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1/16 21:14:43瀏覽360|回應0|推薦0 | |
唯識之意 接下來我們就開始研究唯識簡介。先研究「唯識」這兩個字。唯識這兩個字呢,初次接觸唯識的人,光這個名詞我們就很陌生,這和我們中國的語法不太一樣。但是這兩個字,是一個宗派的名稱,「唯識宗」,他既然把這兩個字當作宗派的名稱,以此立宗,可見就有非常研究的必要。為什麼呢?為每一個宗派的名稱都是經過深思熟慮才定出來的名稱,比如我們中國,禪、律、淨、密,這個淨,淨土宗,為什麼叫做以淨土為宗呢?他就是強調淨土,這個宗派就是以往生西方極樂淨土為最殊勝,一切的經典都是朝這個目標,來闡揚這個目標,所以用這個淨土宗。所以當我們聽到淨土宗時,很自然就會去聯想,這裡面的經典就是在勸我們往生極樂淨土。第二個,我們看教理的,天台、賢首、華嚴,天台,天台宗就是專門研究判教,這個釋迦牟尼佛一代峙教,來判斷,判別,分科分判,這個教為什麼天台宗呀?他就是以天台祖師,在天台山立教,在天台山這個地方立宗,所以叫做天台宗。所以他是以地名來彰顯這個宗派,所以我們聽到天台宗這個名字.我們就可以大概了解,天台宗許許多多的祖師他們在彰顯什麼樣的教理。唯識宗呢,他不是以某一個淨土,或是某一個地方,它是以教理,以唯識這教理來立宗派.所以這兩個字很值得我們來研究。怎麼說很值得研究呢?就是由我們心裡一浮現唯識這兩個字的時候呢,很自然的就可以夾帶起來整個唯識的教理。我們是希望能夠將來我們聽聞唯識的教名的時候,很自然的唯識的教理就可以在心理而呈現出來,所以這兩個宇我們要細細的去斟酌一下。 唯意 第一個.我們先來解釋這個宇。唯識這兩個宇.「唯」是什麼?就是唯一無二,唯一的.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跟它比較,這個叫做唯。所以在論語裡面就有這樣用唯宇.有人問孔子,什麼叫做孝?孔子告訴他只要做到這個就是孝.「父母唯其疾之憂」,父母,唯有你的疾病唯憂慮.你能夠做到這個就是孝。所以這個唯字就很有用意囉,為什麼呢?為什麼父母唯有擔憂你的疾病,這個就算是孝,這的背後意義是什麼?那就是你一切的行事,一切的所作所為父母都不會操心,你的功課.你的交友,你的活動範圍,你的活動時間.都不會讓父母操心,唯一會讓父母操心的就是我們的身體健康。所以這個意思就是說父母親什麼東西都不操心就是只有操心你的疾病。這個如果能夠做到,就算是孝子。所以把這個「疾」突顯出來。所以唯,就是有唯一無二。第二個,我們看「識」,「識」是什麼?就是「了解認識」,這個很簡單,但是我們要問喔,我們用什麼東西來了解認識這些東西事物呀?這個才是重點。唯識就是唯有了解認識。在字面上面我們先簡單解釋,接下來我們從它的意義上面來衍生出來。 識意 先解釋「唯」,再來解釋「識」。這個識的意義就是了解認識,我們用什麼來了解認識?所謂了解認識,用唯識常用的名詞叫做「了別」,就是了了分別,就是清清楚楚的分別境界叫做了別。我們是用我們的心,來了解萬事萬物,這個心呢,簡單講有三種,擴充來講有八種,我們先簡單來說.往後我們都會細講。第一個,我們先來看,我們對外面的形形色色,我們怎麼來認識外面的境界,我們叫「視覺」,我們怎麼來辨別外面的聲音,叫做「聽覺」。