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種族詮釋 ----「現代種族主義」
2009/02/21 15:20:25瀏覽2625|回應0|推薦0

「現代」相對於「傳統」而言,因此,「現代種族主義」是與「傳統種族主義」相對應的。

種族主義一路發展過來,到了現代,已滋長出新變種,這就是我稱之為的「現代種族主義」,而長久以來被人所理解的「種族主義」,就順理成章地成為「傳統種族主義」,這就是之前分析過的「種族隔離」,包括「種族空間隔離」和「種族領域隔離」。由於當今已是民主化時代,而且「現代種族主義」在某種程度事實上是民權運動的產物(後文會分析),大量見之於民主國家,尤其是西方民主最成熟的國家如美國、加拿大等,可以說,「現代種族主義」也是「民主化時代的種族主義」。

「現代種族主義」應該是一個尚未被挖掘、研究、批判的課題,它的案例在世界各地層出不窮,華人社會亦然,但鮮少受到譴責。為什麼會既「層出不窮」,又「鮮少受到譴責」?其表層原因是,這些新型種族主義的行為從未被作為「現代種族主義」來加以研究和揭露。因此,這些案例中的「種族主義」性質不但不被人洞察、透視,它們的行為者還視此為正義。受害者或者對這種「現代種族主義」毫無認識,默認其為正義,甚至遵循其遊戲規則;或者自己也一貫是此玩家,思維方式與加害者一致,以至被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自身」時,束手無策,無擊可反,由此,這些現代種族主義行為當然得以橫行於世。

為什麼這些新型種族主義的行為從未被作為「現代種族主義」來加以研究和揭露?這牽涉到西方文化與其他文化的核心區別,意義殊重,因為正是這個核心區別,導致我在 民進黨萎縮,國民黨將長期執政 文末所寫的「… 『不分左右』、『亦右亦左』的中國文化將使西方式的左、右『兩黨政治』無法實現」 。此「核心區別」是一個重要議題,另文詳述。

如只是抽象地描述「現代種族主義」,相信讀來會相當費解。幸好,華人社會就存在著大量的這種「現代種族主義」,台灣更是一不可多得之典型,以後會有結合實例的豐富分析。

研究「現代種族主義」,需要將其與「傳統種族主義」作比較;為了作透徹的比較,需要更深入了解「傳統種族主義」,亦即至今為止一般意義上所理解的「種族主義」,究竟是什麼?

英語「維基百科」的定義是﹕ Racism is a belief system or doctrine which states that inherent bi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human races determine cultural or individual achievement. 大意是﹕種族主義是一種信仰體系或教義,認為來自遺傳的生物差異決定了不同人種的文化或個體成就( 1 )。

中華民國教育部所編「國語辭典」的定義是﹕凡以膚色及身體結構上的差異而定人種智能優劣的主張,稱為「 種族主義」(二 00 七年教育部網站)( 2 ) 。

以上兩個權威機構的定義意思相近。從這兩個權威定義,我們得知,傳統種族主義的要害在於﹕認為文明的差異由不同人種的生物差異所決定,傳統種族主義對人實行差別待遇的原始基準,就是「人種」的差異。

在實際社會生活中,由不同的「人種」,又演變、延伸至不同的「民族」、「族裔」、「族群」、基於地域的「 xx 人」等,比如,同為黃色人種的日本人、中國人,以及同在亞洲的印度人之間,其「種族歧視鏈」( 3 )的關係,按中國人的眼光來看,是日本人歧視中國人、中國人歧視印度人、印度普通人歧視「賤民」……,這就是發生在同一「人種」或同一地區內不同民族間的種族主義行為。在同一「民族」內來自不同地區、講不同方言的不同「 xx 人」之間,同樣會有這種劣行發生,如台灣有「本省人」和「外省人」,他們之間的劣行是,「外省人」曾經歧視過「本省人」,「本省人」因而排斥「外省人」。雖然這發生在同一人種、同一民族之內,我們習慣上不稱其為「種族主義」、「種族歧視」,但究其本質,其實就是「種族主義」、「種族歧視」。這裡的要點是﹕「對人實行差別待遇的原始基準」,已經從「人種的差異」,延伸、演化成單純「族裔」或「族群身份」的差異,哪怕這不同的「族群」實際上是同一「人種」,同一「民族」。

不管排斥與歧視發生在「不同人種」,還是「不同族群」之間,種族主義的實質不變,這就是族群差別、族群分際決定一切。這種「族群差別、族群分際決定一切」的實質,構成「傳統種族主義」與本文所論述的「現代種族主義」的「共基」。畢竟,「現代種族主義」是從「傳統種族主義」中生長出來的。

「種族主義」在「維基百科」和「國語辭典」的書面定義是「認為」或「主張」不同人種的「文明差異」由他們的生物差異所決定。「認為」和「主張」,都屬於「思想」和「言論」的層次。

如果種族主義僅僅停留在「思想」和「言論」,不進一步訴諸行為,則種族主義充其量也不過是對某些族群的言詞污辱或謾罵而已,雖然已傷人尊嚴,無法接受,但還不至於損及物質性的實際權益。但這種情況實際上並不存在,因為人的本性,就是將思想付諸實踐。因此,一到人類實際生活的各個層面,種族主義的「認為」或「主張」一定會變成形形色色的,針對「異族」的「種族主義行為」。在「訴諸行為」這一點上,「傳統種族主義」與「現代種族主義」並無二致。

-------------------

( 1 )這是維基網站在大約二 00 七年某個時期的文字定義,現他們已重新編輯過。但我認為這個定義言簡意賅,還是在這裡採用。

( 2 )該網站已撤除。

( 3 )「種族歧視鏈」有另文敘述。

09.02.21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zhl2005&aid=267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