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有意思的思索──一篇被這樣處理的投書〈增補〉
2013/05/22 09:42:09瀏覽729|回應7|推薦37

上面所貼為回應下面網友的貼文──日據下台灣大事年表之資料

,,,,,,,,,,,,,,,,,,,,,,,,,,,,,,,,,,,,,,,,,,,,,,,,,,,,,,,,,,,,,,,,,,,,,,,,,,,,,,,,,,,,,,,,,,,,,,,,,,,,,

以下本文:

往有網友讀泥人的研究後,埋怨我,應該要向媒體投書

每每讓我感動,這種變相的鼓勵‧‧‧正巧,今天有一例子

最近看時報談到八田與一問題,我就寫了一篇去,倒是登出來了,只是修了不少

此先貼出媒體刊出的文字,媒體與作者之間,真是值得思考的‧‧‧

,,,,,,,,,,,,,,,,,,,,,,,,,,,,,,,,,,,,,,,,,,,

熱門話題-八田與一 哪是愛台灣愛水庫

  • 2013-05-22 01:27
  • 中國時報
  • 【郭譽孚/北市(台灣史研究民間學者)】

 八田與一與嘉南大圳所有公布的史料中,獨獨不見當年底,完工不過半年,新完工的烏山頭水庫就被一個中級地震破損五十五間,三百三十尺。

 歌頌烏山頭水庫送水道工程之長度、斜度;而那麼長的水道在多地震的南台灣,是否易於損壞?斜度過小,當地水源多砂土,是否易於淤積?是否應該計算龐大的水道維修成本與水庫之天壽?

 說八田與一愛台灣,愛該水庫,因而,照顧該水庫;其實,當初設計建造時,總督府技師就不乏反對者,新水庫已出現震破情況,誰敢承接,除了八田與其屬下,這又哪是愛台灣與愛水庫!

 嘉南大圳的建設,對台灣農業究竟有多少貢獻?

 第一,我們見到的資料,沒有一件提及前述應該扣除的連年的修護成本。第二,嘉南大圳建設時,正是研發蓬萊米之際;換言之,台灣稻作產量的增加,有相當大一部分是來自育種的成就,不是嘉南大圳的功勞。

 最後,戰後農復會修護時發現,水路工程沒有敷設水泥,每年漏水量達整個烏山頭水量;至今還困擾水庫當局的維護費,當時是由日警威壓進行的義務勞動,是以台灣人的生命來維護的,雖台灣當時的產業發達,但先民平均死亡年齡廿四歲。

,,,,,,,,,,,,,,,,,,,,,,,,,,,,,,,,,,,,,,,,,,,,,

以下是我的原文──

,,,,,,,,,,,,,,,,,,,,,,,,,,,,,,,,,,,,,,,,,,,

也談「八田與一」的真相與謊言

 

先進國家之所以先進,不只是建設能力上先進,並且在做壞事上,也絕對可以先進,這應該是一種通則。

 

我是個民間學者,就我的研究所知,作為侵略者一分子的八田與一與嘉南大圳的故事,就是一個好例子。

 

但是根據個人的研究,在今天這普遍知識水準頗高的時代,只是說嘉南大圳的經費比不上其所搜刮的資財,是無力的,因為,智慧產權可以是無價的,區區搜刮的算什麼,嘉南大圳真正的欺騙,不在這裡。

 

真正的欺騙,應該是為何所有被公布的史實資料中,獨獨不見當年底,完工不過半年,新完工的烏山頭水庫就被一個中級地震破損了五十五間,三百三十尺──該問,那次震災為何完全不見提起?真的那麼不重要麼?

 

真正的欺騙是,只歌頌其送水道工程之長度如何,斜度如何設定精細;完全沒有發問,那麼長的水道在多地震的南台灣,是否易於損壞?其斜度過小,當地水源多砂土,是否易於淤積?是否應該計算龐大的水道維修成本與水庫之迅速報廢?

最大的欺騙是八田與一愛台灣,愛該水庫,因而,照顧該水庫;其實,當初設計建造之時,總督府的技師就不乏反對者,新水庫就已經出了震破的情況;若非建造者本身誰敢承擔接管的巨大責任,除了他與其屬下自行繼續負責外──哪裡是愛台灣與愛水庫?!

