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陪父母一段~回應洪蘭「如果生活充滿否定句」
2010/10/13 22:19:15瀏覽5205|回應28|推薦110

最近,朋友轉來中央大學教授洪蘭一篇文章「如果生活充滿否定句」(轉貼在後),談的是成年子女離家多年後重返年邁父母身邊,原本盡孝一番好意,卻沒想到親子關係緊繃,無法忍受母親負面評論的女兒,幾乎抓狂!

自從雞腿事件,我對洪蘭就沒甚麼好說的,看了這文,倒是有些話不吐不快。這篇文章點出一個普遍的現象,卻只做出一個浮面的結論,「出口沒好話」,「打是情、罵是愛」是傳統華人家庭表達關心的方式,健不健康?卻大有商榷餘地。(蜂鳥溫良的舌是生命樹對於親子、夫妻間暢通而正向的溝通,已有著墨,不再贅述。)

單一問題的背後,有其複雜的成因、環境,絕對不是改變對話方式就能解決。獨立多年的成年子女重回父母身邊,劍拔弩張、關係緊繃,其實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美國教育心理學專家Dr. Diana Baumrind把家長區分為三類型:專制獨裁型(The Authoritarian Parent)、被動放任型(The Permissive Parent)、民主權威型(The Authoritative Parent),第一種專制獨裁型家長教育下的子女,容易對父母不滿,長久累積怨懟、不滿的負面情緒,如果在獨立離家前無法解決這種單向的親子關係,多年後重返原生家庭照顧年邁父母,新創舊傷就會向洪蘭提到的例子,生活中地雷滿佈,一觸即發。

陪父母一段,心甘情願,但求無悔,奉養父母絕不應該像洪蘭文章裡所提及的是「不得不的義務」,期望年邁的父母為你的不爽改變,那是痴心妄想!若不想年入老境受兒女閒氣、被兒女嫌棄,奉勸天下父母趁著兒女還小,早早經營健康而正面的親子關係。

看到這文,想到開部落格初期寫的一篇讀書心得,Measure of Heart寫的就是倦鳥歸巢的真實故事,修改重貼在下面和大家分享。

**************************************

Measure of Heart作者Eleen Geist 是活躍舊金山的廣播新聞記者,得獎無數,從上大學離家之後 20多年,隻身闖蕩職場,專業上受肯定,從未懷疑過自己的能力,除了一段短暫而失敗的婚姻,她對自己的人生感到自豪、事業前景無限遠大。

只是,有那麼一天,她無所選擇地放下累積半生奮鬥得來的一切,原本節奏歡快的快板樂章,一通電話讓Geist按下暫停鍵,樂聲嘎然而止。她收拾行囊連根拔起,遞上辭呈、告別了絢爛多彩的城市、踏出黃金女郎們燈紅酒綠社交圈,返回她既熟悉又陌生的故鄉密西根北郊小鎮。沒有朋友、掛起光鮮套裝,兩年多了 , Geist 獨自陪著年老力衰的母親照顧患有失智症的老父,走這人生最後一程。

讀完這書,一句「凡事必有神的旨意」浮上心頭,若不是失智症病魔,Geist 不可能人生大轉彎,一點一滴重溫親情, 也不會因著她媒體人與病患照護者的雙重經歷,讓她將視角拉得更遠更長,關懷無數失智、失能者及長期家屬病患照護者的需求。

一切是那麼地突然,也那麼地自然。Geist 沒預料到 : 一個非志願的倦鳥歸巢,讓她人生「停、看、聽」,不僅陪父親走完人生最後一段,還寫就了她的第一本書 。原本只是作者本人藉書寫的自我情感救贖,這本書出版後對全美數以百萬計爲親人而按下人生暫停鍵的看護者而言,成為莫大的精神激勵。

這本結合紀實體著作,是心力交瘁的看護子女們在絕望處的一盞明燈、另層省思。你或妳,不必在黑暗角落處無助飲泣,或許學學 Geist,重新看待轉了彎的慢板人生。

讀畢此書,特別感到心有戚戚焉。因著父親開心手術 ,兩年前曾一度拋夫棄女 、向工作單位告假,返台陪著母親一起入院當看護,一個月與父母的朝夕相處 , 讓平日周旋於家庭與工作的自己,有機會放慢腳步,重新縝視自己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大學畢業、走入婚姻、求學、就業、生養三女,22 年光陰倏地飛逝,從沒想過去如大樹般、凡事親事親為的父親,也會衰老 、 也有倒下的一日。不只老爸 , 過去以來在家裏一直強勢有定見的老媽,也失了主意。在院裏,是我和哥出面與醫院、醫護人員交涉,商量病情與療程,過去被百般呵護的我們,如今身分對調,成了爸媽的守護者。

