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度」與「渡」之異同― 《高祖本紀》中的「度」與「渡」(⑿八上)
2024/01/15 14:37:14瀏覽131|回應0|推薦38

「度」與「渡」之異同―
 《高祖本紀》中的「度」與「渡」(八上) 

一、本紀12卷―8〈高祖本紀〉

    本篇是漢高祖劉邦的本紀,記述了劉〉邦從布衣到皇帝的傳奇一生。劉邦是漢朝的開國皇帝,廟號為太祖,諡號為高皇帝,所以史稱太祖高皇帝、漢高祖或漢高帝。他對漢民族的統一、中國的強大和漢文化的保護與發揚都頗有貢獻。本紀裡也對他從出生到起兵時的種種異象作了渲染,以證明漢朝得天下是天意所歸。高帝的為人儘管頗受爭議,不過他也可算是一位亂世之雄主了。 

二、〈高祖本紀〉中的「度」與「渡」(上) 

    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這是敘述漢高祖劉邦的為人及小時候的事情。「仁」是「寬厚、有德性」,「愛人」是「友愛他人」,「施」是「給予恩惠、德澤」,「意」是「內心、胸襟」,「豁如」是「開通、開闊」,「大度」是「度量宏遠」,「不事」是「不從事,不去做」,「家人」是「一家的人,此引申作一般的、平常的」,「生產」是「憑勞力工作,賺錢維持生活」,「作業」是「工作」。整段話的意思是:他仁厚愛人,喜歡施捨,胸襟廣闊。他平常就有遠大的抱負,不願從事普通百姓的生產勞作。「常有大度」的「度」字是引申義「度(ㄉㄨˋdù)量、能包容他人的胸襟」,讀作「徒故切」,今讀ㄉㄨˋdù。 

     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酈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

    這是劉邦做亭長為縣送囚徒到酈山的事情。「以」是「因爲」,「亭長」是「一亭之長。秦制十里設亭,置亭長,掌理捕盜之事」,「徒」是「服勞役的刑犯」,「酈山」是「山名,在陝西臨潼縣境」,「道亡」是「在途中逃亡」,「自度」是「自我揣量、忖度」,「比至」是「等到到達的時候」,「皆」是「全」,「豐」是「沛縣豐邑。秦邑名,在今江蘇省豐縣」,「止飲」是「停止前行而飲酒水、吃飯」,「解縱」是「解縛放開」。整話的意思是:高祖擔任亭長時,為縣裡押送一批刑徒前往酈山,很多刑徒在路上逃走了。他心裡估計到酈山時就都逃光了,走到豐邑的沼澤,停下來飲酒水、吃飯,在夜裡把所押送的刑徒全部釋放了。「自度」的「度」引申作「測量估計」,音讀轉作「徒落切,今讀ㄉㄨㄛˋduò或ㄉㄨㄛˊduó。 

     漢果數挑楚軍,楚軍不出,使人辱之五六日,大司馬怒,度兵汜水。士卒半渡,漢擊之,大破楚軍,盡得楚國金玉貨賂。大司馬咎、長史欣皆自剄汜水上。

    這是漢王四年(203B.C.,漢軍趁項羽東擊梁地破成皋的事情。」是「事情與所預料的一樣,果然」,「」音「ㄊㄧㄠˇtiǎo」是「搬弄、煽動」,「不出」是「不出兵」,「辱之」是「辱罵他(楚軍 )」,「大司馬」是「曹咎,項王留守成皋主將」」,「度兵」是「渡兵,讓士兵渡水;〈項羽本紀〉作『渡兵汜水』,這裡作假借字『度』」,「汜水」是「黃河南岸支流名,在河南省汜水縣西南,在汜水鎮入黃河」,「半渡」是「一半已渡河半未渡河」,「金玉貨賂」是「金銀玉器及財物」,「自剄」是「割頸自殺」。整話的意思是:漢軍果然屢次向楚軍挑戰,楚軍不出兵交戰。漢軍派人在陣前辱駡,連續五六天,大司馬曹咎非常生氣,讓士兵渡過汜水。士兵剛渡過一半,漢軍發起進攻,大破楚軍,繳獲了楚軍的全部金銀玉器及財物。大司馬曹咎、長史司馬欣都在汜水邊自刎而死。度兵汜水」字是「渡」的假借,讀作「徒故切,今讀ㄉㄨˋdù。 

     高祖還,見宮闕壯甚,怒,謂蕭何曰:「天下匈匈,苦戰數歲,成敗未可知,是何治宮室過度也?」蕭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宮室。且夫天子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且無令後世有以加也。」高祖乃說。

    這是漢王八年,怒責蕭何作未央宮的事情。「宮闕」是「富麗堂皇的宮殿」,「壯甚」是「很雄偉高大」,「怒」是「發怒,生氣」,「匈匈」是「紛亂貌」,「苦戰」是「艱苦戰鬥」,「過度」是「超越適當的限度」,「未定」是「還沒有安定」,「因遂」是「趁機會」,「就」是「成就,建築」,「壯麗」是「雄偉華麗」,「重威」是「尊貴和威嚴」,「無令後世有以加」是「不可以讓後世再擴建」,「乃說」「於是轉為喜悅,說音ㄩㄝˋyuè,是『』的假借」。整話的意思是:高祖返回,見到宮闕非常壯麗,很生氣,對蕭何說:天下紛亂不安,人們被戰事困擾多年,事業的成敗還不明確,怎麼能把宮室修建得這樣奢華呢?蕭何說:天下還沒有安定,因此可以趁機修建宮室。況且天子以四海為家,宮室不壯麗就無法彰顯尊貴和威嚴,而且也可以讓後世不必再擴建。高祖這才轉為高興。「治宮室過度」的「度」字是引申義「數量、程度讀作「徒故切」,今讀ㄉㄨˋdù。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ngjnan&aid=18025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