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楞嚴經-130
2018/12/11 16:27:02瀏覽165|回應0|推薦0

阿難,應當在這修行成道的場所之中,精心研究清淨無染透徹光明的心性時,悟得四大空虛妄,無有融合,不互相交往,而織成身相,傾刻之間,身心便能脫出形體的障礙,得到解脫,外部根塵相對之境界,不能加以障礙,這稱名為精明流溢前境,但是這個功用,只是暫時得到身體的解脫,不久便會流失,不能認為是已經證得聖果,也不能認作已成為聖人的想法,只可以稱名為美好善良的境界,若是作已經證得聖果解說,就會落入群邪的圈套,而受到其惑亂的危害.

阿難,再以這個精心研究清淨無染透徹光明的心性時,那人身心內部晶瑩透徹,這人忽然在其身體內部,撿拾出蟯蟲與蛔蟲,身體的塵相,宛然平安,也無有受傷毀壞,這稱名為精明流溢形體,但是這個功用,只是暫時得到內心的解脫,不久便會流失,不能認為是已經證得聖果,也不能認作已成為聖人的想法,只可以稱名為美好善良的境界,若是作已經證得聖果解說,就會落入群邪的圈套,而受到其惑亂的危害.

又以這個清淨無染透徹光明的心性,於內部五臟與外部虛空及十方世界,精心研究而得,那時魂魄意志精神,除了執著於第八識能受之身根,安然不動以外,其餘魂魄意志精神,都互相交涉混入,成為來賓與主人互相交替,忽然在空中聽聞到說法的聲音,或是聽聞到十方世界,同時敷說佛法深奧的義理,這稱名為精魄遞相離合,成就於善良習氣的種子,只是暫時得到身心的解脫,不久便會流失,不能認為是已經證得聖果,也不能認作已成為聖人的想法,只可以稱名為美好善良的境界,若是作已經證得聖果解說,就會落入群邪的圈套,而受到其惑亂的危害.

又以這個心性,是澄清顯露皎然清徹的,一切妄念銷滅失落,根寂塵銷,內心發出明亮的光輝,無情的十方世界周遍成為閻浮檀(紫金)的顏色,有情的一切十二種類的眾生都化身為如來(色變,眼對之境),於那時忽然見到毗盧遮那佛,即是光明偏照的法身佛,踞坐於天光臺上,即是報身佛,受千佛圍繞,百億國土,以及蓮華,都是同時出現,即是化身佛,這稱名為心魂靈悟所染,是往昔宿世曾聞大法緣故,因此定心發光,精研明徹,普照一切依正世界,只是暫時得到這樣,不久便會流失,不能認為是已經證得聖果,也不能認作已成為聖人的想法,只可以稱名為美好的境界,若是作已經證得聖果解說,就會落入群邪的圈套,而受到其惑亂的危害.

以這個精心研究清淨無染透徹光明的心性時,不停觀察審究妄念的起始之處,對於一切妄念,起始於按捺抑制,繼續就是降伏,然後才是制止,最終卻是超越,由於用功太緊,在那時忽然看見十方虛空,成為七寶色(空變,眼對之境)或百寶色,同時周遍圓滿,不會互相遮留障礙,青黃赤白,各種顏色都出現,且各自有各別以純一的顏色出現,而無混雜,這稱名為抑按功力逾分,只是暫時得到這樣,不久便會流失,不能認為是已經證得聖果,也不能認作已成為聖人的想法,只可以稱名為美好的境界,若是作已經證得聖果解說,就會落入群邪的圈套,而受到其惑亂的危害.

又以這個精心研究清澄透徹的心性時,淨極光通,精明的心光凝定,明暗不移不亂,忽然在半夜,且在暗室內,能見到種種非室內原有之物,不異於白晝,如神鬼精魅,及奇形異狀之物,而暗室中所有之物品,仍然如原來一樣,也不會排除變滅,這稱名為心細,是定中用功之心,微細綿密,清澈明淨其見性,所以能觀看洞察事物幽深细微之處,只是暫時得到這樣,不久便會流失,不能認為是已經證得聖果,也不能認作已成為聖人的想法,只可以稱名為美好的境界,若是作已經證得聖果解說,就會落入群邪的圈套,而受到其惑亂的危害.

又以這心性圓滿,進入虛空清靜相互融合,有知的身體四肢忽然與無知的草木相同,雖然遇到火燒刀砍削,不會有所感覺,其次就是火光不能焚燒,縱使切割其肉體,就如同切削木頭一樣,這稱名為塵並,即色聲香味觸一併銷滅,四大消除分散,純是覺性遺留身內,因此排除四大和合能知所知的性質,其方向是進入純是單一四大,只是暫時得到這樣,不久便會流失,不能認為是已經證得聖果,也不能認作已成為聖人的想法,只可以稱名為美好的境界,若是作已經證得聖果解說,就會落入群邪的圈套,而受到其惑亂的危害.

