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7/30 08:27:33瀏覽2895|回應8|推薦60 | |
我們研究台灣史實,對於日本歷史文化,所應該有的認知‧‧‧‧ 本文之作,是在仔細思考之下,對於陳碩士之忽然引退問題,目前泥人的觀點是 此事或許與日本金主相關,我們不知日本金主如何指示,我們所見的可能只是「冰山的一角」‧‧‧或「金山的一角」‧‧‧ 前面泥人提過日人在中國曾經以仁丹鬍子的招貼,進行諜報性工作‧‧‧那是史實,然而,那是偶然的嗎‧‧‧ 泥人四十年前是哈日族,不過,那時只有石原慎太郎的「太陽的季節」與「怒吼的畫像」之類,後來雖有手塚治蟲的漫畫;怎麼過癮呢‧‧‧就讀日本史了‧‧‧才知道日本的諜報工作不是偶然的‧‧‧中國人或台灣人都是太天真了‧‧‧抄一些史書的紀錄,請看看‧‧‧尤其是只看日本高級漫畫、文學小說或者連續劇,感到日本人很親切的朋友們‧‧‧〈包括真的讓我感到痛心的這位「陳碩士」〉 〈本文前後,泥人所貼圖版為當年「哈日」下,意圖研究日本,雖然真窮,但是學教育的自己,仍把積蓄買下昂貴的日文書──可惜日文學得太差,如今成為往日的足跡而已〉 以下,我將提示一些泥人自己覺得重要的,對於日本歷史與文化,我們應有的理解‧‧‧我們應該都知道日本「明治維新」以前是「徳川幕府」時代──那時是1868年以前,也就是它割據我們台灣的27年前的歷史與文化的樣態,那也是我台先民所將面對的── 首先, 介紹的是他的社會組織,名為「五人組」──對於群眾的。 那是遠比中國傳統的保甲制度嚴苛的「五人組制度」,不但在治安上有連坐法的規定,還有租稅連坐法和沉重的工役義務;所以,日人自身有這樣的介紹: 「……有了社會就必須維持社會的秩序,如果領主沒有這個力量,居民就必須用自己的力量來恢復秩序。因此在京都週邊領主的力量比較弱的地方,村落就發達了起來,成為自治機構來維持村內的秩序。……為了維持村內秩序,確保用水、共同防衛外敵等,村民大都以村內的神社為中心來結合。領主方面也利用這種結合作為繳納租稅的連帶責任團體,在刑罰上也讓一鄉一村負擔連帶責任。……在饑荒等痛苦時期,只因孩子偷了別人的糧食而一家全部被處死,像這樣嚴重刑罰的事例,也有被記錄下來,由此可看出共同生活體的嚴格處。」 地方的封建領主就利用這樣的制度來控制農村,這是農村方面的情況。 其次,要介紹的是幕府對於各藩主的──各個實力山頭。 它採用的方式,是由德川幕府將軍的居所為中心,要求全國藩主分兩組輪流住到他的根據地江戶城裡,由於各藩主都有龐大的儀仗與隨從,自必須把各藩的資產拿到江戶來消費;使得不只幕府將軍的江戶城的市況十分繁榮,並且等於用控制人質的方式,地方各藩因藩主被無形地扣留,應該不敢造次了吧。‧‧‧但是他並不放心,除了他自己要求各藩助修建數城外,藩主一國只能有一城,其他悉毁之;並不准各藩私自通婚,以防結盟謀己‧‧‧史書上稱── 「幕府上自幕閣,下至臨時派遣之使者,皆必附有監察人員,明為『目付』,即耳目之意。從實質上來看,幕府的政治可說是一種監察政治。上自幕府的最高組織,下至派遣一個使者,都要隨附監察人員。例如,老中〈幕府最高幕僚長〉組織幕閣,其閣內設『大目付』,町奉行所〈地方治安機關類巡檢司〉有町奉行的『目付』,奉將軍之命赴地方辦理公務者謂之上使,亦必隨有『目付』。此外市井中,還派有秘密偵察員,則名之為『隱目付』。」 但是,每個實力山頭,都有其根據地,是在各地方的城市;因而,除了以上的監督之外;日本遊走江湖的攤販,都負有這類的任務‧‧‧史書稱 「德川政府命當時巡迴各國的香具師,咸須負有秘密偵探之任務。當其出發前,例須由其經紀人辦理呈報手續,奉准之時,即須填具甘結。結文中有一條為『在諸國風聞之雜說,不問善惡,皆須亟速上聞云云。』」〈這所謂「香具師」,是當時賣藝者與走販者之名〉 此外,另一項很特殊的,就是當年幕府硬是能夠以下制上的型態,透過似乎合理的名目,訂立關於皇室的法令,壓制了皇室的主體性,由室町幕府到德川幕府,一切似乎理所當然地欺瞞天下數百年。