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2/30 12:00:26瀏覽9808|回應13|推薦172 | ||||||
17-18/JUN/2011 威尼斯大運河(Canalazzo)長約 4 公里,呈倒 S 形流過威尼斯的中心區,與100多條水道相連接。從帝國之初它即是該城主要通衢,昔日行駛於河上的是威風凜凜的戰艦或商船,浩浩蕩蕩航向里奧托;而今河上則擠滿了水上巴士、遊艇、駁船及貢多拉。遊覽運河,可搭乘高貴的貢多拉或平民的水上巴士(Vaporetto),有幾條路線行駛大運河全程,其中1號水上巴士船速較慢,從Santa Lucia火車站到San Zaccaria教堂大約40分鐘,可以從容地欣賞運河風光。 航行威尼斯運河便利又快捷的交通工具─水上巴士 這次和5年前到訪威尼斯,因下榻旅館都靠近火車站,自然以最方便的水上巴士作為出入交通工具,來來去去總共航行 9 趟。雖不若住在聖馬可區容易親近主要景點,但卻因此得以細細體會大運河在燦爛晨光、絢麗斜陽、冥冥薄暮及皎潔月色中的各種風情,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對大運河的感覺,也由新奇陌生的興奮雀躍到熟稔親切的留連眷戀,情感逐漸深厚。然對於大運河兩岸櫛比鱗次的華麗建築,多數仍停留在看熱鬧階段!因此這趟旅程回來後,認真地翻開書本與相片逐一比對,試圖(儘量)找出每一棟華宅的來歷或故事。這件工程非常耗時費力,眼睛看到快脫窗!幸喜小有成績,堪為自己留些記錄並分享大家。 大運河上的橋樑 大運河由羅馬廣場(Piazza Roma)往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依序跨著憲法橋、赤足橋、里奧托橋及學院橋四座橋樑。這些橋樑造型各異,除具有連結兩岸功能,其跨越運河的丰姿亦各有不同,是大運河上的重要景觀。 憲法橋(Ponte della Costituzione),是大運河上的第四座、也是最新的一座橋樑,由西班牙建築師 Santiago Calatrava設計,圓拱橋樑範圍有180公尺,連接羅馬廣場和聖露琪亞(Santa Lucia)車站。 2008年9月啟用,受到激烈的批評:缺乏輪椅通道、缺乏必要性(與赤足橋距離很近)、與威尼斯的中世紀風貌格格不入。 赤足橋(Ponte di Scalzi),建於1934年取代原來的鑄鐵橋,緊鄰拿撒勒聖母(赤足)教堂(Santa Maria di Nazareth),連接卡納雷究區(Cannaregio)及聖十字區(Santa Croce)。 里奧托橋(Ponte di Rialto),連接聖保羅區(San Polo)及聖馬可區。 1444年曾因群眾擠在橋上觀看費拉拉侯爵(Marchese di Ferrara)的婚禮,導致木造結構的橋梁不勝負荷而崩塌。1588年規劃改建石橋,參與競圖的保括米開朗基羅、帕拉底歐(Andrea Palladio)及珊索維諾(Sansovino)等名家,很奇妙最後是「橋家」的Antonio Da Ponte取得資格設計建造。橋拱高7.5公尺、單拱寬48公尺,可容船隻由下通過。橋上中央通道兩旁是成排商店,隨時擠滿了閒逛或是憑欄眺望運河風光的人潮。1854年學院橋建成之前,里奧托橋是唯一可徒步越過大運河的橋梁。 學院橋 (Ponte in legno dell’Accademia)緊鄰學院美術館,搭建於1932年,連接硬壤區(Dosoduro)及聖馬可區。原為暫代一座19世紀的鐵橋,後來順應大眾要求保留下來。 世上最美麗的街道 大運河蜿蜒的兩岸,矗立著近五百年間建造的府邸,共和國最美麗的建築盡集此地。幾乎每座府邸都曾隸屬於顯赫一時的家族,縱然溼壁畫褪了色、大理石被潮水侵蝕而斑駁殘破,但它們依然屹立著,娓娓訴說著屬於自己的故事,昔日輝煌歲月的餘暉仍然閃耀在大運河的粼粼波光裡。而大運河依舊如1495年法王查理八世的大使所言─是「世上最美麗的街道」! 且由羅馬廣場(Piazza Roma)往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的方向依序略作介紹(我有拍到的景物)。 行政大樓(La Direzione Compartimentale),火車站的行政辦公室。 聖露琪亞火車站(La Stazione ferroviaria di Santa Lucia),建於19世紀中葉,1950年代改建,連接威尼斯與義大利本土。 拿撒勒聖母教堂(Santa Maria di Nazareth),即赤足者(Scalzi)教堂,紀念1670年代創立者─赤足卡默爾教派修士。 