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所謂「首學」──如此「一廂情願」?──評平路這類人的「集體心靈」
2011/11/05 23:37:02瀏覽1451|回應13|推薦62

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平路,今天又推出了一篇奇怪的文章,名為「彎曲的集體心靈」;他由所謂「全台首學」談起,說當年陳永華在台南孔廟留下的這四個大字,是「台灣第一間學校」之意,從此攻擊漢族不注重荷蘭人留下的教育‧‧‧

他的文章是這樣寫的‧‧‧


「這「首學」兩字中的「首」,指的童生入學的第一間學校?還是台灣的第一間學校?看在過往的行人眼中,說這裡是台灣第一間學校,也這麼理直氣壯,沒有人有任何疑義吧。正好像「開台」聖王的「開」台,這開創之功一定指的鄭成功。
儘管不遠處就是原名熱蘭遮城的安平古堡,儘管有足夠的資料顯示比鄭氏王朝早,荷蘭人也在做開創的事業;比陳永華的學校早,荷蘭人也努力於普及島上住民的教育。」

個人認為,大作家的論述,太過於一廂情願了,很有故意製造問題的意思;試問,「首學」兩字,只能解做「第一間」、「第一個」嗎?可不可以是「最高」的意思!「首學」是否可以是「最高學府」的意思?

我們沒有大學問,打開字典來看,以「首」字開頭的名詞,如:「首腦」、「首府」、「首都」、「首善」等等,有幾個是他所謂的「第一間」的意思?


其次,這位大作家由此就引伸出其所謂──「華人的集體認知」──


因為是異族,就習慣性地略過他們,這是多少年下來的政治正確?還是異族殖民者恰好充當了維持正朔所必須的「他者」?華人的集體認知裡有強勁的種族主義。到近代,嘴裡說的「多元」,心裡牢固的是夷夏之辨。‧‧‧就好像在台灣,說什麼全台首學,一定忘了更早的荷蘭紅毛。」


真的有這種他所「輕視的」「華人的集體認知」存在麼?他有沒有想到那可能也是應該被重視的「華人集體認知」?簡言之,請作為「知識分子」的平路,不要只是以一個舞文弄墨的作家身分發言,去查一下任何一本社會心理學,對於所有正常社會都應該有的關於「我族中心」的意義──請勿輕用流行的帽子,勿以文墨抹黑社會正常的狀態──請不要太一廂情願了,雖然,我們不是大作家,但是知識份子應該具備的客觀態度,我們還懂得‧‧‧


此外,則對於荷蘭教育之重要,他強調著那似乎錚錚地所謂──

荷蘭之於台灣做例子,客觀地看,總共卅八年的佔領中,對這殖民地亦有其規模與想像。與鄭氏父子的廿二年相較,如果說開創之「功」(當然也應該檢討,經濟的剝削是不是讓它功不補過?)至少可以等量觀之。」


筆者好奇,大作家平路,您是做了多少研究?居然能夠如此鐵口直斷?
        知否,不只是當年林獻堂先生在1930年參觀日人在台南舉辦的「台灣文化三百年祭」時,就曾經私下批判該「台灣文化三百年祭」之用語,說「漢人在荷占台灣前,來台至少幾十年」;更且,就所知,在1652年,鄭氏父子來台之前十年,已有南明名儒沈光文來台長住;因而,清人在鹿港請設「文開書院」時,其上書稱「得寓賢沈斯庵太僕設教,而人知好學,‧‧‧太僕名光文,字文開‧‧‧豫為書院定名焉。」,其人被稱為「台灣孔子」──大家想想,這「全台首學」,是否更應解做「全台最高學府」,陳是在沈光文的基礎上開展其文化事業──真的那1627年才有第一個傳教士來台,1636年,來台的第二位傳教士開設了第一間教會學校,至1662年就離台的荷蘭人那26年對平埔族的教育,對比起前後開展至少32年,能同步於原漢通婚發展的儒家教化,真的「至少可以等量觀之」嗎?


