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1/20 06:05:09瀏覽3061|回應6|推薦45 | |
有些對末世論感興趣的基督徒﹐ 喜歡把啟示錄和但以理書放在一起來研讀。 但是把但以理書當作「末世預言」的書卷來讀﹐ 恐怕也忘記了﹐ 這本書如同啟示錄一樣﹐ 都有其第一批讀者。 若不是他們領受其信息﹐ 並且抄寫﹐ 傳閱﹐ 使得這部典籍傳流至今﹐ 否則我們也無法讀到。 既然有第一批讀者﹐ 就有為他們而寫的目的﹐ 那是甚麼﹖ 首先﹐ 猶太教正典(就是基督徒的舊約)有三種類別﹕ 律法書﹐ 先知書和文集(聖卷)。但以理書被編在文集裡﹐ 而非如聖經舊約那樣﹐ 置於先知書中的一卷。 陸續寫成的猶太經卷被接納為正典的時間﹐ 是從以色列人被擄至巴比倫的時期開始﹐ 一直到公元前一世紀才完成﹐ 而到公元100年左右才達成整個正典的確認。 律法書(就是摩西五經)因著其最早寫成﹐ 因此在公元前400年就完成正典化。接著是先知書﹐ 這類別包含約書亞記﹐ 士師記﹐撒母耳上下﹐ 列王記上下﹐ 三大先知書和12小先知書﹐ 其陸續寫成時期大約是公元前400年﹐ 而在公元前250到200年完成正典化。文集書卷的正典化到最後才完成。 但以理書沒有被放在先知書類別裡﹐ 可能因其風格不是常見的先知書風格﹐ 就是以第一人稱寫作 (但以理書到第七章﹐才出現第一人稱)﹐ 也沒有慣有的﹐「耶和華如此說」﹐「耶和華的話臨到我」﹐ 這樣的權威語句。 即使第七章之後﹐ 以第一人稱敘述﹐ 但讀起來﹐ 就如整個篇幅(7-12章)是被直接引述的﹐ 而非一般先知書裡的自敘文體。 此外﹐ 因為其文體更接近猶太人的「啟示文學」﹐ 而猶太文化裡﹐ 這種文體開始大量出現的時代﹐ 是在公元前二世紀左右。 加上其中部份書寫﹐ 如同其他晚期經卷一樣﹐ 是用希臘化時代巴勒斯坦地區的官方語言 ﹐亞蘭文(2﹕4-7﹕28)﹐ 而非如其他先知書﹐ 全是希伯來文 ﹔ 因此有人研判﹐ 但以理書可能是在猶太人認定的先知時期之後才寫成﹔ 也因此沒有被編入先知書類別裡。 也就是說﹐ 但以理的故事和背景雖然是主前第六世紀﹐ 但是成書的時代﹐ 可能是更晚的時候。 如果這研判是合理的﹐ 那麼但以理書何時寫成﹖ 目的何在﹖ 有學者推論是在主前第三世紀末到第二世紀初﹐ 那時被擄歸回的猶太人正面臨「希臘化運動」的壓力﹐ 也是引發馬加比革命(主前164年)的背景。 統治他們的是但以理書11章提到的北王﹐ 他以高壓手段﹐ 逼迫猶太人放棄對耶和華神的信仰﹐ 過律法不允許的生活方式﹐ 要把這個民族徹底希臘化。因此才有安提阿哥在聖殿獻豬為祭的「可憎事件」。 如果但以理書的無名作者在這個時期成書﹐ 其目的或者是要以但以理當時在巴比倫的生活為典範﹐ 描述他和其他幾個忠心於耶和華的少年人﹐ 如何立志不玷污自己﹐ 拒絕享用巴比倫王賞賜的御膳御酒﹔ 也不肯敬拜尼布甲尼撒王的金像﹐ 或是停止對神的禱告。 即使面臨死亡威脅﹐ 要被丟入火窯﹐ 獅子坑﹐ 仍然持守其信仰﹐ 不肯妥協﹕「使自己清淨潔白﹐ 且被熬練 」(但以理12﹕10)。 如果這是但以理書寫成的目的﹐ 那麼書中其他預言應該是附加的重點﹐ 而非主旨。 也就是說﹐ 這個無名作者要給他當時代的同胞一個信息﹕ 要堅守信仰的純正﹐ 因為之前有但以理這樣的人為榜樣。 而且書中所引用的﹐ 當日但以理所說的政權轉變的預言﹐ 到那時已經多半實現(或正在實現)﹐ 可見﹐ 不管外在環境如何﹐ 神仍然是掌權的。 既然但以理沒有被「巴比倫化」﹐ 因此其後代的人也必須抵擋「希臘化」的壓逼。 如此到公元第一世紀﹐ 猶太人又面臨同樣的問題﹐ 這次是「羅馬化運動」。 也因這主旨的關聯﹐ 可能也是啟示錄裡﹐ 約翰大量引用但以理書的一個重要原因。 啟示錄的第一批讀者若是也讀過但以理書﹐ 知道其成書的背景緣由﹐ 也必然明白約翰所要勸勉他們的。 他們領會到﹐ 如果神讓但以理在主前六百年所看到的﹐ 在主前兩百年時已多少實現﹐ 那麼其他的敘事也必然會陸續實現。 巴比倫﹐ 波斯﹐ 希臘都是過去式﹐ 羅馬也終是會過去﹐ 好像遮掩神國度的覆蓋物﹐ 一片又一片被撕去﹐ 至終要顯露的乃是那永存的。 約翰的啟示錄讓他的第一批﹐ 以及隨後世代的讀者明白﹐ 誰才是那永恆的掌權者﹐ 才是那值得敬拜並忠心信靠到底的。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