 

更大的欺騙,是先進國家的宣傳手法,配合侵略者的壓迫;1935年,中國抗日局勢升高,但蔣中正備戰的實力不足,估計無法進行反侵略的行動;日本侵略者竟然藉口民間反日是國府策動為由,逼迫國府為親日表態;而於該年六月十日,國府極為羞辱地公布了「禁止民間抗日運動」的所謂「睦鄰令」;在這樣的情勢下,該年十月十日,福建省主席陳儀奉命來台參觀台灣舉行的「台灣博覽會」。八田與一在這一吹噓的博覽會上,受邀請到福建考察。充分製造了八田的假象。

 

坦白地說,嘉南大圳的建設,對於台灣農業的貢獻,究竟有多少?絕對是被吹噓了。第一項根據是,我們見到所有吹捧的資料中,沒有一個提及到前述應該扣除的連年必須付出的、那極為沉重的修護成本。第二項根據是,我們都知道,當嘉南大圳建設之時,同時正是研發蓬萊米之際;換言之,台灣稻作產量,若有增加,有相當大一部分是來自育種的成就;不是嘉南大圳的功勞。更不要說,當年公布的數字,在官方的國策下,是極可能虛報的──當年就曾經發生虛報的例子。

 

最後,知道麼──根據戰後農復會修護時發現,水路工程沒有敷設水泥,每年漏水量達到整個烏山頭的水量;知道麼,至今天還困擾水庫當局的維護費,當年是由日警威壓進行的義務勞動的血汗維護的,也是日據時期使我台灣人民,雖在產業發達下,卻眼看我先民沉淪在平均死亡年齡24歲的悲慘狀況裡,卻無法拯救的一大理由。

〈讀者若有興趣,請參看作者的論文「日據中期『嘉南大圳』與『八田與一』之探究』」,收入「應以史實更正教科書的相關論述」,海峽學術印行〉

,,,,,,,,,,,,,,,,,,,,,,,,,,,,,,,,,,,,,,,,,,,,,,,,,,,,,,,,,,,,,,,,,,,,,,,,,,,,,,,,,,,,,

能夠刊出就不錯了。

想想,留此原文作為紀念。

泥土有感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234567am&aid=7655128

 回應文章

mushin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請教
2013/06/01 22:17

本來以為討論會已經結束了,卻接到友人來函道:“你說了什麼話,讓泥土君如此感嘆?還有,泥土君說你護衛著某些信念,到底是什麼呢?”

本來以為純粹是人口統計的商討,沒想到卻牽涉上信念不信念的。我對友人的問題,無言以對,因為我也是莫宰羊,只好回來請教泥土兄。

因為敬重泥土兄是歷史學家,才有“就事論事”的互勉之詞,沒有他意。至於“世界上沒有全好的人,也沒有全壞的人”,古諺有云“虎毒不食子”,這裡亦無替誰推脫之意。尚請泥土兄明察。


Living in the present. Living in the Spirit.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3-06-02 07:34 回覆:

mushiner兄

對不起,原來您沒有信念,那是我誤會了。

只是我的研究中,我自認為是印證了前述黃武東牧師所認知的、相當客觀的觀點;

您竟然不能理解,而以個人以為和稀泥的,「世界沒有全好的人」作答‧‧‧泥人應該如何思考呢‧‧‧泥人真是笨上加笨地想不通了。

哈,或許真是佛家的「不落言詮」,才是真智者,泥人該繼續學習沉默才對啊

再為了泥人的誤會而向您致歉。

泥人敬白

 

 


mushin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泥土兄誤會了
2013/05/27 09:35

哈哈,泥土兄誤會了。我之所以引用政府的統計可信嗎?)那篇文章並非暗示泥土兄“反對「所有的政府統計」”,單純的只是因為那篇文章對“平均死亡年齡”與“平均壽命”這些統計觀念解釋得很清楚,所以介紹給泥土兄以及網友們做參考,如此而已。至於那篇文章的標題純屬巧合,沒有任何用意。