最後,關於大作家所強調的


包括系統地整理,荷蘭以熱蘭遮做治理中心的歲月,為台灣究竟帶來什麼?身世上的多元斑駁,包括多次被殖民的經驗,在文化的角度既是歷史的沈積,層次中也蘊藏著創意資產。就好像周婉窈教授在「台灣歷史圖說」寫的,台灣人的美感世界,也許曾經支離破碎,也許曾經為殖民者所宰制,但是,那片段的光亮,那零散的瑰麗,我們應該要一一撿拾起來。」


個人要指出,歷史與文化的研究,當然應該,「多元並蓄」,她批判漢族可能有輕忽了荷蘭人的遺愛,未經充分研究,不能說其全無道理,但是不能因此而否定每個國家應該有自身的主體性,也就是適度的「我族中心」;就過去政黨輪替的經驗言,我們要指出,所有論述應該要以研究的基礎,必須尊重史實,不可一廂情願;如,平路的這篇「彎曲的集體心靈」,就是一廂情願之一例;其所引為奧援的周婉窈教授的「台灣歷史圖說」則是另一重大錯誤的例子。沒有透徹的研究,怎能就被當成學術成果,被用作教科書呢?更不要說周教授其他明顯偏見的研究了。〈其問題可見於http://blog.udn.com/h1234567am/5691709
http://blog.udn.com/h1234567am/5708091

在泥土多次揭露與批判,近二十多年來,在歷史與文化上的錯誤新生事務──如,八田神話、霧社神話、莎勇神話、根本博神話等──之後,今天仍然看到這位公關良好的大作家平路全無主體性的輕率文章,真是讓人深感悲哀啊‧‧‧


泥土慨然

,,,,,,,,,,,,,,,,,,,,,,,,,,,,,,,,,,,,,,,,,,,,,,,,,,,,,,,,,,,,,,,,,,,,,,,,,,,,,,,,,,,,,
平路:彎曲的集體心靈 ,

在台南,秋陽正好,孔廟東大成坊的那堵紅牆是最美感的角落。抬頭,就是一塊「全台首學」的匾。陳永華建議鄭經所建的廟裡,這「首學」兩字中的「首」,指的童生入學的第一間學校?還是台灣的第一間學校?

看在過往的行人眼中,說這裡是台灣第一間學校,也這麼理直氣壯,沒有人有任何疑義吧。正好像「開台」聖王的「開」台,這開創之功一定指的鄭成功。

儘管不遠處就是原名熱蘭遮城的安平古堡,儘管有足夠的資料顯示比鄭氏王朝早,荷蘭人也在做開創的事業;比陳永華的學校早,荷蘭人也努力於普及島上住民的教育。

因為是異族,就習慣性地略過他們,這是多少年下來的政治正確?還是異族殖民者恰好充當了維持正朔所必須的「他者」?華人的集體認知裡有強勁的種族主義。到近代,嘴裡說的「多元」,心裡牢固的是夷夏之辨。香港是典型的例子,上百年華洋共處,外國人在華人圈仍然被視為其心必異的「鬼佬」。

就好像在台灣,說什麼全台首學,一定忘了更早的荷蘭紅毛。其實,早在一六三六年,荷蘭人就在新港社建立學校,教男學生,也教女學生,許多時候,女學生的人數還多過男學生。在書信中,荷蘭人寫著:「要將青年學生教養成荷蘭式的紳士,必須從飲食、衣著、行為到心靈的改造上著手。我們要教他們服從、有禮貌、仁慈及溫柔。…」

除了傳教目的,荷蘭教師倒也(帶著優越感地)煩惱著教育的手段:「他們必須被修剪、砍枝、把彎曲的枝幹弄直,同時不再讓彎曲的枝枒長出。故對新港的青年,就如同對野生的樹叢一樣,非要有教鞭不可。…但體罰在新港是不可以的,但若沒有鞭打,他們將無法學習到藝術、科學、神學。…」

