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楞嚴經-131
2018/12/20 09:19:55瀏覽136|回應0|推薦0

阿難,那個善知識的男子,是修習三摩提奢摩他,止定寂靜的禪定中,色陰滅盡的人,定心光明,因此十方世界一切佛的心,就於心中顯現,就如同在光明的鏡子當中,顯現出其所照的萬像,像是有所得到,了解明白自己的妙覺明心,不是從他人而得,雖見到本有的真體,卻仍然不能發起妙用,而得任運自如,就像受到鬼魘壓覆的人,手足清楚的存在,能夠看見聽聞,而不會迷惑,但是心中接觸到客塵的邪惡,而不能動彈,這就稱名為受陰侷限蓋覆的區域,侷限蓋覆真性妙明,因此不能卷舒自若,或去於身外,或住於身中,隨心所往,只要得到受陰一破,就像是魘鬼災禍歇止停息,他的真心就能離開身體,返回觀察他的臉面,或去於身外,或住於身中,自由自在,不再有遺留阻礙,稱名為受陰盡,心中不再迷惑,決定迷惑是在色身之內,這人就能超越能見所見的污染,觀看其所由來的原因,是覺性的本體產生虛妄,顛倒妄想是為其根本.

阿難,那個善知識的男子,應當在這當中,十方世界洞開,得到廣大光明照耀,他的心中發出光明,見到一切佛心如鏡的現象,因此悲痛婉惜,一向身心的迷惑,深深的苛責自己,只是苛責過分,忽然在他的內心的地方,發起無窮的慈悲憐憫的心,慈悲憐憫一切眾生,不能夠心中發出光明,見到一切佛心如鏡的現象,因為這樣,以至於觀看到蚊蟲,就如同看見一切有情的嬰兒赤子,心中產生慈悲憐憫,不覺得流下眼淚,這稱名為功用抑摧過越,如果能覺悟到,那不是一切佛的同體大悲,而是由於內抑苛責太急,因此產生這個慈悲憐憫的心,就沒有過失,不能認為已經證得聖果,如果覺悟了知而不迷惑,時間久了,便自行銷滅止歇,如果作為已證聖果來解說,就會有悲傷的魔人,進入他的內心臟腑,只要見到人,就發出悲傷的心情,無限的啼哭悲泣,以致於失去正知正見的正受,一定會從此沉淪墜落.

阿難,又那些在定中,一切善知識的男子,見到色陰銷滅,對於受陰領納所見之境像,瞭解而明白,勝過前面色陰的受陰現相,出現在眼前,顯露出一種虛無光明的境界,因此心有所感,產生鼓勵激發的心,但是因為感受激發超過本分,忽然在他們的心中產生無限的勇氣,那勇猛的心,猛而且利,決志要與一切佛等齊,說一切佛要三僧祇劫修行,才能成佛,現在只要一念之間,就能超越,這稱名為功用陵率過越,即是功用太銳,由於慧狂而定弱,所以陵躐輕率而過分越理,如果覺悟了知而不迷惑,就沒有過失,不能認為已經證得聖果,如果覺悟了知而不迷惑,時間久了,便自行銷滅止歇,如果作為已證聖果來解說,就會有狂妄的魔人,進入他的內心臟腑,只要見到人,就誇耀自己,傲慢無比,在其心中,以至於上不見佛,下不見人,因此失去了正知正見的正受,一定會從此沉淪墜落.

