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8/19 20:53:44瀏覽3053|回應0|推薦45 | |
斷雲一片洞庭帆,玉破鱸魚金破柑。 最近臨米芾的蜀素帖,讀到其中兩首「吳江垂虹亭作」,頗覺有趣。 先說說米芾其人。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字元章,與蘇軾、黃庭堅和蔡襄並稱宋四家。 有人說,米芾有點自負加上一點自卑。怎麼說呢?原來米芾的母親曾是宋神宗皇帝的乳母。皇帝乳母雖有其尊貴性,但畢竟仍只是一名宮女,在宮中地位並不算太高。 不過,如果讀過紅樓夢,知道賈寶玉的乳母李奶奶,常仗著寶玉奶媽的身分,不怎麼把府中婢女等人放眼裡。氣得寶玉摔杯子說:「她是那一門子的奶奶?不過是仗著我小時候吃過她幾日奶罷了。逞得她比祖宗還大了!如今我又吃不著奶了,白白的養著祖宗作什麼!攆了出去,大家乾淨!」 所以囉,乳母,特別是皇帝的乳母,雖然不能像李奶奶那麼跋扈,但身分自是不同的。因此,米芾在宮中自然也會有些小確幸。在宮中看的、聽的自然與民間有異,對於眼界的開展有其一定的影響力。或許這也是當眾書家都不敢冒然在蜀素上題詩寫字的時候,米芾膽敢揮筆而就八首詩句,還成了流傳千古的名品。 相傳米芾有嚴重的潔癖,連《宋史》都說他:「好潔成癖,至不與人同巾器。所為譎異,時有可傳笑者。」[i] 或許也因為潔癖,米芾為官清廉,故有「米公洗墨」[ii]的傳聞。 先看看兩則與硯有關的傳說。一是米芾向蘇東坡炫耀自己有一方非常珍貴的古硯。蘇東坡問道:「這方硯,不知研墨效果如何?」米芾轉身去取水,回頭一瞧,不得了了,蘇東坡正蘸了口水在硯上研磨。米芾又氣又急,大叫道:「這麼好的一方古硯,被你弄髒了!」、「硯已經髒了,送給你吧!」[iii]對有潔癖的米芾來說,被人家用口水研了墨的硯,是可忍,孰不可忍。可以理解。 但另一則故事就有趣了。話說米芾應召為宋徽宗寫屏風,寫完,徽宗大加讚賞。米芾卻對皇帝的那一方硯有興趣,就啟奏皇帝說:「此硯臣已用過,皇上不能再用,請您賜予臣吧!」徽宗才一答應,米芾就忙將還有墨汁的硯往袍袖裡一搋。墨汁弄髒了衣服他也不在意[iv] 。 看來,他這潔癖還有些選擇性呢! 只不知這兩則故事說的是不是同一方硯呢? 再說說「吳江垂虹亭作」這首詩。 都說這是兩首七言絕句,但筆者才疏學淺,讀起來又覺得像是一首七言律詩。 吳江和垂虹橋、垂虹亭都在太湖畔,可為什麼詩裡竟說「洞庭帆」呢? 垂虹亭是吳江垂虹橋上的亭台,橋形環若半月,長若垂虹,故名。蘇東波與張先等人都曾在此飲酒。王安石、劉過,也曾分別留下「最愛垂虹亭(見送悲如晦宰吳江[v] )」和「多景樓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見念奴嬌-留別辛稼軒[vi])」的詩句。顯見,文人雅士頗喜在此流連。但垂虹橋和垂虹亭是什麼模樣竟可以引得這些名人駐足? 據說這橋目前尚存殘跡,於是上網找了幾張圖片。第一幅,據說是宋人(也有說是元人)畫的,長橋、遠帆,頗有畫境。第二幅,據說是元人畫的,這幅像是寫意畫,刻意將長橋和橋拱誇張化,高聳的橋拱,以及橋上亭台,還真有「垂虹」的味道,畫中題詩,正巧就是米芾這首詩的前半,加上水氣、煙霧飄渺,更是意境十足。第三幅則不知何時、何人所畫,卻也顯出湖、橋、亭融合的意境。看了這幾幅畫作,再讀一讀米芾的這首「吳江垂虹亭作」的詩句,是不是更有意味呢?
