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死亡,你狂傲什麼?
2014/02/20 12:39:05瀏覽1536|回應28|推薦65

人人想去天堂,但無人想死!(Everybody wants to go to heaven, but nobody wants to die.)

天堂,就一般人而言,是「死後」才能去的美地;嚮往死後的天堂,卻不想經過「死亡」這個關口,不願碰觸這個必然的事實(reality);這不是很矛盾的思維嗎?

日前有個朋友簡訊給我,說先生差點與她訣別。寒假結束,送女兒回大學,順便去泡溫泉。有心臟病的先生泡完,居然臉色發白,昏暈過去。朋友說,到那關頭,才知覺,人就是那麼一口氣而已。

上個月另一個朋友也告訴我,有個清晨時分,忽然虛弱到近乎休克,她說:那時候,才知道那口氣的重要。

不管透過什麼方式,天災人禍,事故疾病,只要氣息被收回,人就離世。這是肉體的死亡。

而舊曆年前,收到一個大學同學籲求代禱的電郵。她兒子的朋友,研究所畢業,剛服完兵役,騎摩托車過十字路口,被一輛闖紅燈的車子撞成重傷,醫生宣判昏迷指數3,無腦紋和腦功能。

即使四肢內臟無傷,但腦部的重創,意味著心智,身軀,無法再如常運作;氣息尚有,這樣的存在,算是活著嗎?

死亡,讓人害怕,因為那意味著分離,和失去。

也因此,親密關係的決裂,是感情付出的終止;或是工作被裁員,失去經濟安全感;應該也算是某種層面的死亡。

除此外,還有一個更嚴重的死亡:人與創造之主分隔,「靈」的死亡。

「靈死」,到底給人類帶來什麼後果?只要翻閱聖經,就能一瞥究竟。

英國作家蔡斯特頓說得好:「真理總是比小說還離奇,因為我們能編造切合自己意識的小說。」 (“Truth will always be stranger than fiction because we have made fiction to suit ourselves---by Gilbert Chesterton)

聖經不是人編造的小說,因此忠實記錄墮落而真實的人性。

舊約,用一個民族,表徵全人類。所記載的,有不少是「人間地獄」的景象;幾乎每個篇章都充斥死亡的敘述。

例如創世記第五章,列出人類最初的族譜,出現最多的詞卻是「就死了」。不管那些人活多少歲,亞當930歲,塞特912歲,以挪士905歲,雅列962歲。。。。但每個句子的結尾就是「死了」。

接續的書卷也沒有好到哪裡。出埃及記,以色列人是在埃及人為各家喪亡長子的哭號聲中,離開被囚之地。利未記提到的每個獻祭,都隱含牲口的哀鳴和死亡。民數記,一整個世代的以色列人在曠野等死。申命記,摩西列出生命和死亡之路。約書亞記,記載一連串的戰役。。。。

人的靈覺不發生作用,心思就成為「罪」滋長所在,然後導致外在行為。巧取豪奪,欺詐貪污,殺戮謀害,驕奢淫逸,暴虐壓迫。。。光怪陸離的兇殘事件,層出不窮。

對比過去,現今,有改善多少嗎?而我們害怕地獄,害怕死亡?我們一直是活在這樣的時空裡啊!

耶穌基督來到世上之後,歷代跟隨祂的人慣於說,我們是活在恩典的時代。

但,有哪個信仰,是以一個曾經的死刑具為標誌的?而基督徒的儀式,受洗,是表徵與耶穌基督同死;聖餐,也是宣告,表明(proclaim, display)主耶穌的死。

新約的福音書(Gospel),意思是「好消息」,但絕大部份內容居然是談耶穌基督的死。

以約翰福音為例,第一章就預示耶穌來到世上的目的:獻祭給神的羔羊。第二章,耶穌直接談到祂的身體如同聖殿,會被拆毀而後重立。以後的每一章,不管是猶太領袖想要殺他,還是耶穌明講或說比喻,主旨都是繞著祂的死亡。

耶穌不但要人記住祂的死,怎麼死,甚至要人每天背起那個刑具,才能成為祂的門徒。

當時追求邏輯思辯的希臘人,無法明白荒謬的十字架上的死亡,可以解決人的罪性。

渴望一個強勢拯救者的猶太人,也難以接受,懸掛在十字架上那一位,就是他們等候多時的彌賽亞。

耶穌被釘死,看是撒旦的凱歌;卻是非常短暫的勝利。像是罪惡權勢的得勝,卻也是終結罪惡對人的掌控。

初代的門徒起先也不理解這個奧秘,直到耶穌受死復活,升天,聖靈來到,他們才悟出耶穌的「死」,有雙重意義。

一方面,祂是自己認同罪(identified Himself with the Sin),以罪惡之軀懸掛在十字架上,宣判「罪」的死。另一方面,是達成祂的宣告:祂是生命的糧,吃祂的肉,喝祂的血,就有永恆的生命。

他們明白了最後晚餐時,耶穌擘開餅,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拿起葡萄汁的杯,說:「這是我立約的血,為你們流出。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紀念我。」(路加福音22:19-20)