又以這心性成就清淨的心,欲求清淨的心用功至極,忽然看見山河大地十方世界,都成為佛國淨土,充足具有七寶,佛光照明,周遍圓滿,又見到如恒河沙之多的一切佛,如來周遍充滿虛空世界,以及華麗的樓閣宮殿,向下可以見到地獄,向上可以觀看天宮,看見得到無有障礙,這稱名為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是欣淨厭穢,虛凝想像,日久深入,幻化而成,只是暫時得到這樣,不久便會流失,不能認為是已經證得聖果,也不能認作已成為聖人的想法,只可以稱名為美好的境界,若是作已經證得聖果解說,就會落入群邪的圈套,而受到其惑亂的危害.

又以這心性,深心研究到極遠的境界,忽然在半夜時,能遙遙看見遠方的市井街巷,以及親族眷屬,或是能夠聽聞到其人話語,這稱名為迫心逼極飛出,即是心中能見之光,受到逼迫,到極點而飛出,因此在遙遠間隔的地方,都能看見與聽聞,只是暫時得到這樣,不久便會流失,不能認為是已經證得聖果,也不能認作已成為聖人的想法,只可以稱名為美好的境界,若是作已經證得聖果解說,就會落入群邪的圈套,而受到其惑亂的危害.

又以這心性,精心研究至極點時,在靜中見到自己成為善知識,身形體態遷變改移,或變為佛,或變為菩薩等等,或於短時間,無緣無故現神現通,現出種種變遷改換的,這稱名為邪心含受魑魅,或遭天魔入其心腹,即是心神受到魑魅天魔控制,無緣無故而能夠述說佛法,暢通了達微妙義理,實際上是魑魅天魔的假辯狂慧,不能認為是已經證得聖果,也不能認作已成為聖人的想法,只可以等待魔事銷滅歇止,若是作已經證得聖果解說,就會落入群邪的圈套,而受到其惑亂的危害.

阿難,如同這樣十種修習禪那出現的境界,都是色陰中,見理未徹,正定未純,只是以禪觀與堅固妄想的用心,交互作用,所以出現這些事情,眾生頑固迷惑,不能自己思量考慮,因此遭逢這些因緣,迷惑而不能自己識知,便自己稱謂說,已經登上聖人果位,就成為大妄語的人,便會墮入無間地獄,你們這些人,應當依照如來滅度以後,在末法實期中,宣說指示這些義理,不要使天魔得到這些方便,去擾害修行人,使他們能保持真心,不致迷惑,並遮覆保護禪定,不致散亂,漸次修證,以成就無上正覺佛果之道.(以上十種,只是舉例說明,不可以說五陰,一定是這樣,而不可以變異增減).

****************************

阿難。當在此中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斯但功用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阿難。復以此心精研妙明。其身內徹。是人忽然於其身內。拾出蟯蛔。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斯但精行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餘皆涉入。互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魄遞相離合。成就善種。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一切種類化為如來。於時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台。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于時忽然十方虛空,成七寶色,或百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研究澄徹,精光不亂。忽於夜半,在暗室內,見種種物,不殊白晝。而暗室物,亦不除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圓入虛融,四體忽然同於草木,火燒刀斫,曾無所覺。又則火光不能燒爇。縱割其肉,猶如削木。此名塵並,排四大性,一向入純。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成就清淨,淨心功極,忽見大地十方山河皆成佛國,具足七寶,光明遍滿。又見恒沙諸佛如來遍滿空界,樓殿華麗。下見地獄,上觀天宮,得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研究深遠。忽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多隔見。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少選無端種種遷改。此名邪心含受魑魅。或遭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非為聖證。不作聖心,魔事銷歇。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現境,皆是色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緣,迷不自識,謂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汝等當依如來滅後,於末法中宣示斯義。無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護,成無上道。

***************************

***************************

圈缋:圈套。窠臼;框框。束缚;约束。

,即腹中短蟲;蛔,即腹中長蟲。ㄋㄠˊ.


按楞嚴正脈引醫經說「魂藏於肝,魄藏於肺,意藏於脾,志藏於膽,或日左腎,精藏於腎,神藏於心。」又灌頂大師引扁鵲難經說「五藏者,有七神,各何所藏也?答曰,藏者,人之神氣所含藏也。故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與智,腎藏精與志。」又楞嚴指掌以天地陰陽晦明風雨六氣與之相比,言「氣之上升者為魂,下沈者為魄,宛似天地陰陽二氣,氣之斂靜者為志,散動者為意,宛似天地晦明二氣。氣之充和者為神,浸潤者為精,宛似天地風雨二氣。」


毗盧遮那譯有三重意義,一為遍一切處,二為滿淨,三為光明遍照。按梵綱經說「爾時蓮華台藏世界,赫赫天光師子座上,盧舍那佛。此處所說毗盧遮那即是盧舍那佛,天光台即是蓮華台藏世界赫赫天光師子座上。

五塵併銷:色、聲、香、味、觸,五塵。


般若經以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磲、瑪瑙,為七寶佛光遍照。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lin188&aid=11984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