小聖西門教堂(San Simeone Piccolo)建於1738年,部分設計仿照羅馬的萬神殿。 卡波克洛塔府邸(Palazzo Calbo Crotta),現為四星王子旅館。 聖日勒米亞(San Geremia)教堂,藏有聖露琪亞遺骨。 聖馬闊拉(San Marcuola)教堂,敬奉San Ermagora及San Fortunato,1728-1736由Giorgio Massari所建,但立面一直未完成。 凡德拉明卡勒吉府邸(Palazzo Vendramin Calergi),文藝復興早期建築,由Mauro Coducci設計,1883年作曲家華格納在此去世。如今是每年冬季的市立賭場。 艾里佐府邸(Palazzo Erizzo,紅色建築),1469年Paolo Erizzo勇戰土耳其人殉難,內有兩幅巨畫描繪主人的豐功偉績。 馮塔納瑞聰尼柯府邸(Palazzo Fontana Rezzonico),是威尼斯第五任教皇(Clement XIII )瑞聰尼柯伯爵的出生地(1693)。 黃金屋(Ca'd'Oro),1420年由Marino Contarini委託建造,是威尼斯哥德式建築最精美的典範,立面精雕的蓮花形拱窗、中東風格的尖頂小塔及異國風情的大理石雕飾,充滿東方情調。其命運多桀數度易主,1984年起用來陳列贊助者法蘭克提(Giorgio Franchetti)男爵的藝術收藏。 薩格瑞多府邸(Palazzo Sagredo ),18世紀出由莫洛西尼家族轉手到薩格瑞多家族,立面兼具維內多(Veneto)、拜占庭及哥德式特色。 佛斯卡利尼府邸(Palazzo Foscarini),佛斯卡利尼(Marco Foscarini)是學者兼外交家,1762年晉陞為總督。 魚市場(Pescheria),600多年來一直是威尼斯繁忙的魚市。 法院大樓(Tribunale Fabbriche Nuove),是珊索維諾(Sansovino) 1555年興建的市場大樓,現在是裁判法庭。 德意志貨倉(Fondaco dei Tedeschi),原是日耳曼商人的貨倉和寓所,現為郵政總局。 班波府邸(Palazzo Bembo),屬15世紀哥德式建築,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樞機主教兼學者Pietro Bembo的出生地,他寫過一本早期的義大利文法書。 葡萄酒河岸街(Riva del Vin)餐廳林立,是大運河畔少數可以歇腳之處。 柯爾內馬丁南哥拉瓦府邸(Ca'Corner Martinengo Rava,左側建築) ,19世紀改為白獅旅館(Hotel Leon Bianco) 。 葛里馬尼府邸( Palazzo Grimani),這座略顯森嚴的文藝復興府邸,乃1556年為檢查官Girolamo Grimani所建,現為申訴法庭。 巴巴里哥府邸 (Palazzo Barbarigo),建於1560年代,以其天台著稱,今為日耳曼學會會址。 不知名的美麗府邸 巴比府邸 (Palazzo Balbi),1807年拿破崙在此觀賞為他舉行的賽船會,現為地方行政大樓。 葛拉席府邸 (Palazzo Grassi )建於1730年代,1984年為飛雅特汽車購入做為藝術展場。其右側是(San Samuele)教堂及鐘樓。 佛斯卡利府邸(Palazzo Ca'Foscari),1437年為總督佛斯卡利而建,擁有尖拱及白色伊斯特利亞大理石(d'Istria)精雕的門面,是哥德式風格的佳作。1574年被選為法王亨利三世的下榻處。現為威尼斯大學的一部分。 左側的究斯汀尼安府邸Palazzo Giustinian,華格納在此譜寫「崔斯坦與伊索德」第二幕。 雷左尼可府邸( Ca'Rezzonico),這座巴洛克建築是威尼斯數一數二的華宅,1667年由彭恩(Bon)家族委託興建,半途資金用罄,1712年由雷左尼可家族買下續建,1758年落成大宴賓客而聞名。1888年時是詩人白朗寧寓所,現為18世紀威尼斯博物館。 運河迴彎 卡瓦利法蘭克提府邸(Palazzo Cavalli Franchetti)為奧地利的腓特列大公所有,1836年他在此去逝。其右側的巴巴羅府邸( Palazzo Barbaro),莫內和惠斯勒曾在此作畫。 堂皇府邸( Ca'Grande)是座古典風格的巨宅,1545年由珊索維諾(Sansovino)為塞浦路斯王后的侄兒賈柯摩柯納羅(Giacomo Cornaro) 設計,柯納羅家族在威尼斯富甲一方,不惜鉅資裝飾這座府邸。 巴巴里哥府邸(Palazzo Barbarigo),1887年增飾的鑲嵌畫非常搶眼。 