所以,直到主再來,基督徒每逢吃這餅喝這杯的時候,是在宣告主的死(哥林多前書11:26)。因為認同祂的死,才能得著耶穌基督的生命;而祂的死,也顯示神的愛。

使徒保羅於是能響亮的宣告:「誰能夠使我們跟基督的愛隔絕呢?是患難嗎?困苦嗎?迫害嗎?飢餓嗎?貧窮嗎?危險嗎?刀劍嗎?。。。都不是。在這一切事情上面,我們靠著愛我們的主,已經獲得完全的勝利!因為我確信,甚麼都不能夠使我們跟神的愛隔絕。不管是死,是活;是天使,是靈界的掌權者;是現在,是將來;是高天,是深淵;在整個被造的宇宙中,沒有任何事物能夠把我們跟神,藉著我們的主基督耶穌,所給我們的愛隔絕起來。」(羅馬書8:35-39,聖經新譯本)

神的作為,以人們所害怕的死亡為樞紐,旋轉出永恆生命的恩典。

死亡原是意味著分離與失去;透過拯救的恩典,變成得著與融合。當人不再害怕死亡,撒旦就失去對人的拘控。

人的身軀是神創造,裝載靈魂的容器;人保養顧惜身體,是為永恆的生命效力。即使身軀的時效終了,永活的靈依然存在。

我們無需渴望想象的天堂,而是要渴慕永生。因為死亡不能吞滅生命,生命卻能逐退死亡,正如光出現,黑暗就不存。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chen50&aid=11248684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Quilter's world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死亡與移民
2014/02/25 03:19

年輕時的確有一段對死亡惶恐不安,那未知讓人不知該如何準備,年歲增參加喪禮時常在無預警下,走的有些年輕,有些年老,葬禮的過程讓我對死漸漸釋懷,接受,不再感到無所適從不安。

母親過世給我感覺她老人家其實安詳的移民去了,而我也在某年某月某時程加入移民行列,期待再見面的喜悅。

死亡=移民,對我來說。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4-02-27 10:17 回覆:

從惶恐到接受,從逃避到預備,是每個人要學習的。

死亡=移民。越過時間的界線,移入更美的境界!


快樂成長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2/24 14:24

死亡...對我而言是無懼,不過這個冬天卻讓我充滿著離別的哀傷,

11月份送走了同事,12月份送走了四叔,2月份又送走了好友,

本來這事是人生必經的過程及早打點就能歡喜出門,

我覺得死亡,並沒有狂傲~而是傳統的繁文辱節對活著的人才是一次又一次的折磨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4-02-27 10:13 回覆:

說到那些繁文縟節,當年就是因為我祖母過世,繁瑣的喪葬禮儀,讓我爸不勝其煩,對著族親說道:我要去信奉基督教,我百年之後,兒女無須被這些所箝制。

短短幾個月,你送別這些人,哀傷難免,自己要多保重啊!死者往矣,生者節哀。


Sien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2/23 22:11

因著信仰 而思索著 生死的價值

而無法因爲人之必死 而回來思索信仰的價值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4-02-24 11:30 回覆:

謝謝Siena談到探索信仰的動機。

有的人因為害怕死亡,或是要逃避想象的地獄,而求助於宗教,希求有心境的平安,這樣的心態是以宗教為手段,來達成自己想要的目的。

而有心探索生命與生存意義的人,在探索過程無可避免要觸及死亡這個事實。

在人的探索之外,我逐漸體會,原來耶穌基督來到世上,既不是要設一個新宗教,甚至也不是要建立信仰體系,而是了結人類憑著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靈的死,與創造主的隔絕---從聖經而言,與神隔絕,就是死,就是在黑暗裡。所以他帶來生命,帶來光。想要生命的人,都可以得著。

祂的死在十字架上,就是終結‘死亡’的權勢---以死來制裁死。祂的復活,表明生命吞滅死亡。屬於祂的人也是如此。

要有新的開始,必然要先結束舊狀況。難怪聖經花相當篇幅談到死亡,但透露的希望之光,乃是生命。


新天新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聖潔
2014/02/23 06:33

我這幾年常常在想一個問題: 為什麼, 所有的基督徒讀的是同一本聖經(不讀聖經的不列在討論內), 雖然被餵養的教會屬性不同, 牧者不同, 但大體上, 只要是純正的真理, 讀經, 禱告, 認罪, 內省, 靜默, 教會各項服事, 社區服務, 關懷, 探訪, 參加醫治特會, 傳福音, 宣教.......這些由內往外的操練敬虔大致相同, 不是嗎?

