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法概論及部分
「體」法性(空)
「相」現境(假)
「用」生滅(變)
接著我們要看識怎樣變現萬法.「識」和「萬法」的關係,就是甲丑的部分.我們的心識和萬法他的概況.叫做「萬法概況」。所謂「萬法概況」,就是研究心識和萬法存在什麼樣的關係。所謂「部分」就是說明萬法是我們心的部分。
【體】
第一個先解釋萬法有三部分,叫做萬法有「三分」,分為萬法的體、相、用;萬法的體,任何一個東西,它的體性,我們叫做「法性」,「法性」是什麼,是「空」.空而無質..佛法講萬法為什麼叫「空」,明明是有,為什麼是「空」?阿里山明明就是有的,我們的蓮社明明就是有的,為什麼它的體性是空?不論是萬法的那一個法,當它因緣沒有聚合的時候,它就不生,沒有這些東西:當因緣聚合的時候,這個東西就呈現出來,所以叫「有二反過來當因緣離散的時候,這些萬法就消失了,所以萬法的體性是本空的。像眼誠如果要看得見,就是要九緣生..任何一個境界,任何一個法,它的體性.我們從因緣的觀點來看,因緣未聚合時,這個東西不存在,當因緣聚合時,這個東西就暫時存在,當因緣離散時,這個東西就消散了。所以我們從這個觀點來看,萬法的體性是「空」的。
【相】
第二個,萬法還有另外一個部分,叫做「相」.,所謂「相」是什麼?就是說,雖然萬法的體性是空,但是因緣聚合時,它就會現象、現出境界:所以我們心識也一樣,心識平常不活動,遇到因緣的時候,它就現出種種的境界。所以這個境界事實上是假有,體性是空,現象是假有;所謂「假」就是暫時存在的。我們在唯識裡常講,「一境四心」,就是一個境界,隨著你的心不同,它會現出四種境界出來,會示現出四種相,所以這個相是假的。比如水,人見清水,是液體的,這是因為人的心識看到的是流動的水:天人見是寶嚴地,是七寶去裝嚴的地面:天人如果看到一條河流,像我們的綠川,看綠川的水就不像我們這樣看:我們看見的是嘩啦嘩啦的流水,但是天人看見的是寶嚴地,寶嚴地是七寶莊嚴的琉璃地。魚見為窟宅;在水裡面的魚,對於水,就好像一個窟洞,好像房子一樣。在魚來看水,不是水,也不是地,而是他的房子,餓鬼看見我們喝的水,它不是水,他是很想喝,但他看到的水是猛火。所以同樣是一個溼性的水,但是因為這四種眾生的不同,因緣不同,所以它現出來的相是一種暫時的假相。
【用】
有相就有功用,一種相就有一種功用:什麼叫做「功用」?「功用」就出有生滅,所謂「用」就是「業用」,我們現人的相,就有人的功用:現天,就有天的業用。人可以創造建設這個人世間,地獄的眾生所現的相在地獄當中有地獄的業用,在地獄當中受苦:所以「用」會隨著業用一生、一滅,造一次業就會產生一種世間的善惡因果。所以我們說,世間的一切因果現象.就是由我們的業力造成,隨著不同的相,而造成不同的業用。一切因果現象,因果業用,都是不離我們的心識。用一個眾生的心來比喻.眾生的心,妄心的體是真如本性,恆常不變.眾生心體是如此。但是,雖然部是有真如本性的體.現出來的相就不一樣.現出來的相是十法界的相.有四聖、有六凡.四種聖人.六種凡夫。聖人.能夠享受聖人的智慧福報:有些六凡,就是要受眾生的果報.現象不同。用也不一樣。
【結語】
華嚴經就是唯識的一本經論,其中有很多地方就有談到唯識的觀念:在華嚴經裡面談到一句話,「心如工畫師」。我們的心就如同一位工於繪畫的畫師,能畫諸世間,能夠彩繪出各種不同的世間:因為你的心不同,所以彩繪出不同的世間。我們上廁所時,廁所裡面都有貼凡夫心上廁所,當然是匆匆解決了事,當中也沒什麼感想,但是如果是一個菩薩心的人上廁所就不一樣了。廁所的法語,「大小便時,當願眾生,棄貪嗔癡,捐除罪法。」一個菩薩心的人上一個廁所他畫出來的世間就在上廁所當中他就能夠棄貪嗔癡,捐除罪法,而且是當願眾生,希望所有的眾生都和他一樣,上一次廁所就棄貪嗔癡,捐除罪法;在一個有智慧的菩薩,他們所見到的逆境也好,順境也好,在他心裡面見到的境界,他畫出來的世間相和我們不一樣,所以叫做「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在華嚴經裡面,後面還有一句.「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如果一個人要很清清處處的知道.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你應該來觀察法界性。法界為什麼會有十法界?一切唯心所造。每一個眾生心性,體是一樣,但是現出來的相,功用有所不同。
在唯識裡面,心的體、相、用,要用四分來解釋。四分就是「識」「境」起用:從心識的體,可以輾轉變現出各自的境界相,這個叫「境」「識」起用。到底有那些境界相?識體又是什麼?所以接下來講「心所四分說明」。這四部分如果了解的話,對唯識的很多東西就能夠通曉,在唯識學裡有一句話,「四分三類,唯識半學」。四分就是這個四分,三類就是往後我們要介紹的三類境界。四分三類是我們要介紹唯識的一半,唯識半學。如果了解四分、了解三境,對唯識一半的教理我們都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