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數字不會說謊,戲法人人會變:以日據時代台灣人壽命統計為例
2012/09/15 19:37:42瀏覽7096|回應1|推薦14
 

統計這門學問蠻不簡單,一組數目擺在那邊,左看右看、正看反看,都還是同樣的那組數字。可是看的人不一樣,得到的訊息和下的結論可以很不相同。

最近讀到網路上的一篇文章,提到台灣人在日據時代的痛苦遭遇,並舉出統計數字做證明。他是如此寫的:

“我們台灣人在日據五十一年中的平均死亡年齡卻沒有增加的史實‧‧‧居然,最長壽的是1908年,平均死亡年齡為27.2歳,到工業產值超過農業產值的1938、1939年,竟然只有23.2歲與22.7歲,”

然後作者引賴和先生的文字“時代的進步和人們的幸福原來是兩件事,不能放在一處並論”,來說明日據時代,雖然工業建設發達了,並沒有提高台灣人的幸福,壽命反而更短少了。

一般來說,要探討人口的壽命,平常用的是平均壽命,也就是出生時的平均餘命(life expentency at birth)。計算平均壽命需要許多完整的資料做成一個生命表,詳細過程可以參考內政部統計處的網頁。在資料不齊全的狀況下,有人退而求其次,以平均死亡年齡作為指標,所謂“平均死亡年齡”就是一個時期內所有死亡者年齡的平均值,這個數目只要有死亡統計數字即可輕易算得。

但是平均死亡年齡並非衡量國民生命消長情形之最好指標,因為它受到當段時期特殊事故的影響,比如有重大的天災人禍影響到某個特殊年齡人口的死亡。最好的例子是戰爭期間,役齡男子的死亡率會偏高,或是如果有瘟疫流行導致出生嬰兒大量的夭折。

另外一個影響是人口年齡結構變化的影響,比方我們比較“戰後嬰兒潮”時期與“人口老化”時期的兩個不同年份,假設每階段年齡人口的死亡率在這兩個時期完全一樣,可是因為“戰後嬰兒潮”時期的那一年,幼年兒童所佔的比率偏高,在全部死亡人數裡,幼年兒童的數目也會相對的增加,平均死亡年齡就會因之減低。讓我們做一個虛構的人口族群來說明此點。假設這個虛構社會只有40歲和1歲兩組人,每組人口在甲年和乙年的死亡率都是百分之十,但是有不同的人口結構。

甲年人口:40歲組100人,1歲組100人,總數200人。40歲組死亡10人,1歲組死亡10人。共計死亡20人,平均死亡者年齡20.5歲。

乙年人口:40歲組100人,1歲組400人,總數500人。40歲組死亡10人,1歲組死亡40人。共計死亡50人,平均死亡者年齡8.8歲。

這個例子說明了兩個年代即使其他條件完全一樣,可是因為人口結構的改變,平均死亡年齡也隨之有所改變。

有了這些認識以後,讓我們回頭來看看日據時代台灣人的生命消長情形。這裡根據的是《臺灣五十年來統計戶口調查》(指的是日據時代的五十年)。http://twstudy.iis.sinica.edu.tw/twstatistic50/Pop.htm)。

首先,我們來看歷年平均死亡人平均年齡。

 

年代

死亡者平均年齡

年代

死亡者平均年齡

年代

死亡者平均年齡

年代

死亡者平均年齡

1906

26.1

1916

25.4

1926

24.3

1936

23.1

1907

26.5

1917

25.9

1927

23.8

1937

23.2

1908

27.2

1918

26.7

1928

22.5

1938

23.2

1909

26.8

1919

25.1

1929

23.8

1939

22.7

1910

25

1920

24.8

1930

22.8

1940

22.9

1911

25.5

1921

23.2

1931

21.5

1941

23.8

1912

25.7

1922

23.7

1932

22.9

1942

24.6

1913

24.7

1923

25.5

1933

23.5

1943

26.2

1914

24.8

1924

23.8

1934

22.4

 

 

1915

25.1

1925

23.7

1935

23.4

 

 

一如上述文章所引述,這三十八年之間,平均死亡年齡最高的是1908年的27.2歲,1938年和1939年各只有23.2歲及22.7歲。這是一組不會撒謊的數字,可是它們代表了什麼意思,是如同上篇文章作者所指的。這是台灣人在日據時代不幸福的“證據”之一?

從同一個資料庫裡,如果我們查看1926年至1931年的生命表以及1936年至1941年的生命表資料,我們可以看到這兩段時期的平均壽命,亦即出生時的平均餘命。

平均壽命

年代

男性

女性

1926年至1931

38.76

43.13

1936年至1941

41.08

45.73

這個表格顯示了兩點,第一,平均壽命跟死亡者平均年齡是很不一樣的。第二,1936年至1941年這個階段比1926年至1931年的平均壽命增加了大約百分之六。

當然,這並不表示台灣人在日劇時代有多幸福。但是也沒有這篇文章所影射的,台灣人在日劇時代越來越短命的事。

真的是:數字不會說謊,戲法人人會變。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ushiner&aid=6646911

 回應文章

解惑
2014/03/06 21:30

原來如此,本來看了那篇文章心情很不好,結果搜尋到你的解釋後,就解惑了。

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