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3/08 00:02:20瀏覽5293|回應20|推薦160 | ||||||
13 / Oct / 2012 地下宮殿 Basilica Cistern /Yerebatan Sarnici 地下宮殿其實是羅馬帝國時代開鑿的地下貯水池,這樣的大型貯水池在伊斯坦堡就有好幾座。我們參觀這一座地下宮殿是查士丁尼大帝時代 (Justinian 527-565) 所建造,長140、寬70公尺,具有 9,800 平方公尺的空間規模,貯水量可達到 8 萬噸。地下宮殿的水引自 20 公里外的黑海 (Black Sea),羅馬水道橋是當時最重要的引水道之一,為當時的王公貴族提供生活用水,現在宮殿內還可見魚群迴遊,古羅馬宏偉的水利工程再次令人嘆服!這座位於市中心的奇妙地下空間,直到 1960 年代法國考古學家發現它之前,老城居民只是經常聽到水聲湧動,真是不可思議!曾經作為軍事彈藥庫,現在是觀光客尋找拜占庭傳奇與音樂會、服裝秀等表演的最佳場域。 這就是地下宮殿的入口 歩入地下宮殿,首先需適應昏暗的光線。由入口拱門放眼望去,是一片如林的石柱群、長長的通道及萬頭鑽洞的人潮,走下 52 階的階梯,面對的是非常震撼的空間氛圍! 地下宮殿共有 336 支 9 公尺高的石柱,排成 12 排,每一排各有 28 支,每一支石柱之間的距離都是 4.9 公尺,均衡分布在宮殿內,支撐地下宮殿的建築結構及龐大水壓。石柱來自一些羅馬帝國的舊建築,材質多樣化,有大理石、花岡岩,大多是完整的柱身,少部份是兩塊拼接而成。石柱的柱頭大部分是科林斯式 (Corinthian) 及愛奧尼克式 (Ionic),少部分是沒有雕飾的多立克式 (Doric) 柱頭。一根根石柱從水底直升而起,柱頭美麗的雕刻與拜占庭式拱頂相接,形成整齊又壯觀的柱林,在燈光烘托之下既雄偉又神秘。 地下宮殿內有一根特別的石柱,柱身上有樹紋及孔雀眼花紋,據考可能是羅馬時代取材自伊斯坦堡貝亞濟區 (Beyazit) 的一處集會廣場。因為潮濕的空氣,常有水滴從上面滴落,而刻在柱身的孔雀眼花紋就像一滴滴牢牢嵌進柱子的眼淚,因此名為「淚柱」。後人穿鑿附會,傳說「淚柱」為了紀念當初建造這座地下宮殿傷亡的奴隸而設置。 還有一處吸引大批人潮的奇特景觀,那就是被壓在柱子底部的美杜莎 (Medusa) 頭像。美杜莎是希臘神話中戈爾貢 (Gorgon) 三姐妹之一,她的頭上是萬頭鑽動的蛇 (噁~),傳說中只要看到梅杜莎的眼睛就會變成石頭。在地下宮殿的一隅有兩個來源不明的美杜莎頭像,它們分別被側放、倒放在石柱底下,感覺非常詭異,充滿壓迫感!頭像周圍的水池中有許多硬幣,看來是有人把這兒當成許願池了! 拜占庭文化中會使用美杜莎的圖像,做為重要建築的護身符,但為了避免人與美杜莎對視變成石頭所以將美杜莎的頭倒放。只是將美杜莎的頭「鎮壓」在柱子底部真的是前所未聞,因而造成更多猜測與民間傳說。但事實卻是,建造當時發生柱子長度不夠的問題,而這兩個美杜莎的頭像高度剛剛好,就這樣成了柱子的「增高台」直到現在。 幽暗的地下宮殿裡,林立的石柱反射著黃色的燈光,幽幽的土耳其音樂迴蕩著在潮濕的空氣中,那森冷哀悽的簫聲,勾起蘇菲教派迴旋舞的神秘幽冥印象,穿梭在如此氛圍的地底空間,令人產生時空錯置的恍惚,不知身在何處,更不知今夕是何夕! 離開地下宮殿後我們將前往埃及市集,伊斯坦堡市區遊人如織,人行道上到處是賣小吃的小販,秋天到了,炭烤栗子、烤玉米的攤販尤其多。