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成功之後因何踏上自毀之路?
2021/02/01 05:01:18瀏覽3215|回應9|推薦132

近年來攀登聖母峰出現洶湧人潮,很傳神地詮釋著:
功名之途路遙陡險,頂峰之前擠破了頭。

 

 

文:陳華瑛   /   圖片: 網路資訊

 

去年底發表了一文:事業巔峰難免高處不勝寒?

談到網路鞋店Zappos的華裔創辦人謝家華玩火釀災而英年早逝,以及谷歌高層主管嫖妓用毒意外身亡。拋磚引玉的結果收穫豐富。格友們 提供了各種看法;不少朋友們也熱情地e-mail回應。各方的卓識洞見揭示出人生人性的多樣多變及複雜性。我興起來個集思廣益的續篇,做個比較深入的探討。

功成名就的人會步向墮落自毀之路,最常見的說法是:因為物質滿溢而精神空虛。飽暖思淫慾是自古就有的明訓。然而也有許多成功人士仍舊活得有勁頭有意義,不至步入歧途不可自拔。出現這樣的雲泥之別究竟有何玄機呢? 讓我們來看看下面幾個名人的例子,也許能從中得到一些啟示。

一位友人提出老虎伍茲的故事。伍茲兩歲時就開始打高爾夫球,當即被譽為天才兒童。他8歲拿到9-10歲少年組世界冠軍。21歲時即以史上最低桿紀錄贏得美國名人賽 。這一路過來可說是獎盃不斷,拿得手軟。他在高爾夫球場上稱霸,叱吒風雲外,又因形象美好,商家排著隊花大錢請他做商品代言人。

名利雙收把年輕輕的伍茲 捧上雲端,俯瞰塵世。誰知他在名聲與事業正如日中天之際,竟爆出婚外情的醜聞,而且是好幾樁婚外情,以致鬧得沸沸揚揚。一時許多廣告商避他如蛇蠍,結束合作關係。醜聞而且嚴重連累到幾家相關公司的股票,其股份持有人的損失估計多達50-120億美金。不禁 讓我聯想到廠商在尋覓名人做產品代言人的時候,肯定戰戰兢兢的,否則一個不小心就會損失慘重。可是要找個完美無瑕、保證不出差錯的名人還真不容易耶。

次年伍茲公開懺悔認錯,自稱過去太愚蠢不智。大意是他覺得這一路打拼過來非常艱辛;現在有名有錢了,可以理直氣壯的犒賞自己一番,痛痛快快地縱容一下(註1)。 幸好他迷途知返,即時悔悟收斂。這段心聲傳達了兩個值得玩味的訊息:一是名利的腐化力不可小覷。無怪名人酗酒、用毒、搞緋聞等事件時有所聞。所以一昧鞭策兒女追星求富的父母是不是要三思而行了?二是打拼的過程太辛苦可能有不良反彈。

伍茲完全符合一名格友形容的:少年得志、膨風自信、行險豪賭。其實他的成功並不容易,是一路披荊斬棘過來的。顯然他從小就得兢兢業業地不斷練球打球出賽,沒喘過氣,沒機會荒唐過。有個說法是從小即乖乖牌、一直中規中矩的人,年輕時未曾體會過年少猖狂的滋味,沒經歷過神魂顛倒的愛戀,成年後很容易鬧中年危機,或一出軌就一發不可收拾,拋家棄子如敝屣?

我們的老祖宗有句名言:吃得苦中苦方得人上人,也許有待商榷。艱苦打拼的過程也需要輕鬆調劑,太苦了日後可能會有毀滅性的大反彈。還有一個西諺也強調:只啃書不玩耍會讓小孩變呆瓜(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所以適當的玩樂絕非浪費時間、毫無益處的。

張家華也是少年得志,二十多歲就身價上億。他的網路鞋店開創極致的客戶服務,顧客買一雙鞋子,會收到三雙,試穿後留下最好的,再免費退回其他兩雙。他的名言是他雖賣的是鞋子,實際上是要遞送幸福快樂。他也希望員工快樂幸福,公司裝飾成遊樂場所般;人事管理上也沒有等級制度,鼓勵員工自由發揮。

網上有個資訊分析:他口口聲聲要給大家幸福快樂,左一聲幸福,右一聲快樂,似乎暗藏玄機。都說一個人越是缺什麼,就越要追求什麼。他的行徑作法似乎傳遞著他其實不快樂,他其實很孤獨…那麼問題的癥結究竟在哪兒呢?這一切也許可以從他的原生家庭一窺端倪。

