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1/17 09:08:16瀏覽1315|回應9|推薦42 | |
啟示錄第四章開始﹐寫作的觀點從地上轉到天上。 讓約翰能夠以俯瞰角度來看待整個天地。 即使穿插那些表示災難的圖像﹐ 約翰要表達的一個重要信息﹐ 卻沒有改變﹕那就是不受時空影響﹐ 宇宙「只有一位掌權者」。 在啟示錄第一章﹐ 約翰首先講到神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 是「首先﹐也是末後的」﹐ 以後陸續出現的描述是﹕ 全能者﹐ 坐寶座的。 如果把這些形容詞加以圈點﹐ 會發現它們在啟示錄裡出現了不下20次。 尤其第四章﹐ 天上第一個景象﹐ 就是有一位坐在寶座上﹐ 接受敬拜的全能者。 有些人讀到這章﹐ 討論的是24位長老到底是誰﹖ 四活物到底是甚麼﹖ 寶座的各種寶石﹐ 寓意甚麼﹖ 玻璃海甚麼樣子﹖ 然而﹐ 如同「主角」特寫鏡頭要出現之前的序曲﹐ 加上聲光效果﹕ 閃電﹐ 聲音﹑ 雷轟和火燈﹔ 佈置這些象徵性的配角﹐ 為的是要凸顯﹕ 聖哉﹗ 那自有永有﹐ 集榮耀尊貴權柄於一的全能主﹔ 祂創造萬物﹐ 並且萬物也是因祂的旨意被創造而存有。 上述那些描述神的形容詞﹐ 也用以描述基督。而長老和活物們也稱頌基督(羔羊)﹐ 表示啟示錄裡﹐ 基督所作的﹐ 等同於神的作為。 在天上的景象裡﹐ 約翰幾乎都是以羔羊來稱呼基督﹐ 屢次提到羔羊的血﹐ 捨身﹐ 被殺﹐ 有權柄可以揭開封印﹐ 羔羊的爭戰﹐ 羔羊的婚宴﹐ 羔羊的生命冊等等。 這些敘述﹐ 伴隨的是鼓勵的信息﹕ 羔羊是得勝的﹐ 跟隨羔羊﹐ 忠心到底的也必然是得勝者。 約翰要他的教會信徒明白﹐ 面對羅馬強勢的政治﹑ 經濟﹑ 軍事力量﹐ 富裕社會的利誘﹐ 羅馬皇帝的自我高舉﹐ 整個天地﹐ 其實只有一位配得稱頌的掌權者。 所以他們要持守對主神的忠誠﹐ 不隨波逐流﹐ 附從世俗﹐ 信念混雜。 信徒在這堅守真道的過程中﹐ 無疑會與基督敵對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交鋒﹐ 受苦﹐ 受害﹐ 甚至受死。 但信徒的盼望在於羔羊必然戰勝一切與之對抗的權勢﹐ 歷史的結局﹐ 是羔羊的婚宴﹐ 和最後的審判。 名字登錄在生命冊上的人﹐可以進入救贖完成後的聖城裡。 這是使徒約翰對於當時那些教會的訓勉和警戒。 因此現今讀啟示錄的人﹐ 也當循著這角度﹕ 宇宙只有一位掌權者﹐ 來看待各章的那些描述﹐ 或許可避免因著十九世紀以來的時代主義神學帶來的一些偏差觀點。 時代主義(Dispensationalism) 源自十九世紀弟兄會的達秘(Darby)﹐ 其神學理論至今已經被發現有諸多錯誤﹐ 雖然其理論近幾十年來不斷修正﹐ 但過去的影響已波及世界各地許多的信徒和神學院。 華人不少教會也受時代主義影響﹐ 以致忽略啟示錄的歷史背景與寫作目的﹐ 而在教導或解釋啟示錄時﹐ 徒增不必要的複雜性。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