那烤玉米看起來非常誘人,但在我們沒有空檔的行進間實在無福享用!烤得嗶嗶啵啵響的栗子香氣襲人,估量著應該較便於邊走邊吃,於是買了一小包,剝開一顆咬了一小口竟然是「喀吱」一聲響,生脆的口感直覺是栗子沒烤熟,立刻掉頭回去找小販,拿著那顆咬過的栗子告訴他沒烤熟,小販接過我手上的栗子一口送進他嘴裡「喀吱喀吱」咬將起來,他這突來的舉動讓我當場傻眼,然後他說「It’s good,no problem!」,我很懷疑「No problem?」,他重複「No problem!」,另補了一顆栗子給我,我咬了一口還是「喀吱喀吱」,再看看他烤好的其他栗子也都是差不多模樣,好吧,看來土耳其人應該是喜歡吃「喀吱喀吱」的烤栗子吧!個人覺得還是我們的糖炒栗子美味可口,幸好四人只合買了100公克 (大約7-8顆,約台幣80元),我勉強吃了一顆就賴皮不吃了! 這鍋有趣的東西,是可以製作彩色糖果的糖漿。 耶尼清真寺 Yeni Cami 「Yeni」是「新」的意思。這座建於 1567 年、100年後才完工的新清真寺,其實已有400年歷史。耶尼清真寺和眾多清真寺大同小異,由主圓頂和數個小圓頂購成,還有兩根指向天際的叫拜塔。屋頂上、電線上停滿了鴿子,形成另一種有趣畫面。耶尼清真寺位於加拉達橋 (Galata Bridge) 的南端,博斯普魯斯海峽對岸的加拉達塔 (Galata Kulesi) 清楚可見,寺外廣場上充斥許多攤販、觀逛客和本地人,熙來攘往人聲鼎沸,旁邊是熱鬧而忙碌的碼頭。 埃及市集 Mısır Çarşısı / Spice Bazaar 古老而樸實的埃及市集,本是耶尼清真寺的一部份,於 1660 年代,為了供養新清真寺及附屬的慈善食堂和書院而改建為市集。「Mısır」的含義是「埃及」,由於鄂圖曼帝國統治埃及時,利用課徵自開羅的香料貿易稅,建築了這座香料市集,所以名之為埃及市集。此地因為靠近碼頭,也是鄂圖曼帝國時期來自埃及的商賈聚集的地方,兜售著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周邊各國的商品。其中主要的便是香料,當時這裡是整個中東最大的香料集散地,故又名香料市集(Spice Bazaar)。 除了香料,這裡還是伊斯坦堡的乾貨集散中心,包括杏桃、無花果及沙棗乾,杏仁、松子、開心果、核桃…等堅果一應俱全;還有天然海綿、香水、阿拉伯燈飾、肚皮舞裝、披肩圍巾、彩繪陶盤、避邪的藍色魔眼石、土耳其軟糖、蜂蜜、橄欖油、各種水果花草茶…,以及金光閃閃瑞氣千條的黃金飾品,市場內堆滿琳琅滿目的商品,高聳的拱頂下迴蕩著異國腔調的叫賣聲,這是洋溢著中東氣息與古老氛圍的伊斯坦堡。 黃金如此賣法,感覺似乎"貴"重不起來了! 對旅人來說,逛市場是了解當地生活文化最有趣的途徑,走趟香料市集,更能體會伊斯坦堡這座橫跨歐亞的古老城市特有的歷史風韻和民生況味。埃及市集是土耳其歷史最悠久的市集之一,也是伊斯坦堡第二大的市集,在這個大寶庫裡可以發現各式各樣有趣的商品,對喜歡民俗特產又懂得殺價的人來說,土耳其真是個購物天堂!而我,買了較不甜膩的蜂蜜堅果軟糖,因為軟糖作成長條狀,需要手工逐條剪成小塊,只這一樣,就讓我集合遲到10分鐘! 本文資料參考:土耳其/MOOK、http://en.wikipedia.org/wiki/Yerebatan_Saray 感謝~~~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