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自己的樹
2017/03/19 16:14:58瀏覽1124|回應0|推薦4

在「那裡」的「哲學茶館」,第二堂生態哲學,凌拂要孩子們在國父紀念館裡找一棵「自己的樹」,去觀察去感覺去思考,然後畫下來、寫下來。她說:「樹皮也是樹的一張臉」,於是孩子們分別找到不同的樹,滿身皺紋、開枝散葉、光禿禿的樹,就像自己的獨一無二,他們的樹也與眾不同。

凌拂沒跟孩子們談啠學,只要他們與樹對話,「提問題、回答問題」,她深信孩子能在大自然裡學會敍說。讓我想起大江健三郎在「為什麼孩子要上學」裡的一篇文章:「自己的樹」。

小時候,大江的祖母告訴他,在山谷裡的每個人,都有一棵「自己的樹」。人的靈魂會從樹的根部降落山谷間,進入人的身體裡,當人死亡之後身體會消失,但靈魂會回到樹的所在。

祖母告訴他,如果走進森林,站在「自己」的樹下,有時會遇見老了之後的自己。該如何跟自己應對呢?大江說有一段時間他會一個人走入森林裡,站在高大氣派的樹下,等待遇見老了之後的自己,他想要問他:「人為什麼要活著?」

是不是小時候不知道的事,老了之後就一定會知道呢?如果我們在慢慢變老的過程,沒有學習、沒有思考、沒有去做、去感覺,真的可以從「無知」變成「智慧」嗎?

大樹沒有回答大江健三郎這個很「哲學」的問題,但慢慢成為很有學問的大江卻找到了答案,那是文學家夏目漱石的一段話:「請好好記住。我是用這種風格活著。當我的鼓動停止時,如果有一個新的生命在你的胸中停駐,我就很滿足了。」

用心展現自我,然後傳承、延續,讓新的生命一棒接一棒的活下去,這不就是活著的意義嗎?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immy412&aid=97409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