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臺灣社會的「偽多元」
2010/09/09 09:56:58瀏覽1401|回應6|推薦10

臺灣看透透10-7(舊文新貼)                                          環球華報10.06.18

臺灣人向以自己社會的「多元包容」為傲,外人也信之,到臺灣走馬觀花的大陸遊客尤其認同。

其實,真正的「多元包容」,必須包括「平等、參與」,這個道理,加拿大華人應能特別體會。設想如果加拿大「主流社會」不能「平等」對待華裔,以「不投華人票」的默契方式阻攔華人「參與」政治,加拿大還能標榜其「多元文化」嗎?

憑此道理,看看臺灣社會對東南亞外勞、外傭、外配(三外)普遍、廣泛的種族歧視虐待及後文所述對大陸配偶(陸配)的「阻攔參與」,就可知,臺灣人敢自誇「多元包容」,簡直有點「厚顏」。

東南亞「三外」來臺的唯一目的就是賺錢討生活。由於異種異文異語,他們連在生活層面「融入」臺灣社會都不易,更何談「參與」,可以說,他們對此既無興趣,亦乏能力。「陸配」嫁臺,大部分也是經濟因素,少部分是自由戀愛,為愛而來。但不管何者,「陸配」到臺後,因為同文同種,不但「融入」臺灣社會障礙甚少,且在能力上立即就可與臺灣人「平等參與」,用加拿大華人的語言來說,就是能立即「融入主流社會」。這是「陸配」與東南亞「三外」作為「外來族群」的最主要差別。

「陸配」在臺灣的「平等參與」狀況如何?警覺到這個問題,始於新聞閱讀。

20093月下旬,「聯合報」做了一個「陸配專題」的系列報道,光是簡短描述,就勾勒出臺灣社會對「陸配」觸目驚心的歧視,如「整體瀰漫敵視陸配的周遭環境,更讓她們心寒」、「許多大陸配偶在臺灣,有如驚弓之鳥,經常要面對含有敵意的周遭人事物」、「尤其在中南部農村,陸配的處境更糟糕」、「有些村落陸配多,大家相互通氣、彼此監視陸配的行動,把陸配視為禁臠,侵犯她們的人格權」……。

報道也列舉眾多歧視案例,其中兩例特別典型,都發生在臺中。一名北大外語學院畢業的「陸配」經人介紹到補習班教英文,有家長知道後極力反對,放話「若要聘大陸人當老師就退錢」,結果可想而知。另一名「陸配」被某社區大樓聘為警衛,結果絕大多數住戶反對,住戶指著社區主委鼻子罵「你怎能聘大陸人,她們操守有問題。

兩個案例清楚表明,臺灣人對於陸配的「參與」抵制到何等程度,而這都還只是普通工作,離開更敏感的「管理」和「權力」層次差很遠。

系列報道最後介紹兩例「陸配」的「成功」故事,一個是在高雄賣「上海生煎包」,一個是在嘉義賣「海峽餅」,都是靠小吃擺攤的「邊緣行業」起家的。為什麼不介紹在政、經、文、科、藝等「主流社會」的成功故事,一如美國和加拿大華人的成就﹕總督、州長、內閣部長、(從中央到地方的)三級議員、大學校長、科學家、企業家……?很簡單,沒有。為什麼沒有?是「陸配」素質太差,只配在「下層」擺攤嗎?不,「陸配」成分近年已「多元化」,佼佼人才不乏其眾。「主流社會」中「陸配」身影絕跡,原因只有一個﹕臺灣人不接納,「陸配」融不入「主流社會」,只能融入「邊緣社會」。

說到這裡,問題其實已不限於「陸配」,而是所有在臺大陸人。以電視政論節目為例,綠營且不論,藍營各臺即便是談兩岸關係,也從來不見大陸背景評論員,以至對大陸的評論經常錯位。是請不到大陸背景「名嘴」嗎?當然不,是不要。這種「單元壟斷」,與溫哥華的「兩岸三地加國情」(註)形成鮮明對比。

構成「鮮明對比」的還有中國大陸﹕以林毅夫(體制內)和郎咸平(體制外)為代表的臺灣人,活躍在大陸政、經、文、科、藝的各「主流」行業,名單可列出一長串,其「平等參與」程度,能不讓自詡「民主自由、多元包容」的臺灣汗顏嗎?

