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01 12:59:01瀏覽2539|回應17|推薦15 | |
昨天才批評聯合報社論,但今天讀到聯合報的好社論,要推薦。 聯合報今天的社論 藍的選政府 綠的選國家,我認為,是他近來寫得最好的社論之一,而且,如果聯合報有計劃沿著這個思路走,這是一條新路的開端,如果是這樣,這還是一篇重要的「開端性」社論。分析如下。 一、借用政治學者胡佛的話﹕臺灣的選舉,綠的選國家,藍的選政府。這確實一語中的,「一句頂一萬句」,說明很多道理。比如,為什麼「政績」對馬政府的選舉幫助不大?因為「政績」是「政府」的目標,而「國家」,在它還沒有建立時,那是一個遠遠超越「政績」的大方向。先要有「國家」,然後有「政府」,最後才有「政績」,「政績」比「國家」低了兩個檔次。打選戰,藍營用「政績」去對應綠營的「國家」,就仿如「下駟對上駟」,哪有可能贏? 即便有了「政府」,只要還沒有「國家」,「政績」仍然是不重要的,這就是為什麼高雄會誕生「雙陳之恥」﹕陳菊和陳致中皆高票當選。陳菊的「政績」,在919後被證明是「只放煙火不治水,洪水滔滔我自睡」,還有「鐵證如山」的彌天大謊,但都沒關係,因為陳菊代表的是「國家」---「臺灣國」的方向。陳致中的道理一樣﹕不謀正職、洗錢、召妓、連篇謊言……,這就是他的過往「政績」,但和「一邊一國」相比,那又算得什麼? 「政績」絕非不要,政府的「政績」,就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但是,馬政府如果只追求「政績」,不追求「國家」,可以預見,以後還有得苦要吃。 以此道理看聯合報昨天楊永明的投書 2012關鍵:切身政策與公平,便令人擔憂,他還是滿腦的「政績」思維,滿腦的「討好綠營」意識(如寫道「未來一年……國民黨不會碰觸兩岸政治議題,以避免被貼賣台標籤」),更竟然呼應蔡英文對馬英九的「馬總統的腦袋,只有經濟成長和國民所得」指責,寫道「二○一二總統大選的勝選關鍵,……,不是經濟,而是公平」。楊永明是與馬英九關係很近的人,他的思維、見識竟然如此陳舊老套,要以此影響馬英九,大家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我是很早就反對南方朔等人的「唯政績論」的,但也只是羅列現象,道理說得不透。胡佛的「綠的選國家,藍的選政府」,一下子點透其中道理。 但我也要順便質疑胡佛先生,您既然有如此高邃的智慧,為什麼不介入參與臺灣的政治論述?您在躲什麼?這就是您「一流學者」應有的責任?聯合報認為您沒有成為「國師」是好事(胡佛沒有成為國師),我卻恰恰認為,您「隱世」不見,讓李鴻禧之流成為「國師」,影響臺灣政治,藍營卻「國師」空缺,失去思想方向,這是您「一流學者」們的失職,「良幣讓劣幣」,不是榮光。 (待續) 101201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