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八識
2008/11/21 19:44:23瀏覽2089|回應3|推薦1

心識的功能.有八個,眼、耳、鼻、舌、身,然後第六意識、末那恆識,運有今天所要介紹的第八識「阿賴耶識」上次介紹第七識,當第七識有「四惑相應」是染污.第七識是執著我法.認為有一個實我、實法,到底第七識執著什麼東西呢?第七識所執著的就是「阿賴耶識」,所謂的「阿賴耶識」就是「第八識」。平常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命運,為什麼我們會生長在這樣一個家庭,有這樣的一個經歷.有些人順利、有些人逆境,順境逆境各有命運,這命運是那裡來的呢?命運是誰來運作?說到命運的問題.定要研究到第八識,我們中國人常說「天命」,自然所賦予的,命就是賦予,天就是自然,每一個人生下來自然所賦予的就是天命,一個人的命運到底過去是如何來的?未來又如何發展呢?這當中有一個東西隱隱約約與我們的命運息息相關的,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那要了解這個命之所以然,我們就先了解第八識的內涵。

 佛為何替第八識叫「阿賴耶」呢?「阿賴耶」照玄裝大師的翻譯叫「藏」,藏識:「藏」是寶藏,是形容這一個識能含藏一切法,好像一個寶藏一樣能含藏一切法,這一個倉庫也好像一個很大很大的倉庫,這倉庫有兩個特色,平常世間倉庫是有限量的,但「阿賴耶識」這個倉庫是無限量的,永遠都不會爆滿。

第二個,世間的倉庫是有形的,是有形象有樣子的,比如電腦的光碟可以容納許多的記憶體資料在裡面,雖然它是雷射去用的,可是它還是有形的:但是阿賴耶識這個倉庫是無形的,它藏的東西是無形的東西,世界的倉庫是含藏有形的東西,而阿賴耶識是合藏無形的東西;那阿賴耶識為何可以含藏無限量呢?就是我們原來的本性,它和我們的本性是一體的兩面而已,它就是原來的本性,所以我們常說的..「心包太虛空」,心可以包太虛,太虛空很大但是心可以把太虛把它包下來,包藏住,而且心所含的東西無限量,「量周沙界」,到底有多寬多大呢?像恆河沙世界的東西都可以容納進去,這就是「阿賴耶識」。

這「阿賴耶識」翻譯叫「藏」,「藏」就是有含藏無限量的東西,含藏無形的東西,看表中雪公太老師所講的「含藏」阿賴耶識有這三個重點「含藏」、「異熟」、「先來後去」。


 
【含藏】
其中道一個「含藏」,到底阿賴耶識能含藏什麼束西呢?這樣說還不夠具體,我們從三個地方來說。

 □能藏

第一個叫「能藏」.就是說阿賴耶識有藏這些萬事萬物的能力叫「能藏」,這是形容這個倉庫的功能非常好,能夠保藏萬法的種子歷劫不壞.不管怎樣投胎輪迴其所含藏的種子都不會讓它毀壞。這含藏什麼東西呢?就是含藏種子,種子是「大乘唯識學」的很重要的一個術語.因為一般的水果穀類都有種子,這個種子有「生果」的功能,有結果的功能,在大乘唯識學中形容什麼東西像種子呢?形容我們造的這個「業」,我們造的這個「業力」.這個業力只要起心動念,一舉手一投足,只要身口意它有活動,它就是一種業力,業力有了以後,「阿賴耶識」就可以幫它保存,能夠保存身口意所造的業,那這個業我們用種子來形容它.因為種子有「生果」的功能,這個生果的功能.意思就是說這只要種子不壞,不論多久,一有因緣的時候就會結果:所以我們看那個大陸挖古墓,有的古墓中還存有兩千多年前的蓮子,經過栽培兩千多年前的蓮子還可以長出美麗的蓮花,把業力用種子來形容就是說不管如何的變化都不會有毀壞,所以這個是說能「含藏種子」,然後能讓「種子現行」,在一個因緣際會後,第八識又有能力讓在八識田中的種子生長出來,所以能夠「持種」.能夠讓它現行。