從「逼吃豬肉」到「排斥參與」,一切根源,就在中國/臺灣人根深蒂固的族群種族主義。如果說虐待外勞還只是一部分臺灣人行為,則排斥大陸人幾乎是絕大多數臺灣人「共識」。再進一步,否認自己的「中國人」身份,宣揚「臺灣人不是中國人」,用扭曲的「族群認同」來解決國家認同與統獨之爭的政治議題,這不是「政治形態」的族群種族主義,又是什麼?

另參考 何止是強迫吃豬肉而已

---------------

註﹕「兩岸三地加國情」是溫哥華的國語「城市電視」的政論節目,議題廣泛涉及兩岸三地和加拿大的本地政治。該節目的特點是真正的多元﹕幾乎每一集的節目都視議題不同而包括臺灣的藍綠兩方、大陸的不同意見(官方論調、反對的異議,乃至海外民運看法),參加者有臺灣人、大陸人、香港人,以及能說流利國語的本地西人。

10.09.09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zhl2005&aid=4396400

 回應文章

edison
何需向中國抱歉
2010/09/17 16:39
何需向中國抱歉~~是他們欠我們一個抱歉~~~
從國民黨時代到民進黨時代~~再到國民黨時代~~試問~~
他們何時對我們友善過~~
不論在任何國際場合~~任何競賽場地~~不准拿國旗~~不准提台灣~~何也?
你們以為對著台灣的飛彈是假的阿~~
一個惡徒笑咪咪的對著你~~但手上拿著一把槍~~縱使他今天心情好不打你~~
但你敢確定他永遠不會打你嗎??
如果網上各位大大及版大~~有十分把握~~中國永遠不會武力犯台~~那台灣確實欠中國一個道歉~~
如果沒人敢確定~~為何要假道學似的要求其他人和你們一樣~~原諒一位明日可能會殺了你的人呢?

北京大爺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慢慢來
2010/09/09 17:21

版主所言極是,然而,在這一現象的背後,其成因又是什麽呢?

歷史的時鐘似乎一直停頓在部份台灣民眾的記憶裏,成了操弄族群、泛政治化、否定文化的「民意」基礎。

時間會撫平一切「傷痕」,畢竟,對兩岸人民來講,最痛苦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偽多元台灣人
小鼻子小眼睛的台灣人
2010/09/09 12:43

台灣人目光如豆,對大陸成見太深,以為13億大陸人都是偷渡客、賣黑心貨的。甚至忘了台灣自己每天電視打開、報紙攤開,一堆狗屁倒灶的社會新聞與亂象,過去的多氯聯苯、米糠油、假米酒、謀財害命詐領保險金等,這些都不是台灣人難道是火星人嗎?

台灣人的特性就是「自我感覺良好」,選擇性的記憶,對別人只記壞的,對自己只記好的!說什麼大陸人操守不好!台灣人自己有多好?

我前陣子看年代綜合台姜玉鳳和李大華主持的「關鍵年代」節目,非常可笑!

有幾次是邀請大學生(台灣為主、間有來訪陸生),台上坐一排名人或企業管理人,對兩岸學生及年輕人進行評比與討論,每回到了評比時,大陸在操守這一項就輸,可是大家在笑鬧之餘,都沒注意到一個根本問題,台上坐的一排打分數的名人,清一色全是台灣的。

這樣的評比結果,除了符合台灣一般人的認知外,是否真正客觀,很有問題!更別說這幾位台灣的名人接觸了多少大陸人?能代表13億人嗎?

人只有在相處後判斷好人與壞人,沒有因為出生地就能斷定好壞的吧!白曉燕命案兇手陳進興是道道地地的台灣人吧!操守好不好呢?我們當然不能拿他來代表台灣人,可是我們能不能以同樣的標準來看待大陸人呢?

台灣別再小鼻子小眼睛的了!


小霸王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在美國
2010/09/09 11:29
其實這種事情也不惶多讓, 何況一堆台灣女生也偉大地放下身段嫁到美國去, 美國到處也有歧視與迷幻化的平等主義, 不過在美國你可以對你歧視的大喊"hate crime", 在台灣就不行, 由此可見是誰沒有法治, 沒把憲法放在眼裡的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娶陸配的年輕人
2010/09/09 11:27
唉!現在很多娶陸配的年輕人,都已經不是以在台灣生活發展為目標了!!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感嘆
2010/09/09 11:11

兩岸社會隔離太久太久了,難免對地土龐大各方人物進來有面對的陌生,心理上適應會慢一些,慢許多,但是啊,必須存同胞善待的起心才是!唉,也許,有些人的防備心過大了,於是,距離生誤解,誤解生誤會,誤會生衝突。大陸同胞抱歉,須忍耐些,以善良和愛心溶化這裡的不善和偏見啊!