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2/04 06:02:47瀏覽2517|回應24|推薦72 | |
寫這篇,也是對大海在之前一篇[基督徒到底信什麼]所作回應的再回應。 大海說:Everybody wants to go to heaven, but nobody wants to die! 一針見血說出人們普遍心態。 本來想寫:什麼是天堂(天國)和死亡?思及這是華人農曆新年節期,還是先只談「天堂」好了。 但是「天堂」這名詞一說出來,也不一定人人觀點相同。怎麼說呢? 想到日前朋友給的電郵提到幾個笑話,其中之一是: 某天英文課,老師唸著:「SUSPECT,嫌犯」, 坐在第一排,很用功的阿力在筆記本上寫著:「鹹飯」。 老師瞄到他寫的,不想讓他難堪,於是改口:「SUSPECT,嫌疑犯」,阿力頓悟,改寫成:「鹹魚飯」。 老師再瞄到,提高音量說:「人犯的嫌疑犯」。阿力想想,很有道理,再改寫成:「冷飯的鹹魚飯」;因為他聽媽媽說過,隔夜飯炒出來比較好吃。 老師忍不住了,厲聲說:「有一位嫌疑犯」。阿力戰兢的寫著:「魷魚味鹹魚飯」。 老師只好走到阿力身邊, 手按他的肩膀,大聲說,:是「罪大惡極要死的嫌疑犯!」 正值青春期,滿腦想著食物的阿力,怯怯地塗掉先前所寫, 然後改成 :「嘴大餓極要食的鹹魚飯 」。 這裡的彼此沒有交集,不只是同音不同字的緣故,而是各人腦海想的東西,從開始就不一樣。 難怪輔導領域,接續「聆聽」之後,要學的技巧就是「澄清、確認」(clarify, verify)對方的談話:就你剛才說的,你的意思是。。。? 先確定對方到底講什麼,再回應,免得溝而不通,雞同鴨講。 回到主題:「天堂」對於有些人,可能是指人過世後去的「西天極樂世界」。 我對於所謂「極樂世界」的第一個印象,是11歲,祖母的葬禮。舅公跟我說,阿嬤去了那裡! 可能按著台灣南部民俗,叔叔家大廳改成的靈堂,有個彩紙和木片糊成的富麗堂皇豪宅,各式傢具,衣物,轎車,和好些紙偶。我站在那裡觀看,想著這華廈如果能給我的紙片娃娃住,多棒! 叔叔走過來,不知我在想什麼,卻一一指點,告訴我:這是司機,這是園丁,廚師,這是打掃的。。。他們是要去服侍阿媽的;這些衣服是給她穿的,還有這些錢(成疊成捆的冥鈔)是給她用的。。。 我第一個意念是:哦?那真是一個貧窮可怕的地方,什麼都要讓人送去! 回頭去跟我媽講,她看著正忙著燒紙錢的姑姑,嬸嬸們,馬上瞪我一眼,制止我別亂說。 極樂世界不極樂,難怪人們害怕死亡? 對於天堂的第二個印象,來自一個聖經笑話(biblical joke)。 有個人提著滿皮箱的金塊,在天堂門口和守門的天使爭論不休。另一個天使過來問怎麼一回事。守門的天使說:他堅持要帶他的皮箱進來,我說不可以,也沒必要。不懂他為何要帶那些鋪路的材料進天堂? 這個笑話可能來自聖經啟示錄對於聖城「新耶路撒冷」的描述(啟示錄21章):黃金街、碧玉牆、珍珠門。 後來知道,那些描述不過是象徵,形容神聖潔同在的尊貴明亮榮耀,並非是把聖城實體物質化。 實際上,聖經似乎沒有具體明述「天堂」這麼一個「地方」。 福音書裡,耶穌經常提到的是天國(Kingdom of Heavens),馬太福音甚至有一整章講關乎天國的比喻。 一些信徒可能會想到耶穌在釘十字架時,對旁邊的犯人說他會與耶穌同在「樂園」裡(路加福音23:43),或是使徒保羅提到自己曾去過「三重天」(哥林多後書12:2),或是使徒約翰在啟示錄最後幾章講的「新天新地」。 然而「新天新地」(new heavens and new earth)這詞語,不是約翰首創,而是引用舊約以賽亞書65章,那裡有一段優美如詩的描述---- 看哪!我造新天新地;從前的事不再被記念,也不再追想。 你們當因我所造的永遠歡喜快樂;因我造耶路撒冷為人所喜,造其中的居民為人所樂。 我必因耶路撒冷歡喜,因我的百姓快樂;其中必不再聽見哭泣的聲音和哀號的聲音。 其中必沒有數日夭亡的嬰孩,也沒有壽數不滿的老者;因為百歲死的仍算孩童,有百歲死的罪人算被咒詛。 他們要建造房屋,自己居住;栽種葡萄園,吃其中的果子。 他們建造的,別人不得住;他們栽種的,別人不得吃;因為我民的日子必像樹木的日子;我選民親手勞碌得來的必長久享用。 他們必不徒然勞碌,所生產的,也不遭災害,因為都是蒙耶和華賜福的後裔;他們的子孫也是如此。 他們尚未求告,我就應允;正說話的時候,我就垂聽。 豺狼必與羊羔同食;獅子必吃草與牛一樣;塵土必作蛇的食物。在我聖山的遍處,這一切都不傷人,不害物。這是耶和華說的。(以賽亞書65:17-25) 到了新約時代,除了啟示錄裡,約翰重申以賽亞描述的「意境」,彼得也引用過:「我們在等候神所應許的新天新地;在那裏,公義常住。」(彼得後書3:13)。 不管是樂園,三重天,或是新天新地,其重點是強調,公義智慧慈愛的神所治理的一個井然有序,受造和諧的「境界」(state, condition),似乎不是描述一個實質空間;應該是更近乎保羅在以弗所書第一章提到的,在神的時候到了,天上地上一切的都在耶穌基督裡「同歸於一」(unity)的情況;是神的主權全然彰顯,天地與受造更新的氣象。 如果,聖經提到這些名詞,不是關乎我們死後的去處,那麼講這些的目的何在? 耶穌講過,神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因為在神看來,人都是活的(路加福音20:38),所以聖經的主旨是神與人該有的「永恆關係」,而不是要著重於人死後的去向。 例如約翰福音14章,耶穌即將受死之前,和門徒們講到他要去父的家裡,為他們預備住處,並且說若預備了地方,就要再來接他們到他那裡去。 有的人就解說,這是耶穌要去為信徒預備死後的住處! 甚至還有人著書,洋洋灑灑寫了在異象裡,魂魄去到「天堂」,看到好多華美大屋,那些曾經在地上熱心服事神的人,就住在華廈裡;而那些分配到小屋的人,卻後悔不迭,因為沒有用心作主託付的工作。 真是荒謬的夢囈之言。 從經文上下文來看,耶穌哪裡提到是為這個目的? 就如耶穌用比喻,講到門徒如同枝子,祂自己是葡萄樹。枝子必須從樹而生,接受滋養,才能結出果實。 上述的「預備地方」,也是比喻,重點就是:祂在哪裡,跟從祂的人也要在那裡。 也就是說,跟從祂的人,就算遭到危難,絕對不會走投無路,無處存身;因為他們與主的聯結是永恆的,主耶穌存在,他們就存在。 這是一個非常寶貴的應許。 與主耶穌聯結,不受邪惡掌控,全然和諧(peace and harmony)的境況,不是外在的營造,或是虛渺的揣測,而是從「心」啟動----每個人現在就能如此,無須等到百年身後。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