而詩中云「洞庭帆」又是怎麼回事?原來,太湖中有洞、庭二山,合稱洞庭山,又名包山。所以米芾以「洞庭帆」比喻太湖上帆影如天上雲朵。 再來看太湖特產的鱸魚和柑橘。鱸魚,無論從湖中破水躍起,翻起如玉般的光澤,或是烹調時,剖開的魚腹也如玉脂般的白;而柑橘,就不用說了,皮色金黃,剝開裡面也呈金黃。以「玉破」點出鱸魚的如銀似玉;而以「金破」描述柑橘的黃橙似金。所以說「玉破鱸魚金破柑」。 看了許多解釋,都說「破」字作劃開解,於是就說是烹調鱸魚。但筆者怎麼覺得在橋上吃柑橘還好,但坐著大啖鱸魚,似乎少了些詩意。如果再搭上後句師法桑苧翁陸羽的話,似乎又有些扞格。所以筆者覺得在橋上、亭中,吃著柑橘、品著好茶、作幾首好詩、看著湖面上閃著如玉般的光澤的鱸魚破水而出,可能有詩意些。當然一邊吃著烹好的鱸魚、一邊看景,也是不錯的啦!這只是筆者的片紙揣測而已,不足為外人道也。一笑。 再說,古代文人雅士多半喜歡宴飲,要不然怎麼會有蘇東坡的「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和東坡肉呢?當然也就不會有李白的粉絲汪倫一句「十里桃花」和「萬家酒樓」,就把李白千里迢迢的「騙」到了桃花潭,臨走還留下「桃花潭水深千丈,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名句了。 不過,這「玉破鱸魚」卻也曾引爆晋朝張翰的思鄉情緒,辭官回鄉去也。更因此造就了「蓴鱸之思」這句成語。 桑苧,原指桑樹與苧麻,古代養蠶與紡織所需,常用於指廣植桑苧的家鄉。在這裡或許是說物產豐富的太湖畔,也可能借指《茶經》的作者唐代詩人陸羽。陸羽,字鴻漸,自號「桑苧翁」,不願為官,閉門讀書,品格高潔。一生沒作過什麼大官的米芾在這裡或許比較想將自己比成和陸羽一樣不為世俗羈絆、志趣高潔的人,這才能用心欣賞如此美景吧! 提到織女支機石就更為有趣了。這得從傳說和寓言故事說起。這傳說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咱就說說有名有姓的吧! 據說漢博望侯張騫奉旨出使西域,並探訪黃河這條中國人母親河的源頭。於是乘槎(木筏)溯黃河而上,不知走了多少天。來到一處所在,雲霧飄飄渺渺,河面廣闊,不知是到了那兒?但見河邊房舍有一女子正在織布,另有一位男子在河畔放牛飲水。張騫向這位織布女洽詢,女子交付一塊石頭,並說:「吾以此石寄汝舟上,汝還以問蜀人嚴君平,必為汝道其詳。」 張騫攜石而歸,後至蜀中拜謁嚴君平,嚴君平看了便說,某年某月某日觀天象時,發現有「客星」到了銀河牛郎織女星,原來這客星竟是閣下。這塊石頭就是織女架織布機的座石啊![vii] 據說這支機石從此就留在了成都,成都還因此有了兩條小街,分別叫作支機石巷和君平街。又聞成都文化公園有座亭子,亭中玻璃罩內有塊高約2公尺,寬約0.8公尺的不規則石頭,上寫著「支機石」。或許那天去成都得去瞧瞧。 嚴君平,何許人也,他是漢代的道家學家,不愛當官。但相傳他有位學生叫作揚雄,卻是漢代大儒。 只是在歷史上,張騫和嚴君平並不是同一世代的人,張騫要早於嚴君平數十年。所以囉,以上純屬寓言故事,較不得真。只是這寓言故事竟影響了幾百年後的米芾。 故事說完,試著說說筆者對吳江垂虹亭作的理解: 湖面上片片帆影就像是天上朵朵雲彩。 秋涼的天氣,在湖面上泛起陣陣氤氳霜氣。 又何必尋河源、去銀河載回織女的支機石呢? 霜澤與天杳,旁臨無限情。他時散發處,最愛垂虹亭。飄然平生遊,舍我戴吳星。欲往獨不得,都門看揚舲。到縣問疾苦,為予求所經。當知耕牧地,往往茭蒲青。三江斷其二,洚水何由寧。微子好古者,此歌尚誰聽。 知音者少,算乾坤許大,著身何處。直待功成方肯退,何日可尋歸路。多景樓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虛名相誤,十年枉費辛苦。 不是奏賦明光,上書北闕,無驚人之語。我自匆忙天未許,贏得衣裾塵土。白璧追歡,黃金買笑,付與君爲主。蓴鱸江上,浩然明日歸去。 |
|
( 休閒生活|藝文活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