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雲端之上的樂音 ----觀[Copying Beethoven] 有感
2012/05/26 13:21:38瀏覽1469|回應14|推薦39

              

多年來﹐ 因著生活即席發生的問題﹐ 必須冷靜處理﹐解決。我沒意識自己逐漸從一個相當感性的人﹐ 變得比較﹐ 甚至是相當理性。

但封閉感性的部份﹐ 也使得我生命不完全。

影響所及﹐ 是我對需要感性涉入的區域都不自覺的選擇「漫不經心」。

例如看電影﹐ 很少去影院﹐ 偶爾租DVD。 看到劇情懸疑的﹐ 就趕快跳到結尾﹐ 知道結果﹐ 再轉回看過程。

小兒子非常不解﹐ 大叫﹕ 你這樣就spoil the fun of suspension(破壞懸疑的樂趣了) 。看我依然冥頑﹐ 他搖頭﹐ 嘆氣﹐ 走開了。

這次回台﹐ 翻閱自己一些大學扎記﹐ 那些抒情文字﹐ 好像出自一個陌生人。我才知道自己的變化太大。

試著重新涉入文學藝術音樂的領域﹐ 讓心慢慢舒展。

[Copying Beethoven] 是最近看的一部舊影片﹐ 此影片中文翻譯為「快樂頌」﹐ 有些偏離導演對於貝多芬的詮釋。

影片開始就說安娜是個杜撰的人物﹐  因此導演的主旨應該是要透過這個人物﹐ 與貝多芬的互動﹐ 傳遞出音樂大師豐富的心靈與創作理念。

內容主要敘述抄譜員安娜來為貝多芬工作﹐ 協助其第九號交響曲的完成。那時離首演只有四天﹐ 時間緊迫﹐ 安娜接下重任﹐ 因為希望她的作品也能讓大師過目﹐ 給予指點。

故事前半段是集中那四天所發生的。 先是安娜到貝多芬住處﹐ 貝多芬看到安娜為他抄的譜﹐更動他作品的一小處。安娜指出那是他故意﹐ 為了試看原來為他抄譜的施蒙是否能了解。

貝多芬為安娜能解讀他的「心靈」﹐ 而感覺她的來到﹐ 是神的安排﹐ 是一個「恩典」。

Soul (心靈﹐ 靈魂) 這個字在影片中不斷被提起 ﹐讓觀眾意會這不是一齣限於男女情愫的電影﹐ 而是要探討人與人心靈的交集互動。

劇情緊接著就是安娜看到住處牆上懸掛的字句﹕ I am all that is, was, and will be. No mortal man has ever lifted my veil (我過去如此﹐ 現在依然﹐ 未來仍是。 未曾有人知我識我。)

一個如此寂寞的心靈﹗ 直到安娜出現之前﹐ 無人曾掀開其心靈帷幕。

貝多芬的另一個寂寞﹐ 是釋出的愛心沒有被接納且回應。他寵愛他的侄子﹐ 且苦心要栽培他成為鋼琴家﹐ 但對方卻不領情﹐ 只是要他的錢﹐ 也覺得自己沒有才能。

當貝多芬問安娜對他侄子的看法時﹐ 她坦白說這個年輕人很不快樂﹐ 很困惑﹐ 而且一針見血的指出﹕ 難道朽木可以彫成藝術品嗎﹖

劇情繼續朝「寂寞」這個題目進展。貝多芬講述他與神互相了解﹐ 像兩隻同穴而居的熊﹐ 無人敢靠近他們。 安娜說那聽起來是很寂寞的信仰(It sounds like a very lonely religion)。

貝多芬回答﹕ 寂寞正是我的信仰( Loneliness is my religion。)

貝多芬寂寞﹐ 因為就近他的人似乎都是有所求﹐ 奉承他﹐ 而不是真想了解他。

當他知道安娜想作曲的意願後﹐ 以深刻的話語如此詮釋音樂﹕ 「風是神的呼吸﹐ 是祂對人的靈魂說話。音樂是神的語言﹐ 能如此就近神的是我們音樂家﹐ 我們聽祂的聲音﹐ 讀祂的脣語﹐我們所孕育的是讓神的兒女來頌讚祂。」 (The vibrations of the air are the breath of God, speaking to man’s soul. Music is the language of God. We musicians are as close to God as man can be. We hear His voice. We read His lips. We give birth to the children of God, who sing His praises. That’s what musicians are. )

