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4/02 01:14:08瀏覽6709|回應9|推薦18 | |
阿瑪迪斯」將莫扎特彷彿是個天外來客的天才傳奇,再現於世人面前;
「快樂頌」則將貝多芬的那個超越人生巔峰的偉大,給予原音重建。 片頭一開始,貝多芬的樂譜抄寫助理,安娜,急急忙忙的搭了部黑色馬車,直奔貝多芬的家。一路上,響起賦格曲,樂聲伴著奔跑的馬匹。 貝多芬奄奄一息的在床上,女孩衝進去,抱住他說:我懂了,我懂了,我知道你的曲子在表達什麼!貝多芬咳一咳,笑了笑,說,妳終於明白了。黎明曙光此時亮起,貝多芬在晨光中熟睡離世。 鏡頭轉向安娜叩門進入貝多芬的老友薛西家,應徵份樂譜抄寫工作。 看到安娜,薛西不敢相信維也納音樂學院竟然派位小女生來,他要的是最優秀的學生。很不巧,安娜那時是最優秀的,只不過她是位女生。 他想讓安娜知難而退,便老實告訴安娜貝多芬是個怪老頭,有十年沒有創作了。現在突然來個新創作:第九號交響曲。這個交響曲真是詭異,將採用大合唱的方式展現音樂,為要完成這曲子,合唱團團員需要站立一小時來歌唱。加上演奏長度竟然有兩個小時,到時候時間拖太久,一定會被喝倒采,況且貝多芬又耳聾,指揮時常吃螺絲。 看到這裡我的淚水竟然流出來。啊!聽損人,最害怕就是長時間站在眾人面前, 何況還要指揮人家唱歌。唱歌歌手和指揮家面對面的,那是多麼不自在!為什麼貝多芬要和自己過不去? 安娜還是要堅持要這份工作。因為她有個人生夢想,想要成為一位作曲家。她盤算在第九號交響曲首演後,請貝多芬看看她作的曲子,給她點建議。 她十足了解貝多芬的心裏要表達的作曲風格。在面試時,大膽秀出貝多芬的樂譜抄寫稿時,「修正」貝多芬原寫的開頭曲調。 她對貝多芬說:義大利人喜歡以這樣曲調開頭,可是你不可以,因為你是貝多芬。 老貝當然反抗回嘴,口裡還嘟嚨說她大膽犯上,可是心裏卻是興奮地要停止跳動,因為這正是他的原意。他巴不得她馬上來工作,這是位善解他心意的女孩。私底下他對薛西說,她是上帝派來的使者。 看到這裡好窩心,貝多芬好幸福,竟然找到一個「讀懂」他的心意的人,這不也是普天之下聽障人的心願嗎? 在抄寫過程中,安娜一筆一筆的,將那來自貝多芬的滔滔不絕創作泉源,跳躍在五線譜間的音符,一一的捕捉下來,塗在樂譜上。墨水乾後,變化成為美麗樂章,這注定要成為不朽的交響樂曲,第九號交響曲,輪廓逐漸浮現出來。 貝多芬戴者可笑的喇叭狀聽覺輔具,靠著讀唇語和人們溝通。他已經是個屬於無聲國度的子民,「寂靜」是他的宿命,他不可能再藉由聽到大自然萬物奏鳴出來的音響來譜寫他的音樂。 神既然創造出貝多芬這樣傑出的作曲家,何苦又把他圈至在一個無聲的世界裡? 既有感動的心靈來品嚐聲音的甜美,又是從事將聲音的動人心弦,經由耳朵進到心思裡,轉譯到書面描寫出來的工作,突然失去這一切,還有活下來的意義嗎?「耳聾」,是個冷血殺手,喪盡天良地抹殺心血換來的音符,無情搗毀這些聲音藝術品。當一幕又一幕,貝多芬努力奮戰地捕捉每一片、每一段的消逝即縱的聲音波影,形成他的樂章,化成聲音響出時,唉~,唉~我的淚腺實在無法控制。 貝多芬對著安娜說:其實在無聲的國度裡,寂靜使在他腦海中的聲音更豐滿,大批大批的湧流出,注入他的靈魂中。那個美是超越他在有聲世界所接觸到的,他好像在與神交談,將神的聲音紀錄下來在世人面前演奏出來。這也是音樂家的任務,若不能達到這任務,音樂家也沒有用了。 聽損,對他來講居然是聽到神的聲音最好的路。當貝多芬在曠野中漫步,用心聽到四周源源不斷湧入的樂聲,竟是如此的超凡偉大。神似是在有聲的世界中對世人喃喃囈語,而在無聲的世界裡對他卻是咆叫大吼,使他的靈魂全然浸透在神的聲音裡來創作。他根本不介意神讓他留在無聲的世界裡,還有那不用討好世人的孤僻性格。我心中在吶喊:老貝啊,有整整十年的時間了!付出在讀懂神的唇語,在超越這個生命巔峰的漫長的路途,現在最終一刻的榮耀來到了,加油啊! 最後,貝多芬完成他這部跨越巔峰的嘔心瀝血創作,此時首演的時間也來到了。 薛西還是不看好老貝的作品。畢竟隔了十年,流行風潮早該過了。貝多芬是個有名氣,但過氣的作曲家。那個剛出爐的新作品,與社會流行風尚不和諧,又是那麼不講究迎合人心;他不能理解的是:曲子是由充滿反抗、憤怒、孤獨的靈魂寫的,但在其中卻又是充滿衷心的讚美歡愉。更要命的是耳聾作曲家還想要親自指揮,造成走音的尷尬。看來這奇作,真是不曠世也難! 