根據謝家華的自傳,其父母從台灣移民來美,都是拿博士學位的高等知識份子。父母對他從小要求嚴格,學業成績必須全「A」外,各種課外活動也馬虎不得,排得滿坑滿谷:例如參加電腦營,打橋牌,下象棋,參加學校游泳隊,滑雪,玩四種樂器(鋼琴、小提琴、小喇叭與法國號), 進入學校的辯論隊,外加週末上中文學校學中文…他每週只能看1小時的電視。 對謝爸謝媽的要求與安排他雖然都接受且應付如儀,內心卻頗有反感,機伶如他乃採取陽奉陰違的對策,想法投機取巧…

他形容爸媽是典型的亞裔父母,會定期與其他亞裔家庭聚會。他觀察到大人在一起閒聊的時侯,談的全是孩子們的成績。他因此得到一個結論:亞裔父母最在意孩子們的三件事是:學業成就(讀名校), 好職業(賺大錢), 玩樂器(附庸風雅)。 每次晚餐結束後小孩子都得輪流表演彈琴拉琴之類的,表面上是提供娛樂,其實是家長們藉此互相評比孩子。

在父母完全以功利為導向的教養下,聰明絕頂的謝家華果然成為一個商業奇才、賺錢機器。然而他似乎很空虛很孤獨,沒有真正的朋友。可以想像他在成長過程中因要應付五花八門的學習,也實在騰不出時間來跟別的孩子們玩耍交誼。這肯定影響他日後的交友能力。聽說他在死前數個月用錢收買公司的50個員工,支付高薪請他們遷到猶他州的私人豪宅作伴。可想而知能接受這種安排的人都是趨炎附勢之流。狐群狗黨環繞身邊更加速他的沈淪墮落,終至萬劫不復。

對謝家華而言,財富的滿足力顯然很有限。金山銀山不能為他帶來心靈的喜悅,沒能為他買到真正的友情。反而太多的財富加上空虛寂寞竟誘發放縱、結出惡果。以致他一生的努力付諸流水,終是 一場空。

這讓我想起另一位很不一樣的華裔,一位在攀岩登山界頗有名氣的高手 + 攝影家金國威。四年前我特地為文介紹這個有點傳奇性的人物(註2)。金家爸媽也像一般亞裔父母,對孩兒有望子成龍的期盼。哪知他在大學時竟迷上攀岩登山,畢業後跑到優勝美地跟一群登山族混在一起,竟日切磋琢磨攀岩技巧。他靠偶而打零工、端盤子等籌儲生活費,平日住在一輛破車裡,甚或搭營睡覺,仿若漂泊遊民。後來越玩興頭越大,樂此不疲,終於踏上專業登山的不歸路,沒再回頭。

後來他跟幾個夥伴創下多項世界紀錄,並在2011年創下世界首度成功攀登喜馬拉雅山的梅魯峰(鯊魚鰭路線)。該過程被他拍成紀綠片,在美國獨立製片電影節「日舞影展」(或稱聖丹斯電影節 Sundance  Film Festival)獲得觀眾獎(Audience Award),一時聲名大噪。

從影片中可以看出這些專業攀岩者不同於一般沽名釣譽的業餘玩家。他們對大自然,尤其是巍峨山岳充滿敬畏仰慕 之心。他們熱衷琢磨攀岩技術、努力鍛鍊體魄與耐力,既為挑戰自己,也期盼能克服萬難探索各種奇山異峰,享受環視蒼穹下的莽莽遼闊,感受靈魂深底的觸動與昇華,體驗死而無憾的滿足與喜悅。

攀岩登山是他們的熱情所在,是其生命歡悅的驅動力。他們對一己所做全力以赴;不但三餐不繼、漂泊流浪仍無怨無悔;也甘冒生命危險,至死不渝。金國威提到他因經常跟死神打交道,常常好奇自己最終會如何死法?他幾度在進出鬼門關、千鈞一髮的當兒浮上「噢!原來我就是這樣走的…」的念頭。

他現在闖出名堂來了,收入大有改善。可是富貴於他如浮雲,金錢無法誘他昏頭轉向,不能動搖他對攀岩的熱愛。此外,在從事攀岩活動的過程中他也結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培養出深厚的革命同志般的友誼。他們彼此惺惺相惜,互相鼓舞打氣,讓他的人生浸淫在有伴同行,吾道不孤的溫馨裡。

由此可見,當初謝家華的父母如果能引導他做精神心靈層次上的探索發展,幫他發掘健康的興趣與熱情,他的人生肯定會大不一樣。又如果他本身有足夠的慧根去堅持追尋一己的熱愛,或是運用他的財富從事公益活動…根據其父,他從小就顯露慈悲心懷,會拿食物跟路邊的流浪漢分享等等…或許就不致以悲劇收場了?