 □所藏

第二個這個倉庫,含藏還有一個意義叫「所藏」,什麼叫「所藏」呢?「所藏」就是這個第八識能夠被前面的七個識所藏,前面七個識是造業,造業後能夠存放到阿賴耶識中,它是藏前面七個識的處所。「能藏」是指這個倉庫好,可以保存使種子不壞,「所藏」是不會挑選種子,不會挑選只藏好的種子而不藏壞的種子:如果我們阿賴耶識會挑選,有這樣的辨別能力,這樣我們大家早就成佛了:因為阿賴耶識中是不挑選種子的,善、惡、不善、不惡的種子都不拒絕:所以阿賴耶識有一個意義「受薰」,「受熏持種根身器」,「受薰」就是接受前面七個識來薰習,前面七個識所造的業來薰到第八識裡面.「薰」這個字是什麼呢?就是以前的人寫了要讓衣服保持有香氣,所以把衣服放在蒸籠上面,底下燒香料讓氣薰衣服,薰久以後衣服就有香味,所以我們在唯識宗裡面用「薰」字來形容業力進入阿賴耶識中,這動作叫「薰習」,所謂薰習就是薰一次就厚一次,薰一次厚一次,越薰越深,種子薰久了就變成一種習氣,我們說「習慣成自然」,我們有一些習慣動作就是這樣.一遍一遍的種,種子種進去又現行,種進去又現行,一遍一遍的薰習就變一種習氣。這是阿賴耶識的第二種不會挑選種子,是前七識業力所藏,「受熏」。

 □執藏

第三個,阿賴耶識這個這麼大的倉庫有一個「執藏」,「執藏」就是執著這個倉庫,能夠堅守執著不放,這個阿賴耶識倉庫被這第七識堅守執著,就類似於一個倉庫管理員,由他來把守.貨物的進出都要經中他檢驗,同樣的這個「執藏」就是指這個第七識執著第八識.他守住這一個倉庫,把阿賴耶識認為是我的東西:這「含藏」有這三個含意,「能藏」、「所藏」、還有「執藏」.所以我們叫做「沿浩三藏不可窮」,這阿賴耶識能夠藏無始劫已來的種子.又能夠陸陸續續的按受新種子.所以我們阿賴耶識的種子不計其數,「浩浩三藏不可窮」,像「淵深七浪」,好似深淵,像很大的潭水.很深的深淵一樣,深不可測.「七浪」就是前七織,前七識在那見風起浪,風就是境界風,遇到境界風前七識就出來活動,本來不活動,遇到境界就起來了,所以我們說「淵深七浪境為風」。


 
【異熟】
「含藏」就是講阿賴耶識的自相.也就是它個別的特質,與其它識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含藏種子,這叫自相。這阿賴耶識裡面的種子會成熟,什麼時候成熟?怎麼樣成熟?這個我們就要研究第二段「異熟」,這是阿賴耶識的果相,就是結果的果報現象。我們都知道第六識造引滿二業,第六識造的這業誰來受報呢?就是第八識,就是第八識來受這個果報。比如說第六識常造五戒的業,那就牽引第八識去受這個人的果報:第六識如果常造貪填癡,那就牽引第八識去受三惡道的果報:所以第八識我們常說「八個兄弟一個癡」,別人在造業它在受果報,那這個受果報叫「異熟」。為什麼加個「異」呢?熟者,成熟結果,熟就是說前面的那個種于有朝一日會成熟結果,這叫「熟」,「異」是什麼?就是變異不同,有變化,這當中有許多的變化,這個變化有三種,就是時、類、和變。

