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最頑固的國民黨軍戰犯(感謝電小二推薦)
2011/05/22 22:39:39瀏覽4182|回應17|推薦58

民國37年徐蚌會戰(中共稱淮海戰役)中,被兵圍於安徽宿縣附近雙堆集,突圍失敗的國軍第十二兵團司令黃維中將被解放軍俘擄;戰役之初,早已久經未戰,黃埔一期生,在武漢軍校當校長,清高耿直,不善社交,好講兵法,被外稱「書呆子」的黃維突然被他崇敬的長官-蔣介石任命為兵團司令,即刻率領國軍中原地區最強部隊12兵團由河南向東馳援友軍,而之所以由黃維當兵團司令,由後來史料得知,完全是國軍內部派系的利益鬥爭所致,原本司令官是要由大家現今所熟知的金門恩主公胡璉將軍擔任,因為陳誠與白崇禧軍中派系的傾扎爭鬥,最後大出所有人意料,由沒有爭議性經陳誠一手提拔的愛將黃維出任。

機械化配備的大軍一往東行,解放軍早已從國防部潛伏的共諜中得到情報,迅速擬定作戰計畫,將12兵團圍困於沒有天然屏障,週邊都是平原,易攻難守的安徽宿縣附近雙堆集這個小地方,雖然國防部派出胡璉前往雙堆集協助作戰,而支援的友軍被共軍「圍點打援」戰術所阻擾,終究免不了被殲滅的下場,兵敗之餘,黃維與胡璉兩位主副司令官,分頭乘做戰車各自突圍逃離,胡璉還將較新的戰車提供給他乘坐,結果胡璉幸運逃出,而黃維乘坐的戰車卻中途拋錨,更不幸的的是他下了車自行逃離,反而戰車上的車長有逃出來,真是時運不濟、命運詭譎!此一機運的交錯,對黃胡兩位來說,後來各自發展出完全不同的人生,不禁令人浩嘆!

被俘虜的黃維(左邊最前面)

黃維未能突圍成功,失去消息,國民黨直接把他宣佈陣亡,當成烈士開追悼會,在蔣介石自己做不到老是要學生殺生成仁,不准投降的標準下,烈士當然是「多多益善」了!黃維的妻兒也跟著國民黨來到台灣,並短暫的停留一段時間,就在他的妻子得知黃維沒死下,帶著小孩從香港回到大陸,想要找回自己的丈夫,但也只能徒呼無奈,居住上海,等待釋放;被俘的黃維就跟其他國軍殘兵敗將們一樣,通通送入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思想改造。

令人驚訝的是,黃維在這種失敗的狀況下,表現出來的卻是完全不屈服的頑固態度,老是跟管教人員對罵,維護他效忠的黨國與領袖,平常沉默不語,不然就大放厥詞,極盡不合作態度,他唯一承認的罪狀就是打了敗戰,看到當初陣前倒戈的部屬沒有好臉色,也因為這樣,使得每次經過「思想改造」、「幡然悔悟」而能獲得釋放的名單上,都沒有他的名字,就這樣總共關了27年,人生有多少個27年啊!

在別的戰犯的妻兒,早早離婚畫清界線,以示政治立場時,他的妻子蔡若曙,對他不離不棄,必須默默承受黃維為維護自己政治立場的折磨,另方面還要獨自在別人歧視的眼光中,獨自扶養小孩子,去探望黃維時,要他合作點以早日出來與家人團聚,常常遭到黃維的指責,每次盼望釋放名單中的名字都落空時,更是對心理的一種打擊,在文化大革命時黃維的音訊全斷,而自己還要被拉出來批鬥,在這種長時間的精神與生活壓力下,只能將委屈獨自往心裡深埋隱藏,終究在黃維釋放後一年後造成悲劇!