這樣的詮釋﹐ 應該可以用之於所有藝術家的作品﹐ 或是所有想親近神之人生命的產物。

鏡頭接著轉向第九交響曲的首演﹐ 這是貝多芬沉潛十年的首次作品公演﹐ 是轟動維也納的大事。

但大師卻因著侄兒沒來而落寞寡歡﹐ 加上病重的施蒙無法為已嚴重聽損的貝多芬在側台打拍子﹐  讓他也沒把握獨自能指揮好整個樂團和合唱團。

安娜被施蒙堅邀﹐ 只好丟下自己的男朋友﹐代之上場。

在後台﹐ 鬱鬱的貝多芬不只覺得被心愛的侄子所拒﹐ 也覺得被神棄絕﹐ 如他對安娜說的﹕ 神以音樂攪擾他(God infests my mind with music)﹐ 卻又使他耳聾。神讓所有人能享受他創作的音樂﹐ 卻拒他於門之外。

但是安娜對他說﹕ 神仍然在對他說話。

整個交響曲和合唱進行中﹐ 貝多芬配合安娜的節拍﹐ 指揮樂師們。 彼此手勢配合的天衣無縫。

這樣的肢體﹑ 意念交融的悸動﹐ 遠勝於純粹肉體交歡的快感﹐ 是源自兩人心靈的默契與信賴。

再一次﹐ 神透過大師給予的樂音﹐ 將人們的靈魂聯結在一起。 滿堂起立喝彩。

大師真是寂寞啊!連人們不歇的掌聲與歡呼也無法接收。

影片沒有止於此。 仿彿已上到高峰的貝多芬﹐ 仍然要繼續攀爬。

因為他的存在是為創作﹐ 而非掌聲。

然而﹐ 他卻因著安娜模仿他的作品﹐ 而莽撞羞辱了對方﹐  蹧蹋神放在他身旁的恩典﹐ 也使自己再次困入心靈的寂寞。

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貝多芬急忙去找安娜回來﹐ 懇請原諒。脫下上衣﹐ 請求對方﹕「洗淨我」。

如此謙卑﹐ 坦呈自己﹐ 要求潔淨。 代表神恩典與禮物(grace and gift)的安娜﹐ 為他仔細洗滌﹐ 原諒﹑ 除去傲慢自負的污穢。

這樣的卑微自己﹐ 使貝多芬的靈魂得以進深到雲端﹐ 聽到更獨特的樂音。

但這次﹐ 連知己的安娜也無法解讀他的新作品﹐ 因為樂曲沒有調子﹐ 樂章沒有明顯的開始與結束。

她說她不懂。 貝多芬說﹕ 「你無須懂(understand)﹐ 只要去體會(experience)。 音樂是活生生的﹐ 像行雲流水﹐ 舊意念消逝﹐新的產生﹐ 如此連綿。」

他教導安娜﹐ 音樂的關鍵在於「寂靜」。要傾聽寂靜之音( the voice of silence)﹐ 心靈寂靜﹐ 才能看見。

至此貝多芬能夠接受自己的聽障﹐ 在寂然無聲裡﹐ 卻聽的更是清楚。

然後是貝多芬去看安娜男友馬丁參賽的橋樑模型﹐ 卻一杖將之擊碎。眾人措愕﹐ 馬丁更是怒不可遏。

貝多芬的意思是﹐ 那作品雖有工程知識與中規中矩的結構﹐ 卻欠缺靈魂﹐ 沒有生氣﹑ 熱情﹑ 與優雅﹐ 是無用的死東西。橋樑為了連接陸地﹐ 音樂連接人的靈魂﹐ 都是藝術品﹐ 都需要注入生命力。

安娜說她愛馬丁﹐ 很憤怒貝多芬的唐突舉動。貝多芬回應﹕ 你不愛他﹐ 愛的不是他﹗

我體會貝多芬弦外之音﹕ 你或者可以與那樣的人生活共處﹐ 但投遞出去的心靈﹐ 每每拋空﹐ 無人接應﹐ 會是寂寥痛苦的。

安娜反脣相譏﹕ 那麼我愛的是你咯﹖ 貝多芬更犀利的回答﹕ 不﹗ 你只是想成為我!