佩姬古根漢收藏館(Collezione Peggy Guggenheim),建於18世紀的凡尼爾之獅府邸(Palazzo Venier dei Leoni),原設計四層樓卻只完成一層,被戲稱為「未完成的府邸」。1949年美國女富豪佩姬古根漢買下作為寓所並開始收藏現代藝術,蒐羅的畫作及雕塑流派廣闊質量豐富。 薩維亞提府邸(Palazzo Salviati),乃薩維亞提玻璃總公司所在地,門面以玻璃鑲嵌畫裝飾。 熱內亞人府邸(Ca'Genovese)建於1892年,是聖葛雷哥里奧修道院的第二道哥德式迴廊。 聖葛雷哥里奧修道院(Abbazia San Gregorio),是一個歷經數百年的強大修院中心,現只剩一作不具祭祀用途的教堂,並已改為修復大型繪畫的工作室。 葛里提皮薩尼府邸 (Palazzo Gritti-Pisani),藝術評論家約翰羅斯金(John Ruskin, 1819 ~1900)曾於1851年居住於此,現為五星的 Gritti 旅館。 提也波洛府邸 (Palazzo Tiepolo),現為Europa e Regina 旅館。 安康聖母教堂(Santa Maria della Salute),「Salute」意謂健康和救贖,乃1630年威尼斯送走鼠疫後為酬謝神恩而建的教堂。宏偉的巴洛克教堂矗立在大運河口,Henry James形容其為「站在沙龍門口的淑女」─圓頂和裝飾有如華麗王冠、而延伸下樓的階梯則像是曵地裙襬。每年11月21日,船隻相連搭成船橋橫跨大運河口,信徒便由此歩向教堂慶祝「安康節」。 海關站 (Dogana da Mar),15世紀為檢查進出船隻而建,今貌是17世紀晚期所造,取代原來守護大運河口的燈塔。角落燈塔上有兩尊阿特拉斯神銅像頂著金球,球頂有命運女神像風標。 大運河最堂皇最美麗的終點─威尼斯這座美麗宮殿裡最耀眼的迎賓大廳、承受世人無盡眷顧的亞德里亞海女王寶座─聖馬可廣場!
大運河中熙來攘往的除了水上巴士、遊艇及駁船外,還有就是身影窈窕高貴華麗的貢多拉Gondola。貢多拉船身輕巧、船底扁平,正適合在窄而淺的運河上航行。昔日的貢多拉色彩鮮艷裝置華麗,1562年起禁止此種炫耀財富的競艷作風,除慶典用船外,所有貢多拉一律採用黑色。而貢多拉船夫(Gondolier)則是威尼斯象徵與神話的一部分,傳說這些船夫天生就有蹼腳,能行走於水面上。這傳說雖嫌誇大,但他們對城中水道瞭若指掌,能在大小運河之間優雅划行穿梭是事實,此乃源自父子相傳的知識及技能。 船首和 6 個金屬齒狀裝飾,象徵威尼斯 6 個行政區共屬同一總督統御。繫纜柱及水道標杆也是運河景觀之一,柱上若刻有家族徽章即代表私有船隻停泊處。 「世上最美麗的街道」─大運河,因為貢多拉點綴其間而更顯風光旖旎;而也只有丰姿萬千的大運河,才是貢多拉伸展其高貴優雅身段的最佳舞台。它們相互烘托成就彼此的美麗風華!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威尼斯大運河,在日落日昇間娓娓倒敘著千年如夢的繁華! 本文資料參考:全視野世界旅行圖鑑《威尼斯與維內多區》/遠流出版社 「2011托斯卡尼威尼斯漫遊」全文完 後記 旅行,是我生命中的華采樂段!多年來足跡踏過歐洲許多國家,惟這是我頭一遭在部落格書寫旅遊日誌。從今年8月進入udn以來,邊寫邊探訪各家的格子拜讀格友們的大作,此期間驚喜、驚艷、驚嚇不斷─ udn可謂臥虎藏龍高手雲集、百家爭鳴繁花似錦!自己根本是誤闖大觀園的劉姥姥,一度懷疑自己是否跑錯場子了!但既已開了頭也只好硬著頭皮走下去了! 2011年的「托斯卡尼威尼斯漫遊」日記,除了簡略的景點介紹,也記錄了我在旅途中的心情點滴,出乎自己預料地竟寫了26篇,正好在歲末年終告一段落。這段時日獲得許多格友先進們的鼓勵與肯定,受寵若驚備感榮幸之餘,我感受到的是大家的仁慈寬容與溫暖友善,而這些正是鼓舞我持續書寫的動力。而我在這個環境裡獲得的遠比我付出的多得多,在此,Bianca要向各位親愛的格友先進們致上最深的敬意與謝意! 接下來Bianca將繼續分享2006年「北義忘情山水之旅」的浮光掠影點點滴滴…。義大利除了傲視千古的宏偉建築、瑰麗的文化藝術遺產…,其實也擁有醉人的湖光山色。在北部幾個省份,依山(阿爾卑斯)傍水(湖區)美景天成,自古即是騷人墨客爭相歌頌吟詠的人間仙境。敬請期待並繼續批評指教! 值此歲末年終,讓我們除舊佈新一起迎接2012年的到來,也讓Bianca在此誠摯地祝福您~ 新年快樂 闔家安康 心想事成 萬事如意!
感謝~~~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