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6/19 20:34:44瀏覽1703|回應5|推薦43 | |
無人能決定自己的出身。迎接新生命降臨之際,期盼子女成為龍鳳的長輩總會將其生辰八字拿去排個紫微命盤,但求一生非顯即貴,進而光宗耀祖;不期運途坎坷崎嶇,以致人丁單薄而家道中落。命,或許在哇哇落地的瞬間暫時注定;運,卻在日後成長的過程提供層出不窮的選擇。我們此生的命運何去何從,說穿了不過是一個不斷抉擇的里程碑。 假如有人在我小時預言,說我長大後必須下嫁番邦,當個外籍新娘,我一定對他嗤之以鼻:滿口胡說八道,才不信呢!如今果真在維京人的國度生活了六年有餘,外加在德意志四年的光景,人生迄今的四分之一歲月於異國漂泊。午夜夢寐時分,魂魄隨著潛意識飛奔出了竅,跳脫羈絆囚禁的軀殼,無拘無束地穿透時空,越洋跨海恣意飛往魂牽夢縈的歸屬 - - 大稻埕的迪化街,我生於斯長於斯至而立之年的故鄉。 不論是在德國生活期間,乃至搬離迪化街後的十多年以來,我經常夢見自己仍然睡在迪化街「127公店」三樓天窗下的臥房床舖上,或是在天井、廚房、後院游走尋覓,畫面清晰地猶如從未離開似的;老家景物依舊如昔,深深烙印於神奇無比的腦海中。儘管身處天涯海角,家鄉迪化街周遭一帶的童年情景,依然歷歷在目,如泛黃的懷舊電影,一幕幕活生生地在我眼前反覆上映……。 奶奶一直是我童年回憶的要角。 昏黃燈泡投射下的幽暗臥房,她獨自坐在床沿,若有所思地從床頭櫃抽屜拿出拆封多日的信函,小心翼翼地取出其內的黑白相片,兩眼凝神對之觀望許久。一時心煩意亂,不知如何是好;隨即拿起床底下自釀的梅子酒,斟滿小杯獨酌一番。何時養成這個小嗜好,渾然不覺,約莫是外子猝然離世之後吧!十五歲的媒妁之言,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地跟他過海來台北迪化街落腳。未經世事、目不識丁的她,無法和家鄉的爹娘手足保持密切聯繫;半百的歲月如彈指間飛逝,守寡多年,對故鄉的記憶越加模糊。 「阿媽!您在看什麼?」稚氣的童聲打破她的沉思,詫異與她同睡的二孫女何時溜進房來?「阿媽在看我母親和妹妹的照片,」她稍回神後對孫女答道。「阿媽,」小女孩睜圓了雙眼望著她問:「您有母親和妹妹呀?」「憨囝仔,」她不禁笑出,繼續回答孫女的疑問:「阿媽當然也有父母和兄弟姊妹呀!」「那為什麼從來沒聽您提過呢?」 這個兀自闖進打斷其思緒、童言無忌的小女孩,就是年幼無知的我。 自懂事以來,我就喜歡跟著阿媽到處走:農曆新年正月初一大清早,奮力睜開惺忪朦朧的雙眼,套上母親除夕夜準備好的新衣,牽著一身旗袍打扮、髮髻插朵小花、手提竹籃的奶奶,碎步走到霞海城隍廟,似懂非懂地模仿奶奶拿炷香,虔敬閉目對著城隍老爺喃喃祈語,展開一年復始萬象更新的敬天儀式。 (照片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Taipeismalltemple.JPG) 之後路過當年位於霞海城隍廟出口轉角的光泉牛奶小店,向前行經永樂市場,直到迪化街、塔城街口左轉續走南京西路,至與延平北路交叉的十字路口,過了馬路上到南京西路二樓的法祖公拈香謝天,恭請神明繼續加持保佑一家老小來年的平順與安康。 (照片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PICT0164.JPG) 走出廟宇回到十字路口,我們祖孫二人向右轉行延平北路二段上,逕行朝台北橋頭的方向前去。