這些都不作數。漢人在本位主義的思考中,提到台灣的教育傳承,一切始自孔廟的泮宮石坊…

一方面聲稱包容,一方面只有漢人的貢獻才算貢獻,其中的自我矛盾,恰似一幅彎曲的水紋圖,迴映出漢人的集體心靈!就好像「賽德克.巴萊」電影裡,看到殺紅了眼睛的小男生巴萬拿著槍衝向日本人,觀眾人人稱快,而媒體在金馬獎提名的報導也興沖沖地稱巴萬為「抗日小英雄」,卻忘記在原住民的眼光裡,漢人一樣是身披文明外衣的掠奪者,殘忍度即使有不同,角色與日本人並無太大的差別。

漢人習慣性地忘記,日本人是「異族」的同時,自己在原住民的眼中,一樣也是帶來劫難的「異族」!

然而,台灣作為海洋國家,看待本身的歷史,應採取更多重的視野。就以荷蘭之於台灣做例子,客觀地看,總共卅八年的佔領中,對這殖民地亦有其規模與想像。與鄭氏父子的廿二年相較,如果說開創之「功」(當然也應該檢討,經濟的剝削是不是讓它功不補過?)至少可以等量觀之。

包括系統地整理,荷蘭以熱蘭遮做治理中心的歲月,為台灣究竟帶來什麼?身世上的多元斑駁,包括多次被殖民的經驗,在文化的角度既是歷史的沈積,層次中也蘊藏著創意資產。就好像周婉窈教授在「台灣歷史圖說」寫的,台灣人的美感世界,也許曾經支離破碎,也許曾經為殖民者所宰制,但是,那片段的光亮,那零散的瑰麗,我們應該要一一撿拾起來。

一一撿拾起來,包括之前用橡皮擦拭掉的。

(作者為作家)



全文網址: 平路:彎曲的集體心靈 | 名人堂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6696032.shtml#ixzz1cqSWptMQ
Power By udn.com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234567am&aid=5815080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yadu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假知識份子
2011/11/29 01:18
平路之流,根本是假知識份子,一個真正的知識份子,除論事有理有據外,亦要本著天地良心!

每個人可以有自己的政治信仰,但因為要成就自己的政治信仰,而刻意去歪曲事實,那就等而下之了。

對全台首學一詞,只要對中文有粗淺認識者,都不會說是全台第一間學校,我亦不相信平路此人之中文能力如此之差,她之所以這樣說,實在其心可誅!

近二十年來,台獨黨人在以謊言造神,史明在其台灣史中開宗明義說,台灣人是XX人、XX人、XX人的混血,其意即謂我們不是漢人,後來的所謂DNA研究,只不過是配合此脈絡的把戲而已。

當年共產黨徒有一句名言,謊言說上一百遍就是事實,今日台獨黨人(包括民進黨)大慨對此奉為圭臬,他們從台灣史開始,就編造了多少謊言,這些謊言說多了,就像催眠一樣,不只群眾聽者被催眠了,而可能連他們自己都被催眠了!

漢民族,或可稱華夏民族,從來就不是以血緣定義的,孔子說「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華夏是一種文化、一種生活方式,史明不是不知道,但他這樣寫台灣史,是有他的目的,他的目的亦在書中清楚交待,就是要與漢民族切割。

平路寫那篇文章的目的,與史明寫台灣史一樣,她不是不知道全台首學的意義,而是她要故意扭曲,讓孔廟、讓歷史、讓一切一切皆為她的政治意識型態服務!

