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之所以要練「鬆」(這裡的鬆,不光是手上的鬆,而是全身肉體的鬆與神識的鬆)與「靜」(這裡指的是思維、意識與想念行為上的靜),因「鬆」,隨意肌和筋絡(肌腱和韌帶)才不會緊縮,而氣與身體重心也才會逐漸往下沉消;而「靜」,所謂「靜極生氣」,當練拳時,透過熟記拳架招式及長期「置心一處」以意念開關展竅之後,心已能逐漸沉靜下來時,在全身神經細胞組織運行的氣就會逐漸增加,加上全身鬆柔的配合,使得全身血氣循環就愈來愈好,進而使肌肉與筋絡就愈富生機而鬆柔,因而其神經細胞組織系統傳遞刺激與不習慣於身體的體外之物的感受之電波到表面意識的機能,就增強,即以觸覺為主的感知力就增強;於是,其骨骼外的全身組織,就被形容為如「棉花」;而當全身真正鬆柔了,自然氣就會沉至丹田、下會陰、通尾閭,氣斂入骨,進而通夾脊、玉枕,以致下沉至腳底湧泉穴;此際,丹田蓄集著氣,湧泉則變轉著勁,而氣與勁都彌充於全身骨骼裏,但氣卻又在骨骼之中與之外的全身神經細胞組織系統運行,而全身骨骼裡也因漸漸彌充了氣與勁以至骨髓密度變高,因而勁也就愈容易運行、彌充其間,而被稱做了「剛」;練太極拳到較高程度之人,其肉體尤其是四肢,所以會被喻為『棉花裹剛』,就是如上所述而衍生。
練太極拳到鬆沉之人的整體骨骼,像一條鐵鍊,而同時因身體重心逐漸往下沉消到腳底,以致不容易被打倒或推倒,所以就「重」;而且其身軀成了如拳經所述「腹內鬆淨氣騰然」及「全身意在精神」的狀態,所以就「輕」;於是,練太極拳之人的「身輕體重」,也就這麼地澈底完成;而太極拳的「定勁」乃其人練到「身輕體重」所呈現的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