 □異時而熟

第一個我們看,「時」是什麼?「時」是異時而熟,也就是說,造這個因,要成熟為果要不同時間的,是現在造因現在結果.這個因造下去要結果當中有一段時間,時間呢,有的因很快就結果,有的很久才結果,時間上會不同。如果造的業是叫「順現受業」,就是這個業造了以後這一生就受果報:今生造業,今生受苦樂的果報;比如說我們懂的念佛,懂得念佛的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念一聲佛可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當我們遇到困境、逆境我們如果很認真的念佛,就可轉重報為輕報,本來要受嚴重的果報,因為念佛的關係而能轉重報成為輕報,你現生就可以看到!這是「順現受業」。

第二種,是造「順生受業」,就是順著下一生才受的果報,也就是說你造這個業下一生才會受果報,你這一生作了很多善的行為,但是你好像沒有感覺到有什麼改變,可能下一輩子就改變了:但是有人這一生作惡多端,這一生他也活到非常長壽,那下一生呢?可能就會受果報。這個就是下一生才會成熟的。另一種業就是「順後生業」,就是順著後生才能受報,就是說你造這業要等好幾輩子以後才會受報,就是第三生第四生第五生才會受到業報的。所以「異時而熟」就是說,因種子要成熟結果,時間上面有短暫不同.有的要很長時間,有的時候很快,我們常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是「異時而熱」,種子成熟要靠時間,時間會有所變化。

  □異類而熟

第二種變化,「異類而熟」.就是「因通善惡」.因是善類的是惡類的,這種子造的業可能是善的業,可能是惡的業.但是成熟以後卻是「無記性」的,「無記」就是不善不惡的:比如我們此生有很仁慈的心,不殺生,第八識中仁慈不殺生是善業,那在第八識如何呈現呢:就是呈現健康長壽,所以我們叫「仁者壽」,仁者得話,這個長壽是身體分面,身體很健康.可以活的很長壽:這肉體是無記性的,為什麼呢:我們仁慈是善,不仁慈是惡,可是這個身體沒有分善惡,不能說長的比較漂亮一點說是善身體,長的比較醜一點是惡身體,這樣部就不通了:身體是無記性的,所以前生造了一些很慈祥的、不喜歡起嗔心的善業,此生長得身相就莊嚴,反過來如果動不動就起嗔心.動不動就厭煩的話.那麼以後在第八識的果報體上面就是現醜陋的相。所以這是第二種,「因通善惡,果唯無記」,因果上面有所不同。

  □變異而熟

第三個,種子要成熟要經過「變」,就是要經過變異「種變異時」,就是說種子要經許許多多的變化,變化以後才會成熟:所以從種因到結果,這當中是剎那、剎邦的變化,像小孩一樣.要長大成人這當中分分秒秒都在變化,無時無刻不在變化。因到果一定要經過個變化才成熟,這變化是什麼?所謂「變化」就是變數,經過很多變數,如果我們造了個惡業以後我們後悔,如果這個時候不加留意的話,那個果報就會呈現出來,說善業得善報,惡業得惡報,這個就叫做「等流果」。假使說,你惡業造後發現不對勁,很後悔而痛加懺悔,加以改變,則這惡業要成熟的機會,就會延長很久很久,直至永遠潛伏著,沒有機會成熟;所以我們了解因到果之間有一個緣,「緣」就是變數,如果能掌握緣,那麼這因,變成果以後,就會重報轉輕報,輕報轉為沒有,所以在佛門中很強調懺悔,所謂「懺悔」一定要先能發覺,覺察,覺察到我們有那些惡業,然後在佛菩薩或師長的面前訴說發願懺悔,發誓永不再犯,經過這麼懺悔,這惡業就會潛伏在裡面,甚至沒有機會出現,這懺悔不是說念一念「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慎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就可以的。佛法的懺悔要花相當的功夫,比如北宋有一位齊玉法師,他曾經有一次責備一位僧人犯了戒,他說:「像你這樣無知,簡直是畜生」。後來齊玉法師發現,很後悔為什麼用這麼重的話來責備他,後來懺悔,懺悔多久呀?不是一分鐘呀!不是三分鐘呀!是懺悔三年,一句話懺悔了三年才感到罪業減輕;我們再看印光大師,印光大師他怎麼讓罪業轉為輕報。印光大師出生才六個月眼睛就有問題,後來長大就漸漸好了,可是也沒有全好,後來寫字寫久了眼睛就會痛,在二十一歲時,有一次參加傳戒,他在傳戒擔任文書,就是抄寫戒牒,因為一次傳非常多人所以要寫很多字,後來寫太多了眼睛又出毛病,印光大師怕因為自己眼睛出問題而擔誤了傳戒大事所以他就懺悔,怎麼懺悔呢?白天晚上一心專念佛號,尤其在夜深時也起來坐著念佛號.在寫字的時心也沒離開佛號,等戒期一結束眼睛就全好了。所以他這就是下功夫,在因到果變數當中如果我們掌握緣,我們就能改變,讓惡業不會早現形或者不會呈現嚴重果報,這是「變異而熟」。


