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1/01 11:26:55瀏覽10476|回應0|推薦0 | |
祇要是習練氣功,坊間常可看到或聽到「氣沉丹田」或「意守丹田」的相關文章,不過一知半解的論述,有時反而容易誤導學者產生錯誤偏差的行為,甚或出現走火入魔的現象,不可不慎!在此,願就自己所學,提出自己的見解,與大家分享,不過,要提醒的是,氣功這東西,一切的相關言論,了解並當做常識參考就好,千萬不要太在意或執意去練,如真有興趣,請務必找有實證體驗的明師學習,而不是看一些氣功書或教學影帶就胡亂地練,以免遭致邪靈憑依而還自以為得到神通,進而迷戀以致沉淪,到頭來後悔都來不及。 「氣沉丹田」:這裡所說的丹田乃指下丹田,亦即在小腹的位置,不過因它是屬四次元以上世界之存在故,所以並沒有具體的器官,它是看不到的,不過練氣之人可以感知到它的存在;而所謂「氣沉丹田」乃習練氣功的一種過程與成果,丹田本身應該是空鬆的,所謂:「練氣不存氣,練意不存意,練勁不存勁,練血不存血。」;以太極拳這個動氣功來講,它是上身尤其是肩膀以下,逐漸鬆沉所衍生的結果,所謂:「肩寒全身僵,肩緊全身滯」,當氣能下沉至丹田,也就表示你的氣息「細長靜慢」已相對穩定,當進入高深境界時,口鼻呼吸逐漸微弱到沒有呼吸的感覺,只在丹田內有一息在腹中旋轉,不出不入,無增無減,內丹家認為此時神氣在丹田內已孕育成胎,這就類似胎兒在母體內的臍帶呼吸,故名「胎息」。其功效是可使上體輕靈,下體充實,自然獲致週身鬆淨,頭腦清新,步履穩健,精力充沛之健康效果。而作法是:當第一階段拳架學成後,練拳時,手之上舉或放下均應以意念點放一下「鬆肩」(點一下就好不可執意太重,否則容易造成氣滯或肩膀僵硬),亦即行拳過程要嚴格要求肩膀不可突起,日久習慣成自然,鬆肩的意念也就可以慢慢地放掉;另平時日常生活行立坐臥亦應注意不可出現「突肩」之動作,如有,要提醒改進,使之習慣成自然。 另「意守」是氣功練氣的一種方法,主在透過意念守一,排除雜念,達到入靜; 而太極拳雖是練意、練氣的內功拳,不過它是集中意念於練拳,以意導氣,以氣 運身,運身成勢,從專注於動作中,使意念趨於純靜,進而使動作表達出太極拳 的技擊含義;倘「意守丹田」練拳,將失太極拳「以意導動」之特點,故練太極 拳不宜「意守丹田」。即使平時或練靜氣功(站樁或靜坐)時,想要心神相守於 丹田,也須嚴格遵守「文火為之」、「勿忘勿助」、「順其自然」之原則,千萬不可 使用強烈的執著念波或著意鼓氣用力;畢竟,意念也是一種能量,透過意念守氣 就會耗氣,「意守丹田」就會開竅洩氣,而且守得越好,氣漏得越厲害,亦即只 有人機不動,天機才會自動,而「守一」才能進入自然天機的境界;所以,「以 意導氣」只能定在用上,而不在體上(指修煉),因氣就如同水,會自然流動, 形成氣脈,倘妄引氣機,就違反自然,影響氣脈的正常循環,內氣外洩,那就會 出問題。 修煉氣功,最好有明師指點,否則容易產生「氣亂、精崩、神迷」,意 念不集中,火(意念)跑到別的地方,就是走火,而心性不好,妄入大定,就會入魔,在「有界」還好,小心摸索即可;但在精神界,不懂裝懂就會失控;總之,世間上做事越聰明越好,而在修道上則相反,越聰明,修道的障礙也就越多,亦即,心思越細,自以為聰明,越容易出問題,所以越單純越好,傻傻的煉,不要想太多,凡事順其自然,就不會走火入魔。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