我原本只是希望能把統計數值的觀念解釋清楚,不要泥土兄和網友們有什麼誤解。不過看來,泥土兄有自己的定見,所以再談下去,也不會有什麼結果。謝謝泥土兄雅量,讓小弟在此放肆,佔用了泥土兄的部落格篇幅。

泥土兄在研究台灣史方面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創見。尤其堅持讓歷史真相還原,不受任何政治黨派的影響,是大家都很贊佩的。當然世界上沒有全好的人,也沒有全壞的人,國家民族亦然。只要我們堅持就事論事,那就好了。祝福萬安。


Living in the present. Living in the Spirit.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3-05-28 17:20 回覆:

雖然是如此嚴肅的問題,對於悲慘史實與其中我們不幸的先民‧‧‧

最後,長篇論事所得,竟然只是您mushiner (mushiner)所謂的

「世界上沒有全好的人,也沒有全壞的人」

這樣完美推託的辭令,加上您瀟灑地哈哈一笑‧‧‧

泥人真是服了您,不過也更加悲哀了‧‧‧

只有我們島上的朋友,無論藍綠,才必須承載這些悲哀與不幸‧‧‧

確實您在島外確實是有哈哈一笑的條件

佩服您的泥土有感


mushin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再論“平均死亡年齡與平均壽命”
2013/05/24 20:31

謝謝泥土兄的回答。關於台灣先民在日人殖民高壓統治下所受的痛苦是歷史的事實,毋庸置疑。小弟在這一點上和泥土兄是站在同一立場的。

但是關於“平均死亡年齡與平均壽命”,泥土兄堅持以“平均死亡年齡”來代表平均壽命,以訛傳訛,像天涯孤鴻網友都被誤導,真的覺得很遺憾。

泥土兄如此懷疑日人總督府的資料,但是既然不相信日人統治下的生命表統計數字,為何又相信同樣是日人“製造”的平均死亡年齡?

在今天全球的人口統計上,平均壽命指的是“零歲的平均餘命”而非“平均死亡年齡”,當然平均餘命的計算涉及生命表,誠然複雜些。“平均死亡年齡”的計算比較直接了當,但是它並不能代表平均壽命。關於這方面的資訊網上很容易查得到,有興趣的網友可以去多瞭解。比如這篇文章(政府的統計可信嗎?)就有很好的解釋。小弟的解釋到此為止。謝謝。


Living in the present. Living in the Spirit.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3-05-26 17:20 回覆:

再答──

我覺得您的論據很鬆散,可以感到您很不肯接受史實,仍想護衛某些信念。

因而,您的邏輯不嚴謹;例如,您居然要我看那名為「政府的統計可信嗎?」的論文,我有反對「所有的政府統計」嗎?我批判的是「日本當年在台灣的『統計學』資料」!

請注意,我已說過警察手上的除籍資料,這是每個人眼前都可以印證的,他身邊所見的真實年齡數字,必然與此想去不遠的數據。否則,人人都會起疑,若真有大誤差,豈不被罵死了──想想,這個數字太低,對於統治者也是很丟臉的事,更何況,它不只是一年低,而是年年相近,自1937年開始至1941年,各年為23.2歲 23.2歲 22.7歲 22.9歲 23.8歲;這顯示了什麼?原來這是統治者無法掩飾的實際──例如,每個台灣籍的醫生,所記錄的平均死亡年齡的數字都與此接近,他們怎能扭轉這種史實呢。個人認為,這也是日據下,很多醫生都是地方反日領袖的重要原因。

這與日據下,政府透過「統計學」而得的數據不一樣,我前貼提到的平均工資就是一個真實的例子,因為那是政府可以操弄的數據;就所知,當年總督府報導的台灣農民生計費每人一日為兩角錢,則是另一個例子;我台人知識分子葉榮鐘記錄了這個數據,在其後的描述是「統治者騙人的魔術,目的在於替製糖會社辯護甘蔗收購價格之偏低」;您如果真有心,建議可找葉榮鐘的「日據下台灣大事年表」之頁204。查證。

