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七識
2008/11/17 18:00:51瀏覽2069|回應0|推薦1

接下來看第七識,第六意識我們剛剛講,它是了別法塵.在認識五塵落下的影子.但是為什麼會造成這麼多的善惡業呢?照理講一個很單純的思維,很單純的分別,這個不會造惡業呀!那為什麼會造成這麼多的善惡業呢?之所以會造成這麼多的善惡業,就是因為它依靠第七識為根。第七識是一切煩惱的根源,第六意識和第七識的關係息息相關,所以要了解為什麼會造成這麼多的善惡業,我們必得要研究這個「根」。「根」.就是第七識,就是「意根」,叫做「末那恆識」。「末那」就是梵語.翻成中國話,就是「意」的意思,就是第六意識的意,這個「意」,如果再講明白一點.就是「思量」、「量度」,就是去思量、度量.去思考某一件東西、去算計某一件東西。那你為什麼末那識不直接翻成「意識」,而要翻成「末那識」,翻成梵文呢?就是為了要和第六意識區別,因為第六意識就是用翻譯過來的「意識」.這個給第六意識用:所以第七識就用原文,就用「末那識」.這個我們也可以稱做「思量識」。我們常常說,去思量一個東西,「叫我如何不想它?叫我何不去思量它?」這個第七識就是隨時在思量後面的第八識。第八識的根身、器界、種子。那為什麼叫做「恆識」呢?「恆」是形容這個識它「恆常」的在活動,我們在第二十表中我們有列一個八識的斷續。
 
【恆審思量】
 八識要活動都要因緣,有些識是它沒有因緣它就不活動,有些識是它的因緣隨時具足,所以它活動沒有間斷性。「末那識」就是沒有間斷性的。前五識是「非恆非審」,前五識是非恆的,也就是不是恆常活動的。「審」就是很精確的,很細膩的去思量,前五識沒有,前五識不會去做這種很細膩的分別,它是直覺無分別的,所以叫做「非恆非審」。但是第六意識就不一樣囉!它叫做「審而非恆」,它對事情很細膩的分別,但「非恆」,第六意識也不是永遠都活動的,它有五個時候不活動,名稱叫做「五位無心」。作夢的時候它也沒有休息,入定的時候它也沒有休息,胡思亂想的時候它也是主角,看東西、聽東西的時候它也會參一腳,那這個第六意識什麼時候它才不會活動呢?佛菩薩觀察我們眾生第六意識不活動有五個時候,叫做「五位無心」,其中一個時候就是「極度睡眠」,就是睡到非常熟,連夢都沒有,那個時候第六意識就不活動;這個要睡到很熟。另外一個情況就是「極度的悶絕」,「絕」就是斷絕的意思。類似於我們休克的時候,昏倒、休克的時候第六意識沒有活動,要特別加上極度,「極度悶絕」,有時候我們昏倒遠是會有意識。其他還有三個,如果有興趣可以查一下佛學辭典,「五位無心」.就是五個時候第六意識不活動。可見第六意識還是非恆,它還是有時候不會活動。

第七識呢?第七識就不一樣了,它是「亦恆亦審」,它從來沒有間斷過,無始無終,從來沒有見間斷過。如果有一天它突然間斷,邢太好啦!一切執著全部了斷,那就是天下太平、一切都自再.我們沒有這樣的好事,因為它從來沒有間斷過,「亦恆」。「亦審」,就是對每一樣碟細微的事情都有審密的思考,沒有一樣事情放過.也就是每一樣事情都會抹上執著的色彩.無一例外,所以叫做「亦審」。

第八識就不一樣了,「恆而非審」.第八識恆,就是無始無終,永遠都在活動,如果不活動就沒有投胎的主體.無始無終,永遠在活動。但是它「非審」,它對境界它沒有細膩的分析,只是在攝持,攝持根身、器界.就是在讓它保持不壞.讓它保持根身好好.保持境界好好,保持種子不壞.它只是在保持,沒有經過細膩的分別。所以我們叫第七識叫做「恆審」.末那恆識,「恆」就是恆久,它恆審。


 
【染淨依】
看末那恆識下面有「染有我」、「淨無我」,就是我們前面講的八個識當中有一種依,叫做「染淨依」,為什麼它是前面六個識的「染淨依」呢?這個識如果是污染,就是說第七識有對於我的錯誤見解,樣樣事情都為自己籌謀,樣樣事情都是為我設想,這個就叫做「染」,我們叫做「染上我相」,不能夠忘我。所以讓前面六個識活動的時候都不能忘我,都帶有我相,所以第七識在染的時候就會污染前面六個識。為什麼「末那識」它會染?它也是一個識呀!也是一個認識呀,為什麼會「染」呢?它染的原因,是「四惑八大相應起」,就是第七識常常和四種煩惱和八種隨煩惱,相應起的關係,所以才會「恆審思量我相隨」。
 
