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當自責的父母
2016/01/28 15:55:07瀏覽3535|回應1|推薦13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台灣是個教育資訊發達的社會,常能在書報或網路媒體上看到各式親職教養的觀點、見解,大多深具啟發性;若家長認真涉獵,並願意身體力行,確實有助於改善與孩子互動中的各種問題。

閱聽這些資訊的家長們,常得先有個心理準備。這些資訊在告訴你如何做得更好之前,總是要先將你的不是之處數落一番,也就是在不同的教養議題上列出「問題父母」的「惡形惡狀」,要你自我檢視:「你是NG父母嗎?」。

我得承認,我也是如此。不論在文章中或是演講中,總是先要呈現出父母做得不夠好,甚至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的教養行為(例如:「有毒的教養方式」),再提出如何改善的建議。

從家長的角度來看,發現專家們所羅列的各種「罪名」,都曾一一發生在自己與孩子的互動中時,用當頭棒喝來形容還不夠,頓時像是被好幾發子彈連番擊中,痛不欲生。

這種如五雷轟頂的痛,引發的常是一連串的自責與內疚。

--

有個母親曾在與我討論完孩子的問題時,難過地流下眼淚:「老師,聽你這麼分析之後,我才知道,長久以來,我所做的都在傷害我的孩子。是我不好!我不是個稱職的母親,我的孩子現在會如此,都是我的錯。」

她不停傷心落淚,看了令人不捨。我安慰她說:

「您可別自責,沒有人是天生完美的父母,父母對孩子的所做所為,總是出自於一份愛。即使我們有做得不夠好的地方,也是帶著對孩子的愛,這一點,是不容抹滅的事實。」

她擦了擦眼淚,直直地盯著我:「老師,我是不是應該跟我的孩子道歉?」

「為什麼要道歉?」

「因為,我真的覺得對不起我的孩子,我要請求他原諒我這個糟糕的媽媽。」

我強烈感受到這位母親內心的自責,整個人陷入內疚的情緒中,腦中大概不斷出現各種自我責備的聲音。

一時不知道該如何回應這個問題,我想了想,告訴她:「或許,您可以思考的是,當您請求孩子原諒時,能夠有效地幫助到您的孩子脫離困境;或者,請求孩子的原諒,只是要讓您自己感覺更好受一點?

--

事實上,從系統位置的角度來看,父母是不需要也不應該為了出於愛的教養行為而請求孩子原諒的。

在系統中,父母的位置總是高於子女,請求孩子的原諒,便是將自己擺在比孩子還低的位置上了。父母是要能夠支持孩子的人,當孩子的心理地位高於父母時,父母如何能有效地支持子女成長呢?

道歉與請求原諒是不同的。

你可以向孩子表達歉意,說明自己做得不夠好的地方,今後會如何調整修正,這是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是內心強大力量的展現。父母夠強壯,就能帶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與力量。

然而,父母卻不需要請求孩子的原諒。請求原諒,只是想讓自己的內心好受一點,但這個舉動本身便削弱了你身為父母的一份資格感。資格感不足的父母,常會陷入不斷地自我懷疑與自我批判之中,始終不相信自己可以是個稱職優秀的父母,又如何有信心地去展現新的教養行為,以更有效地協助到孩子呢?

因此,重要的不是自責,而是自覺。因為自覺,你才能帶著覺知去尋求親子互動的改善之道,有意識地選擇去做那些真正對孩子有幫助的事情。

--

在一次演講中,曾聽過一位家長如此分享:「當有了孩子之後,我才知道自己是多麼的無能。」

正當我想給他點回饋與鼓勵時,他接著說:「我也才知道,自己原來可以如此堅強。」

真是峰迴路轉的一段陳述呀!正是孩子讓我們看到自己的脆弱與堅強,是孩子讓我們有機會更認識自己,進一步調整與改變自己。

看起來,是我們在幫助孩子變得更好,事實上,我們卻因為付出愛而獲得更多,儘管這過程中有太多難以言說的辛酸折磨。我總認為:「身為師長,從孩子們身上學習到的,比我能教給孩子們的多太多了。」

而當自己逐漸成長時,就能帶給孩子更高質量的支持與力量,成為孩子成長茁壯路上的心靈養分。

這世界上沒有絕對完美的父母,再優秀的父母都會犯錯,但絲毫不減損那份想對孩子付出愛與關懷的心意。自責只會讓自己沈湎於過去的錯誤,更重要的,是著眼於當下與未來,用新的以及更有效的方式去愛孩子,這便是「智慧的愛」。

(本文撰寫於2016年1月28日)

--

作者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學校輔導教師,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常以正經嚴肅的形象見人,卻被學生視為諧星。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

E-mail:heng711@hotmail.com

FB粉絲專頁:陳志恆 / 陪孩子走一段學習路(https://www.facebook.com/ALguidance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eng711&aid=45064212

 回應文章

隨寫人◆ 封鎖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向前看
2016/02/02 12:02

自責只是停留在過去發生的事實

人應該往前走、向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