又那些在定中,一切善知識的男子,見到色陰銷滅,對於受陰領納所見之境像,瞭解而明白,在這時候,受陰未破,向前沒有新的證果,色陰已盡,回歸又失去舊有的居處,這是定力強盛,而智慧的力量,衰退微弱,因此進入色陰與受陰兩個,中間毁壞的地方,前進後退都沒有地方,迴轉環繞而一無所見,心中忽然產生大的枯乾渴望,在一切時間,使記憶想念的心境,沈著而不敢動,安靜而不散亂,再將這沉思意念,不敢動的心境,以為勤修精進的心相,這稱名為修心無慧自失,即是修心偏定無慧,自己失去修行的方便,如果覺悟了知而不迷惑,還再繼續等待智慧精進,就沒有過失,不能認為沉靜憶念枯乾渴望的禪定,為已經證得聖果,如果作為已證聖果來解說,就會有沉於憶念的魔人,進入他的內心臟腑,日日夜夜摘取他的心,懸念記掛,繫在一處,而不敢動,因此失去了正知正見的正受,一定會從此沉淪墜落.

又那些在定中,一切善知識的男子,見到色陰銷滅,對於受陰領納所見之境像,瞭解而明白,在這時候,慧力超過定力,過失在於太猛烈太利害,妄謂一切自性本來是佛,不待修成,懷放於心中,而於尋常自心,恆久懷疑已身是盧舍那佛,不須要再勞苦修成,以得到很少,就已經滿足,不再求精進,這稱名為用心亡失恒審,即是用心偏僻,定立微弱,忘失恒久審視覺察,沉溺於自己的知見,如果覺悟了知而不迷惑,就沒有過失,不能認為已經證得聖果,如果作為已證聖果來解說,就會有下等卑劣容易知足的魔人,進入他的內心臟腑,見到人就自己言說,我已證得無上佛果第一義諦,因此失去了正知正見的正受,一定會從此沉淪墜落.

又那些在定中,一切善知識的男子,見到色陰銷滅,對於受陰領納所見之境像,瞭解而明白,但受陰新的證果還未獲得,色陰舊有的妄心已經滅亡,經歷色陰前而受陰後,覽這兩個的邊際當中,定慧俱弱,是進是退,無法取捨,無所適從,因此自己產生怖畏,畏懼失去所守的境界,前進艱難,後退危險,因此在心中,忽然生起無盡的憂愁,如坐在針板鐵床上,如喝飲有毒的藥物,心中不想再活下去,常常向人要求,使他們殘害自己的性命,早早獲得解脫,這稱名為修行失於方便,即是修行時,心中過於恐懼,而失去了修行的方便,如果覺悟了知而不迷惑,改過忘憂,自復正念,就沒有過失,不能認為已經證得聖果,如果作為已證聖果來解說,就會有一份常憂愁魔人,進入他的內心臟腑,手中執慈持刀劍,自己割自己的肉,欣喜他捨棄壽命,或常常憂愁,走入山林之中,不耐煩見到人,因此失去了正知正見的正受,一定會從此沉淪墜落.

又那些在定中,一切善知識的男子,見到色陰銷滅,對於受陰領納所見之境像,瞭解而明白,色陰盡而無質疑妨礙,受陰光明而處於清靜當中,在心中得到安穩以後,忽然自己就有無限的喜樂產生,心中歡暢喜悅,不能自己停止,這稱名為輕安無慧自禁,即是定力深入,而得輕鬆安穩,所以發生喜樂,都是由於無有慧力來自己約束而產生,如果覺悟了知而不迷惑,改過反悔,自復正念,就沒有過失,不能認為已經證得聖果,如果作為已證聖果來解說,就會有一份常憂愁魔人,進入他的內心臟腑,只要見到人就笑,在大路小路傍邊,自己唱歌自己跳舞,自己說自己,已經得到自在無礙一切解脫,因此失去了正知正見的正受,一定會從此沉淪墜落.