1975(民國64),老蔣死後,黃維也許看開了,雖然他一直傑傲不遜,但共產黨還是很照顧他,畢竟周恩來(黃埔軍校時之政治部主任)及一些中共黃埔畢業的同學,對他也是認識的,最後他妥協「認罪」,終於在這年的12月成為最後一批被釋放與家人團聚的戰犯。

原國民黨軍第十二兵團司令黃維接過特赦通知書

黃維的釋放,對這個長時間分離與破碎的家庭無疑是最好的彌補,雖然小孩都已長大,對父親幾乎沒什感情,但對妻子蔡若曙來講卻只是短暫的幸福,長時間的精神壓力,使得她會擔心黃維會因政治立場問題被抓回去,造成精神分裂,莫名緊張,嚴重幻聽,在一年後的一個下午,獨自一個人走入北京永定河中,結束了苦難的一生,走筆至此,黯然以對!

黃維始終不願批評國軍,不批判他的老長官蔣介石,也不阿諛諂媚共黨,但也不讓共黨難堪,以回報他們在牢裡的照顧,雖然黃維效忠的是「黨國」,但在那個世代,「黨國」就是「中華民國」,一關27年,我想對中華民國已經夠了,我們有什麼權力用自己做不到的標準去要求別人呢?撇開黃維軍事上的評價,至少他也盡力到最後一刻,比起那些陣前倒戈,一戰即潰和跑到台灣回憶當年在大陸作戰多麼英勇的一堆敗軍之將來比,就算是蔣介石,黃維可算有骨氣多了

19893月,黃維在辦妥赴台的一切準備後,將到台灣會見當年的老戰友與同學回憶他們當年往事前,突然心臟病發逝世,終年85…..

 

晚年的黃維

在內戰時期中,國共兩黨本質上實無差異,表面講民主,而行為上竟是反民主,諸如「思想改造」、「政治立場不同就要認罪被批鬥」、「讀領導的書寫幾萬字心得報告」、「言論思想檢查」、「羅織罪狀」….等等行為,構成了荒謬絕倫的醜陋戲碼,毛蔣二人多麼造孽啊!,最悲慘的終究是那些只想單純過幸福圓滿日子的芸芸眾生….

相關影片連結:

冷暖人生20100316A:最後的戰犯黃維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AdpV8J1vtA

冷暖人生20100316B:最後的戰犯黃維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r7ybMncLb4&feature=related

冷暖人生20100316C:最後的戰犯黃維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5cehTVeHvE&feature=related

國共內戰 國軍失利 國府退守台灣 影片中有晚年黃維的訪談及被俘的歷史畫面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aQGsOj55R0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an080518&aid=5241451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战争风云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1
2012/06/17 11:13
苏联红军才是真的真心用命。打到柏林。国民党要是真心用命怎么国土越打越丢,怎么还有那么多投敌当伪军的
練功房(juan080518) 於 2012-06-20 17:27 回覆:

總比共軍打假的虛偽好,至少努力過!


战争风云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1
2012/04/13 22:34
真心保著蔣家王朝倒是真用心,東北都丟了不用心,華北淪陷不用心,等到日寇快打到江浙,影響自己的統治了,知道拼命了,蔣介石抗日不過是為了他自己而已,不然也就沒有花園口的慘案,也沒有河南老百姓幫著鬼子打國軍的鬧劇了。
正因為國民黨的抗日不是保家衛國,只是為了自己的地盤,所以才有勝而不勝的結局
練功房(juan080518) 於 2012-04-14 22:48 回覆:

是啊! 那共產黨為何抗日要跟國民黨"統一戰線"呢? 都不是保家衛國,都是為自己地盤呢!

 


战争风云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1
2012/04/06 23:05

同盟会反清不一样是日本的资助,国民党北伐不一样是苏联资助的。

看来国民党根本不是从北洋政府那里得到人心,国民党自称领导抗日胜利,那其中可有人心相背?

共产党在不咋的,也知道把过去三七开。你们还是死守你们的神主牌,嘴巴硬就行了,没么指望了

練功房(juan080518) 於 2012-04-07 21:43 回覆:

是啊!至少國民黨抗日真用心用命,共黨確借國共合作一至對外的機會作大!

國民黨沒指望,干我何事! 中華民國早已不是一黨專政,你還用黨國思維看待中華民國,才真沒指望!


