠實的氣味與滋味得以長久留存,如同幽魂,徘徊所有殘骸廢墟之上,回想、等待、期望,在它們難以捉摸的微小粒子上,不屈不撓地,扛起遼闊無邊的回憶宮殿。
一認出姨媽給我的那浸過椴花茶的瑪德蓮滋味 (雖然彼時我還不知道這段回憶為何令我如此快樂,而且遲至許久之後才發現其原因),她房間所在的那幢路旁灰色老房子立即如同劇場布景般浮現,就搭在面對花園的小樓後方,小樓原是為了我父母而在房子尾端加蓋的 (在此之前,我腦海中曾再見到的唯有那個截面);隨之而來的還有大宅,城鎮,午餐前他們送我過去的那座廣場,從早到晚無論晴雨我都會去買東西的那些街道,若是天氣風和日麗我就會走的那幾條路。這好比日本人那套遊戲:他們在一個盛滿水的瓷碗裡浸入原本看不出是什麽的小紙團,紙團一旦碰水就舒展開來,逐漸成型,染上顏色,各有不同形貌,或變成清晰可辨的花朵,房子,人物,一如所有正在我們家院子和斯萬先生家庭園裡綻放的那些花,還有維馮納河的睡蓮,以及小村裡樸實的人們和他們的小住屋和教堂和貢布雷全鎮及其周遭區域,全都有了形狀與實體,連城帶著花園,這一切全從我的茶杯湧現而出。
——普魯斯特,《追憶逝水年華:第一卷 斯萬家那邊》(陳太乙 )

 
【延伸閱讀】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4955
甜點裡的法國:把甜蜜當武器的法蘭西歷史與文化
作者:池上俊一
譯者:邱顯惠
出版社:世潮
出版日期:2020/08/05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5378
法國美食史:行家知識與風土認證
Savoir-faire: a history of food in France
作者:瑪莉安‧泰本
原文作者:Maryann Tebben
譯者:杜蘊慈
出版社:天培
出版日期:2021/10/28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84754
改變歷史的50種食物
Fifty Foods that Changed the Course of History
作者:比爾.普萊斯
原文作者:Bill Price
譯者:王建鎧
出版社:積木
出版日期:2015/08/08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74322
記憶的風景:我們為什麼「想起」,又為什麼「遺忘」?
Why Life Speeds Up As You Get Older. How Memory Shapes Our Past
作者:杜威.德拉伊斯瑪
原文作者:Douwe Draaisma
譯者:張朝霞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130129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315511
氣味
作者:阿尼克.勒蓋萊
原文作者:Annick Le Guerer
譯者:黃忠榮
出版社:邊城
出版日期:2005/11/27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9486
記憶:我們如何形成記憶,記憶又如何塑造我們?精神病學家探索解析大腦記憶之謎
The Rag and Bone Shop: How We Make Memories and Memories Make Us
作者:薇洛妮卡‧歐金
原文作者:Veronica OKeane
譯者:潘昱均
出版社:奇光出版
出版日期:2021/12/01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78165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