陪父母這段,我也訝異地觀察到,邁入晚年的老爸老媽的毅力與能量。術後父親復原迅速,一向被父親譏為路癡的母親,在陌生的台北城裏勇敢地隻身探索、前進 , 幾日下來,竟能爲我領路。

一個愛字,喚回無數遊子倦鳥歸巢,根據 Geist 的調查,照顧年邁雙親的看護者中 , 有高達七成是已出嫁或是獨立多年的女兒,Geist 有姐有妹,在主客觀環境因素考量下 , 由她挑起這個不輕的擔子,偶有氣餒之時 ,例如 失智的老爸記不住她的名字 , 却懂得全屋子喊 「 Daughter, where are you? 」 到處找人,Geist 不以為負擔,從小在三姊妹中與父母最貼心的她 , 單純地視「陪父母這段」為自己的特權 (privilege) , 也得到姊妹及親戚們的祝福與全力支持 。

有那麼一天,如果我們是那「特權子女」 (the privileged one),愛,會帶我們回家,讓我們的人生拼圖沒有缺憾 !

*****************************************

如果生活充滿否定句/洪蘭

朋友非常孝順,父親過世後,辭去美國的高薪工作回台陪伴母親。但是不到半年,她就來找我,請我想辦法找出為什麼她與母親不合,她說每次母親一開口說話,她 心中就好像火山要爆發,她知道母親寂寞,希望她多陪陪她,她自己也希望能孝順,畢竟這是她回國的目的,但是,不知怎的,三句話沒說完,她就發火,如果要避 免對母親頂撞,她就必須講完她要說的話立刻走開。

我們都是念科學的,不相信犯沖、相剋等迷信說法,但是檢討了半天,都找不出為什麼「母慈女孝」但就是合不來。直到有一天她送來一捲錄音帶,是星期日在家中與母親說話的錄音,請我分析。分析完畢,我知道為什麼了。 

在這捲錄音帶中,母親的話占五分之四,我的朋友只說了五分之一,而且句子都很簡短,只回答必要的話。母親的句子中絕大部分是否定句,例如「不要穿這件衣 服」、「不要塗深色口紅」、「不要擦地板了,先去買菜」、「不要買這種樣子的小黃瓜,這種胖肚子的,裡面全是子」、「不要放那麼多洗衣粉」、「不要用這種 醬油,有色素」、「不要看這個連續劇」,到了晚上,她母親要她換一件厚一點的睡衣時,我的朋友就爆發了。

人天生有保護自己的本能,當一個人總是批評你時,你的大腦很快就形成一個防衛機制,只要一看見這個人,全身細胞就緊張起來,進入備戰狀態,這個人講的每句話都會先從負面去解釋,先篩選可能的敵意,再處理語意。

當你想做一件事而有人攔阻你時,第一次你會勉強順從,第二次你便不想讓他知道,因為你不喜歡被駁回的感覺,久了以後,便什麼事都不讓母親知道了。但是越是不想讓母親知道,母親越是拐彎抹角地想打聽出來,這時女兒便覺得隱私權被侵犯,於是母女關係就惡化下去了。

看到平日不以為意的說話方式導致這樣的結果,心中真是震驚,我們常常對越是親密的人講話越不小心,忽略了對方需要被尊重。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主見,父母要學會尊重他的選擇,說話時要避免用「不要」這個字作為句子的開頭,不要讓孩子覺得「我在父母眼中一無是處」。 

孩子小的時候,這種感覺會造成自信心的低落,如果孩子已經去外面闖了個天下,建立了自信心,這種說話方式會使孩子迴避你,雖然孩子也知道父母是好意,但是 心理學上的研究已經讓我們知道理智和感情是分家的,是不同的神經迴路在處理的,心中知道該怎麼做並不代表一定會快樂的去做。 

當奉養父母變成不得不做的義務時,雙方都會很痛苦。天下沒有什麼事比親子關係不和更令人傷心的了。親子、夫妻、朋友、同事……之間的相處也是如此啊!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mmingbird2009&aid=4494582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Reed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箴言23章25節
2011/07/18 06:31
「你要使父母歡喜,使生你的快樂。」
敬請人道支援 我卓越不群的母親

八旬阿嬤
【台灣司法◎人間煉獄】部落格
甜水窩蜂鳥(hummingbird2009) 於 2011-07-20 19:03 回覆:
Yes....It's not the obligation, the PRIVILEGE indeed.