世上有眾多需要改善的事物;有許多需要幫助的人、 動物或是生態環境。而很多功成名就的人士也並不會因為多金而步入旁門左道。他們秉持助人為快樂之本信念,熱衷興學助貧,收容流浪動物;或修建醫院、成立博物館、致力生態的保護等等…例子不勝枚舉,可隨手捻來。謝家華若能運用他的聰明與財富從善如流,絕對可以大有作為,大可活得興致勃勃;既把自己的空虛孤寂轉變為豐盈喜悅,也能幫助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些。

他真是太可惜了,一生追求的虛名浮利只是鏡花水月,徒然讓世人感嘆唏噓罷了。

 

註1)伍茲在婚外情導致名譽掃地後,公開他的心聲如下:


「I thought I could get away with whatever I wanted to. I felt that I had worked hard my entire life and deserved to enjoy all the temptations around me. I felt I was entitled. Thanks to money and fame, I didnt have to go far to find them. I was wrong. I was foolish.」

 

註2)拙作:攀登梅魯峰與金國威(電影 “Meru”, directed by Jimmy Chin)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wayu&aid=155815541

 回應文章

花露露 (邀舞~ 韋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3/22 05:19

人生必需要有一個追求的目標,不管是名利或事業或技能,

因為有目標,所以活得很起勁,很充實

有一天當名利,事業,愛情全都獲得了

人生已經沒有再追求的東西時

心靈是非常空虛和空洞的,

這個時候就會去尋求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來刺激無所追求的人生

賭,色,毒⋯⋯等,以致走上死亡之路

謝家華正是如此「玩火自焚」,令人不勝唏噓!

Chen Mimi(hwayu) 於 2021-03-22 10:53 回覆:
我的想法是人生若是追求一己的熱情所在,而且是一種比較有深度的目標時,譬如登山技能、或是音樂演奏,這些追尋都是無止盡。即使在這過程中成就斐然,名利與財富成了副產品,其腐化力也會比較小。反之你只熱衷追求物質方面的東西,等目標到手後往往會覺得空虛失落,這是就糟糕了。

盹龜雞~ 五月23日 科隆主教大教堂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2/17 07:39

賞文已是上床時分, 沒敢做回應。其實 很喜歡這一篇的暮鼓晨鐘 。 

價值觀混亂是心靈迷失的主要原因。我們古代文人 十年寒窗無人問 一朝成名天下知 。 經世濟用的文章被賞識後延攬入閣,然而 遇上三國分據 魏晉南北朝混亂 或是異族侵入中原後的 宋元明清,為官出頭 伴君如伴虎 仍是一條凶險之路 。 凶險中 貢獻心力的,深知自己的使命 , 不會隨便放棄的, 譬如諸葛亮。

美國鼓勵創新又施行資本主義,看似給科技天才開了一條富裕之。攀頂之後的心靈空虛 若沒有厚實的哲學支持,心靈會缺乏踏實的壓艙石;而科技天才們 普遍缺乏社交能力,少有能相互砥礪的至友圈人和 。同溫層內的獨大待久了,人生沒有可挑戰的目標, 這些聰明的孩子 會覺得苦悶無聊, 很想找死 。

影視界大紅之後明星 突然被觀眾拋棄,從巔峰落下, 心理難以適應, 便以蓄酒和毒品麻醉自己, 時有耳聞 。這些名人也避諱做心理輔導,心靈缺乏滋潤 ,也不知貢獻人群,愛人群等同愛自己。 生路愈走愈狹礙,讓人遺憾 。

若是身上有對家人的責任, 其實是一件好事,不敢隨便糟蹋自己。 家人之間的適度牽絆 也緩解一時苦悶的想不開 。 偏偏功成名就之後,美國文化 鼓勵孩子遠離父母管控, 少去父母的溫暖與智慧開導 的適時關鍵時刻。

成功之後 福耶 ? 非福耶 ? , 要由智者 去判定了 。

Chen Mimi(hwayu) 於 2021-02-18 09:37 回覆:

的確,科技天才很容易在美國社會功成名就, 財富隨之滾滾而來。此時如果沒有在精神與心靈層次上的提升,很容易縱容自己胡做非為。這時如果有親情的關懷與引導,也許能有助益。不過從謝家華的自傳裡可以看出其父母是很功利導向,他們肯定很以兒子的(賺錢)成就為榮,大概也就不會認為他有什麼大問題需要關注或做心理輔導了。


兟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2/10 20:54

前往聖母峰之途,竟大排長龍
足證生活已達一定水平後,便有更多人想為有限生命點綴異彩
兩個讀來津津有味的名人事蹟,於我卻如同井底之蛙
以致讚佩起Mimi的涉獵觸角
伍茲的迷失自己
始終為滿足父母私慾而活的張家華之後段人生
都有其悲哀的一面
令人不勝唏噓

