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9/16 04:20:18瀏覽766|回應2|推薦105 | |
巴塞爾人把握最後一夜的狂歡 文 / 攝影 :愛班 劉金柱 第二天兒童狂歡日
2月20日是特別安排給兒童的,遊行的隊伍裡多半是家長帶領年幼的兒童,這些小寶貝們也在隊伍裡分發糖果,有的人已經學會吹笛打鼓,當然他們最重要的意義是傳承。 . . . . 第三天:大出場及惜別 .
2月21日是狂歡節最後一天,活動將在第二天凌晨4點結束。那一天白天所有遊行團隊都可以自由的在大街小巷遊行,認真努力的敲打吹奏樂器,而觀眾還是在街道兩邊列隊,給遊行的團隊打氣。
.
.
. 第415個團隊出場 . . 深夜狂歡 巴塞爾人把握最後一夜可以說是全部動員,樂隊是拼了命的盡情表演,遊客各自佔據最好的位置或者是在萊茵河橋上找個制高點,觀賞各個隊伍通過。而我這時候腿也酸、腳也麻,但熱情不減,在城裡跟隨著最大的噪音四處走動,生怕漏了一個畫面。(包括文首兩張照片) . . . 觀賞後心得 看了盧塞恩及巴塞爾兩個城市的狂歡節,我的看法是兩個城市在活動中參加表演的人都隱藏了自己,但帶給『他人歡樂及凝聚了社會共識』,其實也是我們中國文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缺少的樂群。 如果以差異性來看,盧塞恩偏向全民參與,演出者不限於註冊團隊,當地居民、遊客都可以參與活動盡情發揮。而巴塞爾演出者是以報名的團隊為主,居民、遊客僅是觀眾。但是由另一個角度來看,巴塞爾在格局上是比較宏觀。僅舉一個蛇頭燈籠為例,它繪製的是扭動身體吐著引信頭戴小紅帽的蛇,蛇的身上寫著使人盲目幾個大字,同時戴金戒指的手還抱著一個小孩,戴小紅帽的正是天主教的主教,而燈籠放置的位置是巴塞爾基督教教堂大門正前方,這不就是對天主教的挑戰嗎? . 再回看遊行中,蛇燈籠前導車上掛了主教畫像,而椅子是空的,車子後面跟著穿紅衣、戴高帽吐著蛇信的教徒,燈籠的中間層有四幅天主教人士圖,最後跟的是紅衣高帽面目猙獰嘴裡還吐出手及腳的人,是畫面令人毛骨悚然,但卻是清楚的批判天主教吃人夠夠。 . . 最後一夜活動快要結束,抬燈籠的人把面罩取下去休息,我有機會再仔細觀察蛇燈籠,它背面魚頭下繪了幾位神父及主教,還有一些影射性的畫面,雖然不認得這些是神父,也不了解表達的意義,但是看到地上散亂的小丑面具,在直覺上當天的解讀是『再有權力也有下臺的一天』,即使貴為神父、主教也要潔身自愛。 . 回到台灣對這個主題興趣仍然盎然,上網查出蛇燈籠是屬於一個有歷史淵源的俱樂部,它擁有表演者、吹笛手和鼓手,成員有400多名。他選擇這個主題是針對天主教發生虐童事件,用燈籠指控戴著主教戒指竟包庇邪惡犯罪。遊行時,蛇燈籠前導車上掛了主教畫像椅子卻是空的,控訴的是虛有其位不負責任。一位網友留言可作為代表『周三晚上許多人的疲憊已深深地參透到骨頭裡,但蛇燈籠更加鼓舞人心』。所以,這個俱樂部是用燈籠呼籲『有權者不得盲目、濫用』,而巴塞爾市1/3的天主教徒他們接納了,同時也表現出寬容。 狂歡節落幕了,我體會到要促進社會進步,巴塞爾不是只有一個蛇燈籠,而是有更多的燈籠及後面的社會精英,再加上炸肉排銀行等的表演者及參與者,在遇到不公、不義的事時,他們有能力、勇氣及意願向『自己的社會及世界敲響警鐘』。 . . .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