光的使者 ( 一個回家的旅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2010/10/25 05:43
連醫生都同意, 我自己的母親, 是他們見過最負面思惟的人. 我不能改變她, 只能改變自己.照顧她, 是我的責任跟義務. 我也當成是修行跟修心.

有時, 愛在心裏口難開, 開了口卻是否定句, 否定的背面有時是因為愛, 有時是因為恐懼. 看清楚了, 就不會計較. 每個人, 都有自己的習性. 但是如果沒有父母的生養, 又哪會有今天的自己. 不是嗎? 他們用不同的方式來成就我們.

只是我不會期待我兒女服侍我終老. 我不要給他們壓力. 我寧可給他們自由跟自主. 如果他們想照顧我, 那是我的福報. 如果他們不照顧我, 那是他們的選擇. 我的責任, 是教養他們成為健康快樂, 有愛心, 有用, 能為自己跟社會負責的人. 剩下的, 就是照顧好我自己, 以後努力做一個健康快樂的老人囉.

甜水窩蜂鳥(hummingbird2009) 於 2010-10-25 22:53 回覆:

照顧返老還童或是負面思維的父母,的確,需要extra的修養,真的得當做修行和修心的人生功課.

照顧好自己、努力做一個健康知福的老人,這其實就是子女最大的恩賜.


傅 孟麗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只因為
2010/10/23 22:24

我們無法預知父母的最後一段,

所以必須把握當下每個片刻,

陪伴父母,想辦法讓他們開心。


甜水窩蜂鳥(hummingbird2009) 於 2010-10-25 22:49 回覆:

塵緣無常,上帝給每個人的時間表各有不同,活到四、五、六十還能有爸媽可以寵,真是有人求也求不到福份.

寵愛媽媽的方法,各出奇招,我也希望活得夠久,有機會像妳家一寶,被女兒們寵上天.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深有同感
2010/10/21 08:26
我也在給自己心理建設  如果有幸有緣份有能力  好好陪父母一段  不敢說一定能如何  但是一定會盡力 
甜水窩蜂鳥(hummingbird2009) 於 2010-10-21 20:42 回覆:

盡了力,順了願,但求無悔!

謝謝魚來看鳥!


冒牌學妹
感觸很深
2010/10/20 13:02
謝謝學姐的文章和大家的回應,對我有很大的幫助。以後可能看蜂鳥blog會比上FB的時間還多喔。 請蜂鳥學姐繼續加油寫好文章給我們看。
甜水窩蜂鳥(hummingbird2009) 於 2010-10-21 20:46 回覆:

我也想多寫呀~~~加再多油也沒用,時間就向身體某個部位一樣,要用「擠」的才有.

 ~正牌學姊上


blue phoenix我是心理師我得了憂鬱症讀後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最遺憾的事
2010/10/19 10:14

就是沒有陪父親一段


blue phoenix

甜水窩蜂鳥(hummingbird2009) 於 2010-10-20 04:35 回覆:

遠隔重洋又分身乏術,當賢妻良母就難做孝女,這種難處,身在海外的女兒,都懂.


Sien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的經驗
2010/10/19 03:03

盹龜雞姐講得沒錯,我常想,“我們能陪孩子迎接生命的開始,更該陪伴父母面對不能避免的生命結束”生與死,都是未知,混沌的大題目,讓當事人身覺惶恐。

我的母親一直不是一個太有安全感的人,所以要讓她對孩子信任,必須先完全不理會她的鋒利言語,不斷付出關心,一直到一個定點,突然在冰冷的雪地裏,開出第一朵春花,之後春意盎然,她就會信任我們,不會在她病時或無理取鬧時離棄她,然後她會開始非常甜蜜依賴地來愛你,慢慢地少發情緒病(當然,仍然要與時間及環境競爭),我們有時甚至可以嘲笑她的神經質......這過程很長,很花力氣,但是結果很值得,因為她是我媽媽。但是不見得她的所有孩子都能通過這些考驗,

孩子常常不能了解,其實父母在年老或病中,不能與他們平等計較,要讓他們敞開心扉,有時需要“付出我們的全部”,我將心情寫在http://blog.udn.com/christine1116/3488496這篇文章裏。

一直至今,我還是擔任“老萊子”的氧氣角色,不論自己遭遇什麼挫折,都笑臉對父母,一切“沒問題”,這樣有時很累,但又沒有別的方法。

但對於朋友面對這樣的問題,我不敢給意見,因為我也有一個朋友,因為母親的憂鬱症,半夜常常打電話來說要自殺,她只好趕去安慰,最後毀了自己的婚姻,唉。

甜水窩蜂鳥(hummingbird2009) 於 2010-10-19 09:05 回覆:

對于生了病的父母,子女更得加倍關愛,願妳的母親平安走過這個過程,回復健康也找回心的平安.

