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9/29 09:58:26瀏覽3996|回應0|推薦11 | |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zh/photos/teaching-child-world-geography-928637/)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一位父親,對孩子成長中的大小事,極度關注,親力親為;尤其在學習這一塊,著力甚深。無奈,孩子才小學三年級,對學習就興趣缺缺,回到家不願意溫習功課,寫作業也總要三催四請,令父親擔憂不已。 一開始,父親每晚押著孩子寫作業、溫習功課,盯著孩子完成每一項作業,順便指導孩子不會的題目。但這樣緊迫盯人,實在很累;而孩子的成績依然不見起色,面對學習也意興闌珊。 這讓父親傷透腦筋,便與長居國外的友人交流。好友告訴他:「在國外,讀書或寫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你越逼他,他越不懂得自己負責任了!」 「那我該怎麼辦?」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好啦!作業不管有沒有寫完,都在聯絡簿上簽名,別管他太多啦!」 聽到好友這麼說,他也想嘗試看看,卻發現狀況更糟,自己看不下去。以前盯著唸書時,孩子遇到不會的題目,會來問父親;現在不管他了,孩子遇到問題便也就擱著了。 「到底該怎麼辦呢?」那天,演講結束後,這位父親前來與我討論。他的身材矮胖,有著一張圓臉,戴著金邊的圓形細框眼鏡。我認出他來,剛剛就坐在最前排,專注聽講,還抄滿了筆記。他走向我時,眉頭深鎖,臉色沉重;用嚴肅又苦惱的口氣問:「到底要管他,還是不管他?」 「我正在考慮,是不是應該對他更嚴厲一點,更凶一點?」 -- 聊了一會兒後,我問:「除了高壓嚴厲和放任不管外,是否還有其他的做法呢?」被我這麼一問,他瞬間愣住。 許多家長,面對孩子的各種問題行為,常陷入了「全有」與「全無」二選一的局面——嚴管還是放任——中間少了灰色地帶。究竟是要使出高壓威嚇的手段,讓孩子立刻明白規矩和分寸;還是乾脆別管了,船到橋頭自然直,等以後長大付出代價,自然就學會了。 可是,除了「管很嚴」和「都不管」,難道沒有其他的選擇了?或者,是否有個中介的彈性區域呢? 我認為,對孩子的有些要求,是不能妥協的。例如,每天把回家作業寫完、遵守使用數位裝置的時間限制、分擔家務、收拾歸位……等,父母要讓孩子清楚知道這些生活常規,並要求做到。 然而,每個孩子的狀況不一,執行這些常規時,質量的好壞,或執行的方式,則是可以商量或彈性調整的。就像,孩子回到家該把作業完成,但哪一科的作業先寫,如何寫,最好尊重孩子,或者與孩子討論;而完成度及品質如何,父母則視狀況予以提醒或協助。 重點是,如何讓孩子願意自動自發去做到這些生活常規呢?除了知道「這麼做很重要」的道理外,孩子更需要有內在動力。 -- 於是,我問:「你很希望孩子願意寫作業、溫習功課,對學習自動一點,是嗎?」他點點頭。我又問:「當孩子不寫作業或不唸書時,你都怎麼做呢?」 「我會罵他、念他,再不然就揍他。」 「那麼,孩子的反應是什麼呢?」 「他會怕我,所以就趕快寫作業了。」 「那麼,剛剛你告訴我,當你不管他時,他就開始打混了,是嗎?」 父親再度點點頭。 「所以,孩子如果會去碰點書,大概因為怕你。哪一天,他不怕你時,你就拿他沒輒了。更麻煩的是,他現在懼怕你,他會把這份恐懼連結到課業上,未來只要翻起書,就莫名感到厭煩,更不會主動唸書了。」 -- 講到這裡,這位父親眉頭皺得更緊了。 「所以,你需要讓孩子先不畏懼你才行!」 「可是,我之前試過不管他,他更是擺爛了呀!」 「這是一定的呀!我是要孩子不怕你,而不是要你什麼都別管,這樣是放任,久了肯定會出事。我要你做的,是停止責備和辱罵孩子,而不是要你雙手一攤,什麼都當作沒看見!」 「反而,你不但要管,還要有效地管!」 當我這麼說時,眼前的男人眼睛一亮。 「過去,你都把眼光放在孩子寫作業時『做不好』或『沒做到』的地方,例如,敷衍、動作慢、字跡潦草、一錯再錯……等;現在,我要你去看到孩子寫作業時,那些『有做到』或『做得到』的地方。」 「他每天多少會寫點作業,不至於完全空白吧?」 「每次寫習題時,總有些題目會答對吧?」 「每次寫字時,不是每個字都潦草到難以辨識吧?」 「就算拖拖拉拉,最後也都會去寫作業吧?」 「他的考試成績再差,也有不錯的時候吧?」 每問一個問題,父親就點頭一次,我說:「對了!這些就是『有做到』或『做得到』的地方,我要你看見並說出來,然後肯定他,告訴他,你很欣賞他這麼做。」 父親點點頭,笑著說:「喔!我懂了,就是你剛剛演講時說的『正向聚焦』吧!」我也笑了:「沒錯呀!你學得很快喔!」 -- 「可是,他錯誤的題目或者做不好的地方,我就都不管了嗎?」 「你當然要把孩子該改善的地方點出來,只是,要用溫和且不帶評價的語氣說出來,而不是破口大罵或責備批評。若孩子願意修正,也別忘了指出來並肯定一番。」 當孩子發現,不管作業寫得如何,都不會被責備,面對課業學習,自然能夠放輕鬆,不感到厭倦;當孩子發現,自己表現良好與盡力付出的地方,會被看見與肯定,自然會有成就感,願意繼續投入更多心力。 一旦投入更多心力,便會看到學習成果,當發現自己正在持續進步中時,內在動力才可能湧現。 (本文撰寫於2020年9月29日,文中案例為真實故事經充分改編) 作者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 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常以正經嚴肅的形象見人,卻被學生視為諧星。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 在經歷將近十年的學校輔導教師生涯後,決定離開校園,走入廣大的社區,服務更多的群眾,偉大的助人夢正要展開! -- 演講/課程/工作坊邀約申請連結:https://goo.gl/FxHc7i E-mail:heng711@hotmail.com FB粉絲專頁: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www.facebook.com/ALguidance) TG頻道: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t.me/ALguidance) -- ★著作: 《正向聚焦:有效肯定的三十種變化,點燃孩子的內在動力》(親子天下出版,2020) 《從知道到做到:關於那些想做卻又做不到的小事》(謳馨出版,2020) 《擁抱刺蝟孩子:重啟連結、修復情感、給出力量的關鍵陪伴與對話》(圓神出版,2019) 《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掙脫以愛為名的親情綑綁》(圓神出版,2018)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圓神出版,2017) 《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究竟出版,2016)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