又那些在定中,一切善知識的男子,見到色陰銷滅,對於受陰領納所見之境像,瞭解而明白,自說自己用功修行,已經圓滿充足,無緣無故忽然有大我慢升起,如這樣以至於慢與過慢,及慢過慢,或增上慢,或卑劣慢,或邪慢,七慢同一時間一起發生,心中尚且輕視十方世界三世如來,何況世下位之聲聞緣覺,這稱名為見勝無慧自救,即是自見己靈,特殊尊勝,但無智慧,以救其弊,如果覺悟了知而不迷惑,就沒有過失,不能認為已經證得聖果,如果作為已證聖果來解說,就會有一份大我慢魔人,進入他的內心臟腑,於是不禮拜佛塔廟宇,摧毀佛經佛像,並向檀越施主說,佛像只是金銅,或者說是土木,佛經是樹葉,或是細毛布的㲲華,或說自己的肉身才是真佛常住,不自己恭敬自己,卻去崇拜土木,實在是顛倒迷妄,深信他的人,便聽從他的話,毀壞經書,打碎佛像,埋棄在土地當中,他誤導一切,使眾生懷,因此墜入無間獄,這人便失去了正知正見的正受,一定會從此沉淪墜落.

******************************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而不能動。此則名為受陰區宇。若魘咎歇,其心離身,返觀其面,去住自由,無復留礙,名受陰盡。是人則能超越見濁。觀其所由,虛明妄想以為其本。

阿難。彼善男子。當在此中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於其處發無窮悲。如是乃至觀見蚊蟲。猶如赤子。心生憐愍。不覺流淚。此名功用抑摧過越。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覺了不迷。久自銷歇。若作聖解。則有悲魔入其心腑。見人則悲。啼泣無限。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阿難。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勝相現前。感激過分。忽於其中生無限勇。其心猛利。志齊諸佛。謂三僧祇。一念能越。此名功用陵率過越。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覺了不迷。久自銷歇。若作聖解。則有狂魔入其心腑。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迴無所見。心中忽然生大枯渴。於一切時沈憶不散。將此以為勤精進相。此名修心無慧自失。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憶魔入其心腑。旦夕撮心。懸在一處。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諸勝性懷於心中。自心已疑是盧舍那。得少為足。此名用心亡失恒審。溺於知見。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見人自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自生艱險。於心忽然生無盡憂。如坐鐵床。如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於人令害其命。早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常憂愁魔。入其心腑。手執刀劍。自割其肉。欣其捨壽。或常憂愁。走入山林。不耐見人。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處清淨中。心安隱後。忽然自有無限喜生。心中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好喜樂魔。入其心腑。見人則笑。於衢路傍自歌自舞。自謂已得無礙解脫。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自謂已足。忽有無端大我慢起。如是乃至慢與過慢。及慢過慢。或增上慢。或卑劣慢。一時俱發。心中尚輕十方如來。何況下位聲聞緣覺。此名見勝無慧自救。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不禮塔廟。摧毀經像。謂檀越言。此是金銅。或是土木。經是樹葉。或是(疊毛)華。肉身真常。不自恭敬。卻崇土木。實為顛倒。其深信者。從其毀碎。埋棄地中。疑誤眾生入無間獄。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

貪嗔癡,殺盜淫妄酒,只有淫是身體與心原本的作用,其他只是心的作用而已.

梵語三昧Samaya,一譯正受。三為正,昧為受也。是禪定之異名。定心,離邪亂,謂之正,無念無想,納法在心,謂之受。如明鏡之無心現物也。

cuō(ㄘㄨㄛ),huī(ㄏㄨㄟ), ㄑㄩˊ。㲲:細毛布,ㄉㄧㄝˊ。

佛有三身,分别是: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和释迦牟尼佛。卢舍那佛,梵文 Locanabuddha,即报身佛,是表示证得了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佛智的佛身。 “卢舍那”的意思就是智慧广大,光明普照。

七種驕慢來:(一)恃己淩人,高舉為性,叫做大我慢;(二)稱量自他,比較同德,叫做慢;(三)於他等謂己勝,叫做過慢;(四)他勝謂己勝,叫做慢過慢;(五)未得謂得,未證謂證,叫做增上慢;(六)雖知下劣,返顧自矜,叫做卑劣慢;(七)斥毀經像,無德謂德,叫做邪慢。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lin188&aid=1198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