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8/23 14:43:47瀏覽3905|回應0|推薦16 | |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zh/photos/baby-hand-infant-child-father-2416718/)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如果,你的孩子只有一歲多,正在搖搖擺擺地學走路,不小心跌倒了,放聲大哭,第一時間你會回應他什麼呢? 你的回應方式,往往會是你在面對自己情緒時的態度與因應方式;同一時間,你已經在對孩子進行「情緒教育」了,讓孩子知道,如何因應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情緒。 -- 面對孩子跌倒時的哭泣,大人們常見有兩種回應方式,第一是說:「喔!不痛、不痛!不哭、不哭!沒事了、沒事了!」,不然就是告訴孩子:「只不過是跌到了,有什麼好哭的,快站起來!」 前者是暗示,情緒感受不需要存在,後者則是責備孩子有情緒感受是不對的。這些都是「否定情緒」的情緒教育方式,也是造成大部分的孩子長大後,對情緒感受陌生,以及無法有效安頓負面情緒的原因。 當然,也有大人對孩子的痛苦視而不見、漠不關心,還可能造成孩子日後嚴重的情緒與心理困擾。 -- 情緒感受,不論開心、愉悅、興奮、滿足,或者沮喪、無力、憤怒、自責等,都是真實發生在人身上的經驗。當孩子從小就不被允許擁有這些情緒感受時,長大後也會不允許自己經驗這些情緒,當然不懂如何與情緒共處。 麻煩的是,當孩子長大後成了父母,只要遇到自己的孩子放聲哭泣,或出現憤怒、激動或無力等負面情緒時,強烈的內在焦慮便被引動。而這份內在焦慮感是如此的難受,也無力招架,只好又透過「否定情緒」的方式來排解。於是,不是責備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是不對的,不然就是暗示負面情緒並不存在,不需要去在意。 但是,大部分的父母,並不會覺察自己究竟做了什麼;而是打從內心深處,期待自己教養出一個「溫順」的孩子。也就是,不要動不動就生氣,要能聽大人的話,收起自己的脾氣,多體貼別人一點。 這樣的孩子,會被冠以一個看似稱讚的形容詞,那就是「乖」。 --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勇敢哭泣》的作者大河原美以點出了這個現象,並分析,當一個溫順的乖孩子,其實是沒有自己的,他們不允許自己顯露憤怒、憂愁或不滿,用這種方式來體諒父母的辛勞,回應父母的需要。 這是對父母一份愛的展現,卻為他們自己帶來了諸多麻煩。 漸漸地,他們無法在其他地方表露情緒,而成了被人欺負的對象;或者,長期累積又壓抑已久的委屈與無力,轉成難以控制的暴怒、敵意與攻擊行為,各種人際衝突在團體生活中接踵爆發,成了師長眼中的頭痛人物。 而父母在接到孩子在學校裡出事的消息時,第一時間的反應常是:「怎麼會這樣?他在家裡都很乖的呀!」未來,在職場上或新組成的家庭中,這些孩子還會不斷遇到各種困境。 -- 我曾遇過一個研究生,正在攻讀博士學位。他來上我的心理成長課,他的問題與其他人不一樣,不是情緒失控或感到不快樂,而是「感覺不到情緒」,或者說,任何情境都難以激發起他的情緒反應,不論正向或負向皆然。 為此,他覺得自己不太正常,也想一探究竟自己為什麼會這個樣子。於是我問: 「你喜歡這樣的自己嗎?」 「還好,沒有太喜歡,也沒有太不喜歡。」 「你覺得,這會為你帶來困擾嗎?」 「其實也還好,但我前幾任的女朋友,常嫌棄我是個情感麻木的人,沒辦法體會他們的心情,覺得難以接近我的內心。所以,每一段感情總是不會維持太久。」 「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個情緒穩定的人,後來才發現,原來是無法感受到快樂或難過,當然也無法體會或接近別人的情緒感受。這該怎麼辦呢?」 他說話時的表情,也相當平板,讓人有著莫名的距離感。 深談之後,才知道,他從小出生在軍眷家庭。父親隨著部隊長期外派,很少回家,而母親一人帶著三個小孩長大。他是家中老大,從小被母親要求要堅強,做弟弟妹妹的楷模。印象中,小時候若委屈落淚時,會被母親責罵為懦弱。因此,在很小的時候,他就懂得收起自己的情緒,強裝鎮定,透過優異的課業表現來取悅母親。他知道,這是唯一可以看到母親笑容的方式。 他是典型的「溫順」乖小孩,但長期不被允許有擁有情緒,與自己情緒感受漸漸疏離。儘管自幼才華洋溢、成就非凡,但卻難以與他人建立長期且深厚的情感互動。 -- 當情緒智能被當代普遍視為,一個人日後是否過得成功快樂的關鍵因素時,情緒教育也逐漸受到重視。然而,我得大聲呼籲,情緒教育最佳的實施場合,就是家庭;最好的實施者,就是父母。 父母要有能力把孩子的情緒感受,如實地給承接住,重視並接納孩子的任何情緒經驗。當見到孩子難過時,不是告訴孩子:「不要難過」,而是回應孩子:「我知道你很難過」,讓孩子知道,他可以難過,同時,有人願意接納他與理解他。這會讓孩子感到安全,知道自己的感受是重要的,而願意放心地表達自己。 孩子漸漸長大後,便會學到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情緒,能夠辨識情緒,也能向他人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感受。當遭受侵犯或不合理的對待時,會向內連結自己的感受,若感到不舒服,也能堅定地拒絕,要求他人給予尊重。 同時,他們也懂得尊重別人的感受,能友善地對待身旁的人。 -- 把孩子的情緒給承接下來,對許多父母而言,是相當大的考驗。因為,過去從未被如此對待過,而成為父母後,卻需要對孩子這麼做。好在,《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勇敢哭泣》這本書,透過對話與案例的方式,幫助你檢視自己對孩子的情緒教養是否適切,進而更能勝任這項任務。 在這過程中,最難面對的,其實是自己。因此,你也需要給自己時間,不斷地重新梳理自己的情緒感受。陪伴孩子,也陪著自己重新長大一遍。 (本文為2020年經濟新潮社出版的《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勇敢哭泣:情緒教育,才是教養孩子真正的關鍵》一書推薦序) 作者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 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常以正經嚴肅的形象見人,卻被學生視為諧星。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 在經歷將近十年的學校輔導教師生涯後,決定離開校園,走入廣大的社區,服務更多的群眾,偉大的助人夢正要展開! -- 演講/課程/工作坊邀約申請連結:https://goo.gl/FxHc7i E-mail:heng711@hotmail.com FB粉絲專頁: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www.facebook.com/ALguidance) TG頻道: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t.me/ALguidance) -- ★著作: 《正向聚焦:有效肯定的三十種變化,點燃孩子的內在動力》(親子天下出版,2020) 《從知道到做到:關於那些想做卻又做不到的小事》(謳馨出版,2020) 《擁抱刺蝟孩子:重啟連結、修復情感、給出力量的關鍵陪伴與對話》(圓神出版,2019) 《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掙脫以愛為名的親情綑綁》(圓神出版,2018)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圓神出版,2017) 《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究竟出版,2016)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