 
【阿賴耶識的生緣條件】
接著我們來看阿賴耶識要依靠什麼?攀緣什麼?他也要條件,它要四個條件,要依靠根.這個根就是染淨依就是第七識,第七識就是它的根,它和第七識是與生俱來.在一起的,兩個之間互相為根。它也要攀緣境界,當然也要作意,也要有種子共四個緣;第八識要攀緣什麼樣的境界?它攀緣的境界有三個,根身、器界、種子,就是執持根身、執持器界、執持種子:因為有第八識的關係,所以我們的根身,雖然前面六個識都不活動,比如熟睡的時候,睡得很熟,但是醒來的以後也不會耳朵爛啦,或是嘴巴破個洞.身體依然是恢復原狀不會毀壞,是誰用你運忡自好呀?就是囚用第八調的關係,它執持根身不壞。第二個「執持器界」,整個山河大地,當我們投胎的有候,就是第八織在變現這器界,反過來說常第八識要離開的時候,來的有候怎麼來我們不如道.但第八識要離開的時候,這器界也會變動,聽說梨山有個福壽山,福壽山農場上有一棵松樹.在蔣公往生時那個晚上,一棵松樹木來長有非常好,那一夜就折斷了,這個因緣就是器界的小小一個變化,蔣公過逝時雷電交加,毛澤東遇逝時唐山大地震,這些影響力很大的人物在逝世時,器界的變動我們能感受的到,事實上每一個眾生對於器界的軌持,和不執持,只要細細的觀察還是有所變動:所以器界由第八識所執持。
 
【先去後來】
第八識何時不執持這根身器界種子呢?就是在眾生死亡時候.我們用四個宇,「先來後去」,先講後去.先講後去會比較容易瞭解.「去後來先做主翁」。就是當我們一個人壽命結束時,前六識不活動,開始眼識不能看,耳識不能聽,第六意識進入一個叫做「極度悶絕」,休克狀況.然後第七識縮到第八識裡面去.講縮是比較好了解,事實上就是七識執著第八識,執著第八識最後離開這根身,對於根身慢慢的不執著了。當我們臨終時.前六識不活動時候,處在「亂心位」,心裡面完全沒有次序,就好像很多球在翻滾,哪一個球冒出就得了首獎,這是比喻.比喻我們這一生所造的業力在這一刻打滾,開始呈現,最突出的就會牽引第八識去投胎:如果我們這一生念佛的種子,信願行的種子很多,那麼臨終時,就不到亂心位,我們的第六意識就會正念分明的往生極樂世界;只要跑出一個信願種子,聽到一聲佛號那也能夠隨著佛號往生極樂,所以八個識當中它最後離開,叫做「去後」。第八識最後離開,在經典中有這麼一個判斷,當我們死後身體開始變冷冷到最後還有一個地方還會溫溫的,那一個地方還有溫度,有一點暖氣,就可以知道它這第八識會投胎當那一道去。

