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6/26 10:38:16瀏覽1542|回應9|推薦4 | |
原標題﹕拒賣便當、留學生回國、兩道門檻 2013.06.07 旺報 (標題和小標題編輯有所改動) 「廣大興」慘案發生後,臺灣群情激憤,傳出有餐店拒賣菲勞便當和菲勞無故遭毆事件。雖然「拒賣便當」很快查明是假新聞,且從總統開始,民間社團、媒體一致呼籲要善待菲勞,臺灣果然未見發生臺菲惡性民間衝突。但一個更深沈議題顯然被忽略了﹕為什麼在臺灣人眼裡,國家(執法公務員)犯的錯,要由身在異國的基層百姓(菲勞)來擔責,乃至要勞駕總統出面呼籲勿對菲勞洩憤?此事讓我立即想到另一事件,兩者綜合探討,問題更加清楚。 國家犯錯,匹夫有責? 2007年4月,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Virginia Tech university)發生美國歷史上最慘重槍擊案,32名師生死亡,兇手是韓國籍學生趙承熙。 事發後,美國各地的韓裔社區大為緊張,擔心發生「反韓」風潮;遠在亞洲的韓國政府更如臨大敵,擔心韓美關係生變,定性此事為「國家安全危機」,從總統、外交部到駐美大使,緊急啟動危急處理;韓國留美學生的家長害怕他們的孩子會遭美國人報復,紛紛打電話召他們回國,很多韓國留學生也果然飛回家鄉了。 目睹這些,我當時就很不以為然﹕韓國人全都反應過度,他們擔心的一切都不會發生。反而,身為美國在亞洲的「親密盟邦」,韓國從政府到僑民何以對美國瞭解如此膚淺?尤其韓國政府,其「國家安全危機」的定調,可笑之極。 果然,事後美國社會一片平靜,沒人將兇手個人與「族群╱國家」扯上關係,「反韓」連個影都沒有。反而,在悼念的燭光晚會上,雖然被害師生是32人,但點燃的蠟燭卻是33支 ―― 有一支是給兇手的,主辦者說,槍擊後自盡的兇手自己,也是受害者。爾後的受害者墓碑,也是33塊! 6年前趙承熙槍擊案後,韓國人認為﹕個人犯罪是國家民族之恥,全民族要承擔其後果;今天,廣大興槍擊案後,臺灣人相信﹕國家犯錯,匹夫有責,海外個別菲勞也要承擔。「個體」與「族群╱國家」的「群體」密不可分,臺灣人和韓國人的思維,何其相似?與美國人的「個體≠群體」,又何其相異? 「個體」≠「群體」,東西方的文明進化差異 這就是東西方在「族群」觀念上的顯著差距。信奉「個體主義」(individualism)的西方,重視「個體」的獨立價值,不會混淆「個體」與「族群╱國家」之「群體」間責任,因此他們不會因趙承熙的個人瘋狂行為而遷怒他的民族和國家,也會因「異族個體」的優異表現而票選他們當總統(歐巴馬)、當州長(駱家輝,90年代在少數族裔不及20%的華盛頓州連任兩屆州長)。這一切,所有的亞洲國家都做不到 ―― 亞洲正相反,如林書豪明明是美國人,臺灣人卻僅因他的血統而視其為「臺灣之光」;同時,「外來」的「異族」,在臺灣也難有「出頭天」―― 臺灣的「歐巴馬」在哪裡?臺灣的「駱家輝」呢? 先「民主」,再「超族」,臺灣可能跨過「兩道門檻」? 人類政治文明有兩道門檻﹕初級門檻是「硬體」的民主制度,很多亞洲國家都跨過了它;進階門檻是軟體的、全民自覺觀念的「超(越)族(群)」門檻。所謂「超族」,它的對內表現是「各族裔社會全方位參與的政治權利完全平等」,例如美國的歐巴馬、駱家輝、德國的亞裔副總理羅斯勒,這是人類當代政治文明的最高境界;對外則杜絕不分是非、盲目護己排外的民族主義(比較歐洲與亞洲、比較徹底反省納粹罪行的德國與堅持參拜靖國神社、否認「慰安婦」醜行……的日本)。 縱覽亞洲,目前沒有一個國家能跨越「超族」的文明第二道門檻,臺灣亦然。但是,因著發展出「大愛無疆」的卓越新價值(這也是為什麼臺灣社會最終並未惡待菲勞),筆者認為,臺灣有著比日本、韓國更優越條件來突破亞洲的文明記錄,率先跨過「超族」門檻。 臺灣有此自覺嗎?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