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褚威格的《瑪麗‧安東尼傳奇》
2022/08/18 06:03:50瀏覽424|回應0|推薦10
Excerpt:褚威格的《瑪麗‧安東尼傳奇》

瑪麗‧安東尼 (Marie Antoinette) 傳奇的一生也是電視影片《凡爾賽的玫瑰》部份故事所本。當法國人民没有麵包吃時,身爲王后的她卻說道,「為何不給他們蛋糕吃?」這句話當然媲美中國晉朝某一位皇帝所說的「何不食肉糜?」這樣一位與眾不同的女人,在《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的作者褚威格的生花妙筆之下,更顯得活形活現,有血有肉,情節尤其是極盡曲折之能事。
在涉及瑪麗‧安東尼的一生的作品中,褚威格的這部傑作可以說已成為經典之作,只是他把一般人心目中奢侈豪華的法國王后描寫爲勇敢又有尊嚴的女性,只因遭受命運的撥弄,才落得悲劇的下場。我們不知道,褚威格的這種觀點是不是犯了「同情的罪」(褚威格另一部作品的名稱),但是,人生觀都可能人人不同,何況對歷史的角度,更是人言言殊。
苛責也罷,同情也罷,何不讓我們抛開歷史的包袱,靜靜欣賞一位不平凡女性在另一條人生道路上的心路歷程呢?——尤其是,為我們舖展這條人生之道的是一位「情」、「景」兩方面都各擅勝場的奥地利作家褚威格?
適值瑪麗‧安東尼被送上斷頭台兩百週年,譯介此書也許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吧!
——
陳蒼多,〈譯序〉

續讀褚威格的傳記作品《瑪麗‧安東尼傳奇》。

雖然對於這位王后較為陌生,但法王路易十六與她先後被送上斷頭台的歷史事件,確實已經成為某一種悲劇案例。

褚威格在最後一章相當生動地描述了斷頭台的場景,可能的話,卡繆的《思索斷頭台》也可以考慮一起閱讀。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8E%9B%E4%B8%BD%C2%B7%E5%AE%89%E6%89%98%E7%93%A6%E5%86%85%E7%89%B9
哈布斯堡-洛林的瑪麗亞‧安東妮亞‧約瑟法‧約翰娜(德語:Maria Antônia Josefa Joanna von Habsburg-Lothringen1755112日-17931016日),法語譯名哈布斯堡-洛林的瑪麗‧安東妮‧約瑟芙‧尚娜(法語:Marie-Antoinette Josèphe Jeanne de Habsbourg-Lorraine),簡稱瑪麗‧安東妮(Marie-Antoinette),早年為奧地利女大公,後法國王后。她是神聖羅馬皇帝法蘭茲一世與皇后瑪麗亞‧泰瑞莎的第十五位子嗣,在所有子嗣中排行倒數第二。1785年項鍊事件公之於世後,瑪麗的民望滑入谷底。大革命發生後,她被稱為「赤字夫人」(Madame Déficit)。
法國大革命爆發後,王室出逃未成,1792921日,路易十六被廢,法國宣布廢除君主制。王室遭拘於聖殿塔內。瑪麗被控犯有叛國罪,路易十六處決九個月後,即17931014日,她以被控叛國罪交付給革命法庭審判,2天後定罪並處以死刑,在革命廣場通過斷頭台處死,得年37歲。


