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卍華嚴蘭若雜誌社」(LineID: @yju8886z) 讀者網友心靈園地 住持上聖下境法師主答 :
2019/02/14 08:15:24瀏覽565|回應0|推薦1

310.請問法師,何謂「超越時空」?

答:修行求道之人,必須經歷一番自我淨化的心路歷程,從八萬四千煩惱中,掙扎解脫,進而体悟「煩惱即菩提」的真諦。

釋尊在經典中闡示我們,從六道生死凡夫到抵達開悟成道,必須歷經百千萬億劫的長久時間才能到達。

因此很多人對修行之事皆會感到力不從心,無法堅持精進的向道,因而錯失了即身成就的機會誠屬可惜。

但佛經中的真實義,並不是如此。

佛陀的開示乃是強調,吾人從八萬四千煩惱中,獲得解脫自在的心路歷程,雖然只有一生一世,但這條心路卻有如經歷了百千萬億劫那麼長久的時間。

這也是在提醒我們,煩惱痛苦的起心動念若不能停止,還不斷的持續生出時,就有如千死千生、萬死萬生般,持續不斷。

若能在當下一念之間洞徹覺悟,那就有如頓時超過百千萬億劫,那麼長久的煩惱痛苦,就在當下瞬間獲得煙消雲散解脫自在的止劫了。

故祖師云:「今生悟、永世悟,今生迷、永世皆迷。」 修行成道絕不在來生,而是今生今世就必須誓死如歸的剋期取證,不會寄望來世才能止劫。

猶如梁武帝不識達摩祖師,因而錯失善緣,至死都無法開悟;但很多世俗凡夫都會辯稱,或許梁武帝來生會遇到明師指點而開悟也說不定。

但法師在此必須嚴謹的說,梁武帝在死前無法開悟見性,即代表梁武帝已經蓋棺論定是個至死尚未開悟見性之人,至於梁武帝的來生會不會開不開悟見性,也與「梁武帝」這三個字的毫無任何關聯啊! 結論:修行求道若不能在今生今世,從凡夫性轉入佛覺之性,那麼此生修行求道的願望與理想,終究只會像梁武帝一樣,付諸歷史長夜的笑談罷了。

法師繞了一圈的解說,不知妳能明白否? (文圖:華嚴之美~) 金剛乘弟子慧缘合什恭錄~ 阿彌陀佛 2019年2月14日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ayen&aid=124747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