 這在二十三參考表有講,第八識能持受,壽命還在的時候,第八識能執持根身,還能執持暖氣,保持生命現象:當我們壽命終了時候,生命現象漸漸消失以後,最後身體還保有溫暖的部份,我們就可以看出他投身到那一道,在雜寶藏經裡面有一個偈子這樣說:「頂聖眼升天」,全身冷了,額頭頂門還溫的話就肯定成聖人,也就是說往生極樂,「眼升天」若眼尚有一點暖氣的話就可以肯定投到天道:如果是「人心惡鬼腹」,如果全身都冷在心臟部位還有一點暖氣的那就是投到人道再來做人,若肚子餘溫就投到惡鬼道.,「旁生膝蓋離」,「旁生」就是畜生,「膝蓋離」,全身都冷了那膝蓋還有餘溫的話就投到畜生道,「地獄腳板出」,全身都冷了腳板有餘溫就投到地獄中,我們探哪一個地方溫暖,只能離身體一個相當的距離.不能按觸到他身體,為什麼呢?因為根身是第八識執持的,這個時候第八識要放棄,不執持並不容易,身體住了七八十年.有朝一日要跟身體說拜拜了,有那麼容易嗎?沒這麼容易,對身體就會深深的執著,捨不得離開,
所以在經典裡面形容,這個時候第八識要脫離身體,像「生龜脫殼」,那活活的烏龜在尾巴那邊點個火.它會痛呀!所以整個身體就會從那個龜殼裡面脫出來.人臨終的時候就是這麼痛苦.每個人都會遇到呀!那要如何處理呢?下一次再跟大家報告!

 我們上一節講到第八識.先來後去作主翁。談到「去後」,當一個眾生壽命盡的時候,我們的前六識,前五識先不活動,再來第六識開始不活動,然後第七識.第八識再一起,最後離開這個身體。當這個第八識要離開身體的時候,就是全身冷透,毫無暖氣,全身暖氣都沒有,那第八識就算是不執持這個根身:反過來講,如果說雖然第六識看起來好像死了一樣,也沒什麼知覺.陷入深度的悶覺,好像死了一樣,但是呢,身體還是有溫暖的,這個就表示第七識第八識還在執著這個身體;這個時候,如果對身體草草的處理的話,那就算是一種殺生。他生命還沒有結束,草草結束,就是莽撞不慎終。

 
 
【臨終要點】
像我們以前中國人講三日後才能夠大殮;第一天,看到他好像已經沒有生命跡象了,是我們判斷沒有生命跡象,但事實上他身體還有溫暖,所以還要等一天、二天、三天.等看看還會不會有復活的機會。可依印光大師嘉言錄裡面的臨終三大要,每個人都需要有這個常識:當看到眾生臨終的時候,第一個要先善巧開導安慰。很善巧跟他開導,跟他安慰。你這一生已經功德圓滿了.你這一生各方面都圓成,事業家庭都非常圓滿,可以安心往生;要善巧開導安慰,否則的話他還會死執著,不願意走。

第二個呢,要大家換班念佛,換班念佛助念。如果這個人,生前就有念佛的習慣,有信心,有願力,又有念佛做早晚課的習慣,甚至說他都沒有信願念佛的習慣,但是臨終的時候,有善知識跟他開導淨土法門。這個時候他正念不容易提起,那就靠旁邊的人在旁邊念佛,提起他的正念,他只要跟著這個正念,能夠在八識田裡面浮起一個往生極樂的念頭意願,他就能往生。