【四惑】
我癡

第一個就是「我癡」,「癡」就是愚癡,就是對於「我」有一種愚癡,本來是無我的,本來是沒有實在我體的,它硬是要認為有個我體,有個我的身體,有我的境界,所以這個叫做愚癡呀!在佛法的當中叫做「無明煩惱」,就是我癡。以前有一個公案,演那個三國的戲曲,有一齣戲叫華容道,演關公在追曹操,那個曹操在台上演得真的非常壞,演得非常逼真,壞到連台下的人義氣填膺,看不過去了,跳上台去,抓了曹操就要打,這麼入迷,演員被抓就覺得很莫名其妙,它是很忠於職守的在演戲,演員說:「這個做戲你那麼認真做什麼?」那觀眾就說:「喔!做戲啊!」觀眾一下了悟了,就下來了,這句話就把那個執為實在的癡破解了。我們很多時候都是這樣,死死執著為實在的,那個叫做「我癡」,就是無明煩惱。

 我見

由我癡就會產生「我見」,在錯誤的虛妄的假我身上.起了見解,就是「我見」。「我見」就是對於我的國家,我的身體.我的環境產生錯誤的見解,就是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觀念,遠種概念就會排斥別人。如科索夫的阿爾巴尼亞人被塞爾維亞人所屠殺,歐美就認為怎麼可以屠殺呢?所以就出兵,去解救它們。有人就質疑,這些美國還有歐洲都是白人,所以看到阿爾巴尼亞的白人被屠殺,心理就不是滋味,同種人被屠殺,這就是「我見」。所以它就出兵。有人就反問了非洲現在有許許多多的國家都在上演種族屠殺.但是我們很少看到美國或是哪一個歐洲國家出兵去討伐。為什麼?它是黑人。這種種族的分別心,它和我不同種.白人和我同種,黑人和我不同種,這就就是「我見」.由「我見」產牛排斥其他種族思想,就是「我見」。

 我慢

由「我見」就會產生「我慢」,在「我見」上面不斷的去執著就會產生傲慢.虛妄傲慢。怎樣傲慢呢?就是一切人都不如我.任何人都不如我,這是我們眾生潛藏在心中的慢心.我們都覺得我,是唯我獨尊.在佛來講唯我獨尊是對的.但是連凡夫眾生都認為我在世間在這個世間是不能被忽略的,認為自己比別人都高高在上.連最下賤的,生活最困苦,己經一切尊嚴都沒有的那種乞丐,那個乞丐你也不能傷到他的自尊心.錢給他又抽回來,他曾馬上跟你翻臉的,他也有自尊心,為什麼呢?因為任何眾生部有這種慢心。所以我們常常說,如果反映到現實生活上面,以我們人為例.我們認為「人是萬物之靈」,我們覺得人是高貴的,所以豬啦,狗啦,是低賤的,所以我們可以吃它們,我們以輕慢心對待眾生,就是「我慢」。還有我們都覺得說,像我們常說,怎麼看都是自己的寶貝最可愛,你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很可愛,可是想想還是自己家的寶貝最可愛,任何人都會有這樣的慢心,比別人高一等,這是潛藏在內心中的一種傲慢。

我愛

由於有「我慢」以後產生「我愛」。對於這個我,我見、我慢,對於所執著的我,根身、器界、種子,產生深深的愛著,貪愛這個根身,任何眾生對於自己的這個身體都是貪愛的,所以我們常說,「蟬蟻尚且貪生。」連那些螞蟻,沒有車子、沒有洋房、也沒有什麼學歷,它為什麼貪生呢?它有什麼好貪的呢?它也貪生,任何一個眾生都是貪生怕死,為什麼?因為任何眾生都有「我愛」,對於自己的身都是根深蒂固的愛。據說,獵人在深山上放很多獵具抓動物,有一種獵具是腳踩進去就會被卡住,但常常有些動物,它寧可抽掉皮肉血肉,剩下一根骨頭它也要逃走。你想,它們會忍受這樣的痛它也要逃走,因為逃才能夠讓自己活下去。所以每一個眾生都有「我愛」。所以食眾生肉,會帶給眾生多大的煩惱?我癡我見我慢我愛,和第七識是無始以來就一起活動,叫做「四惑八大相應起」,因為有這個四惑,所以讓第七識變成染污的,對於「我」深深執著。


 
【我執】
這種執著有三種,第一種執著叫做「生我」,「生我執」。「我」這個宇,如果用字面上解釋,旁邊一個手,旁邊再拿一個戈,就是手裡拿一把刀,會傷害自己也會傷害到別人,只要有我相.就會傷害自己也會傷害別人。在佛法裡面,什麼叫做「我」呢?就是「常、一、主、宰」,只要你認為那一個東西是我的,我們在心裡面就會認為這個東西要不能讓它壞;然後是單一的,唯一的,獨立的,不能識別人淹蓋過它:如果這個認為這個是我的位子.是我的權位,我們就認為這個是屬於我的,是獨一無二的,這個叫做「一」如果認為這個東西是我的,我們就會認為「我可以做王」,一切東西那是我的附屬。我們看那個當皇帝的人,他當皇帝一出生就是皇帝呀!所以他感覺天下一切的束西部是它附屬.它就是主人。看末代皇帝溥儀,他後來沒有當皇帝,沒有當皇帝以後,就是一般平民,有人到他家裡去,他太太在回憶錄裡面寫,從來沒有看過溥儀說「請你坐,請喝茶。」坐下來.從來不會用呼客人。因為他從小被服侍過來,從小就認為自己是主子,天下人都是它的附屬。我們眾生的潛藏意識也是這樣,我的家,就是這個家都要聽我的,因為是我的呀,所以不聽你的有候.你就要起煩惱了。第四個叫做「宰」,只要這個東西是我的.我就有宰割的權利。所以這個我就是「常、一、主、宰」.這都是錯誤的。那一個東西能常呀?哪一個東西可以獨一無二呀?那一個東西是只有你才能做主別人都是附屬哪-個東西可以讓你隨意宰割支配呀?