記得當年讀個一個有關美國白人屠殺印第安人的故事,是述說一位白人的傳教士,進入印第安部落傳教三年,把所有要塞、地形、守備等各種情形詳繪,然後於某夜,帶領白人襲擊該部落,屠殺所有的印第安人,連小孩也不放過。這是西方宗教信仰及意識型態所製造的人間悲劇!當年的共產黨人因著政治意識型態信仰的關係,也製造了很多類似的悲劇。

今日的台獨黨人,如出一轍,為著政治意識型態的信仰,刻意製造族群仇視,埋下仇恨的種子,以待將來收割,雖然這皆可歸諸殖民的罪惡,但如果稍具良知者,都知所決擇!就像金庸武俠小說中的阿紫一樣,阿紫的身世,令阿紫成為典型的悲劇人物,她邪惡、她心狠手辣,她將這視為理所當然,直至身死都無法得到救贖!

                          yaduo

野渡 / 原鄉人客棧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1-11-29 08:32 回覆:

渡兄

您分析得很深刻。萬謝。

可惜今天這樣的知識分子不少,有部分真是別有用心的‧‧‧有部分是西瓜倚大邊‧‧‧依附於政治勢力的‧‧‧

但不幸的,更有許多年輕人是以他們為師長,為典範的!

這也是泥人不能不如此為文的原因‧‧‧

萬謝光臨,並賜回應

泥土敬白


練功房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Re:
2011/11/13 21:44

要用如何合理的論述來解釋當初的族群衝突,卻也是最近我發現的一個思考點,現在市售的台灣史書籍都有敘述這段歷史,常把它與所有統治政權導向外來政權的惡行!

此論述又被政治意識至上的台獨大肆炒作,反而被過度簡化並激起不必要的族群衝突,如長此操弄,會對根基尚不穩固的台灣民主制度產生不良影響,用情緒來決定所有事務!

我個人倒沒有漢族原罪,就跟現在外省人根本無需對228負責一樣,又不是我們這一代幹的,為何要承擔沒必要的罪惡,正如您說人跟人相處總會衝突,百年前白人不也跟印地安人為生存而互相殺伐,強勢的文化文明還是有優勢,但美國現在也不會重演這些衝突,我覺得是民主制度發揮了功能,每個人都有機會實現自我,進而使權力利益的歸屬產生流動,減少不理性的殺戮!

重要的是從這些血淚衝突中,避免再次發生,雖然發生刀槍相向是不可能,但現在卻以政黨操弄加媒體濫情理盲的狼狽為奸下,不斷讓人們失去歷史真相的追求,只求一時的仇恨痛快!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1-11-14 16:24 回覆:
謝謝回應。
個人的坦然是一回事;但是在普遍的歷史書寫上,實在不可等閒視之。
歷史悲劇之重演,個人以為接近不可能了,但是其歷史論述被長期地消費,破壞社會和諧而圖利自身,是必須重視的問題。
歡迎交換意見。

泥土敬白

練功房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補充說明!
2011/11/13 08:45

我說的是這些人提出滿清治台時在開山撫番政策下,漢移民用各種方式掠奪原住民土地及與原民衝突反抗後加以殺伐征討(清軍)的事情,把這事當成外來政權的惡劣事蹟!

我們的血液中早已混血了,還能分裂出有原住民或沒有漢人移民血統這事,把自己歸屬在原民後代,然後大罵外來政權,腦袋真是人格分裂!

當然這些人如泥土兄所言厭惡自身血脈,倒是替大家解了個疑惑啊!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1-11-13 17:15 回覆:

謝謝您的補充說明。

個人的看法是,人與人間的衝突不斷,似乎不可能有完全沒有衝突的世界;那麼如何在論述中提供適當的標準來品評各種衝突就是重要的問題。

以漢族來到台灣來說,據稱一千三百年前,漢族已到宜蘭,有古文物為證;另外,我們所熟知的平埔族與漢族的通婚,在荷蘭人據台以前,也早已進行,通婚當然是同化的重要管道;所謂族群衝突,在此情況下,到底應該如何看待?甚至我們可以問當年郭懷一起義,荷蘭人利用原住民武力鎮壓,據稱其死難者近萬人‧‧‧歷史應該如何論述族群關係?