第三個我們怎麼辨別這個杳的臭的,我們叫做「嗅覺」,我們怎麼認識這一道菜是酸的,還是甜的,還是辣的,我們叫做「味覺」,然後我們怎麼來分辨這個冷氣會不會太冷或是太熱,我們睡得這個床是太硬呢?還是太軟呀?我們叫做「觸覺」。然後呢,我們會去思維,會思維過去的事情,會去想未來的事情,會去考慮現在的事情,這個我們叫做思維。這些視覺聽覺味覺嗅覺還有觸覺,思維,能夠辨別外在的形形色色,能夠分別酸甜苦味,這個不是我們的器官。器官,只是工具,是誰來分辨呢?是我們的心,是我們的心能夠很清清楚楚的認識這些境界,我們都以為我們能夠看到外面的佛像是用我們的眼睛,能夠聽到外面的火車聲音是用你的耳朵,但是如果我們細細的去研究以後,是我們的心透過眼睛.透過耳朵,也不是這裡面的神經系統,不是眼神經.聽覺系統,那些都只是工具。我們真正能夠認識外面,清清楚楚的認識外面的是我們的心。所以我們說唯識,心識就是有許許多多的功能,剛剛我們只有舉出六種功能,事實上它有八種功能,我們剛剛只是舉出最容易感受到心的作用的六種識。那為什麼叫做唯識呢?為什麼特別要用這個「唯」呢?唯有心識,把這個心識的地位抬得非常高,特別突顯心識的作用。因為「唯」有兩層意思,可以看參考表第六條。 簡境 這個「唯」在唯識裡面最常解釋的就是兩個.一個叫做「簡」,一個叫做「持」:當我們在講唯識的時候,意思就是說其他的束西部被排除掉,所以「簡就是「簡境」,就是排除,就是簡除排除的意思,任何境界部是由心識而來的.都離不開心識.所以我們把這個境界,凡是認為有心外之境的這個觀念的呢.我們通通把它排除。所以簡就是有排除的意思。簡境.心外法非有.沒有一個法是在心外的。我們也用夢裡面的境界比喻:夢裡面的山河大地.人物往來.任何一個東西,會不會你作夢做完它還留在房間裡面呢?如果有那麼好的話,那大家都來作夢好了,夢一場房間就多了一套設備.沒有這麼好的事情,夢一醒,夢裡的所有境界就通通消了。因為夢境最容易來比喻,所以我講唯識的時候.第一個就是要來瞭解心外之法.是不存在的,這是第一個「簡」。 持心 第二個「持」.所謂持就是「持取」,持取心是確實有的。我們這個心是不能夠說沒有,心識是我們要持取、要把持的。「簡境」就是破除我們凡夫的執著,凡夫以為心外境用有,所以我們拼命去追求心外的境,這個觀念,在唯識裡面我們第一個就要打破,罵有心誠,沒有外境。第二個「持」,就是要破入斷滅空的人,所謂入斷滅空是什麼?就是萬法皆空,什麼東西都沒有,連心識也沒有,反而掉入那種頑空裡面,但是唯識是要告訴我們心識是有的,我們要持取的。而現在合起來看,「唯識」就是「唯有心識」,離心識之外沒有任何實在,心識是主體。萬物都不離心識,用「不離」來解釋這個「唯」字,會更為貼切,也就是任何東西不離心識,離開心識就沒有萬物.離開心識就沒有萬法。所以這個把「萬法」和「識」的關係用一個「唯」字來連接,萬法不離心識,這個是對治我們眾生這個錯誤的觀念,我們眾生都以為心外有境,認為外面的境界和我們的心識不相干的,如果我們執著境界是實有的,產生的觀念就是「唯物」,唯有物的觀念,而不是唯識。當我們以後提起這個「唯識宗」的時候,我們心理面就要浮現一個觀念,就是萬法唯有心識是實體,是實有,其餘的都沒有實體,就是說一切的境界都是夢幻泡影一般,無一實有。所以我們第一個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