但是, 為什麼有些基督徒的生命得著更新(厭惡老生命), 又為什麼有一些沒有?(不追求更新的不列在討論內)

昨天, 當我學習到了一個很重要的部分, 馬上跪在天父面前做了這樣一個禱告和尋求。

那就是神的性情: 聖潔。

我們經常看到基督徒(包括自己)祈求神的愛和權能, 憐憫和信實, 柔和與謙卑.....。這些就人的自私本質, 於己有益的觀點來說, 都是對自己有利的。就如虎添翼, 只有更加增驕傲。

唯有神聖潔的性情, 我們很少會去祈求光照。

我想到先知以賽亞遇見主, 馬上承認自己是嘴巴不潔的, 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賽6:5)

西門彼得整夜勞累補不著魚, 願意按著主的話下網, 結果魚多到要網裂, 就俯伏在耶穌膝前, 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路5:8)

約書亞要進攻耶利哥時, 看到一個手裡拔刀的人站在對面, 問說: 你是幫助我們, 還是幫我們的敵人? 那人說: 都不是, 我來是要作耶和華軍隊的元帥, 約書亞馬上俯扶在地上拜。(書5:13-15)

我想, 當我們向神禱告, 向神祈福, 甚至願意是順服聖靈。所盤算的, 都離不開自己以為的好處。 直到遇見神, 直到被神的聖潔光照, 我們才會有悔意, 才會覺得自己100%的不配。否則, 我們因著老舊的生命沒有被十字架對付, 聖經知識熟悉, 一有機會就傳福音, 信主十多年, 生命完全老樣, 卻自我感覺良好, 自我陶醉, 自欺欺人, 這些都是很普遍的現象。

彼得後書一章3-9 節: 神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 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 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因此, 我們要分外殷勤如下: 信心,德行,知識,節制,忍耐,虔敬,愛弟兄的心,愛眾人的心。若充足有這幾樣, 就必是我們在認識主耶穌上, 不至於閒懶不結果子。

然而,  這些都只是道德規範, 市面上的書籍也有。

唯有聖潔, 是不能跟神交換的。好比跟神說: 假如, 神給我.......我就.......或問神要這樣......? 還是要那樣.......?  唯有神的聖潔光照, 我們才會看見自己的汙穢與不勘, 自己的虛假不敬虔。唯有如此, 生命才能被更新, 成為一個在基督裡有真正新生命的人。

以上, 是我這一周的屬靈學習心得, 真心誠意的在這裡與渴慕在基督裡, 要不斷成為一個新生命的眾主內肢體分享。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4-02-24 11:55 回覆:

我記得多年前,當我初次呼求“主耶穌,我需要你”之後,瞬間,我馬上意識到的就是:我是一個生命本質上汙濁的人 [孺慕(二十) 未曾預期的會晤]  

那是非常尖銳,揪心的感受,那種無處藏躲的驚恐,使我後來明白使徒約翰在啟示錄裡提到,當面對神的震怒,那些有權位的人只想藏在洞穴裡,並要求巖石倒在他們身上,遮掩他們,得以躲避坐寶座者的面目(啟示錄6:15-16)。

後來我也體會,神那天雖然曝露我的汙穢,不是要我一直記住而覺得羞愧,而是經歷到祂是把我從那樣的境況中拉拔出來,如同詩篇所說的:從糞堆中提拔窮乏人 (詩篇113:7)。

這就是神的恩典,祂是聖潔,而我們汙濁,但是祂願意我們在祂的聖潔裡有份。


大海(穿新衣)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2/22 15:58
哇哇。。。新天新地宣佈有「爆發性」的分享。。。。卻又賣個關子不說。 這這。。。豈非是讓我們都睡不著了!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4-02-24 11:57 回覆:
閃

陳正華 牧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2/22 15:31
Your love for our Lord is so beautiful......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4-02-24 12:08 回覆:
神先愛我們,所以我們才知道什麼是愛。微笑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2/22 14:54

任何宗教對死亡的詮釋殊途同歸,

置之死地而後生。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4-02-24 12:01 回覆:

這是很有趣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詮釋?人們真的有把握,置之死地而後生?


新天新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給我一點時間
2014/02/22 13:07

謝謝貞吟。

你知道的, 我分享這些屬靈的經驗, 必須是很小心謹慎的, 我需要再整理一下。

貞吟的時間已經很晚了, 先去睡吧! 我明天再來回應。


新天新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生命, 如何確時更新?
2014/02/22 11:55
今天學習到一個新的爆發性功課, 但跟貞吟這個題目:死亡。 看起來好像是沒有直接關係。 我老是有這樣文不對題的壞毛病, 所以, 要先來報備一聲, 得到首肯, 我才敢回應。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4-02-22 12:28 回覆:
哈哈,你就回應吧!不然你可能睡不著?!大笑

CT
2014/02/22 11:54

您這篇文章,剛好讓臥病在床的我,有很好的省思機會!

肉身的生與死,就在那一瞬間!而靈魂的永恆和死亡,卻是如光和黑暗的差距!

在暗中,是畏懼光的!除非願意接受光,那牽制靈魂、生命的黑暗,才會消失!

狂傲的,不是死亡所帶來的事實!狂傲的是,人不願面對死亡的那顆心!

客旅貞吟(jchen50) 於 2014-02-22 12:31 回覆:

’狂傲‘的是,人不願面對死亡的那顆心---真的,不想面對,不單是害怕,也可能是驕傲。

如果有永恆的靈,那麼肉身的死,只是讓靈換一個居所,從帳蓬到房屋。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