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試閱啟示錄(二) 羅馬和平帶來的試探
2013/01/10 05:56:07瀏覽2196|回應4|推薦33

每個世代﹐ 每個社會﹐ 基督徒總是極少數的族群。

過去如此﹐ 現今亦然﹐ 未來也是。

使徒約翰寫啟示錄時﹐ 可能是第一世紀的尾聲。

我在思想﹐ 如果我是第一世紀末的猶太基督徒﹐ 收到使徒約翰寫的書信時﹐ 我的心態會是如何﹖

當時的政治和社會背景是﹐ 羅馬帝國已經摧毀耶路撒冷的聖殿﹐ 猶太人﹐ 包括改信耶穌基督的基督徒﹐ 被迫四散異鄉﹐ 面臨各樣的生活壓力。

首先﹐ 羅馬帝國境内各種宗教信仰﹐ 只能在它們起源的國家内讓人們相信和實踐。這條法律的一個例外是猶太教。猶太教會堂在小亞细亞各大城市可發展活動。

一開始時,羅馬人把基督信仰看作是猶太教的一個分支,因此基督信仰可以合法地在整個帝國内讓人信奉﹐ 而且基督徒和猶太教徒一樣﹐ 可以不必敬拜羅馬皇帝。

但随着猶太人開始把自己和基督信徒( 包含猶太人與非猶太人)分别出來,基督信仰就在帝國的大部分地區失去了合法地位,使基督徒落在被政府懲罰和逼迫的危險之中。结果是,基督徒感受到壓力要奉行猶太教,甚至要放棄他們對基督的信仰。

此外﹐ 因為猶太群體排斥基督教會,政府於是要求基督徒参與對羅馬諸神的集體敬拜,甚至包括承認皇帝是眾神中的一位。

第一世紀末期﹐ 多米先(Domitian AD81-96)皇帝當政﹐ 對君王的敬拜已相當普遍。敬拜皇帝的習俗可追溯到奧古斯都皇帝的初期﹔ 不過那時是在君王過世後﹐ 才將他神格化。

多米先皇帝卻要百姓們在他還活著的時候就敬拜他﹐ 好像拜神一樣。他狂妄的喧告﹕ 你們只需要拜我﹐ 我是你們的主﹐ 你們的神﹗

那口氣﹐ 就像約翰福音最後﹐ 多馬對耶穌的呼叫﹕「我的主﹐ 我的神。」

如果基督徒拒绝参與這種偶像崇拜,他们就會被控告是無神論 — 這罪行有嚴重的後果,甚至可能導致被處决。許多基督徒為了保全生命,受到壓力要参與這種虚假的敬拜。

第三﹐ 第一世纪的小亞细亞到處都有行業公會,是為經濟目的而组成的勞工和專業人士團體。每一個人,包括基督徒在内,如果想在他們的社區内做大生意,就需要加入這些行業公會。

這種社交習俗给跟從基督的人带来一個嚴重挑戰,因為每一個公會都有一位保護神,公會的成員要向那位神祗表示效忠。拒絕向一個公會的保護神表示效忠的基督徒,常常被排斥﹐ 不得與公會會員們做生意。

但是表面逼迫之下更深沉而無形的影響﹐ 才是耶穌基督藉著約翰﹐ 要那些教會警覺留心的。

那就是羅馬和平(Pax Romana)的影響。

公元前末期到第一世紀初﹐ 奧古斯都皇帝進行不少內政改革﹐ 修訂稅務和金融制度﹐ 嚴禁貪污﹐ 建立精銳的軍事體系﹐ 包括海軍。

他的統治﹐ 結束之前爭權﹑ 內戰的紛亂﹐ 恢復社會秩序﹐ 為日後約兩個世紀之久的羅馬和平立下根基。

到了第一世紀末期﹐ 羅馬的社會顯現其輝煌果效。各大城市有高級建材修築的商業廣場﹐ 有讓市民享用的公共浴場﹐ 浴場旁還有健身房。此外﹐ 城市裡還有圖書館﹐ 演講廳﹐ 劇院﹐ 競技場等藝文娛樂場所。

城市與城市之間﹐ 有石頭舖平的羅馬國道﹐ 沿路有軍隊駐紮。地中海沿岸各城市有頻繁的貨船來往﹐ 海上有艦隊巡行。這使得陸海的旅行十分安全﹐ 商業昌盛。

商業帶來的財富﹐ 使得羅馬各城市的民眾得以享受安全﹑ 富裕﹑ 文化﹑ 育樂等興盛昇平的生活﹐ 是帝國境外的人無法擁有的。

因此﹐ 羅馬的民眾不能將「羅馬和平」視為理所當然﹐ 乃是要對提供這樣生活的統治者心存感謝。這就是羅馬臣民必須﹐ 也願意敬拜皇帝的原因。

一個輝煌﹐ 承平﹐ 富裕的社會﹐ 造成的強勢影響﹐ 會無形的滲透生活每個層面﹔ 可能比高壓直接的逼迫﹐ 更讓信徒疏於警覺。

啟示錄裡﹐ 那些教會所面對的﹐ 是羅馬和平帶來的世界觀與價值觀。而這樣的對立情況﹐ 到啟示錄後面的新耶路撒冷與巴比倫﹐又再度呈現。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chen50&aid=7213382

