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楞嚴經-129
2018/11/13 14:03:19瀏覽109|回應0|推薦0

你們這一類修習禪定的奢摩他,三摩,禪那者,就是修首楞嚴妙三摩提,自然能與十方菩薩,以及一切無漏大阿羅漢,彼此心中都是精修通達楞嚴大定,因此心中互相吻合,當處一念不生,清淨透澈,而無變動.一切外道魔王及與惡鬼邪神,以及各種凡夫與三界天人,見到其所居的宮殿,無緣無故崩潰裂開,大地也是振動裂開,水居之河海精靈,陸居之山川鬼怪,飛騰的夜叉與羅剎,沒有不驚恐震懾的,只有凡夫昏迷暗鈍,不能察覺這個遷移變化,那些都得到五種神通一類的,只是除漏,但未得漏盡,既然眷戀這個塵相勞苦,又如何能讓你摧毀裂開其所安居之處,因此鬼神,以及各種天人,魔王,山中精怪,水中怪物妖精,必會在你修習正定之時,都來使你煩惱,破壞禪定,但是那些各種天魔,雖然懷有巨大的憤怒,但那些都是在塵相勞苦,內部邪暗的境界,而你所修的是妙覺心中本具的正定,心光一發,就能照破愚癡邪暗的境界,就如同風吹日月之光,如同持刀斷長流之水,完全不能互相觸斷,你就如同沸騰的湯水,那些就如同堅硬的冰塊,溫暖的氣息漸漸相鄰,不須一日,就銷滅墜落,徒然恃有神力,擾亂於外,但只是為其過客而已,所以會成就破壞擾亂,都是由於你心中五陰主人的緣故,主人若是迷失正念,過客便得到方便,應當在這時,處於禪那正定之中,寂滅而"一念不生",覺察了悟而無迷惑,那麼那些魔事,就不能奈何於你,五陰銷滅,便入光明,那麼那些群魔邪怪,都是受到幽暗的氣息所染,而智慧的光明卻能破除愚癡的黑暗,當接近智慧的光明的時候,愚癡的黑暗就會自動銷滅,要如何保留獲取,來擾亂禪定呢?

如果對五陰的主人不能明白覺悟,就會被五陰的主人所迷惑,那麼你阿難必定會變為魔家之子,成就魔人一類了,就如同摩登伽女,本來是很渺小,很卑劣的,只以先梵天咒,施咒於你,便使你破壞了,佛所制定的戒律威儀,但於八萬細行之中,只能毀壞你,與女人身相互接觸的一戒而已,那是因為你的心中還是清淨的緣故,尚不致淪溺於苦海之中,但這就是毀壞你的寶貴覺性與法身慧命,就如同宰相臣子的家,忽然遭逢抄籍家產,沒收眷屬,輾轉飄零,風塵流落,無有可以哀憐救護的方法,阿難,你應當知道,坐於成道之場所,銷滅墜落一切妄想念頭,如果是妄想念頭滅盡,就是離開一切心念,常住真心,真心精明而不雜亂愚眛,於動於靜都不能移動,記憶或遺忘都是一樣不變,應當常住此處真心,以聞熏聞修,而入三摩提,首楞嚴金剛三昧,就如同明眼的人,處於大幽暗的地方,雖然了知精明的覺性本妙本淨,但是未發菩提心,持菩薩戒,因此心中的光芒未能發起,所以就稱名為色陰侷限蓋覆的區域,為色陰所覆蓋遮蔽,如果使定力增進,心中發出智慧的光芒,眼見光明,朗見一切,十方世界洞視開通,再也無有幽隱黑黯,稱名為色陰滅盡,這人就能超越晦昧為空的劫濁,觀察色陰其根本之所由來,都是"最初一念堅固妄想",遮蔽真性以為其根本.

*****************************

汝輩修禪飾三摩地。十方菩薩,及諸無漏大阿羅漢,心精通吻,當處湛然。一切魔王及與鬼神諸凡夫天,見其宮殿無故崩裂。大地振坼,水陸飛騰,無不驚懾。凡夫昏暗,不覺遷訛。彼等咸得五種神通,唯除漏盡,戀此塵勞。如何令汝摧裂其處。是故鬼神,及諸天魔,魍魎妖精,于三昧時,僉來惱汝。 然彼諸魔雖有大怒,彼塵勞內,汝妙覺中,如風吹光,如刀斷水,了不相觸。汝如沸湯,彼如堅冰,暖氣漸鄰,不日銷殞。徒恃神力,但為其客。成就破亂,由汝心中五陰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當處禪那,覺悟無惑,則彼魔事無奈汝何。陰銷入明,則彼群邪咸受幽氣。明能破暗,近自銷殞。如何取留,擾亂禪定。

若不明悟。被陰所迷。則汝阿難必為魔子。成就魔人。如摩登伽。殊為眇劣。彼唯咒汝。破佛律儀。八萬行中。祗毀一戒。心清淨故。尚未淪溺。此乃隳汝寶覺全身。如宰臣家。忽逢籍沒。宛轉零落。無可哀救。阿難當知。汝坐道場。銷落諸念。其念若盡。則諸離念一切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此處。入三摩提。如明目人。處大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此則名為色陰區宇。若目明朗。十方洞開。無復幽黯。名色陰盡。是人則能超越劫濁。觀其所由。堅固妄想以為其本。

******************************

******************************

眾生之患,患於無修,修行之患,患於有得.

坼. chè ㄔㄜˋ. 隳. huī ㄏㄨㄟˉ.


汝坐道場者:修道之場,有事有理:一、理事雙修之道場。即七卷中,嚴結壇場,三七日後,克期取證,即於此處,修三摩地,乃至端坐安居,經一百日,不起於坐,名為坐道場。二、惟理道場。不結壇儀,不拘身坐,但取前詳釋,聞中境界,以一切時中,行、住、坐、臥四威儀之內,專注反聞,為坐道場。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lin188&aid=119553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