然後彈出她的作品﹐ 告訴她﹕ 很有潛力﹐ 但仍是模仿﹐ 必須脫下這包袱﹐ 才能原創。

貝多芬最後的作品﹕ 大賦格﹐ 當時的人無法理解﹐ 難以欣賞。

但大師已心裡坦然﹐ 他說自己的音樂是通往未來的橋樑。 即使在病床上﹐ 還是不歇的創作。

安娜為他記錄﹐ 體會那是一首讚美歌﹔ 貝多芬說是的﹐ 那是對神的感恩﹐ 給他時間﹐ 完成作品。

貝多芬敘述著﹕ 先是人禱告﹐ 然後神回應﹐ 雲開了﹐ 神的慈手伸下﹐ 拉入天庭﹔ 瞬間﹐ 慈恩滿溢﹐ 你得永生。 世界不再﹐ 時間止住。 神拉起你的雙手﹐ 摩挲你的臉﹐ 塑成神的容顏﹐ 人神合一。你心平靜﹐ 全然解脫。

影片至此進入結尾。

看完後﹐ 我心靈有受安慰的感動﹐ 與被提昇的釋然。

創作孕育過程是寂寞的﹐ 親近神也是如此。 信徒們雖然是在基督身體裡﹐ 今世各人要走的路還是獨特的。

窄路上﹐ 上行復上行﹐ 有時濃雲密佈﹐ 有時山高水長﹐ 偶爾可見另一兩位契合的客旅﹐ 多半時候﹐ 只有主同行。

然而就如貝多芬在氣息尚存時﹐ 依然要躍入雲端。心靈對神的渴望﹐ 仍催促人前行攀爬﹐ 因為從雲端之上飄來的樂音﹐ 是那樣讓人無法抗拒。

延伸閱讀﹕ [快樂頌Copying Beethoven]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chen50&aid=6489359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未登入者
寂靜的聲音
2012/06/19 00:16

創作孕育過程是寂寞的﹐ 親近神也是如此。 信徒們雖然是在基督身體裡﹐ 今世各人要走的路還是獨特的。

窄路上﹐ 上行復上行﹐ 有時濃雲密佈﹐ 有時山高水長﹐ 偶爾可見另一兩位契合的客旅﹐ 多半時候﹐ 只有主同行。

昨晚,再看一次這部電影,深深地體會且認同您的分享。可能是相似的工作領域,完全能明白貝多芬那種對創作的執著(belief)及熱愛(passion)。從電影中,讓人很激勵的是,"所有創作的語言,都來自神!而若"聽不見"或"無法了解"神的語言,那就無法成為音樂家(藝術家)。"

創作者的孤單是因為無人能真實明白那創作者的心,掌聲讚美都只是顯外的表現,但能心靈契合的了解,才是一位創作者的同伴。這,就如同與主同行。祂,是那創作者,能了解主的心多少,才能走多長的路。

很謝謝您的分享。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2-06-19 07:58 回覆:

能了解主的心多少﹐ 才能走多長的路。

主耶穌為了成全父神救贖人類的旨意﹐ 完全獻上自己。 我們要想了解祂﹐ 這也是唯一的方式﹕ 全然棄絕自己 (abandon self)。

對我而言﹐ 是個挑戰﹐ 但也是我的唯一。我真的想了解這位創作者﹐ 也與之持續同行。相信你也是如此。願神祝福帶領你﹐ 因為這是窄路。


NAP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感性和理性看來都是屬人性
2012/05/30 23:29

但它們的素質是相對的。

這樣比喻好了:生命果和知識善惡果都可讓人吃,但它們的素質卻是相對的。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2-06-01 02:14 回覆:
我也是想到﹐ 不管理性﹐ 或是感性﹐ 要緊的是順服聖靈的管理﹐ 有合適渠道表達﹐ 平衡運作﹐ 才能達到其對生命的效用。

Nhnj
像行雲流水 ...
2012/05/29 01:20
Didnt play much Beethoven but do love playing his sonata light op 49 cuz it is kids like yet 像行雲流水 as well ... Now I learned what made him create works like this one. Moreover, am also nurtured by your other devotions ... Some of them have been missing from my life for some time, and more, new nutrition to re-grow the soul a little healthier and sturdy... So, thank you, Sis ...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2-05-29 11:05 回覆:
Thank you for your response. I appreciate your sharing. All of us are learning and helping one another. What a blessing we have in Jesus Christ.

