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5/17 16:29:55瀏覽845|回應1|推薦3 | |
Gone with the wind 所以,該怎麼來看「飄」這部小說?戰爭、大時代、人物、女性主義、後殖民主義,這些都太流行了;還是說,終究是要回歸到這個故事的本質,看的是在大時代戰亂的背景下,一個道德觀散亂卻堅毅的女人郝思嘉,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掙扎求生,甚或錯愛十多年,導致最後失去真愛的終局。密契爾所描述的愛情太過動人而濃烈,所以不少人在看「飄」這個故事時,多半只看到這一面,而事實上,這也是最容易吸引人的一層;甚至有人因為不完美結局而感到遺憾,在密契爾去世後,還為「飄」寫了續集( Scarlett, by Alexandra Ripley ),最後當然是完美大結局,兩位主角復合了。不過,老實說,我覺得這續集是不必要的,讓郝思嘉和白瑞德最終仍在一起也顯得可笑,變成這種結局,可以說是辜負了密契爾給的書名「隨風而逝」的主題;一切都失去了,舊日美好的南方安逸、悠閒的上層階級優雅,以及被消磨掉的感情,全都一去不回。那本是人世常情,活在這個世界上越久,終會失去越多,我想,這就是「隨風而逝」的意義。 如同白瑞德所說:「……至死不渝的愛情也會被消磨光。」有趣的是,多少人羨慕、追求這兩個主角之間的濃烈情感,卻沒注意到白瑞德這一句話;沒有什麼是不變的,也沒有什麼是不會失去的,那一場造成整個美國天翻地覆的戰爭,不就是如此?郝思嘉以為她會永遠深愛著衛希禮,卻在梅蘭死後才發現自己其實從沒愛過他,不也是如此?今日郝思嘉說愛著白瑞德,十年、二十年後,仍是如此嗎?沒有什麼是不會變的,連感情也會消磨掉,白瑞德最終對郝思嘉告白的斷然拒絕,正顯示他對她的愛也「隨風而逝」了,所以才會說出那句經典台詞;在郝思嘉哭喊:「你要是走了,我該怎麼辦?」時,他說:「親愛的,我可不在乎啦。」( My dear, I don’t give a damn. ) 這樣的結局,或許是最適當的結局;所以我還有點抗拒去看「飄」的續集(其實是據看過的朋友告訴我,有些橋段挺像羅曼史的,跟原著調性還差真多……)。 不管怎麼說,「飄」,還是電影「亂世佳人」,都可以算是我童年回憶的一部份,除了電影好看,畫面精緻,男的俊俏女的美(尤其是費雯麗從樓梯上摔下來的那一幕,真是美到宇宙霹靂無敵)之外,幼年時對裡頭人物交錯又濃郁的情感,帶著些許好奇和羨慕,還有那把外國人名字翻成中文的可愛翻譯法(讓我想起小時候看的日本盜版漫畫),都讓人印象深刻極了。當然現在感覺已經不一樣了。「飄」不只是一個愛情故事,只能這樣說:我看到的是一個時代的巨輪在轉動,碾過無數生靈,也創造無數新事物。傳統的南方毀了,不管是社會資源分配、階級地位、傳統觀念、意識型態,全都被打破,重新來過一遍;時代就這樣向前推進,永遠不會等人,所以在那樣的境況下,唯有站起來,跟它奮戰、繼續前進,才是活下去、活出自己的方式。 只是當我合上書本,眼前浮現的是二○○五年夏季,因卡翠娜颱風襲擊而造成巨大災難的紐奧良,在當作臨時避難所的運動場中擠滿了數千無家可歸的人;全都是黑人。一眼望去,彷如回到了兩百年前,黑人貧窮困窘地聚在一起取暖,失望、無奈、憤恨,交錯在臉上。或許,南方有些東西是很難改變的。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