麥芽糖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今之蘇武
2012/02/22 21:16
呵呵!

李凌答蘇武書, 被流傳許久!

這位被俘的敗軍之將, 始終不屈!

夫人比王寶釧還等了多一半歲月, 卻在不穩定的環境下, 無法面對不可測的未來, 而尋短.

向不降將軍致敬.

謝謝介紹!



阿璋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胡說
2011/06/17 07:25

胡適先生說

,國民政府在大陸的失敗不是失去民心,是純軍事上的挫敗,

只要稍懂戰爭戰術的人都知道,

敗在蘇俄進入東北,將日本關東軍兩百萬精銳裝備交給毛,

敗在馬歇爾在關鍵時的調停.

敗在一些自鳴清高知識份子的胡說與鼓惑.

練功房(juan080518) 於 2011-06-19 08:01 回覆:
如題!

泥土‧‧‧郭譽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反省時,應該多舉出史實‧‧‧
2011/06/01 15:24

同意反省才是正途;

同時,要推託也可以,拿出各種各樣的史實來‧‧‧

最好不要只是憑概念和印象,用各打五十大板的方式,往往結論就是很籠統的「不團結」‧‧‧

我們大家都有相當的社會經驗,各打五十大板的話,往往是自以為清高,而又不甘心寂寞者的說法‧‧‧

用各自想到的史實,有助於拼湊出更接近史實的真相‧‧‧經過如此多方拼湊之後,那時該打幾大板才會公允些。

泥土有感



王僧劍的頑石集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再補充一下
2011/05/25 09:14

一個關於民心說的反面論證,是在大躍進、大煉鋼、文化大革命時,難道中國共產黨沒有比國民政府更失民心?那兆這個民心向背的理論,那個時候,怎麼共產黨沒有崩解?

中共學界一直說中國人民是超穩定結構。在這個結構下,人民逆來順受,很難造反。所以,這個民心向背,只是在民智未開的情況下,被暴力裹脅,謊言哄騙下造成的。而一旦造成後,那民心的洪流確實很難抵擋。

因此要不是刻意的用暴力、謊言誤導,國民政府在中國大陸,根本沒有民心向背的問題。一般農民都把蔣介石當皇帝。

而在大躍進、大煉鋼、文化大革命時,中共更失人心,民心向背也沒有起個作用。為什麼?因為中國人早就被毛澤東打怕了,打孬了。而那國民黨失去民心,丟了大陸,更是沒有深究之下,人云亦云的托詞。


練功房(juan080518) 於 2011-05-25 19:14 回覆:

當時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政權貪汙腐敗,您講的統治能力千瘡百孔,所以局面從優勢轉向劣勢,老百姓不再支持你,覺得共黨好不選你,豈不就是失去民心,怎會有人云亦云的託詞一解呢?

至於要深究當時挫敗的內(國民黨)外(共產黨)因素,則是另一命題!

愚蠢百姓的心,也是民心!  不是嗎?

反求諸己,才能從失敗中找到最好答案!


王僧劍的頑石集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關於國民黨失去民心一說
2011/05/25 09:03

版主所言,國民黨失去民心,一切都是枉然。

這件事從表面上來看,確實可以這樣解釋。但我們如果去看整個過程,則有許多值得討論的地方。

從菁英知識份子來說,當時整個國際思潮,包括美國學界,都是對共產主義的烏托邦思想,純有高度的期許。因此中國的知識份子,也很難自外於國際潮流,加上崇洋媚外的民族自卑心理,只會變本加厲。但是追本溯源,這者是因為列寧、史達林操縱媒體新聞報導的原因。共產黨一向是講槍桿子、筆桿子,用暴力加洗腦來控制人民。此外,蔣介石是個軍閥,自我紀律要求很高,一項正襟危坐。而毛澤東則玩女人、喝酒、耍詭計、吟詩作對。很有當年曹操的風格。而這點,非常符合傳統中國知識份子的癖好。因此,知識份子這方面,很多人都是選擇支持共產黨。