 生我執

那這種錯誤的觀念有三種。第一種叫做「生我」.生我執,生我執就是執著生命體為我.這個叫做生我執。執著這個身體是我的。這是我們潛意識當中就執著這個潛意識為我,所以我們看相片,第一個就是看自己,這是下意識的,它沒有分別.車禍時.司機在遇到緊急為難的時候,他很自然的就會避開,讓自己避開。為什麼?那是一種下意識的對於自己的執著,這是我執。事實上我們學過佛法我們都知道,身體是五蘊和合的.色、受、想、行、識,暫時的一個組合。所以這種執著是種錯誤的執著.對於我們生命體的執著,這個叫做「生我執」。

 法我執

第二種執著叫做「法我執」,法我.就是第七識執著一切法為實有存在.這個第七識會將世間的山河大地、還有一切一切的東西認為是實有存在的,這個叫做「法我執」。你說這個沒有什麼不好呀?但是就是有不好。為什麼呢?如果說這個眷屬是我們的,我們就會對這個眷屬很關愛,那不是我們的眷屬我們就不在乎。所以有這個法我執以後,很容易產生人我的分別。我們親近的人有什麼病苦,我們很在乎。可是如果我們聽到那一件意外事件和我們沒有關係,沒有我認識的人,我們心裡就會放下一顆心。同樣是人,為什麼會放下一顆心呢?因為你比較不在乎他,無所謂,事實上這都是法執的關係,執著這個法是我的,那個法不是,所以有這樣的人我分別,法我執。這兩種執著,生我執對於身體牢牢執為實有,就會流轉生死,到臨死的時候還執有這個身體那就一定會去投胎,會在六道當中流轉生死。法我執呢?有人我分別的法執時,就沒有辦法做到菩薩的這種平等慈悲,這是這兩種執著。

 淨無我

所以我們學佛第一個就是要斷「生我執」,斷了「生我執」就是羅漢,羅漢以後但是還不是究竟,只是小果,還不是究竟,祇是小小的果位而已,因為他還沒有斷「法執」,到了行菩薩道的時候就要慢慢來斷「法執」。然後把這兩種執著斷了以後,把「生我執」還有「法執」斷了以後,不要忘記,還有一個「無我執」。什麼叫做「無我執」呢?就是說不執著生我,不執著法我,還執著一個無我,還念念不忘我能得到二空,我可以證到「我空」和「法空」,覺得我可以證得這兩種空,還是沒有忘掉那種我相,最後的一絲執著叫做「無我執」。所以這是染污四惑相應的結果產生這三種執著。等到我們慢慢修行把執著一層一層斷了以後,把執著斷乾淨以後,第七識就變乾淨的,就變成清淨的,叫做「淨無我」,所以這個無我,為什麼加一個淨呢?就是和染有我底下一個無我做一個區別。染有我底下那一個無我還有一點點我相,到了淨無我,是所有的執著那斷淨了,這個時候末那識就變成清淨末那,清淨的第七識。這個時候的清淨末那,是什麼,就是無漏。所謂「漏」就是煩惱.所有一切的煩惱,沒有任何一切的煩惱,運個時候與正能夠「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真正做到無緣也可以大慈,到了那個時候,真正是平等無礙。就是淨無我。

 
 
【結語】
末那識染的時候,前而六織都有染,帶有我相,第七識如果斷一切執著.清淨的時候,前面六個識也變清淨,所以叫做染淨依。第七識這個執著怎麼斷呀?我們常常說,打佛七打佛七,為什麼叫做七呀?常有人說打七天的佛七.但識也有人說是打這個七.要把這個第七識伏下來,但是這個第七識的執著不容易斷,第七識沒有和善心所相應「四惑八大相應起」,他沒有和善心所相應,所以這個末那識又不向外面活動,他一向就地執著第八識.所以要斷末那識就要讓它的根爛掉,耍讓它爛掉,有一個方法就是讓它的枝葉不要這麼繁茂,第七識竹葉是什麼?就是第六識,就是在第六意識裡面去修我空觀還有法空觀。他少執著,少攀緣.枝葉就會慢慢的凋零,第七識的執著的根就會慢慢的腐爛掉,所以還是要從第六意識下手。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aihui&aid=238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