Chen Mimi(hwayu) 於 2021-02-11 03:42 回覆:
教養孩子如何拿捏分寸是個大學問。10年前有位在美的華裔媽媽蔡美兒出了一本書“虎媽戰歌”就轟動教育界。她在書中陳述她如何以中國式教育方法管教兩個女兒:她罵女兒垃圾,要求每科成績拿A,不准看電視,琴練不好就不准吃飯等等。這些簡直就跟張家華的父母如出一轍。不過希望她的女兒不像張家華的結局那麼慘。

李安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應
2021/02/10 18:49

名利是一刀兩刃,它帶來生活的富裕舒適,也會讓人沉淪,不可自拔

您的一篇好文,可是警醒世人

人生並非只有財富可以追求,還有心靈的饗宴

祝您 新年如意,平安吉祥

Chen Mimi(hwayu) 於 2021-02-11 03:24 回覆:
感謝來訪。名利的確是一刀兩刃,有利有弊。我猜它如果是追求理想/興趣的副產品,問題可能不大。反之,若是沒有精神層次為底基的追求,成功後仍會讓人感覺空虛,也就容易墮入縱容的陷阱。

Sir Norton 魯賓遜,救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2/04 01:51
有個人追求失敗,卻不小心成功了。怎麼辦,腳一蹬,再領自己努力失敗?!
醬說,可以得到幾分?🐥🐥🐥
Chen Mimi(hwayu) 於 2021-02-04 03:44 回覆:
失敗何須努力追求? 只要做沙發馬鈴薯24/7就行,不需刻意追尋。如果不幸還是狗運亨通中了大獎,那就一把丟掉吧。

和煦秋陽(丟吧 ,被嚇到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分享
2021/02/01 23:51
讀了你的分享 讓我覺得做我的孩子很幸福 因為我尊重孩子的選擇
只是從旁引導他們不要走歪了而已 雖不是名校 但事業有成
從小生活得有滋有味 自由自在 養成快樂的性格
現在家庭生活美滿 人生也是快樂的

有錢有名的成功人士 都必須經過辛苦的成長過程
如不是自願選擇走這條路就容易出問題
Chen Mimi(hwayu) 於 2021-02-02 00:01 回覆:

您的孩子很幸運,難得有這麼賢明的父母。下面是我的一位小學同學的回應值得跟大家分享:

*************

這讓我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本書:

The Price of Privilege: How Parental Pressure and Material Advantage Are Creating a Generation of Disconnected and Unhappy Kids

by Madeline Levine

 

從副標題可知這主要是談中產階級的父母,給孩子在課業/事業高壓和物質充裕的生活,卻養成非常不快樂的孩子,作者是心理醫生,多年觀察,她很大的客戶群 是來自富裕家庭,自小父母事事都替他們安排,成績課外活動全是一流,進入名校,事業有成,他們很不快樂,吸毒比例也高,他們什麼都有,可是始終覺得缺了什麼!


nothing speci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2/01 09:38
我以前在台灣教書時,學生老拿隔壁班的平均分數,來比較本班的成績。我說。跟自己比較,有進步就好啦,竟然被學生批評: 老師不上進。
這是社會風氣使然,三、四十年下來,只有愈下,沒有變好!
Chen Mimi(hwayu) 於 2021-02-01 10:07 回覆:

我們從小就被耳提面命要強過別人,攀比成了天性。我的一些朋友尤其不愛參加同學會之類的,說這些聚會多多少少變成在比較誰混得最好?而不怎樣的就無地自容,平添苦惱。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2/01 06:28

還有一個故事:

似乎嘴角含笑地說:「我就葬在這裡。」又似乎說:「我躺在這幾棵翠綠的小松下,好開心。」時間好像停止了。此後數十年間,每次想起,那幾株青松矮胖的身影仍然鮮明地呈現眼前,而且心裡出奇地平靜、歡喜。

8 死之一字 http://blog.udn.com/jfeng13x/79795981#!prettyPhoto

Chen Mimi(hwayu) 於 2021-02-01 06:45 回覆:
很美好的體驗,幸運!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2/01 06:23

哈哈哈,我也想到(可能已發現了)「我會是怎麼死的」。謝謝分享精彩好文!

1 口水計執(從病苦中學習) http://blog.udn.com/jfeng13x/79691678

Chen Mimi(hwayu) 於 2021-02-01 06:43 回覆:
謝謝賞文。聽說很多人形容在靈魂出竅時,彷彿走過一道幽谷,然後心情平靜地迎向一個金光燦爛的所在。不知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