在一般草根大眾方面,國民政府也是一樣沒有經營。但是中共到了一個地方,就先糾結大眾,批鬥地主。這些地主,有些並不那麼壞。中國共產黨強迫農民批鬥地主、富商。當時,許多的農民都不敢批鬥。但是把這些地主批死、打死後,共產黨就告訴農民,你們現在打死了地主,以後國民黨不會饒你們。你們要和我們一起造反。鄉間農民許多人,本來是很傳統的思想,都把蔣介石當皇帝,根本沒有法治、民主素養。就這樣,大多數都被共產黨裹脅造反了。

因此,這種民心向背,並不是真的有什麼事實真理在背後,而是在列寧政黨不斷以謊言、暴力,慢慢堆砌出來的民意、民心。

我們來看看在國際知識份子方面,國際知識份子一直對蘇聯共產主義、中國共產黨懷有浪漫夢想與期待,許多知識份子根本沒有看過在蘇聯、中共統治區,人民生活的慘況,抱著「何不食肉糜」天真態度,去幻想共產主義的美好。而且很多人,還天真的幫蘇聯通風報信,收集情報。這樣的情況,一直到了東歐布拉格的春天,蘇聯派坦克車鎮壓民主革命,才大大的敲醒了這些歐美知識份子的迷夢。從此之後,在歐美已經很難找到為共產主義的蒐集情報的知識份子了。

而底層被共產黨統治的農民,他們的慘況,更是不必形容了。

這一切,只是說明了,共產黨是歷史上第一個用系統化暴力、謊言,去愚弄世界人民的,邪惡政黨。始作俑者,是列寧這個奸詐,沒有道德、是非觀念的人渣。因此列寧,他為了奪權,擬定的那套暴力、謊言策略,被所有共產國家奉行,殘害世界一百年,造成世界數十億人口的悲劇。

賈誼說:「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書,以愚黔首。」控制老百姓的心,是從古到今,所有專制獨裁暴君的終極理想,但都沒有成功過。而列寧成功了,他透過有系統的暴力、謊言,扭轉了民心,帶給世界百年的悲劇。

>> 列寧應該被鞭屍。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莫以成敗論英雄
2011/05/24 12:15
從今天回頭看國共內戰的那段歷史,總是感覺那場仗是不該打卻打了的戰爭,而國民黨從一開始在天時,地利,人和上面就比不上共產黨,所以再怎麼優秀的將領(如張靈甫,黃佰韜,邱清泉)等人以及在抗戰時期組建的精銳美裝師(如新一軍,新六軍等)全部葬送在內戰戰場上,所以,當年國民黨在古寧頭打贏真的是很僥倖,我想當時的敵我雙方領導人都沒想到這場小戰役會導致海峽從此分治吧,另外,在當時戰敗被俘的將官,大部分也都盡了力, 畢竟當時的情勢也非一兩個優秀的將官能夠力挽狂瀾,八二三炮戰時期的國防部長俞大維曾經在看過長春圍城戰的檔案資料後也說他也沒有辦法挽回被包圍的局面,而他的才智與他的表哥陳寅恪同時被稱譽為"中國最有希望的兩顆讀書種子"--------

丘爾玨
以平常心看待歷史人物
2011/05/24 10:44

老蔣不是神仙也不是聖人,跟我們沒什麼不同,難免犯錯,因為是公眾人物被批評也是應該的,說他造孽似嫌偏激了一點。

好歹他也曾領導抗日,沒有他,大陸與台灣的普羅大眾現在可能是二等皇民呢!

好歹他也曾領導抗共,沒有他,臺灣的普羅大眾也難免文化大革命的洗禮啊!

這麼大的國家又逢苦難的時代,換了別人在那個位子上會做得更好嗎?

就像馬英九,接個爛攤子,金融風暴後世界各國都痛苦有感,臺灣無感卻還被嫌,大前研一還想把它進口到日本呢!

練功房(juan080518) 於 2011-05-24 19:13 回覆:
老蔣也是人,但他領導的國民黨卻老是要百姓把他當民族的救星,當神崇拜!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