其所謂「公家法度十七條」,又名「禁中御條目」,其概要為── 「一、天子之藝能,第一為學問。不學則不明古道,而能致太平者,未之有也。貞觀政要,明文也。若不究經史,亦應誦習群書治要。和歌‧‧‧雖為綺語,我國習俗也,不可棄置。二、三、定三公與大臣之座次;四、雖為攝家,若無器用,不得任為三公攝關。五、茍有器用之人物,雖及老年,不得辭三公攝關之職。六、養子得襲職,但養子限於同姓者。至女緣者不得繼家督。七、武家之官位應在公家官位之外。‧‧‧十、規定諸家晉升之次第。十一、關白、傳奏、奉行、職事等之違背法制,亦應處流放。十二、罪之輕重,應守律令。‧‧‧」〈此中,三公與攝關,輔佐皇室,地位極為重要,此規定使得幕府可以干涉其任命。〉 最後,關於日本農民的社會地位── 日本是個階級分明的社會,制度化地依據著社會身分,區隔為不同身分的階級。以下是我們由史書中所見,他對於其農民的規定。 「慶安二年(1649)頒佈『慶安御觸書』。此令乃集統制農民之大成,上至年貢繳納之強制規定,下至農民思想及日常生活皆有嚴格規定與管制……農民身份永世不得變更,……幕府又澈底執行節約與勸農,搜刮農村之剩餘生產品與勞動力,農民苦不堪言;高野常道所著『昇平夜話』中形容當時農民被搜刮情形說:『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各處百姓之食物,須囑其用雜穀,勿多食米」「疏忽侍夫,飲茶、好佞佛遊山之妻,應出之。」「?百姓(即百姓)只可著布,木棉,此外,襟帶等亦不宜用。」「如地頭代官之處分不當,百姓難以忍耐時,可納清年貢,移往近鄉等處居住。」 「婦女不僅白晝,還須繼以夜工。妻子事夫不勤,愛閑談上街者應退婚。農民不得購買柴薪、煙、酒、茶葉,不許著用棉麻以外衣料,不許飽食,更不應多食大米,只許吃雜糧‧‧‧必須交清年貢,否則借米兩袋,五年本息就達十五袋,終至賣出妻室子女,直至賣身。凡勤儉致富者,鄰里尊重,代代享福,無家產者,闔村蔑視,困於飢寒,淪為盜匪則處刑死,雙親悲痛,同族受辱;犯法者,本人入獄,還須傳詢村民。」〈徳川禁令考〉 相對於上述關於社會階級的規定──在日本武家長期攬權的幕府文化下,徳川時代竟出現了「切捨御免」的著名規定── 「對平民之『無禮』者,可格殺勿論。」
也由幕府不只是專橫,並且敢於明白地掌握其天皇,知道了日本人真的是很敢的「達人」啊──台灣人啊,我們是處於什麼地位,自認為有很多理由,所以更應該受到違背他們的歷史文化,破例的尊敬麼。
至於最後,我們台灣人在日據下絕大多數務農,「八田神話」的嘉南大圳更是與我農民息息相關,日本達人們,對於自身的農民是這樣地對待,當年怎麼可能容許我們台灣農民有更好的生活?
此一日本歷史文化中的特殊傳承,請大家參考。然後,有興趣的話,再研究日本殖民統治者是用怎樣的設計,完成他的目的‧‧‧
那就是日據下台灣的產業確實明顯發展,但是我們台灣人在日據五十一年中的平均死亡年齡卻沒有增加的史實‧‧‧居然,最長壽的是1908年,平均死亡年齡為27.2歳,到工業產值超過農業產值的1938、1939年,竟然只有23.2歲與22.7歲,的真正理由!
這就是我們台灣文學大家賴和──那位彰化籍的著名醫生所關心與哀告的:
「時代說進步了,的確!我也信他進步了,但時代進步怎地轉會使人陷到不幸的境地裡去,啊!時代的進步和人們的幸福!原來是兩件事,不能放在一處並論啊!」
請勿像李鴻章一樣地理解日本好嗎,親愛的我們愛看日本漫畫與連續劇,愛用日貨的哈日的網友們與我們的朝野政黨啊。 曾經也是哈日一族的泥土敬白
關於「何以是未定稿」,本來想全部寫出來,有位大有學問的網友,勸我不要全寫出來了,難怪大作沒有人買‧‧‧哈哈,他一再地說,我就把某些比較有賣點的,留下來吧‧‧‧」 泥人補充後,報告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