第三個切戒搬動和哭泣,這個時候不能夠動他。這個時候躺的姿勢不要管好不好看,人家來時雅不雅觀,不必管。什麼樣的姿勢都不必管,不要搬動.更注意不要哭泣。為什麼呢?搬動和哭泣,尤其在旁邊還起一些爭執,你看他這個人好像沒有生命跡象,但事實上他神識還在,第八識還在,會產生三種愛:第一種愛叫「自體愛」,如果你沒有加以善巧開導安慰,他還對自己的身體,深深的愛自己的身體:我這一生打拼下來,這麼有學問地位這麼高,權力這麼大,這樣躺下來就沒有了、很不願意:會產生自體愛,所以要善巧開導安慰。還有如果在旁邊哭泣的話,會引起他的「境界愛」,所謂「境界愛」就是他的眷屬,對於他的妻子兒女丈夫財產,所屬的境界會捨不得,這個也會妨礙他往生;第三種愛叫「當生愛」,當生愛就是對於未來要當生的那一道會有愛著,比如說我們勸他再來為人,下一輩子再來當某某人的兒子,就讓他產生我不要往生,下一輩子再來當眷屬,這個就產生一種當生愛,產生自體愛、境界愛、當生愛,就會沈淪娑婆,在娑婆裡面生生世世又來投胎了:所以十二因緣裡面就講,無明、行、識,就會又來投胎了,非常可惜,所以在這時候就叫生死事大。

 
 
【生死事大】
為什麼叫生死事大?稍微處理不好,就耽誤了他往生極樂,留戀娑婆。這時候要善加處理,這是「去後」。「來先」呢?.就是先來,當我們去投胎的時候,這第八識是最先來投生、入胎;當人在這一生結束.到下一生還沒投胎之前,當中有一個中陰身。如果說有的人這個生命一結束就往生,當然就沒有中陰身:如果這個當中還有中陰身的話,他就會一直找投胎的地方、尋尋覓覓.發現有父精母血結合的有候,第八識就進去投胎.

第八識進去投胎以後,就開始另外一期的生命。第八識投胎進去,慢慢的就有根身、有器界、有種子,前面七個識就次第展開,所以這個第八識,是去後來先作主翁,他好像是我們輪迴當中的一個主體.一個主人翁。但事實上呢?我們要知道這個阿賴耶識並不是一個永遠不變的東西,阿賴耶識變現的根身,好的根身、健康的根身、多病的根身.這是由我們的業力來決定。我們生活在哪一個器界.這也是由我們的業力決定。所以阿賴耶識隱約好像有一個形體.好像有一個東西在這輪迴當中、從這一生投胎到那一生。事實上,阿賴耶識他本身也是隨業力牽引.界地隨他業力牽,投生到哪一個界地、現出哪一種根身,也是隨業力牽引,他本身也不是常一主宰,也不是不變的實法,這是阿賴耶識。

這個阿賴耶識怎樣才不會去投胎?命終的時候怎樣才不會去投胎?二種方式,第一種方式就是.第七識不執著第八識.那就是不生不死,不會再生當然就不會再死,第七識不執著第八識,那就入涅槃境界、不生不滅的境界。這個要斷第七識的我執.才能夠了脫生死,是「通途法門」..一般的法門,一定要把第七識的我執去掉,才能了脫生死,第七識不執著第八識,第八識才不會去投胎。第二個呢?第二個方式就是「帶業往生」.就是用信願念佛,我們雖然不能斷執著,卻能把這些業種子一起帶到西方極樂淨土,隨著我們的願力,用願力來牽引第八識去投生淨土。我們在六道裡面叫投胎,投生淨土叫往生。為什麼叫往生呢?由我們很堅定的願力,臨終能夠帶動引導我們的第八識,由佛來接引我們到極樂世界。這個方法就簡單多了,不必斷第七識的執著,只要信願念佛,願力堅定;依照這個願力就能夠引導我們往生極樂世界。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aihui&aid=2389802

 回應文章

必生西
敬問
2010/02/17 14:20
您好
敬問您的文章出處為何? 敬問誰為作者?
阿彌陀佛  感恩回覆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Re:
2008/11/22 16:21
嘿,Blog經營的很棒喔,簽一下,祝鼠一鼠二,牛年也事事如意,推一下。
哈佛翻譯社

老查居士新書4-明月依然在心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夜安
2008/11/21 20:04

吉祥

功德無量

阿彌陀佛

詳解唯識

祝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