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公老師在這個地方,把八識分成四組.前五識是一組.第六識是一組.第七識是一組.第八識是一組,八識這樣分是有它的用意的,前五識有前五識為什麼一組的理由,我們等研究到前五識的時候,我們再來說明這個理由.這個前五識就是注解三.注解三這個地方.雪公老師有一個名相.叫做「五俱起識」,和前五識一起起來的這個識.就是下面講的分別依、染淨依、根本依。
【說明五識】
這個暫緩我們先不要看這個,我們先來研究一下,所謂「前五識」.而五識第一個眼識,第二個耳識,第三個鼻識,第四個舌識,第五個身識,名稱為什麼是這樣子呢?為什麼要這樣定呢?因為我的心,第一個「眼根」,依眼根,能夠認識色塵,因為它是依眼根,所以我們叫它眼識,這個話我們要聽清楚,是心依著眼根攀緣色塵,而這個心的作用我們稱為「眼識」,所以能夠認識外面形形色色的東西是眼睛,眼睛只是一個工具,真正能夠認識形形色色的是我們的心,心依的眼根,一定要依著眼根,不然我們沒辦法看到外面的東西,所以叫「眼識」。同樣的,我們的心一定要依靠這個耳根,才能夠攀緣聲塵,才能夠認識外面的聲音是悅耳的聲音,還是難聽的聲音,還是中性的聲音,這是心一定要依靠耳根,沒有耳根的話,我們的心就聽不見外面的聲音,所以心是依耳根的,所以我們叫「耳識」。心依著鼻根,依靠我們的鼻根,來認識是香的,還是臭的,能夠分辨這個香臭.心能夠分辨香臭,必須要借助到鼻根,這個是叫做「鼻識」,聞這個氣味,不是鼻子,是我們的心,心借著這個鼻根:心依著舌根,來分別是酸、甜、苦、辣,這個是味覺,依靠這個舌頭,這種心的作用,我們叫「舌識」,不是舌頭,我們的舌頭是分辨不出東西的,是心去分辨,而它只是個工具。
第五個,心依靠著身體、身根,心依著身根去認識外面的觸塵,什麼是觸塵呢?比如說冷,冷氣吹過來,這個溫度到底適不適當,冷還是熱,或者軟的還是硬的,這個都不是我們的皮膚感覺到,是我們的心去認識,是我們的心透過身體去認識外面的境界,這個叫「身識」;這「前五識」.我們心當中的前五種作用,它都有一個特色,從這個地方我們知道它都要靠工具,沒有工具,這個心就沒有辦法起作用,所以一定要靠工具,然後它認識的似乎是外面的境界,是緣外而不是緣內。這個依緣是什麼呢?「九緣七八好相鄰」,九緣是什麼,前五識要能夠活動、認識.要靠九種因緣,其中這個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