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2/05 08:58:04瀏覽605|回應0|推薦2 | |
太極拳是以「性命雙修」為基本工夫,以「盡性了命」為修煉的終極目標(開始時,是通過修命而取性,等性純全之後,又通過修性而安命,這就是性命雙修之關鍵處;所謂:知性然後能盡性,盡性然後能了命,性命不二,謂之雙修);而命為氣(氣是道的物化,乃道的存在狀態,是形和神的中間層次,聯繫著先天和後天)、性為神,性命雙修就是在修神氣,透過「真意」(指淨化的潛意識)的媒介,修煉神氣合一,它是一種人體生命返還的工程,亦即係奪天地之造化,返老還童,返回到先天虛無之道;誠如儒家教人順應生命而回歸自然,佛教教人視性命為虛幻而澈悟真諦,道教教人性命雙修而長生不老,教雖分為三,但所求之道是一致的。 佛教認為,人的生死由「阿賴耶識」(即元神、元意識)主宰;人生之初,遊蕩於輪迴流轉中的「阿賴耶識」,因一絲妄念,和父母的血氣結合,在母腹中形成胎元,轉為人身;人死之時,「阿賴耶識」依人所作善惡業的不同,脫離人身,繼續在三界和六道中輪迴,但如能勤於修行,證得涅槃,則能脫離生死輪迴,永恆存在。而道教認為,宇宙中的先天太乙真氣(即佛教的「阿賴耶識」),在父母交合時被招攝進母腹,形成胎元,將性命寓於其中,到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先天祖氣斷開,後天氣生,至十六歲精氣最充足,此後「識神」主事,情欲傷身,至六十四歲,元氣消耗殆盡,死到臨期;但如能勤於修煉,保存元氣,培育「元神」,則能免於生死。「元神」(元意識),內丹家稱為宇宙和人體發生之初的一點靈明,是一種遺傳的本能意識,是人身真正的自我;元神在人體返還的工程中通過開發和鍛鍊,可以逐步人格化為「陽神」,亦即「陽神」是「元神」的凝聚體,可以脫離人身存在,具有突破時空障礙的能力,而這也就是通過「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的過程,最後返回到虛無之道,內丹也就修成了。 其實萬事萬物的總原理,並不在遙不可及的地方,它就在我們的心中,我們如果能夠內觀反省,除私去欲,自然清楚;亦即「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學問知識是憂愁煩惱的根源,為什麼?智巧增加,欲望就增加,自然也就離道愈遠;因為關鍵處是在「練」與「修」,而不在外在形式(懂得多少套路功法或實戰技巧或贏得多少獎牌)的追求。所以老子告訴大家:「解決難事,要從容易的地方入手;成就大事,要從細微的地方開始;這是因為天下的難事,必定從容易而來;天下的大事,必定從細微而生。」 就是因為道體精微奧妙,所以勤而行之,不敢多言;倘好大喜功、自我炫耀者,就表示他根本不曉得「道」;唯有堵塞情欲的孔道,收歛鋒芒,消除紛擾,混同塵俗者,才是智者;所以莊子秋水篇說:「有大德的人,火不能燒死他,水不能淹死他,冷熱不能害他,禽獸不能傷他,並不是他迫近這些東西而受不了傷害,而是他明瞭安危的情形,寧靜的順應禍福,謹慎自己的言行,不要爭強好勝,所以這些東西傷不到他。」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的長短全在於自己能否修道,修道能否 成功的關鍵在於能否「靜心」,而靜心的最好方法就是「坐忘」,「坐忘」就是「靜坐而心忘」,目的是為了忘卻一切煩惱,使自己能夠做到「心平氣和」,而修習「坐忘」計分七個階段: 1敬信:尊敬老師,相信老師所教的法,勤修苦練。 2斷緣:斬斷一切塵緣,不為世俗事務所累,即使遇到必須做的 事情,也不可產生好惡之情,以免破壞平靜的心境。 3收心:清除心中一切世俗雜念,使它安寧平靜,做到「在物而 心不染,處動而神不亂,無事而不為,無時而不寂」,逐漸進入修道的狀態。 4簡事:就是要善於選擇事務,排除對修道養生沒有作用的事情。 5真觀:要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為禍福吉凶的緣由,且 知道世間萬物都是虛幻不實的,因而不值得去追求。 6泰定:就是安詳而心靜,且勿須有意去追求心靜,而心無時無 刻不處於寂靜的狀態,做到靜心與智慧相互養護,形成良性循環。 7得道:祇要心中做到無物無我,一念不生,內不覺其一身,外 不覺其天地,與道冥一,萬慮皆遺,就可以「散一身為萬法,混萬法為一身」,得道成仙。 天下有形的東西,建立在外面的,一定會被拔掉,抱持在手上的,一定會被脫去;所以有心求道者,重點是「修之於身」,而不是高談闊論,用來評斷別人,否則就成了空談;唯有身體力行、心中修德,不僅自己可以得福,並且可以廣結善緣。 道家學說,因恐洩漏天機太多,或所傳非人致陷人不幸,或遭人 誤用,故多晦澀難懂之專有名詞;習者,可不必太在意甚或執著,瞭解即可;重點是要虛心探討它的法訣:「致虛守靜」,茲將個人心得簡述如后: 1初學,應確遵教導,持之以恆勤修苦練,尤應透過意念引導動作,使能全神貫注,將散亂的心漸漸收歛回來。 2俟體質改善,身體碩健時,腦氣也漸充實,此際,心較不易開小差或胡思亂想,就應加練雙腳站樁,以奠下入定之基。 3當「心」不易受外界的干擾,入定功夫有一定基礎後,就應調整作息,實施每日一『靜坐』,靜坐時間則隨功力逐漸增加。 4此時,對自己的一言一行(包括起心動念),要隨時檢視反省,期能做到「心無妄念,身無妄行」,方符太極拳「性命雙修」之本意。 道功的最高境界不是神通或會發凌空勁(武功只是餘事),而是身體健健康康、與人(包含家人、鄰居和親朋)相處融洽;當生命終了,要離開人世時,仍然感到心靈上滿足、精神上愉悅,無疾而終。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