為了幫您理解,現已將該書影印貼於本欄正文之前,請參看我以黃色標示者

此外,確實我使用「平均死亡年齡」,而不用「平均餘命」或「平均壽命」,乃是我詳讀過平均餘命與平均壽命的統計學背景,是建立在現代化理論中,假設產業進步,社會必將共同分享其成果;這一假設,應該已是今天現代化社會之自然原則;但是在當年殖民地體制下並非自然原則──因為,如我貼文所及,日警透過保甲制度強制我先民義務勞動;就所知,在嘉南大圳地區是以修護水圳為主要負擔;在他地則以義務勞動修築公路,例如當年縱貫線就是如此修築成的‧‧‧更不要說,後來戰時體制下的強迫勞動了。

以上,是泥人之研究。歡迎查究,希望越談,史實越清楚。

泥土敬白


mushin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平均死亡年齡與平均壽命
2013/05/24 00:41

泥土兄研究台灣史的精神令人讚佩。研究歷史的人講求事實,但是泥土兄在為文當中幾次提到台灣人民在日據時代平均死亡年齡的事,除了本篇之外,另見泥土兄的“我們研究日據台灣史實,對於日本歷史文化,所應該有的認知‧‧〈補充定稿〉‧‧”一文。泥土兄以平均死亡年齡的不增反減來說明台灣人民在日據時代的悲慘命運。

其實要探討人口的壽命,平常用的是平均壽命,也就是出生時的平均餘命(life expentency at birth)。平均死亡年齡並非衡量國民生命消長情形之最好指標,因為它受到當段時期特殊事故以及人口年齡結構變化的影響,(請參閱拙作“數字不會說謊,戲法人人會變:以日據時代台灣人壽命統計為例”)拙作中有一個簡單的虛構例子,說明了此點。

在日據時代,台民平均死亡年齡最高的是1908年的27.2歲,1938年和1939年各只有23.2歲及22.7歲。

可是如果我們看平均壽命,1926年至1931年的平均壽命,男女分別是38.76及43.13歲,到了1936年至1941年,男女的平均壽命分別增加到41.08及45.73歲。當然這並不代表台民在日人統治下的幸福,但是請泥土兄以後不要再用平均死亡年齡來做台民不幸福的證據,這樣做反而消減了泥土兄文章的可信性。


Living in the present. Living in the Spirit.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3-05-24 09:44 回覆:

mushiner (mushiner)

許久不見了,聽說您對泥人的論述有意見,可惜一直忙於寫作,無法分身,以致失之交臂;所幸,今日您慷慨賜下高見;讓我有說明的機會,萬謝。

謹此解說我使用各年平均死亡年齡的理由:

首先,他是當年習於使用的數字,那個年代還沒有奧妙的「平均餘命」之說;大家老老實實地看日本警察所登記的除籍資料,那些因死亡而除籍的人,年齡普遍不大‧‧‧平均起來真的只有二十多歲。泥人覺得尊重我們先民之所見,故用之。

其次,這「平均死亡年齡」嚴格言之,他只是統計數字,絕對真實。人人能懂。 那是人死了,到警察機關登記,才出現;可說絕無吹噓或縮水,一丁一眼。‧‧‧不需要奧妙的「統計學」,有一大堆學理‧‧‧只要把該年的所有死亡者的年齡加總,除以死亡人數,絕無「學問」可言;只要小學生畢業程度,學了四則運算,人人能懂;所以這個我台灣人各年的平均死亡年齡的數字是無任何玄虛的數字。小學生也能比較其多少,以及所反映的基本意義──如果正常人沒有活得不耐煩,都希望活得長久些,也就是生活活得更好些;如果短命,大概就是活得太辛苦了。

其三、就泥人所知,「平均餘命」,是個估計的、虛擬的數字;主要是隨著「現代化理論」的美好想像而被重視的數字;某年的「平均餘命」,就是在某年的時候,該年齡的人,各自還能夠活多少年;那個數字是極為「學問」的,是「統計學」的,讓小民無法追究的數字。