 回應文章

寄居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羅馬帝國
2013/01/17 13:16
感覺有點像今天的美國。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3-01-18 06:17 回覆:

所以說﹐ 羅馬的”精神“﹐ 那種與基督敵對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從沒有真正消失過﹐ 只是換個名稱﹐ 方式﹐ 繼續存在。

那麼﹐ 啟示錄時代﹐ 教會所承受的考驗﹐ 至今﹐ 於基督的信徒﹐ 仍然如此。


新天新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安逸的試探
2013/01/15 13:08
我所居住的城市也是充滿安逸富裕、多年來、我一直在想、安逸的環境對一個基督徒而言是好?是不好?我常常警惕自己、不要享受生活環境安逸、而成為屬靈追求的貧窮。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3-01-16 08:38 回覆:

想想﹐ 神也好為難喔﹗ 給災難的環境﹐ 會不會挫折人的心志啊﹖ 給安逸的環境﹐ 又可能讓人鬆散懈怠。

信徒應該像你這樣﹐ 在安逸富裕中時常警惕﹐ 儆醒。因為主說他來的日子像賊一樣﹐ 也不知何時就顯現了。


NAP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但以理書第二章
2013/01/10 22:41

描述尼布甲尼撒的夢,有一巨大人像:金頭、銀肩、銅腹、鐵腿,以及半鐵半泥的十隻腳趾。權威解經家認定金頭代表巴比倫,銀肩是波斯帝國,銅腹是希臘馬其頓帝國,鐵腿是羅馬帝國,教會也以此說法為準。還有人說半鐵半泥十根腳趾代表強弱互参的歐盟。 

有時思考,在人類史上,羅馬同時有漢帝國,其後尚有唐、元、明、清帝國,此四帝國版圖排名高踞前五名,比波斯(即今伊朗,第六)、希臘(第七)、羅馬(第九)大上許多,況且還有阿拉伯帝國也排第二名,遠大於波斯帝國。基督教的歷史觀和現實歷史有巨大落差,只因羅馬釘死耶穌在十字架上,便以羅馬為歷史主軸。現今主導世界潮流的西歐國家,當時尚被稱為蠻族,美國更是蠻族(盎格鲁撒克遜和普魯士)的後裔。歷史只能參考,對於前面道路並無任何決定性的影響。神預言的範疇,豈是文士和經學家所能領悟到的?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3-01-11 08:30 回覆:

哈﹗ 你好像看到我這個系列裡﹐ 後來會插入對’但以理書‘的閱讀心得﹖ 所以屢次提到這本書﹖

歷史的進行和記錄﹐ 總是有兩個版本﹐ 一個是從地上﹐ 平面的觀看而記錄成﹔ 一個是從天上鳥瞰而寫成。前者以’人‘為中心﹔ 後者以’神‘(基督)為中心

例如﹐ 從世界歷史與文明而言﹐ 以色列民族和其興衰﹐ 不是重要的角色。但是聖經卻不是這樣看待這個民族。


Toma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行業公會是在中世紀伴隨城市而發展出來的!!
2013/01/10 10:49

羅馬"後三雄"爭霸結束時----奴隸制度還正有活力,因為戰爭的俘虜可以補充奴隸的需求,羅馬帝國境內大型的作業工廠運作得很好,奴隸們提供了勞動力,因而使得基督教有"傳教的對象",隨後的和平使得羅馬帝國境內的奴隸來源大減,大型的作業工廠往新建立的行省遷移,這就是現在所謂的"產業外移"現象,成為羅馬帝國逐步崩解的原因之一!!

"三世紀危機"時,是基督徒成長比較快的時期----在第三個世紀,基督徒在社會所有的各個基層中都有,包括在軍隊和皇帝的皇宮內,但不可能知道有多少數量。當然,在東部行省的比西部的多;在城市的比在農村的多;西元300年,一般不能被證明的估算,基督教徒的人數,大約不會超過總人口的10%。

幾乎在相個期間,羅馬帝國的文化、知識,和精神也經過許多的融合,形成了今日西方基督教文化的重要內涵元素----有人總結這個過程是“普遍化了東方的猶太神學和庸俗化了希臘的哲學”,在這個過程中,新柏拉圖主義(Neo-Platonism)的產生直接對基督教神學產生了重大影響,特別是將斯多噶學派(Stoicism)哲學概念的融合為基督教加入了”理性的因素”,使得伴生的西方基督教文化俱備反省的內在因子,這是西方基督教文化能夠反覆由”墮落趨於死亡” 的過程中終能像蟲繭羽化般的重生(renaissance),再出發的關鍵。

先前閱讀寫"三世紀危機"心得時所涉獵及收集的一些訊息提供參考!!


Tomas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3-01-10 11:28 回覆:

謝謝您對於羅馬帝國興衰的詳細解析。

行業公會在第一世紀時﹐ 應該只是雛形﹐ 但其存在對於基督徒的威脅是他們引發的習俗﹐ 例如以食物祭拜偶像﹐ 然後食用。使徒保羅也在他其他書信裡提到這個﹐ 到底那些食物是否可以食用。

基督信仰到第三世紀忽然人數變多﹐ 與羅馬皇帝將之訂為國教可能有關﹐ 但那也是這信仰墮落﹐ 變質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