也許時間到了,我也開始學著用減法過日子。步入老年,用減法過日子已不是選擇,而是必然。

當有一天,當父母的失去的不僅是食衣住行的掌控,還有自尊時,子女持續的關愛往往能激發漸趨微弱的生命燭火.

剛剛正在讀最新一期的Times, 本期以老人失智症為重點,目前全美有500萬失智症患者,到2050年時,人數會增加到1340萬.

Aging是不可抑扼的過程,每個家庭面對照護老人的需要,有不同考量和做法,外人論斷其實並不公允。

「提早自我裝備」是我寫這篇回應文的主要目的.


蔡碧航(大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兩代戰爭
2010/10/18 20:41
我常常引用一位同事說過的睿智之言:

不孝媳婦是兒子教的
不孝兒子是自己教的

用來回應這話題好像也貼切
甜水窩蜂鳥(hummingbird2009) 於 2010-10-18 21:07 回覆:

簡而言之,就是~自作自受啦!

(好哩家在,我這輩子不會有不孝兒子哩.)


盹龜雞~ 五月21 22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陪父母一段
2010/10/16 00:14

看到東村的James  無悔的照顧父母十五年了, 真是感動, 是這個世道裡 難得的孝子.

通常身為人子, 大多以事業繁忙, 無時間 無力照顧為由,  主張交給醫院和護理機構料理照顧 , 沒人會責怪他們 ; 身為女兒, 因早已習慣去照顧家人, 自己的父母生病了, 不忍老父老母受外人照料, 會淪於疏忽漠視的受欺負( 老年人真是弱勢啊, 如果沒有子女幫襯, 要怎麼去和複雜的醫療機構打交道 ? )失能 失智的老年人, 更是不用說的淒慘. (奇怪, ,在榮總常常看到護士們,極有愛心的對待單身就醫的老榮民, 也逗著他們說話, 真是優良的好傳統)

我以為, 如果環境許可 (夫家不阻止) , 能力能及, 女兒(感情纖細些)不忍心老父老母被照料不週 ,通常就會義不容辭的攬下這個重擔.

至少, 我是這麼想的 ~ 照顧了自己的先生 子女, 沒照顧到 需要照顧的老父老母, 往後 對自己要怎麼交待啊 ?.

甜水窩蜂鳥(hummingbird2009) 於 2010-10-17 00:07 回覆:

三明治世代的困擾好過沒困擾.

詹姆四自願當「特權子女」,苦是苦,成家也蹉跎,但有心酸無後悔.

面對養護長輩、照顧後輩,權衡拿捏有不同尺度與考量.

希望自己萬一不小心活到七、八十,能不給子女困擾,還被子女當做寶.(像龜姐看齊!)


安歐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沒那麼簡單的
2010/10/15 03:33
人生種種,不是正面負面兩面而已,
人有百百種,父母也有百百種,子女當然也是,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家家狀況不同,實在無法論斷對錯。
天下當然有不是的父母,更有不是的子女,而且越來越多,
工商業社會迫使人不得不自私,「錢」往往決定一切,
有些年邁的父母胡鬧得非常兇,真要寵,恐怕活不下去。
唉!每個人能夠要求的,不過是自己罷了!


沙塵人間滌心垢.虛擬世界洗真情.

甜水窩蜂鳥(hummingbird2009) 於 2010-10-15 08:18 回覆:

我想,洪蘭和我的重點也不在論斷對錯.每個家庭各有各的問題,絕沒有單一的解套,丟出問題,也許讓人子、家長都能自我檢視,家庭是shelter,何苦要弄的水深火熱?!

工商業社會,有人把錢看得超重,甚至高過親情、讓親人為錢反目,這樣的家庭,子女看在眼裡,也記在心裡,到老父不父、子不子,就不足為怪.

頁/共 3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