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走在孩子的前方(一)-引導未來
2014/02/18 14:38:39瀏覽497|回應0|推薦2

日劇【陰陽師】有一段小故事,恩愛的夫妻與獨生子一家三口過著和樂幸福的生活。一天,夫妻帶著兒子到河邊郊遊,兒子玩水時不慎溺水,父親立即跳下河援救兒子,當他把兒子推上岸時,自己卻不慎被湍急的河水沖走溺斃。

妻子無法接受失去丈夫的悲痛,日日在靈前哭喊丈夫,終於把丈夫的靈魂哭回來,夫妻相處七七四十九天之後,丈夫對妻子說:「我必須離開了,我已經死了,不能繼續留在陽間,否則將成為孤魂野鬼。」妻子回答:「我無法忍受失去你的痛苦,如果你要離開,我也不想獨活,我寧願跟你走。」

兩人相偕走出家門,兒子追出門外,拉住母親的衣角問:「媽媽你要去哪去?」母親回答:「對不起,兒子,媽媽要跟爸爸一起離開。」兒子問:「爸爸在哪裡?爸爸回來了嗎?我怎麼沒有看見爸爸。」母親驚訝的問陰陽師安倍晴明:「為什麼?我看的見我的丈夫,我的兒子卻看不見他的爸爸。」

安倍晴明回答:「小孩子的眼睛總是一直線的看著前方,不像大人,總是被過去所糾纏。」

彷如當頭棒喝,一針見血切入親子教導的迷思。孩子總是迎向未來,大人卻耽溺過去。有人說父母通常不是好的教導者,因為父母總是用過去的經驗,教導現在的孩子,去處理未來的問題。

教導的目標是讓孩子學習面對未來的能力,然而人總是習慣從經驗出發,父母經常掛在嘴上的是「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把經驗豐富當成教導的自信,正是最大的盲點。因為經驗是過去,而孩子的學習是為了未來成長之後,參與社會的獨立生活所做的準備,父母過去的經驗,到孩子成人之後運用,時間落差至少三十年,不會落伍嗎?曾經和老朋友閒聊時談到,在我們童年的時代,沒有任何人的父母曾預言,我們長大之後會遇到電腦的時代,人無法預測未來,我們的過去怎麼能夠成為孩子未來的典範呢?

因此教導之前必須先思考目標,至少先選擇教導方向:走在孩子的前方或者走在孩子的後方?走在孩子的前方是「引導未來」,走在孩子的後方則是「解決問題」。有人說:「大部份的大人都是修理專家,總是忙著解決問題。」站在孩子的後方接他丟來的問題球,經常被砸的遍體鱗傷,然而父母卻以為這是理所當然的無奈。

在親子課程中,經常有父母詢問:「孩子沉迷電玩怎麼辦?」無助的父母無論你給他任何建議都沒用,因為所有的方法都試過了,包括訂規範、關電腦、拔電線,越試親子關係越緊張。關鍵就在所的方式都站在解決問題的角度,可是這是個科技的時代,網路無所不在,切斷孩子與電腦的關係真的是正確的方向嗎?切的斷嗎?切斷之後接下來呢?

所以教導之前必須先思考的是「目標是什麼?」如果不讓孩子接觸電腦,想讓他做什麼?或者希望孩子不要只沉迷電玩,他和電腦的關係是什麼?明確目標,才能引導孩子邁步向前,也才有辦法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地圖。目標叫做:「你要去哪裡?」策略叫做:「你要怎麼去?」在「愛麗絲夢遊仙境」中,迷路的愛麗絲與貓有一段對話:

愛麗絲:「我應該走哪一條路呢?」

貓說:「你要去哪裡?」

愛麗絲:「我也不知道該去哪裡,只要能找到出路?」

貓說:「如果你不知道要去哪裡,那麼走哪一條路都一樣。」

沒有目標,無論怎麼做,做什麼,都只是碰運氣,都只是隨波逐流。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immy412&aid=1121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