書名:瑪麗‧安東尼傳奇
作者:褚威格 (Stefan Zweig)
譯者:陳蒼多
出版社:新雨出版社
出版日期:1979/9


Excerpt
〈走向斷頭台〉

……
死囚護送車卡搭卡搭地慢駛在石頭鋪道上。王后坐在硬梆梆的座位上,粗糙的車子每動一下就震搖她的身體,但是她並没有顯露出恐懼的跡象,也没有表現出自己意識到好奇的群眾已經聚集,要來看她走向死亡。没有什事情能夠動搖她的鎮靜模樣;甚至當聚集在聖羅琪教堂的女人對她發出輕蔑的喊叫聲時,她也没有顯得慌張;甚至當演員格拉蒙穿著「國民軍」的制服,在死囚護送車旁邊幾步遠的地方骑馬跟隨,揮動軍刀叫著:「她在那兒,罪大惡極的安東尼!她終於完了,朋友們!」她也不為所動。她似乎聽不到也看不到。
在聖荷諾雷路的角落,現今聳立著「攝政飯店」,但當時有一個人站在那兒等著,一手拿著一塊藝術家的木板,另一手拿著一隻鉛筆。他是路易‧大衛 (Louis David),是一位可鄙的諂媚者與背叛人物,但卻是當時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他在王后通過時,頃刻之間就把她素描下來,那是無情而卓越的素描像,是以邪惡的技巧加以寫生的傑作;畫中畫著一個未老先衰的女人,不再美麗,除了高傲之外,其他一無所剩。她的嘴兒做慢地閉著;表情是深沉的冷漠;雙手被綁在背後,挺著身體坐在死囚車的木板座位上,好像是坐在王座上一般。那冷硬的面孔上的每一根線條都透露出輕蔑的意味。痛苦轉變成反抗,使她受折磨的臉上顯露出一種新奇又可怕的莊嚴神色。雖然這幅像是以憎意畫成,但甚至這種憎意也無法否認一個事實:瑪麗‧安東尼表現可怕的尊嚴忍受赴刑時的羞辱。
巨大的「革命廣場」——現在以「親善廣場」為人所知——擠了一大群人。數以萬計的人自從清晨以來就站立在那兒,唯恐會失去目睹一位王后的獨特機會;如同赫伯以粗俗的語言所說的,這位王后「被國家的剃刀剃了頭髮」。他們已經在那兒連續等了很多小時。偉大的情景是值得一點耐性的。
高聳在這群好奇又生氣勃勃的人上方的,是大廣場中唯一一些不動的東西,首先是斷頭台的柱子,頂端用兩根横木連接起來——是從這個世界通到另一個世界的一座木橋。在頂端下面,像途中的一個路標,刀鋒在冷冽的十月陽光中發出強烈而清晰的亮光。在附近的地方,遠比死亡的大門更高的巨大自由雕像,聳立在台座上,而台座以前曾支撑著路易十五的紀念碑。「自由女神」是坐著的人像,頭上戴著佛里幾亞帽子,手中拿著正義之劍;她坐在那兒,茫然若失,這位「自由女神」夢想著,夢想著。她的白色眼睛看向不安定的群眾,看向「人類的殺手」,凝視著人眼看不到的遠方。
群眾中有一陣騷動,然後一陣突然的沉寂。這陣沉寂被來自聖荷諾雷路的粗野叫聲所打破。一中隊的騎兵進人了廣場,後面跟著死囚車,死囚車中坐著被綁著的女人,她一度曾是法國的王后;在她後面站著劊子手參孫。巨大的廣場中氣氛非常沉靜,馬蹄的踐踏以及車輪的摩擦都可以聽得很清楚。好幾萬名的觀眾聚精會神地凝視著這位臉色蒼白的犧牲者,而她似乎忽視他們的存在。她只是在等著最後的考驗。幾分鐘之後,死神就要降臨,接著就是不朽。
死囚車在斷頭台旁停下來。王后在没有人幫助的情況下,「表現出甚至比離開監獄時更鎮靜的樣態」,走上木階,黑緞的高跟鞋輕快地踏在階梯上,好像那是凡爾賽宮的大理石階梯。她向旁觀者上方的天空投出最後一眼!終點已經來臨。劊子手和助手們抓住她的背部,把她推進位置之中;她跪著,喉嚨位於圓形環的下半部,上面的木板校準她的頸背。他們拉了繩子;落下的刀鋒一閃;一陣模糊的聲音響起;參孫抓起一個流血頭顱的頭髮部份,舉得高高的,讓群眾滿意地看著。那些在最後半分鐘一直屏息凝氣的人,現在突然發出了狂野的叫聲,「共和國萬歲!」然後旁觀的人匆匆散開。
劊子手用一輛小小的手推車把屍體運走,頭部塞在兩腿之間。有幾位憲兵留在那兒看管斷頭台。
除了憲兵之外,唯一留在「革命廣場」的觀眾是「自由女神」,她跟以前一樣凝視著遠方,望向隱形的目標。關於那天早晨發生在廣場的事情,她没有看到什麽,也没有聽到什麽。她容貌嚴肅,不去理會人類的野蠻與愚蠢,只是沉思著永恒的遠方。她不知道 (也不想知道) 人們以她的名義所做的事情。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76548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