柔怡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好奇心
2012/05/28 19:46

我也好幾年沒進電影院

看小說也常先看結局(只能怪現在的小說都太厚了^^)

我們有得拚呢!大笑

我兒子也常說我這習慣不好

但總是無法按捺住好奇心大笑

這部電影經您介紹,得找來看看,多謝分享愛你喲!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2-05-29 11:08 回覆:

哎﹗ 我看小說也是如此啊﹗ 尤其是想要知道有好結局﹐ 還是悲劇結束﹖

如果是悲劇﹐ 就不想多看了。 你看﹐ 這感性怎麼培養嘛﹖ 

有些不怎麼賣座的電影(這部就是如此)﹐ 其中倒是還有些內涵可以探討。


溫暖海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寂寞
2012/05/27 13:27

有時我覺得, 因為寂寞, 所以有心靈才能安靜, 聽到真正的"聲音".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2-05-28 03:01 回覆:
有時是必須把生活纏累拉開﹐ 勇敢進入寂寞之境﹐ 安靜﹐ 然後﹐ 心靈可以真正聆聽那天籟之音。

水色華姿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海風音說得真好!
2012/05/27 12:59
很同意海風音的留言,

孤單是無解的、必然的,

曾經我為了這個議題而不想與人連結,

現在知道即使這是物質世界的真相,

但在靈性、神的國度裡,

我們始終是合一、連結的,

分離不再成為悲傷,

有感慨、同時也有期待....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2-05-28 03:06 回覆:

因著耶穌基督的救恩﹐ 在神永恆國度裡﹐ 我們的確是合一而聯結的。

但是在物質空間裡﹐ 我們看不到這一體的聯結﹐。

人們聚合﹐ 分離﹐ 來來去去。沒有一個地上的關係是永存的。 至終﹐ 死亡是一個分界點。

但﹐ 也正因為那個永恆的聯結﹐ 即使地上生活寂寞﹐ 仍然有盼望﹐ 仍然能喜樂。


海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孤獨的
2012/05/27 12:01

創作是孤獨的

接近神也是孤獨的

縱然有同伴

最後還是要面臨自己一個人的局面吧......

感謝,如此孤獨的

靜默的往來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2-05-28 03:09 回覆:

雖然我們是喜歡呼朋引伴的共享生活樂趣﹐ 但是﹐

生活裡﹐ 一些獨行的旅程﹐ 可能會讓我們體會到的會更深﹐ 更多。

到某個程度﹐ 我享受獨處的光景。


新天新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眼光
2012/05/27 10:45

從我狹隘的有限來看無限的神 , 神世既理性又感性又真性又靈性又........

所以我們理性時看神就理性 , 感性時就看神感性 , 以此類推啦!

這樣說得過嗎?(怎麼沒有緊張的表情符好?)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2-05-28 03:12 回覆:

理性看神﹐ 神就理性﹔ 感性看神﹐ 神就感性。

所以﹐ 神要我們跳出原有思維架構時﹐ 會像貝多芬一杖敲碎馬丁的橋樑模型一樣﹐ 敲開我們的熟悉而運作得宜的結構﹐ 才能進入新領域大笑


水色華姿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好細膩的分享,讓我也想看此片。
2012/05/27 10:07
感謝您,這樣感性、深刻的分享,讓我也想看看這樣一部美好的影片。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2-05-27 10:20 回覆:

這是多年前的影片了。好像是2006年出的。

謝謝你說﹐ 這樣感性的分享。 我本以為自己不夠入戲﹐ 還是很理性的解析呢﹗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貝多芬
2012/05/27 09:25

貞吟闡釋得真好,真細膩。

我問女兒知不知道這部電影,她知道,但是她沒有看。

讀完,我跟女兒說我想看這電影,她立刻要下載,而且答應陪我一起看。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2-05-27 10:17 回覆:

珍珠看完﹐ 大概又可以和女兒有些討論了。

不同的人看這電影﹐ 從不同角度﹐ 所以可能詮釋也會不同的。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