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1/06 18:05:46瀏覽1524|回應4|推薦33 | |
啟蒙我背頌唐詩之人,是年長我十三歲的三堂哥。成長於大家庭的我,自小學起和妹妹跟著守寡的奶奶同睡一房;三堂哥、四堂哥及我們的「慢叔」,三人則一起睡在奶奶房間隔壁的榻榻米大通鋪。一日起來,妹妹發現房間的床頭櫃擺了一本書。「姊,這是要給妳的耶!」妹妹大聲說著:「上面寫著妳的名字。」打開一看,是三民書局出版的「新譯唐詩三百首」,藍色的書皮。「這是我買給妳的,」正在納悶的同時,三堂哥聽到我倆的對話後隔牆回答。然後他對我大略解說唐詩宋詞這些陌生的名詞,告訴我背唐詩的好處,還用鉛筆在書的目次勾出經典詩作,叮嚀我務必背念,不懂意思沒關係,長大後自然就會明白。 十歲的我懵懵懂懂,不知為何將三堂哥的話當成聖旨,自動自發地讀著書上的注音符號,開始滔滔不絕背頌起唐詩,甚至默寫自我測驗。小學畢業那年,我已將書中所選錄的五言、七言絕句全部背了下來,外加五言古詩十幾首,以及「長恨歌」和「琵琶行」兩首七言古詩。依稀記得高中時,「琵琶行」是國文課必須背頌的長詩;當同學們痛不欲生地背念準備默寫小考時,我則是兩袖清風地在旁翹腳,輕鬆等待考試的到來。 高中畢業將近二十年後,突然接到開同學會的通知;當天十五人左右出席,連班導師也前來參加。二十年的變化自然不少,由少女情懷總是詩的夢幻年代,轉變成為柴米油鹽醬醋茶奔波的務實生涯,因此機會聚在一堂,自是高興不已,然後猶如三姑六婆般,七嘴八舌地急於互相打聽彌補二十年間的空白。此情此景,頓時敲開我兒時背頌唐詩深鎖的記憶,杜甫「贈衛八處士」的詩句,字字珠璣地在我腦海裏湧現: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問答乃未已,驅兒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 畢業後同學各奔東西,二十年之間幾乎未曾謀面,不就像天上的參商兩星宿一般,不太容易碰在一起;藉由這難得召開的同學會,大夥兒方得以再度相聚敘舊。然而大家已近不惑之年,歲月的滄桑紛紛於年少的臉龐留下痕跡。生命的無常,還有多少個二十年可讓我們揮霍虛度?畢業時大家尙未成家立業,二十年後重逢之時,有的結婚生子,攜帶子女出席同學會,有的依舊孑然一身。今日齊聚閒話家常,一旦曲終人散,下一次的同學會仍遙遙無期,何時才能再聚首? 出乎意料之外地在「贈衛八處士」一詩中,竟能找到雷同的情景,讓我對生於交通不便遠古的杜甫,其悲歡離合之心情更加感同身受。在那之後,杜甫的「贈衛八處士」儼然成了我最鍾愛的唐詩。隨著馬齒加長,遲早會步入「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的那一刻。這首詩,讓我更用心珍惜每一個和親朋好友團聚的時光。 至今仍不清楚三堂哥當年送我唐詩一書的動機,他可能是出於好意,希望我提早閱讀古人的經典,為我日後的人生大學奠定良好的基礎,藉由其優美瀟灑的詩句,淬礪我的心靈。這本唐詩我依然珍藏於身邊,每每看到它,就憶及這一段童年往事。「贈衛八處士」是杜甫獻給其姓衛的朋友,因排行第八,且是位隱士,故名「贈衛八處士」。啟蒙我唐詩的三堂哥,於我們家族排行第三,在此模仿杜甫的詩名,題文名為「致三堂哥」,以對他表達我肺腑的感謝之意。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