該數字的來源,其基本假設是「社會進步,進步的果實一定讓整個社會分享」;事實真的如此麼? 在殖民地絕非如此; 先進列強為了美化史實,就由創造此新名詞進行; 他的根基不是人人能理解的警察局除籍資料,是利用一大堆數字,例如,很重要的平均工資,這是由看不見的手,透過它們的『學問』而出現的‧‧‧它們說,這些年工資上漲,但沒有談購買力,也沒有給你數據的來源;就說工資上漲,未來生活會改善,就這樣未來的生活一定更好,更長壽。──這就是所謂的「平均餘命」‧‧‧然而,真的那樣麼‧‧‧就所知,日本學者提出的工資數據,是總督府提供的,如前所述,總督府隱匿了水道龐大的維修費,那麼它們的數據對嗎?此外,當年還有保甲臨時費,完全由警察負責收支,不經過總督府之計算;另外,最近,個人還在先民的回憶錄中,發現實際的工資遠低於官方公布工資的重要證據‧‧‧製造虛假的基本數據,也是先進國家的一大本領。您相信麼?

如果您有興趣,印象中您是虔敬的教徒;建議您讀台灣長老教會著名的黃武東牧師的回憶錄;可敬的他,曾經如此寫下:

我在年幼時,常聽父母談到……被抓充義勇隊壯丁後,……父親便是擔任壯丁團長。……當時日本人……把抓來的人一批批綁在廟裡的大柱,天未亮即全部帶到空曠人跡罕見之處,有的砍頭,有的槍殺。然後謊報上級,稱在某處遇到盜匪若干,激戰後本軍擊斃若干人云云。這是父親因擔任壯丁團長,得以親眼見過此類報告書,親口告訴我們的。」〈前衛出版社,頁23~24〉

我真的為我們的先民嚎啕過,您大約不相信‧‧‧不能怪您

我們社會確實長年地膜拜著偉大的先進們啊

常常在您母校的後山道上獨行慨然的泥土敬白


天涯孤鴻···花窗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隨便發言,多多包涵
2013/05/23 22:47

常常為了凸顯某種目的,抹殺事實,是政治的一貫伎倆

人民被視為愚昧的,宣導他們不管什麼訊息,他們都會大部分照單全收,至少總有為私利歌功頌德的磕頭蟲會泯滅良知,鳴鑼開道

如螻蟻般掙扎於生存邊緣的小老百姓,根本連自保都難,永遠是政治的犧牲者

知識分子也會偏蓋全,為了某種目的,或者本身的偏執,好了傷疤忘了痛,是人類的天性,所以歷史一直重蹈悲劇

現在許多年輕人24歲還不知如何自立,居然是先民的平均生存年齡,太可悲了!!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3-05-24 06:26 回覆:

歷史文化的重要性,個人認為是沉潛而巨大的,在我們的血脈中

無法割捨地

我們每個人的成就與處境都受到其影響──一如個人受到潛意識的影響

歷史真相的探究不在於歸罪於任何人,而在於使人性能夠更為堅韌地開展

一如心理諮商使心理面對人性的真相,因而更能夠承載與心裡開朗而抉擇人生的方向

面對真相,該哭該笑都是好的,是否因而心臟面對打擊,將更為成熟更為堅韌

哈,您隨便說,我隨便答

泥土敬白


blue phoenix和新冠同行的旅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報紙版面有限
2013/05/23 09:10

大哥刊出原文

讓讀者了解您的原意

也算盡了一份心


blue phoenix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3-05-23 17:12 回覆:

是啊,媒體有他的主張

我們也有自身的看法,他登出或不刊,只能由他

盡心而已

泥人有感


文武兩邊站, 可可疊羅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報社的審編權很奇怪
2013/05/23 07:59

如果是字數考量,在投稿規定中就應該說清楚,讓投稿人自己斟酌自字句已表達意見。而不是把投稿文章東刪西改的失了原味,甚至改成了編輯自己的意見方向,那就更可惡了。

 Fox無言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3-05-23 17:09 回覆:

謝謝您的體貼回應;

這是時報稿約上本已寫明了,編輯有刪改權,願打願捱;就看它們的本領了‧‧‧

在個人言論自由上,所謂人權,所謂平等,本來就是好聽的

就像皇帝用人一樣,皇帝地位多麼好康,一定找他最能信任的人,什麼大博士,不得信任的人,都只能去旁邊遠遠地站著‧‧‧民主的道理,其實一樣‧‧‧

地位重要的地方,一定用信任的人

泥人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