沿途經過義美的本店、昔日繁榮的大光明戲院、鞋匠起家的阿瘦皮鞋、位於民生西路上的全臺第一家西餐廳波麗路,最後來到保安街上的媽祖宮,燒香祭拜擲筊杯,最為我們新年「走春」巡禮的句點。 (照片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大稻埕慈聖宮.jpg) 奶奶一向沉默寡言,儘管從小與她同房就寢,喜歡黏在她身旁跟進跟出,覬覦奶奶買零嘴給我解饞,卻未曾聽她細說遠在對岸家鄉的過往。等我年事稍長、奶奶已撒手人寰多年之後,才由母親口中略聞一二。 日據時代,身為長女、新嫁娘的奶奶跟隨爺爺來到了大稻埕的大家庭落腳,仍無正式戶籍的她,一聽到日本警察前來戶口普查,往往嚇得連忙拋下手中的菜鏟,尋處藏匿其嬌小的身軀。兩位弟弟曾跨海來臺探視她,無奈寄身於人丁鼎旺的夫家,未能提供胞弟長住定居。弟弟雙雙返回故里,一位不幸染病身亡,一位因戰火波及徵召入伍而命喪沙場。基於此因,奶奶相當滿意四房媳婦中的三位都來自大稻埕;一旦她存夠了錢,就設法買下鄰近中意的房子,希望自己的兒女成家立業之後,依然生活圍繞其左右,彼此就近容易照應。 時光悄然無息地走過,奶奶過世竟也三十多年。已逾不惑之年的我,身處異國驀然回首兒時情景,不知是否真為不惑使然,儘管懷舊情深依依,卻無飄忽不定空盪之悵惘。大稻埕是我出生成長的原生家庭,挪威卻是我情感歸宿的新家園,命與運錯綜複雜地巧妙結合,成就個人迄今堪稱多采多姿的點點滴滴。 迪化街的舊景老店位址,我依稀可如數家珍侃侃而談,農曆五月十三日的迎城隍,一直是我記憶尤其深刻的大事慶典。其正式名稱為「城隍繞境」,從兩天前的農曆五月十一日暨十二日晚上開始,城隍爺夜巡暗訪,追捕捉拿潛逃在外的孤魂野鬼,保佑居民平安,直到五月十三日當天城隍爺正式出巡繞境大稻埕:除了一早在廟口舉行古老傳統的祭祀禮儀,淨身焚香的八家將以五進三退的布陣,循序漸進入廟恭祝城隍爺聖誕之外,還另搭棚表演布袋戲、歌仔戲等民俗技藝。當年台北大稻埕霞海城隍農曆五月十三生日祭典繁華興盛之時期,與農曆三月份中南部的媽祖生日祭典,並稱為臺灣道教的兩大慶典,常有中南部不辭辛勞、千里迢迢遠道提著媽祖聖像來到迪化街,為霞海城隍爺的聖誕祝壽,因而盛傳「三月逍媽祖,五月看城隍」的民俗節慶佳話。 隨著榮景東移,大稻埕一度沒落,不知近年掀起的懷古風潮,是否也多少帶動迪化街老家城隍爺的昔日雄風?今晚祂是否巡視聖誕前一天的最後暗訪呢?明日是否將被恭請出巡,繞境保佑祂在地的善男信女呢? 一連串的疑問,不是遠在天邊的我所能解答。遙念霞海城隍老爺聖誕的同時,我忽然感念婚姻之途上與奶奶類似的命運,可她只不過跨越小小的臺灣海峽來到彼岸的孤島,而我卻遠渡重洋來到大西洋岸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月下老人給我們祖孫倆所牽的紅線,竟然如此分別心、大小眼而長短相差十萬八千里!多年定居他鄉、緬懷奶奶並恭祝城隍老爺聖誕的此時此刻,我方恍然大悟與奶奶之間的深深情結,緊緊繫於大稻埕迪化街「127公店」的古厝角落,再大的物換星移乃至人事全非,也永遠無法將深鎖於我腦海中、刻劃於心坎裏的童年往事給予輕易抹滅。 延伸閱讀:三教九流萬流歸宗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