您的「漢移民」掠奪的論述,個人以為太籠統,泥人無法接受‧‧‧此外,史實中雖劉銘傳親自率軍征伐,也沒有討得多少便宜,一般漢移民如何能與原住民對抗‧‧‧其死傷應該絕不在少數‧‧‧

我個人希望能找出一個比較合理的論述方式,不能只是誰欺負誰那樣,成為漢族的原罪;應該要有一個比較平實的合理的處理‧‧‧

泥土敬白


練功房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個人觀點!
2011/11/12 13:35

我的生活中,充滿(中華)漢人文化的,舉凡拜神拜祖宗,一些前人留下的文化習慣
,雖然台灣經歷日本殖民統治,在生活中會有一些日人文化的殘留物,但大體而言,
整個台灣仍舊是漢人文化為主!

我的祖先可能是泉州移民,也可能與平埔族通婚生下後代,更有可能也是欺負原住民
的漢人或者是被同化的平埔族,但皆未影響現在的生活文化本就是中華文化為主體,就算是國民黨帶來我也不覺得那有什麼好鄙視或厭惡!任何一種文化與語言都有優缺點!

反而是一堆學者拿身上的DNA與以偏概全的文化批判方式來鼓吹台灣獨立的人,讓我覺得腦袋有問題!

他們誰能證明自己的祖先當年不是自己口誅筆伐的外來政權的一份子嗎?專幹殺伐原住民收刮人家土地的王八蛋?!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1-11-12 19:16 回覆:

練兄

您對於他們這類人的理解可能不太夠;

在西化的長期衝擊下,若干知識分子對於傳統社會的歷史與文化有高度的自卑感;

換言之,他們根本以自身的血脈為恥;它們恨不得像哪吒一樣,把骨血還給父母‧‧‧真希望從新投胎到西方世界去‧‧‧您以為他們不知道自身‧‧‧可能是您誤會了‧‧‧

此外,您所謂「誰能證明自己的祖先不是自己口誅筆伐的外來政權的一份子嗎?專幹‧‧‧」

泥人不是很懂,您能否說明,包括何謂「外來政權」,何謂「專幹殺伐‧‧‧」,似乎太過意氣,來台灣的移民當年是為了討生活,就所知,沒有人專幹殺伐‧‧‧」之事的吧‧‧‧

泥人敬白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樓下的溺水妹ㄚ
2011/11/12 10:22

我們要在未進門前

先兩手甩袖 步履輕盈

口喊敬愛的前輩~~早安

火花嘴最甜

罵不還口

......

火花 亂了大哥研究的版

自行處分~隨您罰!

挨罵前先大笑三聲~哈 哈 哈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洋人
2011/11/11 19:00

華人看洋人一個樣,

其實洋人百百種,

英荷葡法美各不同,

華人太單純了。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1-11-12 06:50 回覆:

您說的,這「華人太單純了。」,泥人頗有同感;

個人覺得教育上應該多注重,其實那樣對大家都好。

泥土敬白


笑笑-綠洲 明湖 故鄉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孟子曰:讀其書[文]不知其人可乎!
2011/11/08 12:27

平路曾為大貪瀆陳水扁的家臣,

有官便做有奶便吸的人,其人鄙

其文能讀否!多知的泥土兄請明察!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1-11-08 19:28 回覆:

笑笑長者

謝謝指示,聖人所言,自是有至理。

然而,今人讀古聖賢書者少,且俗語,「不以人廢」言,亦有至理在焉‧‧‧

是不得不論之也。

泥土敬白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敬愛的泥土兄
2011/11/08 09:11

您此篇火花~~花花了兩天找相關資料

到現在還腦袋花花 真不知是那個該重修?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1-11-08 10:43 回覆:

不客氣,有問題的話請提出來,說不定是泥人自己該重修‧‧‧

泥土敬白


謎謎-鈴鐺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高貴至上的無
2011/11/07 05:25
平先生明顯承襲李筱峰的説法,認為台南孔廟(明萬曆十九年,西元

1665年興建)「全台首學」的匾額是所謂「大漢沙文主義」文化霸權

的證據(我懷疑,沒有了「大漢沙文主義」,就能成功做好「世界主

義」嗎?屆時又會有另一種新主義出現了吧)。必也辨明「首學」是

最先的學府,是第一所學校,而台南孔廟不配為「全台首學」,因爲

荷蘭人曾早於漢人在台開主日學、建學校。

由此透露作家平路的心態是多麼超然也多麼「上帝化」,比我們具有

主體心態的凡人高等偉大太多了!身為漢人(或許他或她不是)而貶

抑漢人及漢族文化,要爭論誰先而模糊焦點,帶出自己高貴至上的無

主體情操,所以我說他是上帝,也必定自以爲是上帝!

爲何不把「首」解釋為「重要」呢?台南孔廟為全台最早的文廟,

是清朝臺灣地區最高學府「臺灣府學」所在。以漢文化、漢族爲軸心

的社會形勢,從以往至今都是事實,今後大概也難改變。以漢文化為

本,稱台南孔廟是「全台首學」--全台漢文化之首學,云何不妥?非

議「全台首學」的意義,根本是很無聊的自以爲清高吧!

其實誰先建學校真的最重要嗎?重要的該是那種文化、那種教育能產

生久遠的影響,進而有形無形的融合成爲本地居民的基本文化。

本地居民不可能自外於本體的立場來説話,個人如此,國家亦然。

我們可以開放的心態檢討歷史,寬容的接納合理的推論,卻沒有必要

自扮上帝的冷言罪咎那「全台首學」的認定吧。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1-11-07 16:15 回覆:

感謝如此深入的回應。

許多學者與作家,確實在西化風潮下,往往強調這種外表看來很客觀的說法;其實,是脫離現實,是和稀泥的,缺乏真正理念的說法。

其實,許多看似很有內涵的名詞,應該都是很有檢討空間的概念。甚至許多所謂「客觀」,其實只是沒有主體性的論述;然而,真正的「多元」,當然是有「主體性」的「多元」,有比較性的「多元」;絕非由於「多元」,各文化之間,就一定沒有可以比較的標準了‧‧‧

您所及

「其實誰先建學校真的最重要嗎?重要的該是那種文化、那種教育能產

生久遠的影響,進而有形無形的融合成爲本地居民的基本文化。」

真是很透闢地提出了「主體性」應該存在的道理。
當然,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主體部分,通常必然先或的關注。所謂第一間,第一個,就像世俗的「第一名」一樣,實在不是很有意義的概念。

或許說到此,可能平先生是個傳統教育的受害者,他的表現只知追求第一?一如李扁路線中強調八田與一的「烏山頭水庫」,是東亞第一;嘉南大圳的水道長,是世界第一;不過,那似乎是日本法西斯主義中類似雅利安人世界最優秀的產物了‧‧‧

謝謝光臨,並恭喜您在「愛詩網」的創作類和人氣獎都得獎了‧‧‧棒棒。

研究還不夠的泥土有感


春眠。人間如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晚安
2011/11/06 22:25
泥土大哥真有學問,不然為何我看了毫無感覺 ?嗯 !一定要再多看書才行
我以詩度量生活,以色彩豐富我的人生; 帶著夢的羽翼飛天.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1-11-07 10:20 回覆:

您莫客氣,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術業各有專攻。

泥人對這類問題,因有長期的關懷與觀察,所以才有如此的意見。

可能只是您過去較多時間投注於藝術教學,相對這方面的用力自然較少吧。

謝謝您的鼓勵。

泥土敬白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