薛西病入膏肓,實在無法勝任這樣長時間的演奏,蹲在貝多芬前面樂團中,給貝多芬打拍子暗號的工作。眼前只有一人能夠勝任,那就是安娜。這曲子她熟得不得了,又年青、富有感情。貝多芬求安娜擔任這工作,安娜本想陪她的男友一同聆賞音樂,以防止他聽不懂鬧出笑話。但看樣子只好冒著男友中途睡著的風險,幫幫老貝過這關。 安娜,蹲藏在貝多芬面前的樂團間,和貝多芬視線相對,呈現出來指揮家的風采,交響曲也像是她作的一樣。 開演了,四周靜悄悄的。 她緩緩舉起手來,老貝也跟著舉起來,樂團便奏出第一個音符,開始在聽眾面前像行雲流水般奏出樂音。響過一段令人心靈陶醉的樂聲,安娜的手指立起,貼在嘴唇上作安靜狀,另一手掌緩慢向下擺動;貝多芬跟著,樂團的奏樂聲開始減弱、減弱、減弱。然後男聲獨唱開始進入,樂團的演奏輕輕跟著歌唱聲,將音符流過聽眾的耳邊。接下來,定音鼓聲揚起,眾人澎拜的合唱聲切入。 安娜閉起眼睛,高舉雙手揮動;貝多芬也是雙手高舉揮動指揮,此時樂譜不再翻動,不用再看了!那段抄寫過程,早就將音符嵌入兩人腦中。兩人同時忘情的看著對方指揮,完全沉醉樂音中,好像是兩個在鏡中互相對應的動作,最後融為一體,呈現那令人昏眩的指揮場面。 四周的樂器演奏急速地將音符彈奏出來,以光速般,快速的迴流通過腦海。場內場外為之震撼,驚駭人間的音樂就此問世。我的淚水堤防也在此時崩潰。 那位貝多芬溺愛的姪子卡爾,本來堅決不來参加逼他成為鋼琴家,他所痛恨的伯父復出音樂會,卻忍住紅了的眼眶和鼻頭,躲在垂幕後面聽他的演奏。 第九號交響曲得到空前的成功,聽眾都站立為這位老貝鼓掌。掌拍得很激烈,可是電影像是拍默片般,靜默無聲。直到安娜引導貝多芬轉身過來,看著聽眾,掌聲才突如洪水般拍擊岸邊響起。原來他聽不見,要用看的。 雖然演出成功了,但是貝多芬的最後遺作,賦格曲,卻遭到無情的失敗打擊,連知己安娜都聽不懂,因為它超越了時代的理解。 貝多芬自稱是野獸,其實也差不多,他和安娜就像是美女與野獸的絕配。貝多芬聽障,需要一個在生理上的補滿,協助他將他的創意源源不絕的挖出,呈現出來。他好像是囚在鐵籠中般,藉著她的幫助,音符得以穿過鐵柵傳遞出來。貝多芬原先想倚靠的也許是他的侄兒卡爾,畢竟使喚男生作事較為方便。無論如何,貝多芬與安娜間發展出來一段超越男女之間的愛,那段愛也超越年齡的限制,彼此間知道,但是說不出口。 女權主義者影評對此片的評價不佳,因為片中充斥貝多芬的大男人主義的舉止。其實貝多芬不只對女人如此,對男人也如此,在他眼中已經沒有男女之分。藝術家就是對自己的作品灌入靈魂的人,他只看重有靈魂的作品。 當安娜將她的得意作品顯示給貝多芬看時,貝多芬竟然連一點憐香惜玉的感覺都沒有,極盡本能,模仿屁聲來嘲笑她的作品,使她羞愧奪門而出。貝多芬看到她消失在眼前,才醒悟闖了大禍,急忙到修道院去尋回安娜。尋到之後,驕傲的貝多芬竟然跪在安娜之前,流淚求她原諒他的粗魯,因為他需要她那分協助,才能將他的內心世界發揮淋漓盡致,將他的世界向世人顯露;另一方面,他也是愛上她了,她是他的全部。 他溫柔的對安娜說:世上只要一個貝多芬就行了,不要Copying的貝多芬。她的作曲,是嘗試作 copying 貝多芬的工作,失去了自己,所以所作的曲子無法有重大的突破。至此,突然悟到為何這部電影的名稱取名叫「Copying Beethoven」,或許譯為「活出貝多芬」較為適切。「Copying」不同於「Copy」,它是動名詞,有將那活生生的氣勢也複製的含意。嗯,世間不需要兩個貝多芬,即使將貝多芬活出來,也是一個貝多芬,卻是失去了安娜。 在「阿瑪迪斯」中,了解並欣賞莫扎特的不是他太太,而是他的對頭:撒里耶瑞。 被對頭了解,下場當然不會好到那裏去。幸運的,了解並欣賞貝多芬的是安娜,他的女知己,這也許是女人與男人之間,能夠避開那撕裂人心的爭競,而能互補微妙的關係。 「安魂曲」和「快樂頌」,都是這些音樂大師感應到神要他們完成任務,召喚離世前的作品。他們一直都與神保有密切的互動關係,與神對話取得泉源不絕的靈感。在寫這篇文章時,這兩個曲子竟然互相交錯繚繞在我的腦海中;它們都是由人聲唱出來的,只不過一個是孤影獨唱的登峰,另一個是合聲齊唱的宏偉。 莫扎特的音樂有精確的對位,在格式內能夠盡情不受拘束的,將音符釋放躍出譜面。貝多芬是打破這些格式,開創另一個局面,開啟浪漫派的新紀元。 造物主的氣勢磅礡是何等的偉大,竟然藉由無聲的世界,來蘊藏有聲世界頂尖高峰的作品。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